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全面提升張掖地質公園建設管理水平的調查與思考

全面提升張掖地質公園建設管理水平的調查與思考

全面提升張掖地質公園建設管理水平的調查與思考

根據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部署要求,結合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的工作實際,我們圍繞全面提升張掖地質公園建設管理水平專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並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以期總結經驗,找準差距,明確思路,強化措施,不斷提升張掖地質公園建設管理的整體水平。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張掖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然風光秀美,地貌景觀獨特,是國家歷史家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黑河溼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態系統交錯銜接,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沙漠綠洲、彩色丘陵、丹霞地貌、沼澤溼地、河流峽谷等多元地貌聚於一域,被譽爲中國地貌景觀大觀園。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322平方千米,由彩色丘陵、冰溝丹霞、大肋巴溝景區組成。擬建張掖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1289.71平方千米,由彩色丘陵、冰溝丹霞、中華裕固風情走廊、九個泉景區組成。公園主要發育有1.35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系“紅層”,經構造運動、流水與風力侵蝕作用而形成的彩色丘陵和紅色碎屑岩地貌。公園地貌景觀獨特,文化積澱深厚,地質遺蹟和動植物種羣豐富,彩色丘陵、冰溝丹霞、九個泉蛇綠岩套地質遺蹟世所罕見,裕固族民族風情濃郁獨特,榆木山岩畫、冰溝肅南二齒獸化石、冰溝硅化木等歷史文化和自然遺存豐富多彩,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質遺蹟保護於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對研究自白堊紀以來青藏高原及祁連山隆升過程中的重要地質事件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同時,獨特唯一的地質地貌景觀具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近年來,張掖地質公園立足落實保護地質遺蹟,保護自然環境;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提高公衆科學文化素質;發展旅遊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大任務”,積極開發地質旅遊資源,着力催生旅遊新型業態,張掖地學旅遊已成爲最受歡迎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業創新發展的新亮點。張掖地質公園先後獲得“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全球最刻骨銘心的二十二處風景之一”和“全球二十五處夢幻旅行地之一”“三十個中國最美的地方之一”“中國最美外景地”等殊榮。2008年被甘肅省政府命名爲省級風景名勝區、被原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命名爲省級地質公園,2016年被原國土資源部命名爲國家地質公園,2013年、2014年彩色丘陵景區、冰溝丹霞景區、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先後被評定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一)強化統籌指導,地質公園發展動力不斷增強。2017年6月,張掖市堅持高點定位,立足品牌引領、提升張掖整體形象,作出申報創建張掖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決策,確定以張掖地質公園爲龍頭,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總體思路,先後6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地質公園建設工作,對地質公園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對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創建進行統籌謀劃,形成了創建張掖世界地質公園,打造國際化旅遊目的地的鮮明導向。甘肅省政府高度重視張掖地質公園建設工作,連續兩年將張掖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創建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爲推進地質公園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堅持規劃引領,精心編制張掖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和彩色丘陵景區、冰溝丹霞景區、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及丹霞口民俗文化旅遊、丹霞七彩鎮修建性詳細規劃等15個專項規劃,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規劃體系,爲加快推進地質公園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創建工作啓動以來,市上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自然資源和文化旅遊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相關縣區和市直部門單位爲成員的領導小組,加強對申報創建工作的統籌指導。認真按照《世界地質公園指南》,精心制定申報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向3個縣區和30多個部門單位交辦了申報創建工作任務清單。市、縣政府在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對地質公園科研科普及地質遺蹟保護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地質公園建設政策扶持、領導幹部聯繫重點項目、目標考覈、景區晉等升級重獎等制度,形成了各級領導幹部親自謀劃部署地質公園建設、各級黨政組織整合資源強力推動地質公園建設、旅遊企事業單位着力打造地質公園特色品牌、社會各界傾心支持地質公園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全力補齊短板,地質公園科學研究成效明顯。張掖地質公園堅持把地質科學研究作爲重點任務,深入開展地質科學研究活動,地質公園科研工作邁上了新臺階。認真開展地質遺蹟調查評價和數據庫建設工作,共調查和定性評價地質遺蹟景觀點115處,並採用層次分析法定量評價世界級和國家級地質遺蹟景觀點21處;對彩色丘陵、九個泉蛇綠岩和丹霞地貌3處世界級地質遺蹟點進行國際對比研究;完成地質遺蹟資源綜合調查評價報告。爭取原省國土資源廳項目資金60萬元,我市配套20萬元,與省地礦局地質調查院、省地質博物館共同立項進行彩色丘陵地貌和冰溝丹霞地貌成因科學研究,研究成果已出版發行。編制完成公園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動植物多樣性名錄,設置安裝一批植物解說牌。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公園科研設施建設,地質公園科普研學基地、九個泉野外科考站、冰溝丹霞地質展示館建成投入使用。在張掖召開甘肅地質公園地學科普創新文化建設研討會,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與湖南湘西國家地質公園、安徽九華山國家地質公園、敦煌世界地質公園、延慶世界地質公園、福建平譚國家地質公園締結爲姊妹公園,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西安地質調查院、省地礦局地質調查院、省地礦局水勘院、省地質博物館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教學研究及科研科普合作關係。

(三)創新方式方法,地質公園科普宣傳力度加大。張掖地質公園堅持把提高社區居民和廣大幹部羣衆地質科學素質作爲關鍵環節,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地質科普活動,地質公園科普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投資1.6億元,建設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宣教五大功能於一體張掖地質公園博物館。館內設置科普影視廳、VR體驗廳,布展大量文字、圖片、實物,並通過聲、光、電等設備,全方位、立體化介紹張掖國家地質公園彩色丘陵與丹霞地貌的形成與特點,多角度展示張掖神奇的地貌景觀和地質變遷。張掖地質公園博物館先後被評爲“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甘肅省特色科普基地”“甘肅省科普示範基地”。2015年9月開館至今,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0多萬人次。編制完成中英文版地質科普教材、科普讀物、公園導遊手冊、公園科學考察指南等科普系列叢書及地質公園與社區建設、地質公園與民族文化、地質公園與婦女發展、地質公園與生態環境保護、地質公園與科研科普、地質公園與旅遊開發主題系列讀本,設置科普解說牌102塊、地質科普長廊4處,建成地質公園學校建設,張掖中國小地質科普讀物出版發行。精心策劃開展大型恐龍及古生物化石展、“萬名學生科普行”主題研學、主題廣場快閃、“我眼中的張掖地質公園”主題科普繪畫和“2019地質科普培訓月”等系列活動,對全市廣大幹部羣衆進行地質科普教育培訓。張掖地質公園網站、微博公衆平臺、微信公衆平臺及自助講解小程序“兩微多端”自媒體系統全面建成,並投入運行。自助講解小程序集地學科普講解與導遊於一體,可滿足公園內30個景點的雙語解說及雲導覽服務。

(四)科學開發資源,地質公園旅遊發展勢頭強勁。張掖地質公園積極開發地質旅遊資源,着力催生旅遊新型業態,張掖地質旅遊已成爲最受歡迎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業創新發展的新亮點。市、縣政府和公園社區先後投資30多億元,建成丹霞七彩鎮、丹霞快速通道、丹霞景觀大道、綜合遊客服務中心、廣場及環形幹道、內部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河西民俗博覽園、丹霞通用航空機場、地質公園博物館、丹霞民俗文化旅遊村、華夏牡丹文化旅遊觀光園、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博覽城、冰溝山莊等重點旅遊項目22項,新建和改擴建高標準旅遊廁所16座。多方籌措資金4000多萬元,配套完善地質公園供水、供電等設施,地質公園旅遊接待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2018年,張掖地質公園接待遊客254萬人次,同比增長19.6%。張掖地質公園已成爲甘肅省成長性最好、發展最快的大景區和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景區。

五)積極宣傳推介,地質公園顯示度不斷提升。堅持以深化“張掖文化旅遊全民宣傳行動”爲統攬,着力構建地質公園宣傳推介新機制,公園的品牌形象和顯示度進一步提升。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在中央電視臺、《讀者》等主流媒體投放丹霞宣傳廣告;冠名開行“裕固風情號”“張掖丹霞號”“冰溝丹霞號”品牌列車。先後邀請2000多家國內知名旅遊企業負責人和300多家境外知名旅遊企業負責人考察踩線,邀請400多家國內媒體和100多家境外媒體拍攝製作專題宣傳節目。精心策劃舉辦世界旅遊小姐年度皇后直選賽、冰溝丹霞大型徒步活動、馬拉松騎行大會、首屆國際美食節、健美黃金聯賽張掖菁英賽、國際旅遊攝影大賽、丹霞首屆熱氣球節等節會節會賽事,面向社會徵集張掖國家地質公園形象標識和吉祥物,對獲獎作品進行重獎,廣開渠道開展地質公園宣傳推介,地質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六)強化保護措施,地質公園遺蹟保護紮實到位。張掖地質公園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對地質資源實施分區管理、嚴格保護、適度開發、精準監測,實現了地質資源開發與保護的聯促共進。對公園內的地質資源,按特性和功能進行分區管理,劃定特級地質遺蹟保護區1個,一級保護區5個,二級保護區3個,三級保護區3個,分別按照不同級別保護區的保護要求制訂了保護措施。先後埋設公園邊界及各級保護區邊界界碑172塊,設置交通標識、環保及地質保護警示等引導說明牌152塊。堅持“自然恢復爲主,人工修復爲輔”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原則,點面結合,多措並舉,對公園內因人爲活動所造成的山體破損、礦石棄渣堆積、河道破壞等原生態受損區域進行了恢復治理,爲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爲地質公園地質旅遊和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拓展了有效空間。同時,將公園管理區域納入了張掖市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定期對公園內的各類自然資源進行生態環境本底數據對比,爲公園開展地質遺蹟保護、生物多樣性研究、旅遊開發建設等活動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工作,提供了詳實可靠的動態監測數據。督促景區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智慧景區管理系統,架設監控攝像頭300多個,實現重點地質遺蹟和生態保護區域全覆蓋。並通過指揮調度中心,及時掌握遊客流量、分佈區域和遊覽行爲,適時實施管控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地質公園科學管理與風險預警防控能力。

(七)推動社區發展,地質公園助農增收成效顯著。張掖地質公園立足推動社區發展,帶動羣衆增收致富,指導公園社區和經營主體積極開發休閒度假、文化演藝、科普研學、攝影採風、健身露營、民俗文化體驗、低空觀光、駝隊觀光、現代農業觀光等適合社區羣衆參與的旅遊產品,積極動員社區羣衆開發原生態餐飲、養生美食、風味小吃等地方餐飲和主題酒店、民宿客棧等住宿業態及特色文化旅遊商品,拓寬社區羣衆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地質公園社區羣衆開發銷售七彩瑪瑙、臨澤小棗、山丹馬油、牛羊肉、臨澤小棗、野生蘑菇、和祁連玉、刺繡、剪紙、彩巖畫、民族服飾等特色文化旅遊商品200多種,建成酒店、客棧、商鋪及餐飲門店330家,接待牀位總數達到5689張,吸納羣衆就業4000多人,爲羣衆增收致富搭建了良好平臺。2018年南臺村有286戶1033人蔘與旅遊發展,379戶參與經營主體入股分紅,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082元,高出臨澤縣平均水平2000多元。肅南縣康樂鎮、白銀蒙古族自治鄉投資1.5億元,開發旅遊項目,引導羣衆建成蒙古大營、冰溝山莊、綠之源、梨園河等旅遊觀光、服務設施4處。臨澤縣倪家營鎮南臺村充分徵求貧困戶意見,將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五萬元產業扶貧貸款以入股形式全部投入民俗文化旅遊村建設,2017年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獲得分紅11.7萬元,讓旅遊紅利直接惠及到了貧困羣衆,貧困綜合發生率從15.5%降至1.61%。

(八)完善制度機制,地質公園管理工作逐步規範。張掖地質公園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地質公園管理工作逐步規範。近年來,先後組建張掖丹霞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冰溝丹霞文化旅遊發展公司和裕固風情走廊開發公司,對公園重點景區進行統一開發和經營,地質公園旅遊經營管理和開發建設進入了市場主導的新階段。市上成立張掖丹霞大景區管委會,加掛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牌子,覈定編制14名,爲縣級建制事業單位,隸屬市政府管理,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保護”和“市場主體、企業經營”的基本原則,實行管委會(管理局)領導下的股份公司經營制,地質公園旅遊開發走上了規範化軌道。研究制定並印發了地質公園地質遺蹟保護巡查制度、地質遺蹟保護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和地質公園徽標授權與使用辦法、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地質遺蹟與環境監測系統設計方案、社區村規民約等制度方案,與3家景區經營單位簽訂地質遺蹟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市政府聘請10名地質專家建立地質公園技術指導專家庫,指導地質公園開展科研科普、地學旅遊開發和地質遺蹟保護等工作,並制定下發了《張掖地質公園管理暫行辦法》,對地質公園管理的範圍、管理機構的職責及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地質公園管理工作日趨規範。

二、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張掖地質公園建設管理工作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世界地質公園建設的標準相比,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加強和改進。

  (一)公園管理機制需進一步健全。地質公園地質遺蹟保護制度及公園管理運行機制亟待健全完善。

(二)景區基礎設施需進一步完善。冰溝丹霞、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遊客服務中心、景區道路、觀景臺、觀光步道、導覽標識牌、地質遺蹟保護設施等諸多方面尚需進一步提升。

(三)地質科研科普力度需進一步加大。對景區景點從業人員、旅行社導遊、出租車司機、學校師生、社區居民等重點對象的地質科普知識培訓,還存在覆蓋面窄等問題。地質科研工作存在明顯短板。

(四)地質公園經費保障需進一步強化。地質公園正常工作經費需列入財政預算,保證地質科研科普、人員培訓、對外合作交流、地質遺蹟保護設施建設等工作順利推進。

(五)專業人才需進一步補充。地質公園博物館講解員、地質專業工作人員和翻譯人員數量不足,難以保證工作需要。

三、下一步的思路與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以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爲契機,緊緊圍繞“保護地質資源,普及地學知識,開展旅遊活動,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以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務實的舉措,不斷加強張掖地質公園的保護、建設和管理,讓張掖地質公園自然人文資源得到更好地保護,讓地質科學知識得到更廣地普及,讓地質旅遊產業得到更好地發展,讓世界瞭解張掖,讓張掖走向世界。

(一)全力做好地質遺蹟保護設施建設工作。在市財政投入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進一步建設完善地質公園界碑、界樁、圍欄、警示牌等保護設施。指導督促相關景區進一步建設完善景區道路、觀景臺、觀光步道、導覽標識牌、警示牌等保護設施,不斷加大地質遺蹟保護力度。

(二)全力做好地質科研科普工作。進一步編制完善地質公園系列科普叢書、科普教材、科考指南等資料,採取多種形式,不斷加大地質科普培訓力度。進一步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地質科研工作,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真正補地質科研短板,爲世界地質公園中期評估奠定基礎。

  (三)全力做好地質旅遊資源開發工作。依託張掖世界地質公園品牌,積極協同景區經營企業,着力開發地質研學旅遊、低空觀光、丹霞途步、戶外露營、夜遊丹霞等地質旅遊產品,精心策劃融地貌觀光、地質研學、文化體驗等於一體的多日遊線路產品,並加大宣傳營銷力度,進一步豐富旅遊消費業態,延長遊客駐留時間,增加旅遊消費收入。

  (四)全力做好地質公園管理工作。制定出臺《張掖地質公園管理暫行辦法》和工作運行規則,進一步健全地質遺蹟保護巡查、地質遺蹟保護目標責任管理等制度,完善地質公園管理的制度體系。通過開展對外合作交流、集中培訓、赴外學習等多種方式,加強地質公園管理人員教育培訓,提高管理能力。加強地質公園合作伙伴隊伍建設,引導合作伙伴帶頭保護地質資源、帶頭開發旅遊產品、帶頭提升服務質量,樹立地質公園良好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