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大班”環境中培養“差”生讀圖能力的思考

“大班”環境中培養“差”生讀圖能力的思考

“大班”環境中培養“差”生讀圖能力的思考

【內容摘要】在國中地理大班化教學中,存在很多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造成讀圖能力差異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身心發展、國小階段學校教育、學生家庭教育、學生社會教育環境的差異性。針對問題,如何來提高薄弱學生的讀圖能力,提出了激發讀圖興趣、營造讀圖氛圍、組成讀圖互動小組、加強畫圖訓練等四條教學策略。經過實踐證明,這四條策略行之有效,大大地提升了學生們的讀圖能力。

【關鍵詞】國中 地理  大班化  薄弱  讀圖能力

 

我在一所初級中學做地理教師,所任教班級的學生數都在五十人以上,是典型的大班化教學。學生由國小升入國中,對地理知識很感興趣,但是在教學中我卻發現學生之間讀圖能力差異非常大。在學習七年級上“大洲和大洋”這一節時,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google Earth”軟件設計了一次課堂活動:學生根據鼠標所指出的大洲或大洋名稱,以及相鄰的大洲和大洋名稱和相對方位。然後我利用多媒體的屏幕上轉動地球,學生做起接龍遊戲,一個接着一個根據鼠標所指位置而辨認大洲和大洋,課堂氣氛熱烈,但是有部分學生卻出現了茫然和不知所措,在轉動的地球上無法說出部分大洲或大洋的名稱,且分不清它們的位置。比如有個學生說美洲的東邊是太平洋、西邊是大西洋,有個學生說在地圖上能辨認大洲和大洋,但是在轉動的地球上就無法確認了。學習八年級上第二章第一節“地勢和地形”時,完成課本27頁活動3:觀察中國地形網格,將山脈兩側的地形區名稱填寫在表中。表中填寫:橫斷山脈、巫山、太行山脈、大興安嶺四大山脈東西兩側的地形區;天山、崑崙山南北兩側地形區。有的學生感到很容易,很快就完成了,但是有部分學生不知如何去從地圖上查詢信息,更有甚者在地圖上分不清東西南北,談何完成表格。我常常在地理教學中爲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每位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而感到困惑,什麼教學方法才能符合當前的大班化教學?本人題目中的“差”生就是指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

一、問題分析

1、身心發展的差異性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由國小升入國中,身心都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學生之間、男生女生之間都存在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學生的天賦就是有差別的,有的善於形象思維,有的善於抽象思維,有的學生語言能力很強,而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很強,每個個體差異才導致學校教育的豐富多彩和挑戰性。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學生與生俱來就存在着智力上的差異。這就表明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導致讀圖能力上的差異性,在目前的大班化地理教學中尤爲突出。

2、國小階段學校教育的差異性

在我區有幾十所國小,學校之間的條件和師資力量方面差距較大,學生在國小階段所受的教育程度就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一所農村國小由於條件的有限性,學生很難能夠接受現代化教學手段帶來的視聽衝擊,學生在相對閉塞的環境裏,形成很侷限的知識面,同時教師可利用的教學手段和工具也是有限的,造成教學方法的單一。與其相反,比如很多城裏國小教師都配有手提電腦,班級有多媒體設備,課堂教學效率較高,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大量的信息,更大程度地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發展。

3、學生家庭教育的差異性

家庭教育對學生影響很大,家長素質影響孩子的發展。我記得有一位家長經常帶孩子外出旅行,和孩子討論地理方面的知識,比如利用伊拉克戰爭來學習地理知識:伊拉克地理位置、美國地理位置、伊拉克鄰國、美國如何在海灣地區佈置兵力等等。小孩從小就會對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了利用地圖的能力。但是目前有很多家庭由於父母知識的侷限性和教育意識的淡薄,比如現在很多家庭父母爲了家庭的生計,外出打工,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最終導致孩子地理知識儲備匱乏,讀圖能力相對薄弱。

4、學生社會教育環境的差異性

由於生活社會教育環境的差異性,對學生們地理知識的學習和讀圖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響,比如城鄉差別,我以前在偏遠農村學校工作,深有感觸農村的孩子社會生活比較單一和辛苦,和外面世界接觸很少。很多孩子的家離學校很遠,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在上學和放學的途中,在冬季天上還有星星時就要離家去學校,課餘時間或假期還得幫助家庭做農活或者家務。現在我調到城裏工作,感覺城鄉教育兩重天(注:只是本人感覺,有可能不正確),城裏的孩子假期外出旅行頻率比農村孩子多得多,經常有機會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夏令營、冬令營、社會活動實踐考察等等。社會教育環境的差異導致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和讀圖能力早期形成產生較大的差距。

二、策略和實踐

我任教的班級學生數量多,學生們之間地理知識的儲備和讀圖能力差距較大,在大班化教學中促進每位學生地理素養提高是我們地理教師的職責,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探索,提出以下四點策略,以及在實踐中運用的效果:

1、激發讀圖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在大班化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讀圖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國中地理課本上大部分圖趣味性不是很強,缺乏吸引力,很容易使學生們產生讀圖的疲勞感,讀圖能力強的學生很快就完成任務了,然後覺得無事可做,但是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卻沒有興趣去讀圖,敷衍了事,很難真正地提高讀圖能力,使地理課堂教學陷入兩難境地。如何增加讀圖的趣味性,促使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能夠產生讀圖的樂趣就成爲教學的一個重點。國中地理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知地理事物,所以在讀圖之前,讓學生能夠領略現實中地理事物的情況,然後設定讀圖目標,引導學生在現實情景中去讀圖,讀圖能力薄弱學生自然就會對地圖上的知識感興趣,形成渴望瞭解地理知識的需求,自覺認真完成讀圖目標,促使讀圖能力提升。下面舉一個我上課的實例:在學習八年級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地勢和地形”時,圖2.4“我國地形分佈大勢”中呈現我國主要地形區和不同走向的山脈,看以來令人眼花繚亂。首先爲了使學生們瞭解我國的主要山脈,我播放了天山的視頻資料,美麗的天上風景立刻吸引了學生們的眼球,在優美的新疆民族歌曲中聽完了對天上的介紹,再引導學生們去尋找天山的位置,此刻我注意了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們也興致勃勃地行動起來,於是詢問其中一位學生天上的位置,他很順利地完成了,接着引導他注意天上南北兩側的地形區,他很快地說出了兩大地形區的名稱: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順勢利導,引導他們瞭解兩大地形區周圍的山脈,總結出山脈構成地形區的骨架。然後我播放了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峯的視頻和各大地形區的圖片,比如一望無垠的內蒙古高原、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等等,然後設定了學生們根據圖完成的目標,給學生們一定的時間完成任務,同時督促和幫助薄弱達成目標,提高了讀圖的能力。

2、營造讀圖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教室是學生學習地理、練習讀圖技能的一塊天地,黑板報和牆報可以給學生傳遞地理信息,營造讀圖的氛圍,使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受到氣氛的渲染,引發自主讀圖的動機。我在教八年級下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第二節“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一節課之前,在班級牆上張貼了一張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地圖,然後分別在南方區域內貼了許多用數碼相機拍攝的六合地區風景照片和簡短的介紹,在北方區域內貼了我暑假期間到北方北京和大連旅遊時拍攝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照片。在課間時,圖前前擠滿了學生,他們興奮地談論着照片上的景觀,比較着地區之間的差異,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也在這行列之中。這些南北方景觀照片給薄弱的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引發了他們主動地去讀南方和北方的地圖,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更瞭解了自己的家鄉,增加了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每學期我都安排學生進行地理小報的撰寫,可以一人單獨編寫,也可以幾名同學合編,但是必須要地圖和文字並茂。學生完成後,對小報進行評比,把質量優秀的小報張貼在教室的牆上和學校的櫥窗裏進行展覽,當然其中一定會有薄弱學生的作品。當讀圖能力薄弱學生們看到自己地理小報被張貼展覽時,顯得無比興奮和激動,激發了學習地理知識興趣。    

3、組成讀圖互動小組

我任教了六個班級地理,班級中學生數量大,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人數多,我不可能時時刻刻在他們身邊指導和督促。於是在每個班級我組建了讀圖互動競賽小組,每組3-4人,把讀圖能力強的學生和薄弱的學生搭配在一起,每週我佈置一定的讀圖任務,包括一個用圖來討論的話題,利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和主動讀圖,然後考問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們,給予一定的評分,以鼓勵爲主,豎立信心,他們的得分就代表小組的分數,每月總評一次,選出獲勝小組,給予表彰,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特別是薄弱學生)學習和讀圖的熱情。如我設定了一個話題:我們到西藏旅遊,可以選擇的方法和沿途欣賞到的風景。這樣就可以促進每一位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主動地讀圖、思考和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

4、、加強畫圖訓練

爲了培養薄弱的學生讀圖的能力,促使他們對圖的認識、理解和對地理事物的記憶,我適當地讓他們畫一些簡單的圖。在學習上八年級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第一節“遼闊的疆域”中的“34個省級行政區”時,我佈置給學生一次作業:在白紙上畫出(可以照圖上描出)我國疆土形狀和34個省級行政區,評比最佳作品,用數碼相機拍攝,在本班和其他班級展出。學生們登時興趣盎然,同時指導和督促讀圖能力薄弱學生認真完成畫圖作業,在展示的作品中留給他們一席之地,使他們倍感成功的喜悅,提高學好地理學科的自信心。

三、教學反思

目前我國基本上實行大班化教學。如何在大班化教學中,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成爲老師們研究的課題。由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國小階段學校教育的差異性、學生家庭教育的差異性、學生社會教育環境的差異性等諸多因素,給國中地理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學生在國中地理知識的學習中,表現出能力的差異,特別體現在讀圖能力方面的差異。如果地理教師不能對學情進行正確的分析,對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不能特別關注,不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會造成學生地理知識學習績效和讀圖能力提高的兩極分化,有違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有的教師認爲大班學生數量大,學情複雜,難以促使每一個學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我認爲教學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最佳發展,教師應該勤於動腦、善於研究、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了四條策略:激發讀圖興趣、營造讀圖氛圍、組成讀圖互動小組、加強畫圖訓練,收穫很大,學生在視聽享受中激發了讀圖興趣,符合國中生心理髮展的特徵,在國小沒有見過的地理事物很容易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和探究的動機。濃厚的班級圖文化爲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創造了良好的圖環境,感染讀圖能力薄弱學生的心靈,引發讀圖的慾望。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學生們之間的互助、合作、探究,更加體現了新課標理念。畫圖的訓練提升了地理學習的高度和難度,但是讀圖能力薄弱的學生在畫圖中獲取了對圖的認識、理解和記憶,得到了成功的感受。

  在國中地理大班化教學中如何提升讀圖能力薄弱學生的能力給我們地理教師提出了挑戰,但是實踐證明,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一定會給所有的學生創造發展的天地,地理課堂會更加的精彩、學習環境更加的和諧,“薄弱”也不會再成爲“學生”之前的定語。

 

參考書目:

1、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2、陳澄主編《地理課堂教學設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4、王少菲主《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