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業保險現狀及未來發展思路

農業保險是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大力推動農業保險發展,農業保險制度不斷健全,農業保險工作成效顯著。當前,農業保險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用好農業保險政策、提高農業保險服務水平,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促進農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保險現狀及未來發展思路

一、我市農業保險現狀

2007年以來,某某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原則,實施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並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保障範圍不斷擴大。從2007年某某市承保全省第一張能繁母豬保單開始,我市又相繼開辦了奶牛保險、小麥保險、玉米保險等中央政策性農險。風險保障已基本涵蓋了農業生產面臨的旱災、澇災、颱風、冰雹、地震、病蟲害等自然災害風險,以及疫病疾病、意外事故等。2007—2019年上半年,晉城人保財險累計承保小麥****萬畝、玉米***萬畝,能繁母豬***萬頭、奶牛***萬頭,爲全市近***萬農戶和養殖戶提供了***億元的風險保障。目前,我市政策性小麥、玉米、能繁母豬保險實現了6個縣區全覆蓋,參保率已由當初的***%、**%和**%分別提高到***%、**%和**%。保障範圍的不斷擴大,參保率的不斷提升,爲助推我市三農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二)“三贏”局面逐步形成。一是農民獲實惠。2007-2019年上半年,累計處理農險案件**萬件,***萬畝農作物受災,能繁母豬死亡***萬頭,累計賠款****萬元,近***萬戶次受益,受災農民及時得到了經濟補償,爲受災農戶恢復再生產提供了資金支持。二是政府得民心。通過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已深入人心,政府公信力得到顯著提高,羣衆都說:“還是黨的政策好,解除了我們農民發展生產的後顧之憂”。三是公司贏發展。藉助開辦農業保險契機,我公司各類涉農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村發展戰略得以迅速實施。

(三)政企聯動模式基本確立。《農業保險條例》明確要求,我國農業保險實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原則,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地區的農業保險工作,建立健全推進農業保險發展的工作機制,採取由地方財政給予保險費補貼等措施,支持發展農業保險。我市各級職能部門積極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協助保險公司積極落實農業保險政策,不遺餘力的服務三農經濟發展。同時,各級職能部門主動赴人保財險調研、走訪,聽取彙報,收集意見,出臺實招,理順機制,切實想方設法破解保險發展難題;人保財險經常拜訪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彙報農業保險開展情況,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大力踐行“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歷史使命,切實打通服務三農的“最後一公里”。這幾年,政企互動頻次明顯增加,互動效果明顯增強。

(四)財政槓桿效應成效明顯。2007-2019年上半年,市、縣兩級財政保費補貼***萬元,我公司共承擔風險***億元,保險賠款累計達到***萬元,財政支農效應持續放大,財政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的金融槓桿作用日益凸顯,促進了政府惠農保障政策的“三個轉變”,即由“事後救濟”變“事前投保”的轉變,由“財政民生”變“社會民生”的轉變,由“政府主導”變“政府引導”的轉變。“三個轉變”不但有效解決了政府治理三農的難題,也極大的節約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五)保障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爲推進三農保險發展,切實打造 “人民羣衆身邊的保險公司”的服務體系,某某人保財險依託城鄉機構,在全市設立了****個三農保險營銷服務部、***個鄉鎮三農保險服務站、****個三農保險服務點,組建了***人規模的三農保險服務團隊,建立起全市唯一的以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爲支撐,以鄉鎮三農保險服務站爲平臺,以鄉鎮專(兼)乾和村級協保員隊伍爲依託的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保障服務三農的能力不斷強化。

二、我市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

在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制約我市農業保險發展的因素和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特色農險進展裹足不前,需要進一步正視困難,藉助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利時機,促使其及時解決、逐步完善,實現我市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一)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覆蓋率亟待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爲一項惠農政策,在我市6縣區已經全面推開,由於農戶分散經營、承保信息不對稱等原因,種植業、養殖業承保面分別爲**%、**%,與農業保險強市差距甚大。此外,仍有些農業的重要產業沒有納入政策性農險的範圍,影響了農戶生產的積極性。

(二)特色農業保險亟待開辦。當前,我市農(養殖、種植)戶對大棚蔬菜、育肥豬、中藥材、蠶桑、蘋果、肉羊、肉牛等地方特色產業保險,以及涉農的各類財產保險、意外保險非常感興趣、需求旺盛,但由於農戶資金有限,且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保費補貼政策,因而只能是“望洋興嘆”,嚴重影響制約了三農的健康發展。

(三)產品保障程度亟待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實行“低保費、低保障、廣覆蓋”,賠償只限於物化成本,保險金額比較低,只相當於產量的30%-40%,小麥、玉米兩大糧食作物約每畝400元,與我國每畝1000元以上的生產成本仍有較大差距,農民普遍希望提高保險保障水平。因此,農業保險由“保成本”向“保價格”發展迫在眉睫。

(四)農戶保險意識亟待加強。中國農村多年的農耕文化養成了農民自給自足的思想觀念,缺乏主動防範和規避風險的意識。多數農民特別是散戶羣體甚至根本不知道保險是怎麼加事,他們靠天吃飯的自然經濟觀念相當濃厚,由此造成農戶僥倖心理根深蒂固,投保積極性不高,農業保險持續推動缺乏有效需求。

(五)頂層設計亟待梳理。具體來看,在運作上,農業保險是一項政策性較強的保險,保險公司還是圍繞着政府的指揮棒在行動,需要市政府的某個部門來牽頭、規劃、組織、引導。但目前來看,誰來牽頭、誰來管理很不明確,職能部門職責定位尚不清晰,導致保險公司在推動農險工作時不知道具體找誰、該怎麼做。

三、農業保險未來發展的思路

2019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在論及農業保險改革發展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農業保險作爲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保障農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原則,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拓寬服務領域,優化運行機制,完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我市農業保險工作必須緊緊圍繞習總書記要求,不斷提高農業保險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更好地滿足農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擴大保險覆蓋面。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引導保險機構到農村去,重點解決中央政策性農業保險(玉米、小麥、能繁母豬)承保全覆蓋的問題,做到“應保盡保”。鼓勵發展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對一些地方特色農產品的保險試點,實踐證明成功可行的,應分類分項加快複製推廣。當前我市應重點推廣設施蔬菜大棚保險、生豬保險、養蠶保險、養羊保險、中藥材保險、蘋果保險、核桃保險等地方特色險種,大力推廣農房、農機具、農產品質量保證等涉農保險,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風險保障。

(二)提高保險保障水平。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在中央補貼險種保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推動保障水平從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收入轉變,加快構建適應規模經營發展的地方農業保險政策,不斷增強農業保險的內在吸引力。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的保障水平應重點提高,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孕育和發展。

(三)豐富保險產品供給。目前,全國農產品價格保險試點已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全面啓動,保險標的涉及生豬、蔬菜、糧食作物和地方特色農產品共4大類72個品種。我市也應該積極作爲,推動有條件的區縣開展價格保險、收入保險、指數保險,穩步開展“保險+期貨”試點。當前,我市應積極探索嘗試開展玉米、小麥收入保險,以及生豬、蠶桑、羊等的價格指數保險,進一步穩定農戶收益,提高保障水平。

(四)拓寬保險服務領域。推廣保險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發揮農業保險在防疫衛生方面的作用。支持保險機構開展涉農小額信貸保證保險、借款人意外傷害險等,助力緩解農戶“貸款難、貸款貴”問題。在各縣區推廣複製“政府支持、銀行投放、保險保障、實施主體使用、貧困戶承貸並受益”模式,強化產業扶貧支撐,加快推進“五位一體”精準扶貧小額信貸保險發展,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支持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配合、組織和協調三農各種防災減損工作,探索依託手機短信、“互聯網+”爲農戶提供氣象、災情、農情動態信息服務,延伸服務內容。依託保險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既爲促進保險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爲“互聯網+農業”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五)優化農險運行機制。一是健全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以償付能力和服務能力爲核心、以專業化爲導向、以風險管控爲基礎的市場準入退出制度。成立農險評估委員會,多維度對保險公司進行打分,不符合條件者強制清退出農險承保市場。二是優化業務流程。優先選擇重點涉農險種開展,進一步豐富農業保險行業示範條款體系,推動農業保險條款通俗化、標準化。建立完善承保理賠業務流程,建立農險“承保、理賠綠色通道”,不斷增強農民獲得感。三是強化政企合作。鼓勵保險機構與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推進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推動信息共享,支持農險可持續發展。

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是保險業的共識;實現“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美好願景,保險業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