靈感範文站

鄉鎮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

目錄

鄉鎮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
第一篇:鄉鎮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第二篇:鄉鎮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第三篇:蒿枝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第四篇:關於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第五篇:構建學校德育文化,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鄉鎮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

鄉鎮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

一、全鎮完小的基本情況

××學校下轄5所完小和校本國小部。本學年我校國小部共有1671名學生,其中有892名學生(佔54%)在完小就讀,可見,加強完小管理、提高完小的教育教學質量迫在眉睫。

二、提高完小辦學水平,促進全鎮教育均衡發展。

從本學年開始,我校將提高完小辦學水平作爲工作重點,確立“嚴管理、重實效、創特色、求發展”的完小管理工作指導思想,我們的主要工作方向是:

(一)教師發展

1、實施完小教師交流制度,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我縣教育“三制”改革促進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但隨着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又要求教師有強烈的自主發展意識,單靠工作積極性已遠遠不夠。基於這個關鍵背景,我校規劃制定出了《教師綜合評價方案》《教師獎懲條例》,依據對教師綜合考評的結果,每學年度評選出25%鎮級優秀教師,在其中又產生縣級優秀教師候選人,評選出縣級優秀教師。對在綜合考評中連續二年位居全鎮倒數三名的教師將進行異校交流。

2、認真貫徹教學“六認真”,注重落實,向常規管理要質量

以教學“六認真”爲基準,對完小進行每月一次的常規工作抽檢。注重常規檢查與指導,深入教室、課堂,把握常規現狀,促進常規到位。繼續對教師的教案、學生作業以及學習情況作不定期檢查,對好的做法給予肯定、表揚並加以推廣,對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並幫其糾正,儘快規範。

3、紮實開展校本教研,實現教研重心的下移

(1)、抓完小教師理論學習。教師發展,理論先行。我校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針對教師理論學習,實施“三定”舉措(一定時間,二定主講人,三定內容)。在學習內容層面上包含“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我們還制定了每學期的“六個一”工程。

(2)、抓完小校本培訓。

採用“走出去,請進來”辦法,多種專題、講座,中心與完小結對幫教、課題研究、鼓勵個人努力等形式,加強校本培訓,以此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3)、抓校本教研活動

①深入課堂,以集體備課爲切入點,同時實施“同課異構”、“多次備課”等方式。

②注重行動研究。確立“教、學、研、修”一體化的思想,以課例、課題、課堂教學的微格分析爲研究載體,搭建互動交流學習近平臺,培養教師在行動中研究。

③以完小爲教研基地,大力推行“四類課”教研活動。常態的推門課、聽教師的互觀課、扶植性聽課、磨課活動

(4)、抓教師教學反思。我們大力提倡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教學後記、教育隨筆或教育日記、心得體會、課改視點等,把校本研究的過程變成教師學習理論、創造教學成果、促進專業成長的過程。並在科研處的領導下建立了校本教研問題庫。

4、實施行政人員掛點完小制度,彰顯指導、服務、幫扶功能。

我們對行政人員深入完小,作出了嚴格的職能限制:中心國小行政人員不得越權插手完小內部事務,不得干擾完小正常的工作的秩序,不得借工作之名結伴到完小吃喝玩樂等等,行政人員具體的職責是指導、服務、幫扶,促進完小更快更好地發展。

5、關注年老教師在課改背景下的理念更新、教學行爲的變化,幫助年老教師跟着課改走。

我們全鎮教師年齡偏大,特別是完小的絕大部分教師都是“民轉公”,這部分教師的自身知識貧乏、年齡偏大、接受現代信息比較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召集了45週歲以上教師座談會,討論交流,提高認識,全面理解學校發展方向。我們還經常組織專題講座,組織老教師聽課改觀摩課,組織青年、老年教師上同課題的對比課等活動。有效地幫助年老教師順利地參與課改工作,推進了他們教學行爲有較快的轉變。

(二)學生成長

爲了使學生能全面、健康、自主的發展,我校將以創“禮儀教育”特色校爲契機,從學生的行爲養成教育入手,全面實行學生自律自治、民主管理,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1、抓落實、重成效,讓文明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得以體現。我們把學生的基本道德規範概括爲“三別”:向零食告別、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四帶”: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禮儀帶進校園、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話。

2、班級實行班幹部輪換制,讓每位學生都有參加班級管理的機會,有展現自己的舞臺,樹立了主人翁思想和集體榮譽感。

3、學校成立學生總值周制度。值周學生負責督促各班學生早讀到校情況、兩操以及中午各班紀律,檢查學生個人衛生和班級衛生,嚴禁吃零食,並有相關的扣分措施。

4、值日生掛牌上崗,增強了學生的光榮感,樹立了值日生在學生中的“威信”。

5、實行了中午學生輕鬆讀書50分鐘制度。凡是中午提前到校的學生12點40分後一律在教室裏自由看書、畫畫、習字或三小製作等。由值周學生巡視監督。

6、實行課間學生舉報制度。鼓勵學生課間發現其他同學的不良行爲及時向值周學生舉報。如:吃零食、亂扔紙屑、同學間的爭吵等。

7、每週進行循環紅旗競賽。學校總值周的學生具體記錄各班在常規管理方向的“信息”,天天公佈,特殊情況及時和教師取得聯繫,共同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

完小的教育質量要提高,離不開完小師生的共同發展。希望我校900餘名完小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完小教育教學能上一個新臺階。

第二篇:鄉鎮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

一、全鎮完小的基本情況

××學校下轄5所完小和校本國小部。本學年我校國小部共有1671名學生,其中有892名學生(佔54%)在完小就讀,可見,加強完小管理、提高完小的教育教學質量迫在眉睫。

二、提高完小辦學水平,促進全鎮教育均衡發展。

從本學年開始,我校將提高完小辦學水平作爲工作重點,確立

“嚴管理、重實效、創特色、求發展”的完小管理工作指導思想,我們的主要工作方向是:

(一)教師發展

1、實施完小教師交流制度,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我縣教育“三制”改革促進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但隨着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又要求教師有強烈的自主發展意識,單靠工作積極性已遠遠不夠。基於這個關鍵背景,我校規劃制定出了《教師綜合評價方案》《教師獎懲條例》,依據對教師綜合考評的結果,每學年度評選出25%鎮級優秀教師,在其中又產生縣級優秀教師候選人,評選出縣級優秀教師。對在綜合考評中連續二年位居全鎮倒數三名的教師將進行異校交流。

2、認真貫徹教學“六認真”,注重落實, 向常規管理要質量

以教學“六認真”爲基準,對完小進行每月一次的常規工作抽檢。注重常規檢查與指導,深入教室、課堂,把握常規現狀,促進常規到位。繼續對教師的教案、學生作業以及學習情況作不定期檢查,對好的做法給予肯定、表揚並加以推廣,對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並幫其糾正,儘快規範。

3、紮實開展校本教研,實現教研重心的下移

(1)、抓完小教師理論學習。教師發展,理論先行。我校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針對教師理論學習,實施“三定”舉措(一定時間,二定主講人,三定內容)。在學習內容層面上包含“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我們還制定了每學期的“六個一”工程。

(2)、抓完小校本培訓。

採用“走出去,請進來”辦法,多種專題、講座,中心與完小結對幫教、課題研究、鼓勵個人努力等形式,加強校本培訓,以此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3)、抓校本教研活動

①深入課堂,以集體備課爲切入點,同時實施“同課異構”、“多次備課”等方式。

②注重行動研究。確立“教、學、研、修”一體化的思想,以課例、課題、課堂教學的微格分析爲研究載體,搭建互動交流學習近平臺,培養教師在行動中研究。

③以完小爲教研基地,大力推行“四類課”教研活動。

常態的推門課、聽教師的互觀課、扶植性聽課、磨課活動

(4)、抓教師教學反思。我們大力提倡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教學後記、教育隨筆或教育日記、心得體會、課改視點等,把校本研究的過程變成教師學習理論、創造教學成果、促進專業成長的過程。並在科研處的領導下建立了校本教研問題庫。

4、實施行政人員掛點完小制度,彰顯指導、服務、幫扶功能。

我們對行政人員深入完小,作出了嚴格的職能限制:中心國小行政人員不得越權插手完小內部事務,不得干擾完小正常的工作的秩序,不得借工作之名結伴到完小吃喝玩樂等等,行政人員具體的職責是指導、服務、幫扶,促進完小更快更好地發展。

5、關注年老教師在課改背景下的理念更新、教學行爲的變化,幫助年老教師跟着課改走。

我們全鎮教師年齡偏大,特別是完小的絕大部分教師都是“民轉公”,這部分教師的自身知識貧乏、年齡偏大、接受現代信息比較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召集了45週歲以上教師座談會,討論交流,提高認識,全面理解學校發展方向。我們還經常組織專題講座,組織老教師聽課改觀摩課,組織青年、老年教師上同課題的對比課等活動。有效地幫助年老教師順利地參與課改工作,推進了他們教學行爲有較快的轉變。

(二)學生成長

爲了使學生能全面、健康、自主的發展,我校將以創“禮儀教育”特色校爲契機,從學生的行爲養成教育入手,全面實行學生自律自治、民主管理,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1、抓落實、重成效,讓文明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得以體現。我們把學生的基本道德規範概括爲“三別”:向零食告別、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四帶”: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禮儀帶進校園、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話。

2、班級實行班幹部輪換制,讓每位學生都有參加班級管理的機會,有展現自己的舞臺,樹立了主人翁思想和集體榮譽感。

3、學校成立學生總值周制度。值周學生負責督促各班學生早讀到校情況、兩操以及中午各班紀律,檢查學生個人衛生和班級衛生,嚴禁吃零食,並有相關的扣分措施。

第三篇:蒿枝學校完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

蒿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規劃

一、學校的基本情況

蒿枝學校下轄1所完小、和一所村級點校和校本部。本學年我校國小部共有556名學生,其中有892名學生(佔54%)在完小就讀,可見,加強完小管理、提高完小的教育教學質量迫在眉睫。

二、提高完小辦學水平,促進全鎮教育均衡發展。

從本學年開始,我校將提高完小辦學水平作爲工作重點,確立“嚴管理、重實效、創特色、求發展”的完小管理工作指導思想,我們的主要工作方向是:

(一)教師發展

1、實施完小教師交流制度,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我校教育“三制”改革促進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但隨着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又要求教師有強烈的自主發展意識,單靠工作積極性已遠遠不夠。基於這個關鍵背景,我校規劃制定出了《教師綜合評價方案》《教師獎懲條例》,依據對教師綜合考評的結果,每學年度評選出25%鎮級優秀教師,在其中又產生縣級優秀教師候選人,評選出縣級優秀教師。

2、認真貫徹教學“六認真”,注重落實,向常規管理要質量 以教學“六認真”爲基準,對完小進行每月一次的常規工作抽檢。注重常規檢查與指導,深入教室、課堂,把握常

規現狀,促進常規到位。繼續對教師的教案、學生作業以及學習情況作不定期檢查,對好的做法給予肯定、表揚並加以推廣,對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並幫其糾正,儘快規範。

3、紮實開展校本教研,實現教研重心的下移

(1)、抓完小教師理論學習。教師發展,理論先行。我校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針對教師理論學習,實施“三定”舉措(一定時間,二定主講人,三定內容)。在學習內容層面上包含“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我們還制定了每學期的“六個一”工程。

(2)、抓完小校本培訓。

採用“走出去,請進來”辦法,多種專題、講座,中心與完小結對幫教、課題研究、鼓勵個人努力等形式,加強校本培訓,以此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3)、抓校本教研活動

①深入課堂,以集體備課爲切入點,同時實施“同課異構”、“多次備課”等方式。

②注重行動研究。確立“教、學、研、修”一體化的思想,以課例、課題、課堂教學的微格分析爲研究載體,搭建互動交流學習近平臺,培養教師在行動中研究。

③以完小爲教研基地,大力推行“四類課”教研活動。常態的推門課、聽教師的互觀課、扶植性聽課、磨課活動

(4)、抓教師教學反思。我們大力提倡教師撰寫教學反思、

教學後記、教育隨筆或教育日記、心得體會。把校本研究的過程變成教師學習理論、創造教學成果、促進專業成長的過程。並在科研處的領導下建立了校本教研問題庫。

4、實施行政人員掛點完小制度,彰顯指導、服務、幫扶功能。我們對行政人員深入完小,作出了嚴格的職能限制:中心國小行政人員不得越權插手完小內部事務,不得干擾完小正常的工作的秩序,不得借工作之名結伴到完小吃喝玩樂等等,行政人員具體的職責是指導、服務、幫扶,促進完小更快更好地發展。

5、關注年老教師在課改背景下的理念更新、教學行爲的變化,幫助年老教師跟着課改走。我們全校教師年齡偏大,特別是完小的絕大部分教師都是“民轉公”,這部分教師的自身知識貧乏、年齡偏大、接受現代信息比較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召集了45週歲以上教師座談會,討論交流,提高認識,全面理解學校發展方向。我們還經常組織專題講座,組織老教師聽課改觀摩課,組織青年、老年教師上同課題的對比課等活動。有效地幫助年老教師順利地參與課改工作,推進了他們教學行爲有較快的轉變。

(二)學生成長

爲了使學生能全面、健康、自主的發展,我校將以創“禮儀教育”特色校爲契機,從學生的行爲養成教育入手,全面實行學生自律自治、民主管理,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1、抓落實、重成效,讓文明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得以體現。我們把學生的基本道德規範概括爲“三別”:向零食告別、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四帶”: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禮儀帶進校園、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話。

2、班級實行班幹部輪換制,讓每位學生都有參加班級管理的機會,有展現自己的舞臺,樹立了主人翁思想和集體榮譽感。

3、學校成立學生總值周制度。值周學生負責督促各班學生早讀到校情況、兩操以及中午各班紀律,檢查學生個人衛生和班級衛生,嚴禁吃零食,並有相關的扣分措施。

4、值日生掛牌上崗,增強了學生的光榮感,樹立了值日生在學生中的“威信”。

5、實行了中午學生輕鬆讀書50分鐘制度。凡是中午提前到校的學生12點40分後一律在教室裏自由看書、畫畫、習字或三小製作等。由值周學生巡視監督。

6、實行課間學生舉報制度。鼓勵學生課間發現其他同學的不良行爲及時向值周學生舉報。如:吃零食、亂扔紙屑、同學間的爭吵等。

7、每週進行循環紅旗競賽。學校總值周的學生具體記錄各班在常規管理方向的“信息”,天天公佈,特殊情況及時和

教師取得聯繫,共同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完小的教育質量要提高,離不開完小師生的共同發展。希望我校900餘名完小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蒿枝學校的完小教育教學能上一個新臺階。

水城縣木果鎮蒿枝學校

二0一四年二月十三日

第四篇:關於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關於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義務教育關愛行動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

爲落實《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區政府督導室、區教育局工作安排,爲進一步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義務教育關愛行動,促進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和諧,特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目標

按照《湖北省縣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方案》要求,督促、指導、協調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實現a4、a5指標體系通過省級評估驗收。具體工作目標:

1、切實規範辦學行爲。開齊開足各類課程;無有償補課、分快慢班、濫訂教輔資料的現象;學生課業負擔控制在合理的範圍。

2、教育質量明顯提升。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3%;建立義務教育質量均衡考覈評價機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3、實施義務教育關愛工程。

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機制;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子女資助政策。

二、 工作任務

a4、a5兩大指標任務由局基教科、體衛藝站、資助中心負責組

織實施。主要任務是督促指導學校落實指標體系中的具體要求,指導服務學校做好迎檢資料的蒐集整理工作。

三、 實施措施

1、實施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工程。

(1)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創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德育基地建設和管理。

(2)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製度,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不斷探索小班化教學模式與方法。

(3)全面落實課程計劃,深入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落實大課間活動,在學生中開展“大家唱、大家挑”藝術教育活動。

(4)改革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5)深化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學校、學生、教師、教學四位一體的評價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學習和成長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教師發展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教師發展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檢測評估體系和素質教育導向機制,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2、 實施義務教育關愛工程。

(1)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學校要建立檔案和聯繫卡制度,完善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機制。

(2)完善學校接收殘疾兒童隨班就讀辦法,建立殘疾兒童確認、登記和組織入學制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3)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子女資助政策。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四、 實施步驟

按照《區督導辦公室關於做好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做好省級督導評估迎檢工作方案》要求,配合全區推進均衡發展與迎檢安排開展工作。同時,結合a4、a5指標具體要求,採取以下實施步驟:

1、對a4、a5兩大指標主任目標分解。將10個c級指標具體實施具體到人,並明確工作職責。

2、自查與檢查。對照《湖北省縣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方案》進行自查並整改提高。接受基教科、體衛藝站、資助中心定期與不定期督導檢查。

3、編制教育教學質量與義務教育關愛指標體系資料參考目錄,指導各學校收集整理相關資料。

4、配合做好迎檢相關工作。

五、 工作要求

1、加強學習,明確思路,指標組成成員要認真學習《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熟悉各自負責的指標體系的要求與檢查方法,做到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2、強化職責,完成目標,姚強化職責意識,增強責任感,對學校工作指導督促到位,保證順利完成目標任務。

六,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方恆德

組員:李大橋 陶永育 高友平

工作小組組長:高友平

組員:蔡友華 段育林盧永橋

第五篇:構建學校德育文化,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構建學校德育文化 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摘要】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觀,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需要學校和老師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以人爲本,科學管理,規範管理,堅持德育爲首的理念,積極構建師生共同成長的學校文化。本文主要闡述學校德育文化的基本內涵,學校德育文化構建的策略,以德育文化來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德育 德育文化 教學質量

教育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一所學校如果沒有較高的教育質量,就會失去應有的聲譽。反之,只有把教育質量抓上去了,才能贏得政府的支持、社會的信任和學生、家長的讚譽。在當前,隨着經濟快速持續發展,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的渴求越來越強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樹立全面的教育教學質量觀,辦出人民滿意的學校已成爲我們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德育爲首,本文試就如何構建學校德育文化,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什麼是德育文化?有人曾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德育文化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電梯門打開,他是謙遜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他並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他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低頭繫上自己鬆了的鞋帶?他,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這一段話可以看作是德育文化的一個形象化的說法。學校德育文化概括地說就是由全校成員共同創造、長期累積發展出來的價值信念、生活規範、做事的方法與態度,所形成的一切有形及無形的(請勿抄襲好範文 網:)學校特質,是在德育實踐中形成並得以流傳的德育思想、內容和方法的總和。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必須把德育文化的構建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使全體成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生活規範以及積極的處事方式和態度。

一、學校德育文化的基本內涵

學校德育文化的基本內涵主要指以下四個方面:

精神文化——指的是新的德育觀念、新的德育理念,包括“以人爲本的育人觀、以德育人的德育觀,以法治校的法制觀,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生觀”等德育觀念,它釋放出的是精神的力量,形成的精神的氛圍。

制度文化——指的是促進師生道德提升的學校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關係的規範的總和,是學校實施德育管理的槓桿,體現着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聯接着學校師生共同的情感與價值認同,規範着師生的言行,能充分保障學校管理的有序高效。

行爲文化——指的是師生文明素質、價值觀念在學生的文明行爲、教師的教育行爲、學校的管理行爲以及人際關係、社會公關等方面的全面表現。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讓校園中每個人的言行都成爲學生學習的楷模,以每個人的人格成爲陶冶、塑造學生人格的榜樣,這也是行爲文化的基本要求。

環境文化——校園環境是無聲的教育者,樓道、牆面、道路、草地、雕塑等等都是德育文化的載體。

二、構建學校德育文化,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策略措施

1、貫徹一個理念。現代學校管理的核心包括兩個點:一是看在某種管理制度下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另一個是看一個人在這種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嚴和有價值。做到這兩點,需要學校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先進的辦學理念是指導全體師生前進的航標。作爲學校領導,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提出先進可行的辦學理念,並讓其深入民心,成爲全體師生共同的願景,促使全體師生爲其共同目標而奮鬥。我校近幾年來穩步發展,其原因之一就是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幾年來,我們在“和諧教育”的辦學理念指引

下,明確提出了“嚴格管理,以人爲本,和諧發展,向德育要質量”的德育理念 。學校靠辦學理念武裝了全體師生的頭腦,指導全體師生行爲,打造了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使全校師生能夠同吹一個調,同唱一支歌,使學校管理取得了較爲顯著的成效。

2、堅持一個原則:構建學校德育文化要堅持以教學爲主、德育爲首、五育並舉、互相滲透、全面發展的原則。做到以德育爲先導,以班級爲主陣地,完善學校德育網絡,努力實現德育工作目標。

3、發揮兩個作用:構建學校德育文化要發揮學校、社區的引領、組織作用和學生在開展德育日常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4、實現三個結合:一是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做到課內和課外相結合;二是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三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結合,形成德育文化網絡和合力,優化育人環境。

5、牢記“四個育人”:行政領導及黨團工會等組織的“管理育人”;一線教師的“教書育人”;後勤部門的“服務育人”;全體師生員工從校園環境到精神風貌上的“環境育人”。

6、建立“五個平臺”。

(一)隊伍平臺。

衆人拾柴火焰高。建立一支素質過硬,凝聚力強的教師隊伍是構建學校德育文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力量。

一是要注重提高校務會成員整體素質,增強校務會成員的凝聚力。校委會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力量,是校長的左臂右膀。校長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措施,都要靠這支核心力量去貫徹實施。因此校務會成員素質高與低,是否團結,是否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直接關係到校長的管理理念是否得到貫徹實施,教育教學管理是否得到加強,質量是否得到提高,學校是否可持續發展。

二是要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與管理水平。強化其職能,通過互相學習,內外交流,規範制度,培訓指導,使班級管理理念先進、方法科學、內容豐富、操作務實。在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指導的過程中,遵循“以專業贏得尊重,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到系列化、層次化、校本化。我校的主要做法是:①堅持月例會制度,加強班主任工作指導。每次例會都根據當前工作任務確定一個主題,如新學期始業教育、學生儀表儀容、班會課的開展、後進生輔導談心等;②實行“雙班主任制度”。甲乙兩位班主任即分工又合作。③召開學生管理工作研討會,交流工作中好的做法和期待解決的困惑。④撰寫德育案例。每學期佈置班主任在假期裏對自己一學期來工作進行反思總結,以案例的形式呈現出來。⑤組織老師外出學習和考察,接受較高層次的教育培訓。通過相應的培訓,努力做到使用一批、培養一批、提高一批。

(二)制度平臺。

“沒有制度就談不上管理,沒有管理就談不上效益”。學校制度是學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爲全體學校師生員工遵守的基本行爲準則,它體現着學校特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方式,它不僅規範着人們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風、工作效率,還規範着人們的習慣和意志。學校制度爲培育學校德育文化提供了機制保證。科學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長期以來我校非常重視管理制度建設,確保德育文化建設活動的有序開展。學校1999年高中部撤併後,學校的管理制度突出了一個“嚴”字,嚴肅制度,嚴明紀律,嚴格要求成了通元中學的校規。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近幾年學校依據現代教育的人本管理理念,建立了師生共同參與的,以民主、情感制度爲基礎的人本化管理模式,即:以人爲本把制度管理與情感內化相結合,堅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機制發展人,用情感凝聚人,使師生在互動的管理環境中得到共同發展。學校堅持把班主任隊伍建設和班級管理工作放到學生德育工作的首

位,完善了德育常規制度,建立了班主任工作例會制,雙班主任制度、實行班主任制度、班主任月考覈制度、“十項競賽制度”、班級日、周、月工作常規檢查制度、家訪制度、德育導師制等一系列常規制度。如日常規有:每日值周班大掃除,每日班級十項競賽公告;周常規有:每週工作目標公告,每週一歌,每週一次班隊幹部會議等。月常規有:每月“十項競賽”優勝班級公佈,每月行爲規範進步班級表彰等。通過一系列激勵機制,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責任心、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提高,也使我校一批年輕教師很快成長起來。目前,學校管理網絡完善,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覈到位,已經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思想平臺。

制度的制定和出臺還不能形成德育文化,它需要人們去執行。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說:“中國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絕不缺少各類規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 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總裁馬明哲先生也曾說過一句話: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執行力。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執行,或者執行不堅決、不持久,也只能淪爲擺設,必然不能產生應有的效益。只有當組織中所有的成員認同它並執行和踐行制度,使之成爲廣大師生頭腦中一種無形的行爲準則,制度才彰顯出它的魅力,真正發揮制度的作用。因此培養師生員工的認同感,提高師生的執行力是保障制度落實的關鍵。

近兩年來,我們一直倡導“四種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求真文化、細節文化和開放文化,大力倡導建設學校的執行文化,“我們總是力求做到使全體工作人員(從校長到看門工人)都來實現教育思想,使全體工作人員都全神貫注這些思想。”(蘇霍姆林斯基語),使每一位師生員工努力成爲校園文化的認同者、完善者和建設者。提倡紮紮實實做好每一件事的工作作風,管理工作中做到“三有三必”:有佈置必有檢查,有檢查必有反饋,有反饋必有考覈。杜絕執行過程中的隨意現象發生。

我校雖然新教師多,但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校本培訓,爲新教師搭建砥礪思想的平臺,新教師對學校辦學思想、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認同度很高,執行意識強,能較快地融入學校和諧的氛圍中,成長很快。目前在學校德育管理上,廣大教職工已充分認識到“德育爲首”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視德育工作,不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面向全體學生,就不會有良好的班風、校風和學風,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面向全體學生,向德育要質量”的理念已經深深根植於廣大教師頭腦之中。

(四)物質平臺。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環境是無聲的教科書,它能給人以影響、誘導和薰陶。用德育文化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就要爲廣大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 校園中的建築、文化設施、教學設備、圖書資料、一草一木等都應成爲陶冶師生情操的有形熔爐。“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在說話的遠大目標。”(蘇霍姆林斯基)使校園處處都顯示出文化底蘊,洋溢着文化氣息。

(五)活動平臺。

一個人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長期教育、引導和訓練的不斷積累。學生只有在生動、具體的道德實踐中,親身體驗和感悟到高尚道德情操的偉大力量,才能加深對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觀念的理解,從而提高道德自覺性,把道德認識、道德觀念逐步昇華爲相對穩定的道德行爲,實現知與行的高度統一。因此學校要爲學生創設各種道德實踐的活動平臺。如開展校園廣播之聲,出黑板報辦隊報、設計班旗、創作班歌,遠足、演講賽等等,開展行爲規範養成教育、安全教育、法紀教育等系列活動。所有這些系列化的德育文化建設活動的內容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

以我校爲例,每年五月師生大合唱活動,師生人人蔘與,人人體驗,全體師生不僅唱出

了激情,唱出了氣勢,唱出了正氣,而且起到了震撼學生心靈、淨化學生心靈、凝聚團隊精神的作用,達到了預期的德育目標。晨會上,着眼於德育教育的情感性和體驗性,我們1200多名學生齊唱《感恩的心》,一起整齊地做手勢動作,老師、同學在歌聲的薰陶下明白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師生的情感在歌聲中得到昇華。

總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只要我們緊緊圍繞德育做文章,努力構建學校德育文化,用文化的力量來打動人,用文化的力量來感染人,“向德育要質量”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

本網推薦更多範文:

巴彥塔拉鎮中心校“加強學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東莊鎮山陰完小提升教學質量整改方案

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總結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計劃書

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