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有效課堂的教學實施

淺談有效課堂的教學實施

淺談有效課堂的教學實施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活用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氛圍、適用教學手段、精煉教學語言、精心設計問題、適時全面評價,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有效教學,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

新課程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實施新課程教學改革。在新課改的國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着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教學重形式、輕實質,高投入、低產出,學生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發展的教學低效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教學的策略,更新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鑽研教材,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課堂教學評價的辦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爲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取得顯著成效,如何進行有效教學?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它在教學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進行至關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目標的有機結合。知識與技能是學生認識數學世界的載體,是學生搭建數學知識結構的必然階段。過程與方法是到達彼岸的橋樑,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提高認識、豐富數學學習經歷的重要途徑。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一種昇華,是構建並完善素質、人格和世界觀的重要保證。教學的每堂課都應該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要兼顧目標的各個組成部分,既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目標,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還應有所側重,根據教材特點科學分配三個維度的比重。目標設置既要符合“課程目標”中“總目標”的要求,又要體現現階段、本章節的具體目標定位,避免廣度和深度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二、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學生是生動的獨立的主體,教師是這一動態變化過程中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設計要求應以學生髮展爲本,教師在創造性地思考、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實現教學過程的互動,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關鍵。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實驗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準備,周密佈置,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三、活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教學中絕對的、萬能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是沒有的,但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於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任何方法都是失敗的。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計算、概念、幾何、應用題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特點,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適合於內容的不同特點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動過程。贊可夫曾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會變得高度有效”。學生是否樂於接受教師所傳授的信息,關鍵在於這信息能否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內心體驗。如,在講“相似三角形”的第一節課時,教師利用放縮尺畫了一個卡通人物的頭像,學生頓時滿腹狐疑,“我們的數學老師又不是美術老師,爲什麼要用簡單工具畫出這張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的頭像呢?”教師抓住學生心情愉快、求知慾高的時機進行愉快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營造課堂氛圍,提高教學交往的有效性。

教師要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就要轉變傳統觀念,打破正統的教學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一個好的課堂,就好象一個廚師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們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還必須添加適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原味,不放佐料也不行,雖然有營養,但難以下嚥。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只要有一兩句風趣的話或者一兩個幽默的動作,就是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在將他們的興奮點遷移到學習中來。

五、適用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手段的有效性。

《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瑣的敘述講清楚,屏幕上的圖象和顏色文字一“幕”瞭然。例如教學“圓柱看成是一個矩形旋轉得到的”和“圓錐看成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可以形象直觀地將圓柱、圓錐的形成過程展示出來。

六、精煉教學語言,提高課堂語言的有效性。

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數學教學過程是數學知識的傳遞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呈現、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教師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運用概括起來就是要“精、準、活、趣”。如,因式分解的定義“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積的形式”,對這16字逐字分析,便可知因式分解的對象:多項式;因式分解的結果:整式的積。通過這樣的精、準分析,既可以正確表達數學概念,又便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七、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問題設計的有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啓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1、問點準確,要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

2、難度適宜,即提出的問題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或經教師的引導能答出來,防止過易或過難。

3、問面要大,即問題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到各類學習水平的學生。

4、問機得當,提出的問題要與知識學習的進程一致,提問的時機應在學生似懂非懂、欲說難說之時。

5、問法靈活,發問要多種形式,多種角度。

如,筆者在講“黃金分割”時一開頭就問:“在舞臺上報幕員或獨唱演員爲什麼都不站在臺中央或臺角?在美術、攝影方面,爲什麼畫家和攝影師都不把畫的主體形象放在正中?爲什麼成年女士喜歡穿高跟鞋?”連續提問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迫切想知道與探索這種熟悉的生活現象,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凸現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這種形式的提問,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

八、適時全面評價,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爲,評價行爲貫穿着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而不只是在教學活動之後。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因此,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學習的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評價的具體方法有: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協商評價法、延緩評價法、激勵性評價法等。如,有位數學考試總不及格的學生,在一次考試後的試卷上教師寫了這樣一則評語:“你的這個60分比別人的90分更令老師高興,因爲你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希望你今後多動腦,勤思考!”從而給“冰冷”的分數賦予了人文情調,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處,又提出了他今後的努力方向,這樣的評價是及時反饋,更是激勵與關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評價語言要真誠、實事求是、因勢利導、恰到好處,真正起到評價的激勵和引導的作用。

當然,我們必須指出的是,在追求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不應該只見“效益”不見人,更不應該忽視教育生態系統的和諧與平衡,課堂教學需要兼顧生態與效率。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需要我們熟練掌握,靈活運用,最終服務於新課程的數學課程目標: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恆主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老師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成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