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以習慣養成教育助推校園文化發展——學校考察學習有感

以習慣養成教育助推校園文化發展——學校考察學習有感

以習慣養成教育助推校園文化發展——學校考察學習有感

賈雪鋒

揚州此行收穫頗豐,第一站揚州教育學院附中應愛民校長的報告使我深爲震撼,“生涯教育”這一理念使我久久不能平靜。

這些年,大付莊學校以“做最好的自己”爲育人目標,把習慣養成教育作爲學生教育的重要策略,不斷進行研究和改進,使全體教師達成共識,有效的推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們把德育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因爲我知道,德育是學校靈魂所在,我們把育人目標“做最好的自己”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對教師提出基本要求;“以身作則,言必行行必果,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誠信的作風做學生的表率。”對學生提出“做最好的自己”的基本要求,“在家是勤快、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是愛學習、講文明的好學生;在社會是有公德、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使學生對“做最好的自己”有了生動的認識。《弟子規》作爲校本課程納入了常規教學體系,通過晨背、誦讀、觀看名家解讀等多種形式讓《弟子規》走入學生心中,使學生的日常行爲矯正有所參照。少先隊以節日、紀念日爲載體開展演講、朗誦、繪畫、書法、講故事、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動,使學校立德、守信、篤學、博愛蔚然成風。可以說我們一直以來也認識到了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我們也採取了一些做法,但見效甚微。對比學院附中“爲學生在將來的人生歷程中,實現安身和立命而做準備爲核心的生涯教育”,不覺汗顏。身爲校長,對學校目前狀況不盡如人意應負全責,不由得對習慣養成教育又進行了一番思考。

學校是有魂的地方,這種魂就是學校的傳承,是學校內在品質的昇華,是這所學校校園文化的根,他不會隨某個人的離開而流失,我在嘗試使魂凸顯,“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完善的體系。揚州教育學院附中對“好習慣”的細化值得借鑑。

走好路:要從遵守規則走向學會自律;說好話:要從語言文明走向學會溝通;做好操:要從動作到位走向學會健身;掃好地:要從認真值日走向學會做事;寫好字:要從字跡工整走向陶冶情操;讀好書:要從享受閱讀走向精神成長;上好課:要從認真聽講走向學會學習;考好試:要從遵守考紀走向學會競爭;唱好歌:要從多才多藝走向學會休閒;作好文:要從文從句順走向品味人生;擺好物:要從物品齊整走向學會整理;穿好衣:要從衣着大方走向學會審美;管好錢:要從勤儉節約走向學會理財;交好友:要從志同道合走向學會共處;用好時:要從節約時間走向學會計劃;存好心:要從學做好事走向學做好人。十六條規則,從細微處入手,在做人處落腳,正如應校長之言:“德育的入口之處是規範,關鍵之處是細節,終極之處是習慣,困難之處是堅持,核心之處是善良。”反思我們才發現,日常管理中我們缺少的是細節和堅持。

我們知道,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因此必須經過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

實踐證明,真正的教育不在於說教,而在於訓練。如果只重視道德認識的提高,只強調道德標準和規則的掌握,而忽視行爲實踐,不引導和要求學生切實付諸行動,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沒有生命力,孩子就容易養成言行不一的惡習,從而背離教育目標。現在我想強調的是:好習慣是訓練出來是,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因爲規則可以借鑑,成長需要淬鍊,拿來別人的成功經驗,加以琢磨修改,與自己的實際相結合,制定措施,堅持執行,必有收穫。

我國古代就很重視行爲習慣的訓練,重視言行一致的作風。荀況曾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矣。”古代人把他們的道德要求編成《三字經》、《朱柏廬治家格言》等,讓人們牢記,並按要求反覆訓練,效果是很明顯的。

國外的教育家也是很重視行爲習慣的訓練。洛克曾說:“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可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甚至在可能的時候創造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可以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後,便不用藉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生作用了。”

當前教育家和學者更是重視實踐和訓練。楊賢江曾說:“我們的道德,不在空洞的內心修養,而在實際的革命訓練。”我們的革命軍隊之所以有嚴明的紀律和良好的習慣,除了思想教育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訓練了。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強調訓練的重要性,是因爲訓練可以使機體與環境之間形成穩固的條件反射,這種穩固的條件反射是不能靠單純說教形成的,只有反覆訓練才能從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這是人的生理機制所決定的。所以說,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訓練法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尤爲重要,因爲他們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從概念開始,而是從實踐中體驗和訓練出來的。一些大道理一時半會兒很難被他們理解,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體會到好習慣的益處,慢慢地就理解了。這時的習慣已成爲他們的第二天性,他們將因此而受益終身。因此,我們結合學校實際,把我國傳統德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就是爲了給孩子們提供可以訓練的契機。

目前,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遷就多,要求少,說教多,訓練少,結果使很多孩子是“天橋的把式”,能說不能幹。有的學生在班、隊會活動上慷慨激昂地大讚勞動光榮,可在家裏連手絹都不洗,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工作存在的一個弊端。因此,我們在進行學生教育的同時,要和家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家校一體,反覆訓練,不斷加強,方能成就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

下一步,將結合我校實際,以習慣養成爲抓手,進一步細化規則,加大執行力度,建立長效機制,使這一工作落到實處,打造自己特有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