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多篇】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多篇】

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範文 篇一

【關鍵詞】西部高校;創業;就業;服務體系;構建

黨的十報告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2013年5月,同志在天津考察工作時強調,要從全局高度重視就業問題,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今年,吉林省高校畢業生達16.8萬人,比去年增加5000人,再加上歷年沒就業的4萬多人,總數達到21萬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高校作爲創業教育的主渠道,肩負着做好畢業學生創業就業工作的重擔。尤其對於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高校而言,構建完善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顯得尤爲重要。

一、吉林西部高校在創業與就業服務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

開展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既是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大衆化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如今還成爲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根本出路。西部地區經濟不發達,人才的缺口很大,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國家西部大開發爲西部帶來了無限商機的同時,也爲西部高校和西部大學生的創業就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然而,目前西部高校在創業就業服務體系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缺少系統的理論研究,且研究的實效性不強。西部高校對於創業就業服務體系的理論研究大都從某一方面或環節以專題形式進行的,缺乏系統性。而且一些專題研究深度挖掘不夠,僅限於問題的發現和方案的提出,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理論研究與實踐脫節,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目前,西部高校對學生創業就業問題的研究過於注重理論層面的研究,大都是對一些以前或其他地方現有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分析,有針對性地實地調查研究很少,致使理論研究與實踐相脫節,由於沒有系統的理論作爲指導,高校學生大部分創業就業活動還處於自發狀態。

(三)系統建設限於理論層面,實踐工作進展緩慢。對於推進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來說,服務體系的構建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但現在能夠站在全局高度就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體系的系統研究項目太少,一般都是對大學生創業就業某一問題的探究。從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實踐來看,西部高校還處於探索階段,服務體系的構建工作進展緩慢。

二、構建吉林西部高校創業就業服務體系

(一)以加強組織建設爲保障,完善創業就業服務的組織體系。高校應成立創業教育中心和其他創業教育的專職部門,負責制訂創業就業的有關政策和推進措施;負責學生創業就業的理論研究,尤其是加強有針對性地創業就業教育研究;負責對學生創業就業進行組織、指導、協調和實施等管理工作,增強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有機契合;負責建立健全學生創業就業組織或平臺,以有效開展創業就業活動;負責與院校其他部門協調運作創業就業活動,尤其是要通過聯合學生處、教務處、團委及學生會等部門搭建平臺,積極鼓勵學生利用現有資源和條件組建各種形式的創業就業團隊,促進創業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以教學改革爲主陣地,完善創業就業服務的教學體系。課堂教學是實現大學生創業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手段,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就是將創業教育整合到其他課程之中,促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變。一是要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逐步提高實踐性教學的比重。二是要改革教學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創業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探索與實踐。三是要加快課程改革,尤其是要加強專業課程與其他課程的交叉與融合,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爲其將來的創業就業奠定多維的知識基礎。四是要加強創業教育的彈性,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三)以校園創業文化爲載體,完善創業就業服務的活動體系。高校要重視校園創業文化的培育,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以提升學生對創業文化的認知,從而完善創業就業服務的活動體系。首先,要加大創業就業教育的宣傳力度,使創業教育思想深入師生之心。尤其是一些創業就業典型的樹立及宣傳,可以將創業文化和精神形象化、具體化,從而增強創業文化和精神的感召力。其次,要開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創業就業實踐活動,以激發廣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和鬥志,營造“人人有激情,人人能創業”的良好文化氛圍。第三,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搭建好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樑,通過企業家講座、創業論壇、模擬創業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在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中汲取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

(四)以高校創業制度爲基礎,完善創業就業服務的保障體系。在開展創業教育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制度體系爲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保障。一要建立創業教育的評價機制,對創業教育的各層面、各環節進行科學規範的評價,以規範和完善創業教育行爲,保障創業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二要建立創業教育的激勵機制,爲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提供前期保障。三要建立創業教育的考覈機制,對學生接受的創業教育情況進行系統的考覈。已經建立學分制的高校,可以將創業教育納入學分考覈體系,要求學生按規定完成相應的創業教育學分。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範文 篇二

[論文關鍵詞]創業;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理論

一、創業的內涵

何爲創業?顧名思義,創業就是創立事業。創業在《辭海》中給出的定義是“創立基業”。理論界對“創業”這一概念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有:羅伯特·榮斯戴特認爲,創業是一個創造增長的財富的動態過程。霍華德·H·斯蒂文森認爲,創業是一個人不管是獨立的還是在一個組織內部——追蹤和捕獲機會的過程,這一過程與其當時控制的資源無關。並進一步指出,創業可由六個方面的企業經營活動來理解:發現機會、戰略導向、致力於機會、資源配置過程、資源控制的概念、管理的概念和回報政策。美國巴布森商學院和英國倫敦商學院聯合發起,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丹麥、芬蘭、以色列等10個國家的研究者應邀參加的“全球創業監測”項目,把創業定義爲:依靠個人、團隊或一個現有企業,來建立一個新企業的過程,如自我創業、一個新的業務組織、或一個現有企業的擴張。清華大學姜彥福、林強、張健指出,創業是一個跨越多個學科領域的複雜現象,不同學科都從其獨特的研究視角進行觀察和研究,這些學科包括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管理學等,而在各個學科領域又衍生出不同的創業研究方向。學術界關於“創業”的定義,目前尚未完全達成一致。比較早的定義,如一個人爲了利潤而承擔風險,去組織和管理一個企業;加特納認爲,創業的內涵主要表現在創業者的個人特性和他的創業行爲結果兩個方面;華盛頓大學韋斯伯教授的定義則非常簡單:創業就是商業進入,不管該方式是通過創建新企業還是收購,也不管該行爲是獨立的還是發生在現有企業內部。目前國內較爲流行的是鬱義鴻等人的定義:創業是一個發現和捕捉機會並由此創造出新穎的產品、服務或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

二、大學生創業的內涵

所謂大學生創業是指大學生中的創業者發現機會、整合資源,最終實現自己創業目的的一系列創業活動。創業的類型有兩種:獨立創業和企業內創業。獨立創業是指創業者個人或創業團隊白手起家進行的創業。企業內部創業是指在大企業內部創業。我們研究的大學生創業屬於獨立創業的範疇。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改變就業觀念,利用自己的知識、才能和技術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創立新的就業崗位。即畢業生不做現有就業崗位的競爭者,而是爲自己、爲社會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機會。伴隨着我國市場經濟不斷髮展和完善,相應體制和機制的變革,爲畢業生提供的發展空間和展現才華的舞臺也隨之擴大,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亦反映出多元化的態勢。其中,自主創業是新時期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一種新選擇,是對傳統就業觀念的一種挑戰,已經成爲畢業生流向社會的一個全新的、更高層次的就業方式。大學生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爲基礎,直接依賴於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及應用的知識經濟將在世界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經濟的新發展將導致新的高技術行業的不斷涌現,科學技術作爲生產力的第一要素的作用,也只有在知識經濟中才能真正得以發揮出來。這就要求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富有冒險和創新精神的年輕大學生擔負起創業的歷史重任。

三、國內外大學生創業研究理論

在當今中國乃至全世界,創業越來越成爲經濟發展中的強勁推動力。衆多學者寫了大量的文章來宣傳創業、介紹創業活動和分析創業過程。然而,專門對於創業理論的系統性研究還較少。從國外的文獻來看,對於創業現象的分析開始於18世紀中期,經過兩個世紀後,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迅速發展,直到今天才呈現出越來越熱烈的局面。對創業理論進行研究的學者來自各個領域,如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法學、商業倫理學、公共政策學,以及城市規劃學等。目前國內學者對於創業的研究大多還是集中在介紹和描述創業的現象和行爲,進行創業理論研究的還不多。儘管當前研究顯得紛繁複雜,但是創業究竟能否作爲一個獨立的理論研究領域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確認。不過,自1987年《管理科學》正式開辦創業研究專題以來,許多學者開始對創業研究領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他們從各自的學科出發,運用不同的理論觀點對一些相關的問題作出了積極的探索。但是,因爲創業研究涉及多領域、多學科,在具體的研究中,各學科採用的理論觀點和關注的研究焦點自然有所不同。他們或專注於企業家特徵、或專注於社會文化環境對創業家的影響、或考慮創業家在一定環境下的創業過程和結果。綜觀以前的研究發展,我們可以看出,早期的創業研究側重於考察創業家職能、個性心理與行爲特徵和社會文化背景,隨着研究的深入,許多其他學科的學者也加入了創業研究領域,以環境和過程爲導向的研究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隨着這些研究焦點的轉換,創業研究視角也隨之從經濟理論、個性心理與行爲理論、社會文化理論等發展到資源觀、機會觀和社會資本觀。根據這些不同角度的創業理論,我們大致可以把它們分成八大學派:“風險”學派、“領導”學派、“創新”學派、“認知”學派、“社會”學派、“管理”學派、“戰略”學派、“機會”學派。

(一)“風險”學派。早在1755年,法國經濟學家就把創業者、企業家一詞作爲術語引入了經濟學。他認爲創業者要承擔以固定價格買入商品並以不確定的價格將其賣出的風險。創業者的報酬也就是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如果創業者準確地洞察、把握了市場機會,則賺取了利潤,反之則承擔了風險。奈特賦予了創業者(企業家)不確定性決策者的角色,對自己的判斷有自信心和在行動中能“堅持這一判斷”的人專業於承擔風險。在企業中存在着一個特殊的創業者(企業家)階層負責指導企業的經濟活動,創業者向那些提供生產服務的人保證一份固定的收入。

(二)“領導”學派。“領導”學派是從創業者在企業組織中的領導職能來研究創業活動和創業者的行爲。法國經濟學家認爲,創業就是要把生產要素組合起來,把它們帶到一起,創業者就是生產過程的協調者和領導者。英國經濟學大師馬歇爾賦予創業者(企業家)在企業中擔任多重領導的職能,如管理協調、中間商、創新者和承擔不確定性等。他認爲一個真正的創業者必須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他必須對自己經營的事業瞭如指掌,有預測生產和消費趨勢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必須有領導他人、駕馭局勢的能力,善於選擇自己的助手並且信賴他們。

(三)“創新”學派。熊彼特的創業理論具有鮮明的特色。熊彼特賦予創業者以“創新者”的形象,認爲創業者的職能就是要實現生產要素新的組合。創業是實現創新的過程,而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和手段。熊彼特把創新比喻成爲“革命”,創業者是通過利用一種新發明或者是更一般地利用一種未經試驗的技術可能性,來生產新商品或者用新方法來生產老商品;通過開拓原料供應的新來源或開拓產品的新銷路;通過改組工業結構等手段來改良或徹底改變生產模式。熊彼特強調創業和發明不是一個概念,創業最終需要創新成果在市場上實現。創業者的職能主要不在於發明某種東西或創造供企業利用的條件,而是在於有辦法促使人們去完成這些事情。他還認爲,經濟體系發展的根源在於創業活動。創業是經濟過程中本身的主要推動力量,這類活動就是要能使經濟肌體革命化的多次發生的“繁榮”和由於新產品和新方法造成干擾平衡的衝擊而經常出現的“衰退”(指暫時性的失業等現象)的主要原因。

(四)“認知”學派。“認知”學派強調從創業者的心理特性,特別是認知性角度來研究創業,並強調創業者的認知、想象力等主觀因素。卡森認爲,創業者是擅長於對稀缺資源的協調利用而作出明智決斷的人。柯斯納的理論試圖將經濟學與心理學連接起來,他提出一個描述創業者心理認知特徵的術語一“敏感”。柯斯納認爲,創業者具備一般人所不具備的能夠敏銳地發現市場並獲得機會的“敏感”。也只有具備這種敏感的人才能被稱爲創業者。柯斯納的理論引發了很多心理學學者對於創業問題的研究,特別是創業者的心理特性的研究。除了認知性以外,還有對創業者的人品特徵和成就感動機和冒險傾向等方面的研究。

(五)“社會”學派。“社會”學派不認爲創業是個性或個人背景的產物,相反,它強調從外部社會來研究創業的現象和創業問題。有的學者探討了宏觀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網絡對於企業創業的影響。有的學者則從微觀角度研究了創業者個人的社會網絡問題。伍德沃德認爲社會網絡在幫助創業者建立和發展企業時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如個人的社會網絡特性可以提高他去實際開辦一家企業的概率。而成功的創業者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建立個人的社會網絡以幫助新創企業的成長。當創業者能夠通過社會網絡得到充足而及時的資源時,他就比較容易取得成功,這是一種社會資本觀,是在研究社會網絡現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考察的是網絡結構和內嵌關係性資源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社會資本觀視角的創業研究認爲,價格機制失靈而導致的不確定性和不完全信息給創業家留下了創新空間,創業家可以利用自己的關係網絡來獲取相關信息,從而識別和把握創業機會。社會資本觀的創業研究大體可以分爲兩個學派,即組織社會學學派和社會經濟學學派。前者着重於網絡分析,考察網絡結構如何影響創業機會與創業行爲;後者着重於網絡結構性資源和關係性資源,如信任和規範等,同時影響着創業家的創業活動。從非均衡理論和機會網絡分析角度看,社會資本觀的創業研究是機會觀創業研究的深入。這種觀點試圖進一步探討創業家是如何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確定性約束條件下利用網絡與內嵌的社會資本去發現並利用創業機會的。

(六)“管理”學派。“管理”學派反對從主觀主義角度研究創業的方法,反對給創業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並且不認爲創業是一種天賦、靈感或智慧的閃念。當代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爲任何敢於面對決策的人,都可通過學習成爲一個創業者並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是一種行爲,而不是個人性格特徵。德魯克也十分強調創新在創業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爲只有那些能夠創造出一些新的、與衆不同的事情,並能創造價值的活動纔是創業。而且進一步說,將創業看成是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爲許多發明家雖然是創新者,但恰恰是因爲不善於管理才成不了將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創業者。史蒂文森、羅伯特斯和格羅斯貝克認爲創業是一種管理方法,是在不拘泥於當前資源條件限制下的對於機會的捕捉和利用。

(七)“戰略”學派。戰略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嚴格來說創業理論的“戰略”學派應屬於“管理”學派的一個分支。但是,近年來一些戰略管理方面的學者廣泛採用戰略管理的方法研究創業活動,並把創業過程視爲初創企業或者現有企業成長過程中的戰略管理過程。這使得“戰略”學派十分引人注目。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範文 篇三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文獻計量學;評價體系

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了“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會上首次提出“事業心和開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後被譯爲“創業教育”。1995年,該組織在《關於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闡述了完整的創業教育概念,即創業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求職和創造新崗位。1998年又進一步指出了“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爲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在我國,提出創業教育的理念開始於1999年1月公佈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其中提到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同年,由團中央牽頭組織了首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開展了創業教育試點工作。經過短短几年時間,關於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筆者基於清華同方全文數據庫檢索系統,對關於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進展與趨勢進行了描述與分析,從中發現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擬據此提出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對策。

論文統計分析

發文的數量分佈2006年12月5日,利用清華同方“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大學生”和“創業教育”爲檢索詞進行篇名路徑檢索,從得到的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2001~2006年期間,收錄了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共計144篇(剔除一稿多投、文摘,由於系統的時效性,2006年的論文統計可能不夠全面),論文數量的年代分佈呈現出遞增趨勢和階段特徵:(1)2001年爲研究的初始階段,國內對於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初露端倪,發文僅3篇,佔2.08%,說明雖然國內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但對於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2)2000~2003年爲快速增長階段,此階段研究論文以年均7.5篇的速度增長,說明國內開始重視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3)激增階段(2004~2006年),相關研究論文數量激增,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12篇,2005和2006年分別比2003年增加了18篇、28篇。三年的論文數量佔總發文數的77.77%,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分析,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開始逐漸向高層次發展。

發文的主要內容分佈以篇名爲路徑檢索到的144篇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中,有42篇是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內容的,佔總數的29.17%;有24篇是探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模式的,佔總數的16.67%;有24篇是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的,佔總數的16.67%;另有18篇是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就業的關係的,17篇是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的,分別佔總數的12.50%、11.81%。其他研究涉及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內涵、評價體系等內容。

發文的期刊種類與期刊分佈以篇名途徑檢索到的144篇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論文,主要發表在7類期刊上,其中64篇發表於大學學報,佔44.44%,位列第一;38篇發表於教育學期刊,佔26.39%,位列第二;16篇發表於科技類期刊,佔11.11%,位列第三。關於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文期刊分佈較分散,其中發文最多的期刊爲《科技創業月刊》,共發文8篇;《中國高教研究》和《中國大學生就業》各發表6篇,並列第二;《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江蘇高教》、《當代教育論壇》各發文3篇,名列第三;發文2篇及其以上的期刊共18種,具體見下表。

發文作者機構分佈通過對144篇論文作者機構類型的統計分析,發現論文作者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其中在高校教學部門的作者共97位,佔全部作者的67.36%,位列第一;在高校管理部門的作者共39位,佔全部作者的27.08%,位列第二;其他作者共5位,佔全部作者的3.47%,位列第三。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概況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等方面,具體包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內容、創業能力、創業意識、利用時機能力、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與心理素質的培養等方面。

參考文獻[1]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具體思路與現實意義,提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素質、專業職業能力、經營能力、綜合能力、創業知識結構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參考文獻[2]認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系統的時機能力的培養,提出時機能力培養是關鍵,並概括出大學生創業教育利用時機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即時機意識、認識時機能力、抓住時機能力與尋找製造時機能力四個組成要素,並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利用時機的能力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強化時機意識;二是認識時機意識,具體包括認識時機的本質、激發學生成功欲、把握時代特點能力等三方面;三是抓住時機能力;四是尋找與製造時機能力的培養,主要應培養大學生主動開放的心態、冒險與進取的精神。

參考文獻[3]研究了國內外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與進展情況,剖析了當前經濟全球化和知識資本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的嚴峻形勢,指出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一是教育思想改革,應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作爲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標;二是教育內容與課程體系設置改革,應設置理想理念教育、勞動教育、挫折教育等課程;三是教學過程、環節、方式、組織、手段的改革。在教學過程與環節上,應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動手,既有模擬也有實戰;在方式上,應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4]剖析了心理素質教育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心理素質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的主觀因素,也是制約大學生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提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應從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心理調適能力兩方面着手,具體地說: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認知能力、愉悅樂觀的情緒和情感、堅定頑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果斷、勇敢、敏捷的行動等幾個方面;二是心理調適能力培養,包括多種能力、敏捷的氣質、樂觀的性格的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強烈的成就動機與高雅的興趣愛好培養等方面,最後還指出了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教育的具體途徑。

參考文獻[5]概括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並借鑑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體系的經驗,提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應開設專門的學科課程,如“創造學”、“科技發明學”等課程,應編寫涵蓋創業風險、創業心理、創業技巧、創業能力、創業理論、創業指導、創業法制常識等不同內容的教材,並應以創業需要爲切入點,結合創業教育介紹一些相關且必須掌握的市場經營與生產管理方面的知識、政策與法律法規。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與模式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途徑與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體系構建、實現途徑、教育模式等幾個方面。

參考文獻[6]闡述了創業教育的內涵與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並分析了創業教育作爲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從提出到實踐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漸完善的過程。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樹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還要營造積極的氛圍,建立適應當代大學的培養管理機制,全方位、多角度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具體內容包括:(1)轉變與時代要求不適應的、不適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傳統觀念,樹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2)打造具有濃厚的創新意識,適於開展創業教育的校園環境;(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4)創新有利於大學生自身潛能挖掘的大學生管理體制;(5)創造創業實踐的有效環境,給大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機會。

參考文獻[7]分析了知識經濟背景下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促進就業的重要性,通過探析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總結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三種主要模式: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爲代表的“以學生整體能力、素質提高爲重點的創業教育”,其特點是將創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之中,強調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將課內教學與模擬實踐相結合開展創業教育;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爲代表的“以提高學生的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爲側重點的創業教育”,其特點是商業化運作,設置專門機構,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建立大學生創業園,教給學生如何創業,併爲學生創業提供資金資助與諮詢服務;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爲代表的“綜合式創業教育”,其特點是將創新教育作爲創業教育的基礎,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爲學生提供創業(創辦公司)所需資金和必要的技術諮詢服務。

參考文獻[8]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的發展歷程與現狀,總結出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定位侷限於創業實務層面、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明確的教育目標與學科內容、實施規程不完善、師資隊伍不健全,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最後根據系統論的觀點提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現途徑:一要樹立全面的創業教育觀念,將創業教育納入到整體育人體系中;二要改革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三要推進教育方式與方法的創新,將創業精神融入到學生的人格中去;四要加強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爲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演習場所;五要建立科學的創業教育認證制度,完善學生自主創業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六要定期舉辦創業計劃與設計大賽,積極營造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本身對創業的認識、高校的認識、師資缺乏、課程設置體系、支持系統等幾個方面。

參考文獻[9]通過對比中美兩國的創業教育與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得出我國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活動尚處在較低水平和初級階段,總結了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方面:(1)認識方面的問題,高校師生存在認識不統一、不到位的現象;(2)師資方面的問題,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具有一定創業實踐經驗的師資缺乏;(3)課程方面的問題,目前尚無統一、科學的創業教育教材,尚無明確的教育目的和教學內容,創業教育課程同其他課程之間的邏輯關係、創業教育課程內部的邏輯關係問題都有待進一步完善;(4)教育模式方面的問題,創業教育模式封閉,內容陳舊,方法、途徑單一,缺乏創業思維與創新精神的教育。

參考文獻[10]通過對高校大學生創業的“熱”與“冷”(火爆的創業報告與冷清的創業教學,熱鬧的創業競賽與尷尬的創業實踐)兩個方面的對比,指出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起步晚、缺乏利益、教師沒有動力、缺乏資金支持與實踐場地等問題。

參考文獻[11]從高校教育主體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1)高等教育中創業教育的學科基礎薄弱,高校缺乏創業教育的系列課程;(2)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夠,創業教育意識淡薄;(3)缺乏創業思維與創新精神的教育。

參考文獻[12]通過對零陵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歷程、現狀、取得的成果進行介紹分析,指出零陵學院開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創業教育意識淡薄、創業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單一、創業實踐活動與學生的要求相差較遠、措施不配套、發展不平衡、特色不突出、教育模式改革滯後等方面的問題,並提出了對零陵學院深入開展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的建議。

(四)大學生創業與就業的關係

參考文獻[13]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闡述了創業教育的內涵及對大學生就業的導向作用:一是有利於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通過創業教育可使大學生轉變“就業靠國家、靠父母、靠關係”的舊觀念,樹立就業靠自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主創業、爲社會多做貢獻的創業觀念;二是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三是有利於拓寬大學生的就業途徑。

參考文獻[14]分析了當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高校、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指出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培養創新型大學生人才、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途徑。

(五)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

參考文獻[15]分析了創業教育的歷史背景,主要從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界定創業教育的內涵,指出“創業教育”是一個統稱,涉及多種課程,可以界定爲:進行從事事業、企業、商業等規劃活動過程的教育;進行事業心、進取心、探險精神、冒險精神等精神與心理素質的教育。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就是以開發與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爲目標,培養大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與心理素質。

(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16]認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應通過構建完整的評價體系加以檢驗,應主要從評價方式的選擇、評價標準的制定、評價操作系統的設計等幾個方面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價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17]提出了基於模糊綜合評判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評價方法,設計了質量控制系統結構,主要由模糊多級綜合評判方法、評價指][標體系與質量控制系統組成。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特點

集中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發文作者機構分佈的集中,94.44%的作者來自高校的教學與管理部門;二是發文期刊類別的集中,97.22%的文章發表在大學學報、教育與科技類期刊上;三是發文的年代集中,77.77%的文章發表於2004~2006年;四是發文的內容集中,75.01%的論文內容集中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實現途徑、模式與存在的問題等四個方面。

廣泛性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內容分佈不僅包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內容、實現途徑、教育模式、影響因素、存在的主要問題、評價體系,而且還涉及政府、高校、大學生自身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等方面的內容。

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各類學者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角度與側重點不完全相同,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論文作者注重從創業教育對就業的促進作用研究創業教育,並探析了創業教育的內容、方式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高校教學部門的論文作者注重從創業教育內容、課程設置體系等角度着手研究;統計學領域的論文作者則主要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質量評價。雖然各類學者的研究各有側重點,但也存在交叉,體現出各自的部門職責與專業特色。

多樣性主要體現在論文作者們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採用了多種方法,主要有系統分析、綜合、比較、推理、調查實證分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方法。

發展性主要體現在論文作者們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緊貼時代,目前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已經不侷限於一般的理論探討與定性分析,而是更注重採用實證與定量的分析方法,結合當前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當前的時代背景等具體情況進行研究。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內容較窄目前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更多地側重於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課程設置、實現途徑等方面的研究,而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服務系統、支持系統、政策、成本收益等問題則很少有人研究。

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過於籠統目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體教育模式的構建上,而對運行機制、實現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較少。

大學生創業教育成本收益的研究很少目前還很少有人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成本投入與預期收益問題進行研究。

(二)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對策

針對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的深入。

一是必須拓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領域。應對社會上關於創業研究的最新成果加以借鑑,重點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心理素質、投資收益、資金獲取、服務系統以及對就業的促進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實現途徑的研究。尤其要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具體方式與保障機制予以關注,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具體方式與保障機制是培養創新創業型大學生的關鍵。

三是必須重視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籌集方式、融資渠道的研究。應積極探討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資金籌集模式,並結合我國的現實狀況,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創業的資金籌集方式、融資渠道,探索爲我國大學生創業提供有效資金保障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高慶。大學生創業教育初探[J].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4,(2).

[2]於源溟,明輝。試論創業教育中大學生利用時機能力的培養[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2).

[3]黃摯雄,羅安,楊勇。大學生創新與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3,(1).

[4]陳燦軍。略論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心理索質教育[J].求索,2004,(1).

[5]楊愛傑。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現途徑探討[J].科技創業,2006,(1).

[6]劉彩生,李國峯。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探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7]戴育濱,張光輝,張日新。淺論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創業教育[J].科技創業,2006,(6).

[8]羅美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6,(2).

[9]王賢國。淺析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4).

[10]袁先海。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透視[J].大衆科技,2005,(10).

[11]陳麗影。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3).

[12]古月明。零陵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零陵學院學報,2003,(5).

[13]施菊華。大學生創業教育引導就業教育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5,(7月上).

[14]袁美學。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業教育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5,(9月下).

[15]韓力爭。試論大學生創業教育[J].南京經濟學院學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