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單位: 開封市蘭考縣小宋鄉第一國中
姓名: 楊書霞
電子郵箱:
電話: 13938645766
 
[內容摘要]
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爲基礎,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使每一個環節都滲透知識和能力,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    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
 
語文實踐活動是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語文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發展。語文素養的內容包含着紮實的基本功、潛在能力和創新能力。語文是實踐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它着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注重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因此要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爲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好語文,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我們廣闢渠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我認爲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以教材爲主,教參爲輔,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魯迅說過,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須準備天才生長的土壤。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師生間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關係、輕鬆愉快、生動活潑、富於人情味的氣氛,有利於形成師生之間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智力活動情景;表現出勇於探索、質疑問難、大膽求異的精神狀態;出現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象豐富、直覺敏感、產生靈感的智力狀態。如話劇《雷雨》中應如何看待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是虛僞的,30年前他玩弄侍萍,後又拋棄侍萍。再見侍萍,他又急於打發她,唯恐侍萍打亂自己的生活。可見,周樸園極爲虛僞自私,而他對待侍萍的懷念也是爲了自我精神的安慰。(見教參)這似乎已是“鐵板釘釘”的結論。但在我評析這篇課文時,有一個學生卻提出異議,他認爲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因爲家庭逼迫而不得不拋棄她。但他始終懷念侍萍,他對家的佈置可以證明這一點。他的懷念是他對侍萍感情的真實流露。這種異議無疑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麼辦?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慾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我們儘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對自己、對同學的活動過程及活動成果作出評價,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與智能,培養其創新精神。因而要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評價。如學習《動物遊戲之謎》這篇說明文,由於課前讓同學準備。有些還飼養了小動物,所以在課堂上,學生髮言很活躍,他們有的展示了自己課前蒐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內容,有的說自家餵養的小動物如何可愛。他們所瞭解到的,有的是從電視中看的,或者詢問家長,或者在書上看到的。有的則是親眼看到的。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他們瞭解課外知識的興趣,更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利用書籍、網絡等渠道蒐集信息,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會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們瞭解的信息比老師的還要多。在一些語文課上,老師在介紹文章時代背景等有關資料時,有的學生漠不關心,或者根本就不聽,因爲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當我們讓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靠課本不能解決的疑問時,他們很有興趣,一定想辦法解決。彙報交流時積極主動。如教學《宇宙的邊疆》這篇解說詞,我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蒐集資料,知道宇宙的遼闊無限,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瞭解宇宙。每位學生都行動起來,這樣對宇宙的瞭解比教師瞭解的要多的多。
三、開展小組學習,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表達,通過綜合性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學習,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開展小組討論,選擇喜歡的段落,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的學習。彙報交流時,各組推選一個同學先介紹學習情況,然後組織大家彙報。這樣的學習活動,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讀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活動中,體現了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並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學習劇本單元時,可以在學生分角色品味揣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扮演角色,排演課本劇,如學生通過對話劇劇本《哈姆萊特》的排演,達到了對劇中人物性格和矛盾衝突的深刻體驗,從而形成了他們自身的情感傾向和價值判斷;學習中國四大名著時,可以借題引申發揮,開展一些與名著解讀有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如解讀《紅樓夢》的“紅樓擷英”活動、“你喜歡黛玉還是寶釵”的辯論活動;學到人教版必修三演講詞單元,可以馬上要求學生學寫一篇演講詞並發表演講……。這樣的活動,既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又加快了他們建構知識的進度,既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又激發了他們的探究熱情,既使他們掌握了知識,又讓他們提高了能力。
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包括利用不同時令節日開展的系列演講像慶祝國慶節演講,紀念五四運動演講,“我爲我校發展獻計策”徵文等等;作文教學,爲了有效提高學生表達的興趣,激發他們交流的慾望,可以嘗試讓學生全程參與作文教學,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教師講明要求——學生自主命題——寫作——小組鑑賞評析——班級交流——教師總結延伸。這樣的活動,因爲學生的成爲主動的發現建構者,成爲自主的實踐者,他們的情緒自然高漲,興趣自然集中,效果也自然顯著。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再說,語文的課文學習資源非常豐富。“課標”指出:“工具書、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都是語文課程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爲語文課程的資源。”這豐富的資源,爲我們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供了無數的契機,爲學生增加了許多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有利於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爲基礎,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調查和各種形式的表達爲主,我們要讓學生密切關注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學習走進生活,實現語文教學與生活的的溝通和聯繫,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如學習了《行路難》這篇課文,學生讀了許多有關李白這樣的歷史作品,如《遠別離》《樑甫吟》……他們還挑選自己喜歡的古詩,進行背誦,充分挖掘國中語文課程資源,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
綜合以上幾點看來,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仔細尋找善於發現教材的“閃光點”,積極開展能豐富學生課文解讀、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體驗性實踐活動,其實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距離我們並不遙遠,關鍵是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並善於尋找課程資源和學生活動的最佳結合點、切入點,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綜合性實踐活動,加大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真正消滅“高分低能”現象,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資料目錄:
《普通國中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中學語文教學思想研究》(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