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新版多篇】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新版多篇】

幼兒園教師教學案例和反思 篇一

剛入園的小班孩子年齡偏小自我意識強,對老師在班上提出的一些規則不能很好的接受。本學期我嘗試了幼兒喜歡的一些卡通動物形象、簡單的角色遊戲和生活化的遊戲來協助幼兒規則意識的萌發,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以“媽媽”的形象,引起孩子的親近感。

小班的孩子對自己的媽媽有種特別的依戀感和親近感,所以老師也可以抓住這個特徵,用媽媽的口吻與孩子進行交流互動。如談話時:“我們每個小朋家裏都有自己的媽媽,範老師是小朋友幼兒園裏的媽媽,我也會向你們的媽媽一樣愛護你們,關心你們,範媽媽肚子裏有很多好聽的故事,有好多好玩的遊戲呢,還有好多好多的新本領呢,你們想跟媽媽學本領嗎……”在散步時如:“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散步,你們都是媽媽的好寶寶,你們可要一個跟好一個,千萬不能走丟。寶寶們在散步的路途中可要睜大眼睛,等會把你看到的來告訴媽媽。”這樣孩子就能很好的記住老師的要求,也便於孩子能很好的做到,孩子們也把依戀情感轉移到老師身上,產生親近的感覺,能爲建立規則意識打下基礎。

二、以“動物”的形象,引起孩子的追隨感

動物卡通是每個孩子很喜歡的形象之一,讓孩子跟着動物的形象來學學、做做,從而形成一定的規則。如:“每天幼兒早晨來園時要向大白鵝一樣,要向老師和小朋友點頭問好;我們教幼兒在活動室走路時,要學小花貓,輕輕的;要向小烏龜一樣,慢慢的;上課時要學長頸鹿脖子伸的長長的;吃飯時要學大老虎一樣,大口大口吃”,讓動物的形象吸引孩子的興趣,產生追隨的感覺,規則就在無意間逐漸形成。

三、以“生活化”的遊戲,引起孩子的愉悅感。

生活化的遊戲在我們成人和孩子的身邊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把生活化的遊戲融入小班的孩子,相信肯定有不小的收穫。如每次讓小班的孩子在戶外集合時,孩子們總是我行我素,而且慢吞吞的,還不聽老師的口令。如果我們利用警察的紅綠燈的遊戲,讓孩子看着老師手裏的紅綠燈來駕駛自己的小氣車來排隊集合。(小汽車笛笛笛,紅燈亮了,停下來了;綠燈亮了,向前開)同時還可以變化角色,如:小飛機(我的飛機就要開,嗚嗚嗚嗚,飛到隊伍快集合,快快快;小鯉魚遊啊遊,快快游到媽媽旁,快快快)。讓孩子通過遊戲的形式來形成規則意識,這樣就能很好與老師和小朋友融爲一體,從而形成了良好的規則。

教育是無痕的,規則的建立也應該是無痕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輕鬆接受,樂於執行,也才能讓規則散發永遠的魅力。

幼兒園教師教學案例和反思 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按圖片內容的順序進行較細緻的觀察,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2、繼續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3、讓幼兒感受到助人爲樂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準備:

大圖片6張、小圖片8張、錄音故事《奇怪的橋》、動物頭飾。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室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交往。在本課內容中,通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並用語言講述內容和故事情節,鼓勵幼兒當衆表達,在講述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幼兒看到美麗的圖畫,興趣濃厚,觀察畫面很認真,很細緻,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講出來,對於本活動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下:

1、教師對於幼兒的習慣培養這方面強調的不夠,應隨時關注孩子的習慣培養,如傾聽習慣、站姿、舉手姿勢等。

2、教師的評價過於簡單,或乾脆不評價。遇到一些特殊的“回答”,教室不予理睬,這樣會影響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個別幼兒沒有照顧到,可能整個活動他都是旁觀者,沒有參與進來。

幼兒園教師教學案例和反思 篇三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也有與人交往慾望。然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孩子們爲丁點小事的爭吵、爲玩玩具而爭搶甚或相互間的打鬥現象,引發了我的深思。於是,《好朋友握握手》這個活動應運而生。我試圖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遊戲“猜朋友”等環節設計,引導幼兒初步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朋友間的矛盾。

活動過程:

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實際情況,我組織了本次活動。

(一)活動目標

1、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語言、交往、合作及協調能力。

3、幼兒初步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朋友間的矛盾。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並會表演《拉拉勾》。

2、場地準備:佈置一個表演舞臺。

3、物質準備:電腦、投影儀、課件《小猴找朋友》、《找朋友》音樂各一。

(三)活動過程

1、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組織幼兒玩音樂遊戲《找朋友》,體驗交朋友的快樂。

(在熟悉的音樂背景下,幼兒與老師輕鬆遊戲,消除了幼兒交往的膽怯心理,膽子大的幼兒帶動膽子小的幼兒,有些比較內向的幼兒如黃佳玲、旭、劉曜都被熱鬧的氣氛帶動了起來,參與到遊戲中,體驗到了與朋友遊戲的快樂。)

2、播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教師結合課件,通過學習故事《小猴找朋友》,讓幼兒知道怎樣才能找到好朋友。

(1)講述後提問:小猴子爲什麼前三次沒有找到朋友?媽媽是怎麼對小猴說的?第四次小猴子爲什麼很快找到了朋友?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幼兒通過看自己感興趣的課件,邊看邊思考,在參與小猴子找朋友的過程,明白了要想交到朋友,首先要有禮貌、會分享、懂謙讓、守規則。通過幼兒間的討論,讓幼兒回憶、講述自己的找朋友過程,從而使幼兒們獲得更多的交友經驗。)

3、遊戲《猜朋友》,在合作中增進彼此友誼。

(1)一名幼兒上臺說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徵,如:她是個女孩子,有長長的辮子,會彈鋼琴,眼睛大大的。

(2)其他幼兒根據描述特徵猜出這位朋友是誰。

(《猜朋友》這個遊戲環節很受幼兒的喜歡。每個孩子都有好朋友,每個孩子都有發言的慾望。而且這些孩子相處快一年了,誰是誰的好朋友幼兒一般都知道,所以當幼兒上臺說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徵時,下面幼兒猜測的準確很高,幾乎沒有錯的,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非常好。在這個環節中,一方面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激發了幼兒擁有好朋友的自豪感,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

4、談話活動《說優點》,培養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幼兒分組開展談話活動:說出朋友的優點,並說說自己應該向好朋友學什麼?

(幼兒先分組討論,再歸納總結,幼兒不再侷限於自己好朋友的優點,而是從衆多幼兒口中認知到不同好朋友的優點,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規範了幼兒的行爲標準。)

5、歌表演《拉拉勾》,幼兒學習與朋友鬧矛盾的處理方法。

(1)幼兒隨音樂進行表演。

(2)表演後啓發幼兒討論:如果你和朋友鬧矛盾了,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解決?

(《拉拉勾》是幼兒比較喜歡的音樂律動,歌詞講述的是幼兒由生氣到和解的過程。幼兒與好朋友共同表演律動後,再來討論怎樣解決朋友間的矛盾,讓幼兒在輕鬆的氣氛中打開了話匣子,想出了很多的辦法,如:惹朋友生氣了趕緊說“對不起”;講笑話給朋友聽;和好朋友握握手和好等。)

6、教師小結,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組織本次活動後,班上幼兒的行爲習慣好了許多,爲丁點小事爭吵、打鬥的現象少了,幼兒社會交往技能有所提高,如玩玩具時不會爭搶了,學會了合作拼搭;想進人多的區角玩時要學會等待,遵守區角規則;有好東西會和朋友一起分享;借東西時,會用禮貌語言,如果沒有得到允許,還會尋求老師的幫忙;和好朋友發生矛盾時,能用自己學會的。方法解決,不再像以前只知道哭鼻子。每個幼兒都很珍惜現在的朋友。

組織完這次活動後,我也有一些感想:

1、把幼兒一日生活看作是一個教育整體《綱要》社會領域目標中提出: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本次活動的生成來源於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爲了引導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朋友間的矛盾,積累正確的交往經驗,我採用了遊戲、故事、討論、歌表演等組織形式,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自主學習,創設了一個幼兒容易接納的環境,避免了單一的言語說教。當然,幼兒良好社會交往行爲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的,而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這就需要老師關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教育,使幼兒的一日生活成爲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2、有效發揮幼幼互動的教育優勢在新型的師幼互動中,教師與幼兒是相互促進的合作伙伴,但這並非表示,教師在智力和能力上完全等同於幼兒,幼兒有幼兒的認知角度和認知方式。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每個環節都是以幼兒爲主體,充分發揮師幼互動的教育優勢。如音樂遊戲《找朋友》環節中,膽子大的幼兒帶着膽子小的幼兒遊戲;在故事提問環節中,教師只是拋出問題,讓幼兒在相互討論中找出原因;在遊戲《猜朋友》環節中,幼兒的講述激發了幼兒的積極參與;在談話環節《說優點》中,幼兒的討論結果,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規範了幼兒的行爲標準。在歌表演《拉拉勾》環節,幼兒間的合作表演,讓幼兒體驗到了與朋友合作的快樂等。

幼兒園教師教學案例和反思 篇四

案例: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6自然段,看看狼是怎樣找碴兒的。(多媒體播放動畫)

師:請同學們邊看邊想:狼找了幾次碴兒?

生:狼我了三次碴。

師:同學們看得很認真,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狼找碴兒的。

二、讀文質疑,讀議解疑,學會讀書

1、讀文質疑

師:我們先來看狼第一次是怎樣找碴兒的,請大家自由讀2~3自然段,邊讀邊想,有哪些內容讀不懂可以提出來。(讀書思考後質疑)

生:哪裏是上游?哪裏是下游?

生:“溫和”、“找碴兒”各是什麼意思?

生:狼是怎樣找碴兒的?它的態度怎樣?

生:它爲什麼要找碴兒?

生:小羊是怎樣講道理的?(師摘要記錄學生提出的問題)

師:同學們真聰明,會讀書會思考,不僅能發現問題還能提出問題,真了不起。(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所提問題)

2、讀議解疑

師: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思考,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不懂,可以四人一組討論解決。(生自讀後,展開討論)

生:我覺得“溫和”就是“善良,和藹,溫柔”的意思。

師:你能溫和地跟大家說一句話嗎?

生:親愛的小羊,我真爲你擔心!

生:“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挑毛病”。

生:狼是有意說小羊把它喝的水弄髒,實際上是想吃小羊。

生:小羊跟狼講道理說自己在下游,狼在上游,自己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的。它講話的態度很溫和。

師:誰來指一指哪是上游?哪是下游?(多媒體顯示圖畫)

師:學完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對話,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生:真是氣人,狼爲什麼非要找小羊的碴兒,和小羊同飲一條河裏的水不是很好嗎?

生:狼是不會和小羊同飲一條河裏的水的,因爲它想找藉口吃掉小羊。

3、感情練讀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下面我們再來比一比誰能把這段話有感情地讀出來。其他同學都來當小老師聽一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不好。

師:請大家先自由練讀,再指名讀。(引導評價)

生:他讀出了狼說話時有意找藉口,盛氣凌人的語氣。

生:他把小羊說的話讀得很溫和,但是沒有讀出小羊小心翼翼據理申辯的語氣。

師:你聽得真仔細,你能把這段話再讀一讀嗎?

三、總結學法,小組合作學習4~5自然段

師:我們在學習狼和小羊第一次對話時,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最後幹什麼?

生:先讀書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再讀書討論弄懂問題,最後練習感情朗讀。

師:我們還用這種方法學習狼和小羊的第二次對話。請大家自由結合分成學習小組,先讀讀課文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內容再討論解決,最後練習分角色感情朗讀。(多媒體顯示學法)

生:(自讀思考後,小組討論學習)

師:(巡視指導交流)

師:哪一組來彙報一下學習情況。

生:狼第二次找碴兒比第一次態度更壞了。它氣沖沖地說,不管小羊怎麼申辯,都是壞傢伙。

師;你能用“氣沖沖”的語氣跟大家說一句話嗎?

生:兇惡的狼你真是個壞傢伙,總想辦法找藉口幹壞事。

生:狼又找一個藉口,說小羊去年在背後說它的壞話,這個藉口真可笑,那時候小羊還沒生出來呢!

生:小羊真可憐,它在向兇惡的狼求情,和它講道理也沒有用。

師:大家學得非常認真,哪一組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把這段話讀一讀。

師:自學了這一段你對狼和小羊有什麼看法?請同桌互相說一說。

四、自主探究學習第六自然段

師:雖然小羊駁倒了狼,但是窮兇極惡的狼會就此罷休嗎?請同學們用學習2、3自然段的方法獨立學習第六自然段。(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生:狼第三次找碴兒,態度變得非常殘暴,它罵小羊是個小壞蛋。

生:狼找不到理由,只好說小羊的爸爸說過它的壞話,它不許小羊再申辯了,露出了原形,齜着牙向小羊撲去。

師:兇惡的狼就要吃掉可憐的小羊(多媒體顯示狼撲向小羊的定格畫面),在它撲向小羊的一瞬間,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生:小羊被狼吃掉了。

生:狼等不急了,撲向小羊的時候用力太大了,栽到河裏,在河裏掙扎着淹死了。

生:狼撲向小羊的時候,小羊靈機一動,用它的小角猛戳狼的肚皮,狼疼得怪叫,這時候一位獵人聽到了,一槍打死了狼。

五、分角色表演複述故事

反思:

1、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在這一教學片段中,“讀”貫穿始終。首先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其次採用多種形式的閱讀,如:自由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最後引導學生參與朗讀評價,做到了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說”。既培養了閱讀的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2、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自主、發現探究式學習策略。

縱觀整個教學片段無論是引導學習2、3自然段,還是自主探索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學習4、5、6自然段,都體現了在教師創設情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讀議結合解決問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深入領會的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把發現問題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狀態。另外小組合作形式多樣,有兩人組、四人組、自由結合組,在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合作精神。

3、注重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拓展想像。

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教學中引導學生及時總結學法,即:讀文質疑——讀議解疑——感情練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有法可循,學會讀書。另外寓言故事留有豐富的想像空間,教學課文結尾時,利用多媒體定格狼撲向小羊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在學生奇妙的想像中賦予故事新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