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學生關鍵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9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施行。《意見》指出,“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

高中學生關鍵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褚宏啓認爲,“培養關鍵能力”是幾十年來政策文本中對於學生能力發展的“重點”到底應該是什麼的最好表述,也是迄今爲止最合乎學理、最簡明扼要、最切中要害的表述。

學生關鍵能力包括哪些?如何培養?筆者就以唐山一中的森林式教育爲例,談談我們對高中學生關鍵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森林式教育”是以森林般博大的胸懷,涵養性情、愛好、風格各異的學生,使他們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收穫,爲學生的求知與進步提供最廣泛的自主性,開拓多元化發展渠道的教育。我校大力倡導“森林式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學生關鍵能力培養途徑,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一、認知能力

《意見》要求:培養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我們的理解:這裏所說的認知能力,不是“基礎性”的認知能力,不是記憶力,而是高級的認知能力,主要涉及思維能力、交流能力、自主發展能力。培養思維能力不僅要求有腦好好“背”,更要“有腦好好想”。培養交流能力,要求不論是口頭交流還是書面交流,都要講道理,要“有話好好說”。還要學會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終生學習。

我們的探索:倡導森林式教育,創設育人環境。

一流的學校靠環境薰陶學生,我校始終注重校園環境的美育作用,追求潤物無聲的教育境界。

創設硬件環境。“青春廣場”激勵學子傳承大釗精神;“院士林”於無聲處傳達着院士校友們的殷殷期盼;校史館、大釗館、錢學森紀念館彰顯唐山一中的厚重歷史,天象館帶領學生感知宇宙的深遂,生物標本館讓學生體驗生物演進的神奇,創客空間爲小創客們提供平臺共享共建。我們努力讓生態美與文化美相得益彰,讓一花一葉都對學生的成長、認知能力的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創設軟件環境。除開足開全教育部規定課程外,我校又打造了三大課程體系,即名家進校園課程、選修課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名家進校園課程”是每兩週請一位高校教授或社會知名人士,到唐山一中給學生開一場講座,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等都曾應邀開講,這是我校在基礎教育界的一個創舉,引起了家長、社會的熱烈反響。我校以開設多年的活動課爲依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課程體系,本校教師和外聘的知名藝術家、學者爲學生開設京劇欣賞、美聲入門、播音與主持、小提琴、書法、軍事天地等選修課程,達60餘門,爲學生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創設了更廣闊的空間。

二、合作能力

《意見》要求:培養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過集體生活,學會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遵守、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爲規範。

我們的理解:合作能力是一種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人們爲追求共同的目標(如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或者工作任務),而表現出的以一種協調的方式一起行動的綜合能力。合作能力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是信息社會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是市場經濟對現代人才的客觀要求,蘊藏着深刻的價值觀。

我們的探索:課堂教學、課外活動

課堂教學,主要依託“合作學習”,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爲主要形式的互助式學習。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遜認爲:“合作學習是培養合作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有選擇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交流合作、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傳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突破與超越,其智慧之處在於要求學生用合作者的眼光,將自身納入與對手和教師共生共長的關係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欣賞、接納、悅納別人,以正確的方式和他人相處。這些品質可以爲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和合作能力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外活動。作爲李大釗的母校,1997年共青團中央和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命名我校高二(4)班爲中國李大釗班,從此爭創大釗班活動在我校蓬勃展開。學生在爭創過程中自我塑造,在評比活動中自我教育。2006年我校開始特色班集體爭創活動的探索,各班根據本班實際確立創建特色,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依託,深入挖掘班級建設中的亮點和個性,一年後,學校根據各班的文字、音像資料,並通過展演、比賽等方式對各班進行評估、表彰、掛牌。每年我校都在高二年級開展遠足訓練營活動,徒步行走60多華里,磨鍊學生意志。此外學校每年還舉辦春季秋季運動會,舉辦籃球足球拔河等集體項目的比賽。在系列德育活動中,學生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創新能力

《意見》要求:培養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養成創新人格,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嘗試、創新創造。

我們的理解:褚宏啓教授將諸多核心素養最後聚焦爲兩大超級素養即“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認爲創新能力是智慧(智商)的集中體現,意味着“聰明的腦”;合作能力是情商的集中體現,意味着“溫暖的心”。創新能力既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是培養其創新性思維。

我們的探索:豐富教育模式、開設綜合實踐課程

豐富教育模式。我校在創新英才班、實驗班課程設計中,兼顧了豐富和充實的教學模式。對英才班、實驗班學生在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等多個領域,提供相當於或高於國外大學預科水平的課程,進行競賽輔導;對所有基礎型課程進行了校本化改造,實施特色創新拓展課程,大量引入我校的精品校本課程,尤其是科學技術課程、研究課程。

開設綜合實踐課程,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中以問題爲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深入瞭解社會,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我校開展研究性學習已經多年,學生在高一自由選題,在老師的指導下暑假開始研究,新學期開學後組織各班的開題報告,然後是學生分散做進一步深入研究,教師隨時指導。研究性學習的成果通過校、市層層評審,再推薦其中的優秀作品參加省級、國家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司機瞌睡報警器》、《唐山市近代工業遺產的現狀及開發保護情況的調查和建議》等學生作品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二等獎。通過研究性學習和創新大賽,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創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