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關於某縣社區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精選多篇)

第一篇:關於我縣社區建設的現狀及對策

關於某縣社區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精選多篇)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建設是城市社區服務深化發展的產物,它隨着我國城市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應運而生。在新的形勢下,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解決城市發展中諸多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一是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開始走向市場,廣大職工和離退休人員也

開始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伴隨着這種情況的持續發展,試圖繼續依靠“單位”來實現社會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選擇只能把“單位”承擔的一部分整合職能向城市社區轉移,使社區成爲實現社會整合的基地。二是隨着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業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大批下崗人員流向社區。如何把解決下崗人員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業和社會保障與社區建設有機結合,已成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三是隨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涌入城市,城市外來流動人口急劇增加。社區能否把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好,事關城市的繁榮安定。四是在社會發生變革的過程中,由於人們各種思想觀念以及利益之間的相互衝撞,社區現實生活中不斷出現着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盜竊等各種社會治安問題時有發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哪一個部門、單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層社區建設,才能使社會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縣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管理水平的重任無可置疑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管理水平,既是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的迫切需要,也是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識人士來辦廠經商,投資興業,發展地方經濟的需要。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迫切需要。隨着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居民羣衆對社區環境、社區服務、社區治安等,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建設也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和需求。總之,城市社區建設在城市三個文明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勢下,城市社區建設是城區工作永恆的主題。我們將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社區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做好社區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把我縣社區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我縣城市社區建設經歷了一個由不認識到認識的漸進深化的過程。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在縣民政局和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通過2014年初在縣城何家橋、清家堰、機房街成立三個社區,先行掛牌試點。當年7月,社區建設工作在縣城全面推開,並建立了縣城市工作委員會、縣人民政府城市工作辦公室,與太和鎮黨委、政府實行“一套人馬,四塊牌子”合署辦公,撤銷了城南、城北、城東黨工委,建立了紫雲、平安、子昂三個街道黨委和街道辦事處。通過近一年來的積極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合理調整社區規模,重建社區組織體系,完善各項制度,優化社區幹部結構,理順內部工作關係,初步形成了適應我縣實際情況的社區運行機制。一、我縣城市社區建設開展的主要工作1、明確社區定位,合理劃分社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逐漸感到社區的定位應當確定在小於街道辦事處、大於原來居委會的層面上。其理由是:原有的居委會規模過小,區域界限不明顯,社區資源饋乏,居民的依附性也較差,不利於社區功能的發揮;街道辦事處是政府的派出機關,是政權組織,在街道層面上組建社區,無法體現社區的自治性質。這次,我們按照社區的基本要素,即主要依據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緣關係、社區的資源配置、適度的管轄人口和人們的心理認同感,按照有利於社區管理、自治、資源利用,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來組建新社區。在縣委、縣府領導下,2014年7月,將原城南、城北工委的6個村和城東工委的13個居委,以地域條塊爲基礎,通過區域合理調整,合併重組爲10個城市社區,劃分出居民小組90個。2、建立組織體系,健全規章制度。社區工作千頭萬緒,較原村或居委,面寬量大,同時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亟需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爲確保工作的連貫性,對社區黨總支書記從街道辦事處的幹部中擇優選派,社區的專職工作人員,堅持標準、面向社會、競爭擇優、公開選聘,並依法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社區黨總支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班子,推薦選舉產生740餘名社區居民代表及90名居民小組長。各社區都組建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婦代會、共青團組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年協會等組織。並對首屆社區和居民小組幹部進行了集中教育和培訓。社區幹部也改過去村、居委的“有事上班,口袋辦公”制度,堅持按時上下班制度。按照“一個社區一個支部(總支)”的目標,全鎮3個

第二篇:關於我縣社區建設的現狀及對策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建設是城市社區服務深化發展的產物,它隨着我國城市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應運而生。在新的形勢下,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解決城市發展中諸多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一是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開始走向市場,廣大職工和離退休人員也開始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 伴隨着這種情況的持續發展,試圖繼續依靠“單位”來實現社會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選擇 只能把“單位”承擔的一部分整合職能向城市社區轉移,使社區成爲實現社會整合的基地。 二是隨着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業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大批下崗人員流向社區。如何把解決下崗人員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業和社會保障與社區建設有機結合,已成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三是隨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涌入城市,城市外來流動人口急劇增加。社區能否把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好,事關城市的繁榮安定。四是在社會發生變革的過程中,由於人們各種思想觀念以及利益之間的相互衝撞,社區現實生活中不斷出現着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盜竊等各種社會治安問題時有發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哪一個部門、單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層社區建設,才能使社會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縣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管理水平的重任無可置疑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管理水平,既是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的迫切需要,也是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識人士來辦廠經商,投資興業,發展地方經濟的需要。

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迫切需要。隨着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居民羣衆對社區環境、社區服務、社區治安等,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建設也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和需求。

總之,城市社區建設在城市三個文明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勢下,城市社區建設是城區工作永恆的主題。我們將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社區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做好社區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把我縣社區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我縣城市社區建設經歷了一個由不認識到認識的漸進深化的過程。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在縣民政局和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通過2014年初在縣城何家橋、清家堰、機房街成立三個社區,先行掛牌試點。當年7月,社區建設工作在縣城全面推開,並建立了縣城市工作委員會、縣人民政府城市工作辦公室,與太和鎮黨委、政府實行“一套人馬,四塊牌子”合署辦公,撤銷了城南、城北、城東黨工委,建立了紫雲、平安、子昂三個街道黨委和街道辦事處。通過近一年來的積極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合理調整社區規模,重建社區組織體系,完善各項制度,優化社區幹部結構,理順內部工作關係,初步形成了適應我縣實際情況的社區運行機制。

一、我縣城市社區建設開展的主要工作

1、明確社區定位,合理劃分社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逐漸感到社區的定位應當確定在小於街道辦事處、大於原來居委會的層面上。其理由是:原有的居委會規模過小,區域界限不明顯,社區資源饋乏,居民的依附性也較差,不利於社區功能的發揮;街道辦事處是政府的派出機關,是政權組織,在街道層面上組建社區,無法體現社區的自治性質。這次,我們按照社區的基本要素,即主要依據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緣關係、社區的資源配置、適度的管轄人口和人們的心理認同感,按照有利於社區管理、自治、資源利用,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來組建新社區。在縣委、縣府領導下,2014年7月,將原城南、城北工委的6個村和城東工委的13個居委,以地域條塊爲基礎,通過區域合理調整,合併重組爲10個城市社區,劃分出居民小組90個。

2、建立組織體系,健全規章制度。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較原村或居委,面寬量大,同時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亟需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爲確保工作的連貫性,對社區黨總支書記從街道辦事處的幹部中擇優選派,社區的專職工作人員,堅持標準、面向社會、競爭擇優、公開選聘,並依法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社區黨總支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班子,推薦選舉產生740餘名社區居民代表及90名居民小組長。各社區都組建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婦代會、共青團組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年協會等組織。並對首屆社區和居民小組幹部進行了集中教育和培訓。社區幹部也改過去村、居委的“有事上班,口袋辦公”制度,堅持按時上下班制度。

按照“一個社區一個支部(總支)”的目標,全鎮3個街道辦事處、10個社區,都分別於去年7月底前,建立了街道黨委和社區黨總支。社區黨組織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將各自轄區內居住、無固定單位的黨員或離退休回家的黨員,以及尚未設立黨組織的個體私營經濟、尚未分配工作的復退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中的黨員,均按居住地納入社區黨組織統一管理,擴大了社區黨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基本做到了基層黨組織建設不留“死角”。目前,社區共有黨員1001人,今年又在社區培訓14名入黨積極分子。

我們先後建立了社區黨總支工作職責、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職責、社區自治章程、居民代表會議制度、社區居委會財務管理制度、社區居委會居務公開制度、社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以及社區居民公約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以此明確和規範社區職能職責,規範社區工作者行爲,使社區各項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今年初,我們又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社區物業管理制度,先後指導龍發、銀髮等25個小區,建立健全小區物業管理制度。

同時,對轄區內機關、單位、居民、暫住人口、務工經商、公共設施、自然資源、街道樓宇、低保對象、殘疾人員、失業待業人員等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建立了較系統、完善的社區檔案。

3、逐步解決社區硬件設施

一是爭取縣財政爲子昂街道辦事處解決了3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二是充分利用原有居委會的場地、村集體的房地產進行改造,爲多數社區落實好了辦公場所;三是建立了醫療、水電安裝、家電維修、家政服務等各類服務網點。

4、積極開展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是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本着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積極創辦社區服務實體,開展社區服務。現已建立家電維修店10個,幼兒園4個,社區茶園10個,文化活動中心8處,家政等中介服務所5個。

同時,本着“以人爲本,服務社會”爲宗旨,積極開展面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等羣衆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一年來,爲城市下崗職工提供公益性崗位450人,辦理《再就業優惠證》8000餘個,其中已領營業執照5000人,減免地稅25.3萬元。開展技能培訓10期,培訓3000餘人次,實現向外輸出、就地轉移社區勞動力4600人。

建立健全社區服務網絡。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光靠居委和居民小組長要想把轄區內各項工作做好,困難是很大的,所以必須依靠網絡人員共同努力,我們社區將各單位的門衛,無門衛的由單位辦公室人員、單位宿舍區和已經成立物業管理的居民院落組長和各樓的樓長,組成社區工作服務的網絡人員,確保了上級各項工作的及時順利完成。

5、狠抓城市創衛工作,順利通過省級文明衛生縣城驗收

城區管理的無序和髒亂差的治理,歷來是城市居民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爲打好創衛攻堅戰,城工委與3個街道辦事處和10個社區,分別與344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共駐共建”責任書和“門前三包”責任書,與門堂店主簽訂了“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責任書1萬餘份。嚴格按照農貿歸市、廣告歸欄、攤販歸區、停車歸點、座商歸店,加強市容市貌管理。堅持每月對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一次衛生評分檢查考覈,通過檢查發現問題,並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促使機關、企事業單位由過去的突擊性應付檢查,逐漸變爲自覺的日常性工作。一年來,共處罰違規人員1460人,罰款7297.5元;組織社區居民清掏陰陽溝6510米,化糞池116個,疏通下水道16處,搬遷了北門市場。爲接受省級驗收檢查,修建垃圾庫80餘個,組織了450名“40~50”人員,參加社區內的義務衛生監督崗,組織城市社區享受低保人員,參加義務勞動3000餘人次,突擊整治髒亂死角200餘處,集中清除城市“牛皮癬”,使整個迎檢工作順利通過。

以城市創衛爲中心,認真開展除四害活動,開展市民文明、衛生、健康宣傳活動。舉辦文明衛生市民培訓共10期,參訓達1000人次,組織市民、學生參加文明衛生知識考試。去年9月,除四害活動順利通過省愛衛會達標驗收,10月省級衛生縣城順利通過省級驗收達標,11月又順利通過省級文明縣城驗收。

今年初,又啓動了國家級文明衛生縣城創建活動,同時,加強了城郊公路沿線衛生整治。

6、認真做好城市居民社會保障社會救濟工作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健全。一是認真抓好退管中心建設;二是認真做好社區救災救濟、扶貧扶優和五保供給,落實城市安居工程175戶;三是認真搞好城市低保,基本達到應保盡保,全鎮享受低保總人數已達10943人,同時加強了重新申報審批,取消了152名嚴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低保資格;四是積極開展社區內失地無業農民的安置工作。在何家橋社區3小組,清家堰社區3小組,團結社區3小組,涼帽山村3社、佛南村5社,共計408戶,1029人,進行試點。經審查覈定,全部農轉非,納入低保108人,動員進入社保138人。團結社區代表縣接受了國務院的調研。

同時認真做好社會救濟工作,積極抓好春節期間五保戶、特困戶、無房戶的慰問。全鎮各級共籌集資金20餘萬元,慰問困難羣體1150戶,確保了這些困難羣體能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春節。

7、認真抓好社區社會穩定工作

以社區爲載體,建立了“一區一警”,組建了社區治安巡邏隊伍,堅持每月二次夜間巡查。創造性地將100名市容督員的創衛職能,與實施整體聯動防範工程有機結合,既強化了市容管理,又促進了治安防範工作,該項工作順利通過了省上的驗收。

會同各派出所,對社區安全、綜合治理、法輪功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檢查,開展了社區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動,簽訂了安全和維穩責任書。並積極開展“安全文明社區”、“安全文明街道”、“安全文明小區”等創建活動,成功地協調龍發、銀髮等小區居民300餘戶與開發商發生的經濟和物管等矛盾,幫助開發商收回欠款100萬餘元,使居民得到了安定的社會生活環境。

8、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部門工作進社區

自社區成立以來,先後已有民政、計生、衛生、警務、社保、關工、科普、菸草等部門工作進入社區,爲最終實現管理有序、文明和諧的新型社區打下了堅實基礎。認真開展計劃生育宣傳教育、辦證登記、育齡婦女三查等工作。積極開展社區科普工作,團結社區代表縣順利通過國家級科普示範縣驗收。今年3月,配合縣婦聯、開展送藥、送健康進社區。

9、積極開展社區文體活動,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配合社區建設,分別在各社區建立了社區文體文藝室、圖書室,組建了社區文藝隊伍,成立了太和鎮社區文藝團。充分利用社區這個陣地,因勢利導,完善了部分文化娛樂場所及配套設施,組織開展了健康有效、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使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精神世界更加充實。去年8、9月,聘請縣川劇團,分赴到子昂、平安、紫雲三個街道辦事處參與文藝、小品演出三場次;春節期間,共組織秧歌、腰鼓4個文藝隊,160人蔘加的文藝活動,豐富了城市居民節日文化生活。

目前,建設社區正着手將原有平安路舊房與合作者共同開發,共5000多平方米,建成後將爲社區老年活動中心提供更好的活動場所。

二、社區建設帶來的新變化

經過改革實踐,我縣新的社區體制框架已基本形成,開始發揮出明顯的作用,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

1.體制框架形成,作用開始顯現。這次社區體制改革,改變了原有居委會的組織模式,在社區形成了以黨組織爲核心的“領導層”,以社區代表大會爲組織形式的“決策層”,以社區管理委員會爲辦公機構的“執行層”和以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爲智囊團的“議事層”。這四個組織框架的建立,使社區組織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和制約性有了明顯的增強,將有效地保證社區功能的發揮,保證社區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這是原有“居委會體制”所無法比擬的。儘管體制改革和社區的管轄範圍、工作對象、工作職能同過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區體制的優越性已有了明顯的體現,社區組織的作用正在得到較好的發揮。

2.規模趨於合理,功能得到擴展。在這次改革中,將原城南、城北工委的6個村和城東工委的13個居委,以地域條塊爲基礎,通過區域合理調整,合併重組爲10個城市社區。合併重組後,社區的佈局更加合理,社區資源更加豐富,社區的功能更加完備,許多在過去的居委會難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務室、醫療室等,在如今的社區成爲了平常事。同時,由於社區規模的調整,廣大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增強了,社區的管理成本下降了。所有這些都爲今後社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關係開始理順,職能得到強化。新的社區組建後,成立了社區黨總支,建立了社區代表大會、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並吸納民警和物業公司負責人進入社區管理委員會,使黨的領導、羣衆監督、專業管理融爲一體。從而加強了黨的領導,擴大了基層民主,強化了監督和制約機制,理順了社區內部各個組織的關係,初步形成了責權明確、互相促進、共同參與、相互制約的新型運行機制。

4.隊伍結構改善,素質明顯提高。社區組建後,我縣社區幹部隊伍結構和人員素質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的佔 80%,比上屆提高50%,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的佔40%;平均年齡39歲,比上屆下降12歲,其中40歲以下的年輕幹部21人,佔70%。社區幹部中“居大媽”一統天下的局面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基層普遍反映,新當選的社區管理委員會成員政治素質高,開拓意識強,接受新生事物快,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等均大大好於往屆。在這次“爭創省級文明衛生縣城”活動和同“法輪功”的鬥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普遍讚揚。

5.硬件設施改善,投入基數增加。由於合併居委會和投入的加大,使社區的硬件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80%的社區有了自己的活動室;100%的社區居委會配備了電話;團結社區還配備了微機等現代化辦公設備。社區的辦公經費比原來也有所提高,每個社區每年達到500元;幹部補貼由原來的每月300元,提高到320元。

6.工作力度加大,氛圍開始形成。去年以來,尤其是縣委、縣政府召開社區建設動員大會以後,進一步加大了社區建設的力度,有關部門也及時將工作進入社區,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社區的氛圍開始形成:如公安部門按照重新劃定的社區,開始在社區建設“警務室”;衛生部門進一步完善了社區醫療網絡,使“醫務室”開始走入社區;文化、體育部門在社區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社區生活;工、青、婦等羣團組織在社區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許多社區單位也紛紛向社區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持,使許多多年未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解決……

三、社區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責權問題。我縣社區建設目前尚處於初建階段,存在着城市基層管理體制不順,凝聚力不強等諸多問題。如單位小區未融入社區,一些工作社區想做,但受管理職能等方面制約而作不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基層基礎工作的發揮。

2、經費短缺,幹部待遇偏低。目前,社區辦公經費少,收入無來源,社區工作主要靠原村或居委經費支撐,嚴重虧空。這種支撐也只能維持半年左右了。多數部門工作進入社區,但工作活動經費等未進入社區,社區不僅要爲部門工作提供必要的筆、墨、紙、電、通訊等辦公經費,甚至還要提供吊牌、印章、會務等費用開支,給社區增加了經費等負擔,社區無能力承受,致使社區工作部分能做,部分因經費限制而無法做好。還有一些部門聯繫社區有名無實。

待遇偏低。目前我們社區居委主任補貼320元,副主任300元/月和專職委員280元/月,而船山區社區居委主任400元/月,委員300元/月,我省天全縣社區主任500元/月,委員400元/月。再加之,我鎮社區人口規模是船山社區兩倍以上,工作負荷重,待遇就更顯偏低。

3、陣地問題。部分社區辦公場所過分狡窄,條件極差。如機房街社區,僅有17平方米的辦公房,各種制度、宣傳資料無法上牆,各種檔案、資料無處存放,社區召開居民小組長會議都無處坐,社區召開總支大會只能在走道內進行,很多黨員只能站着聽,更無廁所方便。水滸宮社區辦公場地至今仍在德勝街社區,社區居民、單位辦事難找,社區幹部工作也極爲不便。

4、政策問題。社區有創辦經濟實體,實現創收、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的願望,但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持,致使社區不敢放手去發展。

5、認識問題。要使原村委“農民”、居委“居民”、國企下崗“工人”、“單位人”轉變爲新時期的“社區人”,還需要相當長的轉變過程。全社會對社區的認識都還有待提高。

另外,社區幹部的自身素質、工作方法、管理方式有待從居委和村的舊有習慣中加以轉變。城工委、街道黨委、社區幹部還應加強對社區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城中村”如何解決,也是一個急需探討的課題。

四、對社區工作的幾點建議

1、應進一步完善城工委、城工辦的職能。首先,對街道辦事處實行書記、主任分設低職高配,以加強領導有利協調工作。其次,建議賦予城工委、街道黨委強化城市管理必要的職權。第三,建立協調機制。沒有轄區單位的支持和認可,就沒有社區建設的根基。因此,必須建立共駐共建的協調機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探索並實現對社區單位實行雙重領導的新體制,逐步建立健全以社區爲主的“六共”制度及其長效機制,即對縣直單位實行人員年度考覈共商、共管,實行環境衛生、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工作共抓、獎懲共定,文明社區共創,學習型社區共建。

2、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聯繫社區的工作還應加強,每個社區應配備1~2名縣級領導幹部和2~3個縣直單位進行聯繫,加大對社區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在社區層面上建立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由聯繫社區的縣級領導和縣直單位、駐地單位負責人爲成員,以加強對社區工作的指導,同時喚起他們對社區的關愛。

3、加大督促部門工作進社區的力度。如目前最起碼應將物業管理、小街小巷的清掃保潔進社區。物業管理探索單位和社區二合一管理新模式;城管工作應將轄區內的臨時攤位的審批表,收費權交社區;清掃保潔進社區,清掃費交社區。既可解決下崗人員、社會弱勢羣體的就業問題。也能提高社區的綜合管理能力。

4、多途徑增加社區收入。部門工作進社區必須費隨事轉,權隨責走,同時可否將城市部分公共設施場所的經營權或者管理權交由社區;將一部分稅務部門不好收的,面寬量小的稅收項目,交由社區代收,從中返還工作經費,既可增加社區收入,解決社區就業壓力,又可緩解財政對社區建設的壓力。

5、對機房街、水滸宮兩社區的辦公場地縣財政應加以傾斜解決,其辦法可在國有閒置資產中劃撥調劑,或給租金5000元/年,以改善辦公條件。

6、適當增加社區幹部待遇100元/人·月,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7、隨着縣城迅速擴張,原有的黃磉浩、涼帽山、太空、佛南四個城郊村已不適應城市管理的需要,建議將這四個村納入我縣今明兩年社區建設計劃。

五.社區建設下一步工作打算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城市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針 ,高舉社區建設這面大旗,緊緊圍繞創建國家文明衛生城市的目標要求,以社區爲平臺,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以服務爲主題,強化社區管理服務功能,以黨建爲核心,加強社區黨的組織和社區自治組織建設,以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和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爲宗旨,推進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以創新爲動力,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現代化新型社區, 促進城市的“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目前,我縣已經完成社區組織網絡體系的建設,搭起了社區活動開展的平臺。爲了豐富社區建設的內涵,我們將按照堅持民主自治方向、理順社區管理體制、完善居委會自治功能、提高居民滿意程度、創新社區工作機制的思路,同時按照上海的模式,把社區建設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創建文明社區;第二階段,創建康健社區;第三階段,創建現代社區;第四階段,創建人文社區。並計劃每階段用3~5年時間完成。

根據這個指導思想,今後,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發展社區經濟。社區經濟是深化社區建設的前提和條件。只有社區經濟發展了,才能爲搞好社區服務、推進社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二)深化社區黨建。在社區各種組織中,社區黨組織處於領導核心地位,只有堅持以黨組織爲核心,才能協調各方形成建設社區的合力,才能保證社區工作的健康發展。加強社區黨的建設,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社區黨的組織,努力做到凡是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凡是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黨的工作和活動。二要分類(請你繼續關注本站)指導,分層面加強社區黨員管理。如要加強退休黨員管理,讓他們在社區生活中繼續得到黨組織的關心和愛護,並繼續發揮其餘熱;加強單位在職黨員管理,使他們把參與社區管理與服務作爲新時期黨員發揮模範作用的新載體;加強下崗職工黨員、流動人口黨員、個體戶黨員等特殊羣體黨員的管理,切實改變黨員管理斷層現象;壯大社區黨員隊伍,拓寬黨員發展的視野,使社區黨的隊伍不斷充滿生機和活力。三要牢固樹立圍繞社區建設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把廣大黨員引向社區改革發展的最前沿,通過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體現黨的宗旨和社區黨建的效能,進而增強黨組織在社區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推進社區建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優化社區服務。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龍頭和骨幹,也是社區建設的基礎。社區服務是和羣衆生活聯繫最密切的服務,在推動社區建設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以社區服務來帶動整個社區建設。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着力引導社區服務向更廣泛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發展。一要從居民的實際需要出發,走一條領域廣泛、內容豐富、覆蓋面大、方便快速的社區服務發展路子。二要按照市場運作的方式,走社會化、實體化、產業化的社區服務發展路子。三要走服務設施共建、社區資源共享的路子。按照民辦公助、公辦民營、股份制等辦法,使社區服務向社會化、產業化、網絡化、實體化方向發展。逐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覆蓋社區全體成員的新型社會福利、社會保障體系和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服務門類齊全的社區服務體系。

今年,我們將着力發展“愛心銀行”、“道德銀行”、“時間銀行”等社區服務“三大銀行”,並將其作爲各街道辦事處拓展社區服務體系的重點來抓,讓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四) 美化社區環境。社區環境既是一個社區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現,又是孕育社區文明的搖籃。要按照創建國家文明衛生城市的目標要求,全面加強社區環境建設。一要抓好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二要抓好市容衛生工作 。三要抓好環境保護工作。

(五)活躍社區文化。要以社區爲載體,以提高社區文明程度爲宗旨,大力開展各項活動,活躍社區文化。一要創建"學習型"社區,全面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二要紮實開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三 要紮實開展豐富多彩的羣衆性文體活動,豐富社區文化。

(六)健全社區衛生。廣泛開展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社區衛生服務,紮實抓好社區醫療服務網絡的建設,使社區醫療服務在我縣得以迅速的全面推開。同時,各社區還要動員駐區醫療單位和醫護人員開展巡迴入戶醫療服務,提高社區醫療衛生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強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的監督力度,着力提 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

(七)強化社區治安。社區安全體現了一個社區的形象,也反映了我們執政黨的執政力、領導力、控制力和當地人民羣衆的素質。要深入開展創建"安全社區"活動,紮實推進社區社會穩定工作。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創建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組織機構。二要加強外來人口、刑釋解教等重點人員的管理教育。三要強化社區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務。

(八)加強社區領導。切實做好縣城工委、城工辦領導及機關幹部對10大社區聯繫工作制度。一是指導社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二是加強對社區工作的調研;三是定期彙報聯繫點工作情況。

(九)創建文明社區。社區建設是龍頭,文明社區建設既是目標又是載體。因此,我們要把社區建設和創建文明社區兩大目標合二爲一,達到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通過教育引導社區居民,爭當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等不同層面的創建活動,由點到面,連成一片,滾動發展,加快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促進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的創建,推動文明社區同創共建,真正實現“使身心更健康,讓生活更快樂”的“康樂社區”的內涵。不斷研究社區工作的新方法,千方百計讓陌生的人熟悉起來;讓勞累的人輕鬆起來;讓疏遠的人親近起來;讓困難的人得到關愛;讓奉獻的人受到尊敬。讓社區真正成爲社區居民溫暖的家。

社區建設是一個體制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建設好這一系統工程, 關鍵是要切實加強黨委、政府對社區工作的領導。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街道社區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羣衆廣泛參與的推進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要建設好這一系統工程,我們一定要高舉社區建設這面大旗,緊緊抓住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這兩個重點,努力開啓政府自上而下和社區自下而上兩個發展動力,切實做好社區建設與黨的建設、經濟建設、民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四個結合,全方位抓好以“我爲社區辦實事”爲主的爲民工程、以壯大和增強社區經濟實力爲主的富民工程、以關心弱勢羣體生活爲主的愛民工程、以促進再就業爲主的安民工程、以創建學習型社區爲主的樂民工程等五個工程。我們一定要按照“三 個代表”的要求,切實增強深入開展城市社區建設的自覺性和緊迫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拓創新,大膽實踐,努力把我縣城市社區建設不斷推向深入。

備註:

1、爲了加強我縣城市管理,有效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組團一行12人,省委組織部人才培訓中心負責銜接聯繫,於7月5日~7月12日,歷時7天,分別考察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街道辦事處及康健社區、上海市徐江區康樂社區、浙江寧波甬江街道辦事處、寧波市江東區福明社區、成都市金牛區西安路街道辦事處及青羊西路社區。

2、爲了進一步加強我縣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把社區真正建設成爲城市居民溫馨的家園,今年9月23日,由縣城工委牽頭,組織縣城地區十大社區主任等,赴四川省社區建設示範區——船山區,進行社區建設專題考察學習。

第三篇:關於我縣社區建設的現狀及對策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建設是城市社區服務深化發展的產物,它隨着我國城市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應運而生。在新的形勢下,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解決城市發展中諸多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一是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開始走向市場,廣大職工和離退休人員也開始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伴隨着這種情況的持續發展,試圖繼續依靠“單位”來實現社會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選擇只能把“單位”承擔的一部分整合職能向城市社區轉移,使社區成爲實現社會整合的基地。二是隨着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業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大批下崗人員流向社區。如何把解決下崗人員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業和社會保障與社區建設有機結合,已成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三是隨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涌入城市,城市外來流動人口急劇增加。社區能否把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好,事關城市的繁榮安定。四是在社會發生變革的過程中,由於人們各種思想觀念以及利益之間的相互衝撞,社區現實生活中不斷出現着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盜竊等各種社會治安問題時有發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哪一個部門、單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層社區建設,才能使社會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縣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管理水平的重任無可置疑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管理水平,既是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的迫切需要,也是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識人士來辦廠經商,投資興業,發展地方經濟的需要。

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迫切需要。隨着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居民羣衆對社區環境、社區服務、社區治安等,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建設也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和需求。

總之,城市社區建設在城市三個文明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勢下,城市社區建設是城區工作永恆的主題。我們將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社區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做好社區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把我縣社區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我縣城市社區建設經歷了一個由不認識到認識的漸進深化的過程。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在縣民政局和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通過2014年初在縣城何家橋、清家堰、機房街成立三個社區,先行掛牌試點。當年7月,社區建設工作在縣城全面推開,並建立了縣城市工作委員會、縣人民政府城市工作辦公室,與太和鎮黨委、政府實行“一套人馬,四塊牌子”合署辦公,撤銷了城南、城北、城東黨工委,建立了紫雲、平安、子昂三個街道黨委和街道辦事處。通過近一年來的積極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合理調整社區規模,重建社區組織體系,完善各項制度,優化社區幹部結構,理順內部工作關係,初步形成了適應我縣實際情況的社區運行機制。

一、我縣城市社區建設開展的主要工作

1、明確社區定位,合理劃分社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逐漸感到社區的定位應當確定在小於街道辦事處、大於原來居委會的層面上。其理由是:原有的居委會規模過小,區域界限不明顯,社區資源饋乏,居民的依附性也較差,不利於社區功能的發揮;街道辦事處是政府的派出機關,是政權組織,在街道層面上組建社區,無法體現社區的自治性質。這次,我們按照社區的基本要素,即主要依據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緣關係、社區的資源配置、適度的管轄人口和人們的心理認同感,按照有利於社區管理、自治、資源利用,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來組建新社區。在縣委、縣府領導下,2014年7月,將原城南、城北工委的6個村和城東工委的13個居委,以地域條塊爲基礎,通過區域合理調整,合併重組爲10個城市社區,劃分出居民小組90個。

2、建立組織體系,健全規章制度。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較原村或居委,面寬量大,同時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亟需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爲確保工作的連貫性,對社區黨總支書記從街道辦事處的幹部中擇優選派,社區的專職工作人員,堅持標準、面向社會、競爭擇優、公開選聘,並依法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社區黨總支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班子,推薦選舉產生740餘名社區居民代表及90名居民小組長。各社區都組建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婦代會、共青團組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年協會等組織。並對首屆社區和居民小組幹部進行了集中教育和培訓。社區幹部也改過去村、居委的“有事上班,口袋辦公”制度,堅持按時上下班制度。

按照“一個社區一個支部(總支)”的目標,全鎮3個街道辦事處、10個社區,都分別於去年7月底前,建立了街道黨委和社區黨總支。社區黨組織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將各自轄區內居注無固定單位的黨員或離退休回家的黨員,以及尚未設立黨組織的個體私營經濟、尚未分配工作的復退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中的黨員,均按居住地納入社區黨組織統一管理,擴大了社區黨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基本做到了基層黨組織建設不留“死角”。目前,社區共有黨員1001人,今年又在社區培訓14名入黨積極分子。

我們先後建立了社區黨總支工作職責、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職責、社區自治章程、居民代表會議制度、社區居委會財務管理制度、社區居委會居務公開制度、社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以及社區居民公約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以此明確和規範社區職能職責,規範社區工作者行爲,使社區各項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今年初,我們又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社區物業管

理制度,先後指導龍發、銀髮等25個小區,建立健全小區物業管理制度。

同時,對轄區內機關、單位、居民、暫住人口、務工經商、公共設施、自然資源、街道樓宇、低保對象、殘疾人員、失業待業人員等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建立了較系統、完善的社區檔案。

3、逐步解決社區硬件設施

一是爭取縣財政爲子昂街道辦事處解決了3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二是充分利用原有居委會的場地、村集體的房地產進行改造,爲多數社區落實好了辦公場所;三是建立了醫療、水電安裝、家電維修、家政服務等各類服務網點。

4、積極開展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是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本着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積極創辦社區服務實體,開展社區服務。現已建立家電維修店10個,幼兒園4個,社區茶園10個,文化活動中心8處,家政等中介服務所5個。

同時,本着“以人爲本,服務社會”爲宗旨,積極開展面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等羣衆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一年來,爲城市下崗職工提供公益性崗位450人,辦理《再就業優惠證》8000餘個,其中已領營業執照5000人,減免地稅25.3萬元。開展技能培訓10期,培訓3000餘人次,實現向外輸出、就地轉移社區勞動力4600人。

建立健全社區服務網絡。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光靠居委和居民小組長要想把轄區內各項工作做好,困難是很大的,所以必須依靠網絡人員共同努力,我們社區將各單位的門衛,無門衛的由單位辦公室人員、單位宿舍區和已經成立物業管理的居民院落組長和各樓的樓長,組成社區工作服務的網絡人員,確保了上級各項工作的及時順利完成。

5、狠抓城市創衛工作,順利通過省級文明衛生縣城驗收

城區管理的無序和髒亂差的治理,歷來是城市居民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爲打好創衛攻堅戰,城工委與3個街道辦事處和10個社區,分別與344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共駐共建”責任書和“門前三包”責任書,與門堂店主簽訂了“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責任書1萬餘份。嚴格按照農貿歸市、廣告歸欄、攤販歸區、停車歸點、座商歸店,加強市容市貌管理。堅持每月對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一次衛生評分檢查考覈,通過檢查發現問題,並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促使機關、企事業單位由過去的突擊性應付檢查,逐漸變爲自覺的日常性工作。一年來,共處罰違規人員1460人,罰款7297.5元;組織社區居民清掏陰陽溝6510米,化糞池116個,疏通下水道16處,搬遷了北門市常爲接受省級驗收檢查,修建垃圾庫80餘個,組織了450名“40~50”人員,參加社區內的義務衛生監督崗,組織城市社區享受低保人員,參加義務勞動3000餘人次,突擊整治髒亂死角200餘處,集中清除城市“牛皮癬”,使整個迎檢工作順利通過。

以城市創衛爲中心,認真開展除四害活動,開展市民文明、衛生、健康宣傳活動。舉辦文明衛生市民培訓共10期,參訓達1000人次,組織市民、學生參加文明衛生知識考試。去年9月,除四害活動順利通過省愛衛會達標驗收,10月省級衛生縣城順利通過省級驗收達標,11月又順利通過省級文明縣城驗收。

今年初,又啓動了國家級文明衛生縣城創建活動,同時,加強了城郊公路沿線衛生整治。

6、認真做好城市居民社會保障社會救濟工作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健全。一是

第四篇:關於我縣社區建設的現狀及對策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建設是城市社區服務深化發展的產物,它隨着我國城市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應運而生。在新的形勢下,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解決城市發展中諸多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一是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開始走向市場,廣大職工和離退休人員也開始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伴隨着這種情況的持續發展,試圖繼續依靠“單位”來實現社會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選擇只能把“單位”承擔的一部分整合職能向城市社區轉移,使社區成爲實現社會整合的基地。二是隨着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業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大批下崗人員流向社區。如何把解決下崗人員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業和社會保障與社區建設有機結合,已成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三是隨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涌入城市,城市外來流動人口急劇增加。社區能否把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好,事關城市的繁榮安定。四是在社會發生變革的過程中,由於人們各種思想觀念以及利益之間的相互衝撞,社區現實生活中不斷出現着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盜竊等各種社會治安問題時有發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哪一個部門、單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層社區建設,才能使社會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縣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管理水平的重任無可置疑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管理水平,既是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的迫切需要,也是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識人士來辦廠經商,投資興業,發展地方經濟的需要。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迫切需要。隨着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居民羣衆對社區環境、社區服務、社區治安等,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建設也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和需求。總之,城市社區建設在城市三個文明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勢下,城市社區建設是城區工作永恆的主題。我們將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社區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做好社區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把我縣社區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我縣城市社區建設經歷了一個由不認識到認識的漸進深化的過程。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在縣民政局和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通過2014年初在縣城何家橋、清家堰、機房街成立三個社區,先行掛牌試點。當年7月,社區建設工作在縣城全面推開,並建立了縣城市工作委員會、縣人民政府城市工作辦公室,與太和鎮黨委、政府實行“一套人馬,四塊牌子”合署辦公,撤銷了城南、城北、城東黨工委,建立了紫雲、平安、子昂三個街道黨委和街道辦事處。通過近一年來的積極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合理調整社區規模,重建社區組織體系,完善各項制度,優化社區幹部結構,理順內部工作關係,初步形成了適應我縣實際情況的社區運行機制。

一、我縣城市社區建設開展的主要工作

1、明確社區定位,合理劃分社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逐漸感到社區的定位應當確定在小於街道辦事處、大於原來居委會的層面上。其理由是:原有的居委會規模過小,區域界限不明顯,社區資源饋乏,居民的依附性也較差,不利於社區功能的發揮;街道辦事處是政府的派出機關,是政權組織,在街道層面上組建社區,無法體現社區的自治性質。這次,我們按照社區的基本要素,即主要依據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緣關係、社區的資源配置、適度的管轄人口和人們的心理認同感,按照有利於社區管理、自治、資源利用,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來組建新社區。在縣委、縣府領導下,2014年7月,將原城南、城北工委的6個村和城東工委的13個居委,以地域條塊爲基礎,通過區域合理調整,合併重組爲10個城市社區,劃分出居民小組90個。

2、建立組織體系,健全規章制度。社區工作千頭萬緒,較原村或居委,面寬量大,同時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亟需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爲確保工作的連貫性,對社

第五篇:關於某縣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淺析

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畜牧產業化是發展高效農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畜產品附加值,提升畜牧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加快發展畜牧業是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促使農業產業升級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xx是一個農業大縣,畜牧業生產歷史悠久,長期以來培育出了xx生豬、南沙黃牛、南沙

牛肉乾巴等地方優良畜禽品種和品牌,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養殖基礎。因此,把畜牧業建成xx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使其成爲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加快推進畜牧業由粗放養殖向集約化養殖轉變,由數量向質量效益轉變,由家庭副業向支柱產業轉變,力爭到“十一五”末期使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最終實現xx畜牧業的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畜牧業發展的現狀

xx縣位於雲南南部,紅河南岸,哀牢山脈南段。轄14個鄉鎮137個村(居)委會,總人口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4.75%,全縣世居哈尼、彝、漢、傣、苗、瑤、壯七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8%。201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2.49億元,財政總收入8022萬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2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截至2014年底,全縣仍有貧困人口13.78萬人,廣大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國家級重點扶持縣。境內一般海拔高200—1900米,平均氣溫17.1℃,年降水量1113毫米,無霜期271天。總幅員面積2189.88平方公里。在海拔1600米至800米的地區,全縣有大小河流上千條水面達50萬畝,且水質良好,符合無公害畜禽飲用水標準,有利於畜禽業的發展,可建成人均出欄一頭生豬的中半山畜牧業經濟帶。

近年來,xx縣委、縣政府提出把發展畜牧業作爲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培植,按照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要求,把畜產品穩定供給和農民增收作爲主要奮鬥目標。以資源爲依託,以科技爲動力,以市場爲導向,以效益爲中心,加快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迅速提升畜牧業整體水平,從而使全縣畜牧業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續的發展。2014年,全縣生豬存欄24.07萬頭,同比增長4.09%;肥豬出欄21.11萬頭,同比增長26.67%。大牲畜存欄8.14萬頭,同比增長0.57%;肉牛出欄1.35萬頭,同比增長10.09%;肉類總產量20149.7噸,同比增長29.9%;禽蛋產量922.1噸,同比基本持平。全縣實現畜牧業產值2.61億元,同比增長50.59%,實現畜牧業產、供、銷良性發展。

(一)調整結構,合理佈局,建設一批畜牧業優勢主產區

根據海拔、氣候、畜牧業資源等條件,將全縣劃分爲三個養殖區域,即在高山區重點佈局以梯田養鴨、田棚養雞、山地雞養殖等家禽養殖爲主的畜牧業;在中半山和低谷地區建立以生豬養殖爲主的畜牧業,重點佈局仔豬培育和商品豬養殖;在低熱河谷地區紅河流域建立本地小黃牛、雜交牛、山羊等大牲畜養殖基地,實行廄養與放養相結合的養殖方式。建立四角田豬場,南沙鎮呼山村、黃草嶺鄉麻粟寨、俄扎鄉地盤中寨、攀枝花鄉保山寨、上新城鄉復興村、沙拉託鄉牛倮村等生豬養殖場、養殖小區,建立南沙鎮排沙禽苗培育基地、牛角寨鴨苗孵化室、牛角寨鄉梯田養鴨、馬街鄉烏灣山地雞養殖、呼山山地雞養殖等家禽養殖小區。依託產業帶動畜牧業發展,重點以南沙宏運牛肉乾巴廠、信達牛肉乾巴廠爲主,對牛肉進行深加工,推動肉牛養殖的發展。

(二)培育龍頭企業,扶持養殖大戶,發展養殖小區,多輪驅動加快發展

全縣通過培育龍頭企業,扶持養殖大戶,發展養殖小區等多種形式帶動千家萬戶農民發展養殖業,形成了多輪驅動,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截止2014年底,全縣共建立培植畜禽養殖大戶44戶,其中:養豬重點戶5戶,生豬存欄352頭,出欄肥豬515頭,戶均103頭,創經濟收入44萬元,戶均收入8.8萬元;養牛重點戶15戶,肉牛存欄543頭,出欄肉牛124頭,戶均出欄8頭,創經濟收入28.52萬元,戶均收入19013元;養羊重點戶10戶,山羊存欄1561只,出欄799只,戶均出欄80只,創經濟收入28.764萬元,戶均經濟收入28764元;養雞重點戶12戶,家禽存籠11820只,家禽出籠16150只,戶均出籠1346只,創經濟收入40.375萬元,戶均收入33645元;養鴨重點戶2戶,蛋禽存籠2100只,產蛋18.2噸,創經濟收入14.61萬元,戶均收入73050元。在抓好龍頭企業的同時,全縣各鄉鎮採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成爲發展畜牧業的重要渠道和帶動農民增收的一個經濟增長點。

(三)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升畜牧業的質量和效益

全縣把加強良種

繁育體系建設作爲發展畜牧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實際出發,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凍精改良、胚胎移植等現代生物技術,加強良種繁育和品種改良,提升了畜牧業的質量和效益。2014年,全縣生豬、黃牛良種覆蓋率分別達85%、100%,畜禽生產基本實現了良種化。

(四)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動物防疫工作

按照動物防

疫法、動物防疫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了防疫監督管理、產地檢疫、市場準入檢疫、疫情報告、免疫證明和免疫標識管理等多種動物防疫制度,使動物防疫工作基本做到了法制化、規範化、制度化管理,保障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一是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縣政府成立了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14個鄉鎮成立了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加強領導,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確保了動物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制定和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根據國務院《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全縣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進行了印發,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機制進行了完善,使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措施進一步加強,有效地防制了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三是強化免疫預防工作。近幾年來,全縣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動物免疫預防工作,通過統一供應疫苗、免疫注射和多種消毒措施,使免疫密度逐年提高,畜禽死亡率逐年下降,保障了畜牧業的發展。

(五)加強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全縣畜牧業發展堅持“增加總量、提高質量、突出特色、擇優發展”的方針,突出豬禽業、奶業、肉牛業、肉羊業四個重點,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建設了一批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生豬、肉牛羊、奶類、禽蛋原料基地,促進了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2014年實施了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無(危)房鄉鎮獸醫站建設、牛凍點建設完善、農田種草養畜、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動物標識及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生豬扶持發展、優質商品肉羊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地方小耳朵豬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肉鴨養殖小區,家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家畜品種改良等項目。通過項目建設,改善了畜牧科技推廣、動物防疫基礎設施,爲全面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項目區年出欄山羊50只、出欄優質仔豬300頭、出欄肉鴨1.8萬隻、出欄肉牛0.5萬頭,實現項目經濟效益達302.8萬元。

(六)堅持依法興牧,加強法制建設,提升了畜牧業依法管理水平

全縣畜牧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種畜禽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爲,切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執法水平。近年來,圍繞防疫工作的嚴峻形勢和畜產品不安全因素上升等問題,依法加強了動物防檢疫工作,在重點市場、重點區域、重點生產企業集中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嚴肅查處獸藥、飼料違法案件,沒收銷燬非法產品,規範生產經營行爲,依法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經濟秩序。

(七)“十戶一體”聯帶幫扶建設,推動畜牧業的發展

針對農村家庭經營分散、生產勞動和經濟利益相對獨立,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影響力的發揮,通過“十戶一體”聯帶幫扶黨羣齊致富活動,發揮畜牧業在農村經濟建設的作用。扶持本地小耳豬母豬養殖戶94戶,投放母豬120頭,投資2.4萬元;扶持11戶肉牛養殖戶的科技培訓、疫病防治、肉牛凍精改良、牧草種植等技術培訓,投入資金0.5萬元;扶持山羊養殖戶2戶,飼養山羊230只,投入資金8.05萬元;扶持禽苗培育基地1個,投入疫病防治、技術指導經費0.35萬元;投放3個村,80戶飼養鵝、旱鴨、雞,投入經費0.9萬元;投入扶持資金4萬元,建立鴨苗孵化室1個,年孵化禽苗1萬隻,可投入梯田養鴨500戶。通過“十戶一體”聯帶幫扶活動,年可出欄仔豬1200頭,出欄肉牛69頭,出欄山羊104只,出籠家禽1.2萬隻,年創畜牧業經濟收入66.71萬元,687戶戶均經濟收入971元。

二、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全縣畜牧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力措施認真解決。

(一)農戶養殖觀念落後,思想認識還比較低

大多數農戶只顧眼前利益,還沒有真正把畜牧業作爲長遠的增收項目來抓,組織化程度很低,缺乏養殖能人、經紀能人及管理能人,沒有意識到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抵禦市場風險。一方面是“養牛爲種田、養豬爲過年”的傳統觀念仍束縛着大多數幹部羣衆的手腳。“牛”在絕大多數幹部羣衆心目中仍然只是一種農業生產資料,發展商品牛生產、靠養牛致富的觀念和意識在幹部羣衆中仍很淡薄。另一方面是隨着社會經濟的繁榮,賺錢渠道的增加,小農意識的侷限,相當一部分農民也不太願意從事週期長、耗精力、風險大的養殖業了。

(二)畜牧業的經費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近幾年來,全縣對發展畜牧業的經費盡管是不斷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比較小,投入仍然不足,有的地方的投入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由於畜牧業的經費投入不足,致使鄉鎮一級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還有很多農民對生豬、肉牛和家禽的養殖願望非常迫切,已有養殖場的還想再擴大規模,但苦於資金短缺。每年信用社發放的小額信貸期僅爲1年,信貸資金少,又沒有畜牧業專項貸款。目前,全縣還有30%的鄉鎮畜牧獸醫站無房或危房,大多數鄉鎮畜牧獸醫站缺乏必要的防疫、檢疫、監測等設備,影響了防疫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畜牧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帶動幅射能力不強

全縣在發展畜牧業上培育了一批畜牧業龍頭企業,爲畜牧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認真研究解決。一是畜牧業龍頭企業數量少,難以帶動千家萬戶農民發展養殖業和進行規模化生產,畜牧業的發展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養殖方式上。二是除少數企業外,大多數企業無論從經營規模、開拓市場的能力、產業化程度、科技含量等方面,都顯得比較弱,尚處於起步階段。三是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如何分享加工、銷售的平均利潤,使龍頭企業與農戶真正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四是扶持發展畜牧業龍頭企業的政策措施還沒有得到很好落實,企業對此反映強烈。

(四)良種繁育和品種改良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良種繁育和品種改良方面,儘管這幾年有較大進步,但總體上看,尚未形成品種改良和良種畜禽的繁育體系,特別是大牲畜、山羊的品種改良發展緩慢,這對於解決我縣畜產品結構性矛盾,適應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問題極爲不利,這是全縣畜牧業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

(五)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尚未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制形勢依然嚴峻

縣級雖然建立防疫機構,但力量薄弱,設備不足,鄉鎮一級動物防疫機構尚未建立健全,有的地方管理體制還沒有理順,鄉鎮畜牧獸醫站“三權歸縣”還沒有完全落實,基層經費不足,設施簡陋、防疫人員少,隊伍不穩定,工作量大,村級獸醫員的工資報酬偏低等問題也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由於xx地處山區,對動物防疫工作難度較大,重大動物疫病防制形勢仍然十分嚴重,這是全縣發展畜牧業需要高度重視並採取有力措施認真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六)缺乏技術,科學飼養水平有待提高

全縣的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體系雖然比較健全,但由於長期以來的服務重點是生豬、家禽,絕大多數技術人員對牛羊養殖技術的研究比較粗淺,不能對牛羊養殖業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導致牛羊品種落後,管理粗放,發展緩慢。在農村,沿用傳統習慣飼養畜禽的現象還很普遍。飼養各階段,不是根據畜禽需要什麼喂什麼,而是有什麼就喂什麼,運用生物技術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還很少。粗放經營、品種更新換代不及時,都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三、發展畜牧業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上述現狀及問題,筆者認爲,要徹底扭轉被動落後局面,加快xx畜牧業的發展步伐,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一)調整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

在發展畜牧業的指導思想上,全縣要形成穩步發展牛羊禽,大力發展以生豬爲主的共識。在具體實踐中,要引導幹部羣衆徹底打破“養豬爲過年、養牛爲種田”的傳統觀念,牢固樹立商品經濟觀念。政府要把發展商品生豬養殖當做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項目來抓,農戶要把發展生豬做爲增收致富的骨幹項目來發展,畜牧技術部門要爲生豬養殖的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二)營造良好環境,促進生產發展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要成立由農業、畜牧、財政、發展計劃局、扶貧辦、銀行、工商、稅務、林業等相關部門參加的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責任,並固定領導對畜牧業重點項目實行包乾。同時,對畜牧業的發展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年初將任務目標量化分解到鄉鎮,簽訂目標責任狀,一季度一檢查,半年一小結,年終硬帳硬結,以強有力的行政措施確保目標的順利實現。二是要出臺激勵優惠政策。按照國家關於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有關規定,加快轉變畜禽養殖方式,對規模養殖實行“以獎代補”,落實規模養殖用地政策,繼續實行對畜禽養殖業的各項補貼政策。能繁母豬每年每頭補貼資金50元;對農戶建蓋標準豬廄、牛羊圈的給予補貼;對年出欄牛10頭以上、羊20只以上、生豬50只以上的養殖大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承包發展畜牧業商品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在資金上給予重點優先扶持。三是要疏通流通渠道。嚴格稅費徵收標準,嚴禁亂收費、亂罰款,以寬鬆的市場環境吸引更多的縣內外客商參與畜產品營銷,搞活市場,激活流通,促進草食畜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抓好動物防疫、動物衛生監督和畜產品安全工作

依據《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畜牧獸醫行政執法力度,加強動物產地、屠宰、市場等各個流通環節的檢疫工作,從源頭上控制疫病傳播;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及常規疫病的防制,做到依靠科學、羣防羣控、果斷處置,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的防制工作方針,採取“早、快、嚴、小”和“五強制、兩強化”的措施。認人民吃上“放心肉”,確保全縣畜牧業安全生產和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建議:一是加強基層畜牧獸醫站、防疫站的建設,認真做好動物衛生防疫工作,要採取措施增加對基層動物防疫經費的投入,幫助鄉鎮獸醫站解決設備簡陋、防疫和檢疫手段落後以及工作條件差的問題,使鄉鎮畜牧獸醫站真正成爲動物防疫的主導力量。還沒有落實鄉鎮畜牧獸醫站“三權歸縣”政策的鄉鎮,要按照縣委政府的要求,抓緊做好這項工作。二是縣政府及鄉鎮政府專題研究村級獸醫員補助偏低的問題,研究畜牧科技推廣隊伍的體制改革問題,進一步穩定基層畜牧獸醫科技隊伍。三是各鄉鎮要認真貫徹農業法、草原法、動物防疫法,加大工作力度,高度重視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加強動物防疫衛生監督工作,建立畜產品的質量標準體系,加強獸醫、獸藥、飼料的監管工作,加強對疫病的監測和防治,充分發揮xx優質畜產品、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特色畜產品的優勢,使全縣的畜牧業得到更快更好地發展。

(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不斷提高畜牧業科技水平

進一步建立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大力推廣生豬三元雜和牛凍精改良技術,提高畜禽良種覆蓋率。實施好“科技掛鉤幫扶工程”,加強畜牧業生產各環節的技術指導,解決畜牧生產中的技術問題,不斷提高科技進村入戶率。

(五)多方籌資,增加投入,增強畜牧業發展後勁

確保中央、省、州和縣配套資金足額到位,積極爭取財政支農資金要適當向畜牧業傾斜,協調相關門增加對畜牧資金的投入,鼓勵民營資本投資畜牧業。建議從明年起,提高財政支農資金用於畜牧業的比例,縣財政在今年的基礎上每年增加上百萬元資金用於畜牧業工程的建設,確保到2014年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40%以上的目標得以實現,基本實現畜牧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