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案例分析 【精品多篇】

幼兒園案例分析 【精品多篇】

觀察內容: 篇一

生活館裏由美容院和理髮廳組合而成,渠霖協商後選擇當一位美容師。剛開始她拿了頭大毛巾、化裝品、蒸汽機等材料佈置成美容院,當客人一來,渠霖美容院提供的材料仍然不夠,她拿大毛巾爲客人包住頭髮後,就沒有毛巾可以幫客人洗臉了。於是她掏出自己的小手帕,假裝用它爲客人清洗;當小手帕使用完後,她還拿了個籃子充當水槽,洗乾淨後再繼續使用,看到美容院由她來管理,我滿意的走向其他主題中。一會兒,渠霖跑過來對我說:"我把噴嚏打在客人臉上,他們都跑光了!""你感冒了?怎麼忘了轉過臉或是捂着嘴巴呢?"我問道,"但來不急了!而且捂着嘴巴等下還要幫客人按摩也是很髒的!""那你找個東西幫你捂着好了,想想,什麼東西比較適合的?" 渠霖想了一會突然喊道:"阿姨在分點心不是有口罩嗎?好象大一班開的醫院也有,我去借一個用用。"於是,渠霖向大一班的"醫生"借了一個口罩,繼續當起美容師。

幼兒園案例分析範文 篇二

案例背景:

A是班級裏的小男孩,來幼兒園一年都不到,長得很帥氣,有時儼然一個大男孩,人也很聰明,但話不多,還有讓老師苦惱的是:他很多時候比較懶,睡前不願意自己脫褲子,醒了更多的時候等老師、阿姨幫他穿褲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餓他連喂自己吃飯都懶得動手,做操時只要老師不扶着他做,他也懶得動手動腳,活動時,只要是需要動手稍微有點麻煩的事情,他寧願坐在一旁看看,彷彿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師好!”門口A進來。“你好!今天真棒,來得早起來了。”老師一邊摸着A的頭,一邊對他說,“想玩哪個區角,自己選一個進去玩吧。”他選了娃娃家,在裏面玩得很開心,又是燒菜,又是做飯,還躺在靠墊上蹭來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時間,老師鈴鼓響起,“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後來搭火車,我們要準備下樓做操了。”可他還在玩,老師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來了,我們要準備下樓了。”可他還在繼續玩,老師走過去,對着他說,他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沒有整理的意思,來到自己的鞋子旁邊坐着,但是就是沒有動手穿,然後看看老師。老師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師說:“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後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會穿的哦?”他沒反應,然後老師又說:“A再不整理,等下我們就都下樓了,就不等你了。”他見老師這麼說就象徵性的拿了幾個玩具放好,這時一位小女孩進去幫他整理,他就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沒有穿“我不會!”A說。“不會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師說。A點點頭,老師一步步告訴他,他今天穿的鞋子應該怎麼穿,並一步步幫他穿上一隻,另一隻讓他自己動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場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和着音樂做早操,雖然有些孩子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準,但是一個個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這時,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裏一動不動,老師開車開到他的面前:“A小司機當好了嗎?”說着老師扶着他的手開着,他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任何感覺的讓老師扶着他開,開了一小會,老師放開了他,繼續開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後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懶得動手了。老師叫他:“A,小手舉起來了,變成小豬了嗎?”老師扶着他的手誇張的做起來,他就跟着老師的手動起來了,但是當老師離開後,他又停了,對此老師顯得有些無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師講了嘟嘟熊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講完後,老師問孩子們:“老奶奶爲什麼喜歡嘟嘟熊?還誇獎他。”有孩子很快的說:“因爲他會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帶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勞動。”“對呀!所以老奶奶喜歡他,還誇獎他。那我們也要學嘟嘟熊,以後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要不然沒有人會喜歡你的。”“A是嗎?”旁邊的一位孩子馬上說:“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點點頭。

情境四:

有天起牀,所有的孩子都已經穿好鞋子了,只有A還坐在他的鞋子旁邊等阿姨出來幫他穿。一會,阿姨出來,老師對阿姨說:“阿姨,不要幫他,他會習慣的。”然後,阿姨沒有幫他,他繼續坐着,老師走過去,“我們今天來給你得小腳丫找家好嗎!”老師把自己的鞋子脫去,“這個是它得家嗎?”“不是!”“那它得家在什麼地方?”“這裏!”“那趕緊讓它進家門吧?”“好!”

1、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A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從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兩位老人對於小孫子是寵愛有加,每天吃飯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場地,他從來都不習慣自己整理玩具。就這樣,什麼都由大人包辦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動手的機會,並逐漸養成了嬌生慣養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對於他的每個眼神總能很快的心領神會,並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難怪A經常說自己不會但也懶得問。

2、教育效果經常不明顯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也會運用故事、榜樣激勵、說理、看圖等策略,但是這些對他來說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說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認識和經驗。教師對於孩子的教育有時還是會受到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有時也會只注重教育的結果而非過程。比如有時教師爲了讓孩子儘快的完成任務,僅僅只是用了語言的提示讓A把自己的玩過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卻沒有交給他應該如何整理,這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說也許並非難事,但是對於一個在家一直有人幫他做事的A來說也許是有難度的,可能根本沒有人告訴過他應該要怎麼拿怎麼放,放哪裏。而有時教師也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對於A來說也許只是對於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並非從內心有所觸動,因而也達不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統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長輩們對於獨生子女得溺愛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的機會,正是這樣才讓A變得如此的依賴他人。要是他發生根本性得改變必定需要一個很長得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家長得配合,教室要及時得指導家長的工作,要讓家園真正能達到很好得共育,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讓5+2=7而不是小於7,爲孩子創造良好得家庭環境和表現自我的機會。

2、淡化說教,創設更加生動活潑的實踐情景去教育孩子,運用好遊戲得方式

在我們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語氣去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不要總習慣於把現成得東西告訴孩子,要倡導以人爲本,更多得運用遊戲爲孩子創設有趣得情景讓他們親身體驗。

3、教師要成爲幼兒學習活動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綱要指出:“教室應爲幼兒學習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室要觀察幼兒、瞭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世界。而教室僅僅作爲他們參加獲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找到孩子得興趣點加以引導

都說興趣是最好得老師。綱要也指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得事情、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得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提高孩子對於參與活動得興趣。

幼兒園案例分析 篇三

班裏有個叫胡軍的男生,總是讓我頭疼。每天都有很多孩子來告他,“罪”也很全面,打人、罵人、搶孩子的玩具、搶孩子的衣服、搶孩子的頭髮等等。我覺得每天在我的耳朵裏,我總是聽到胡軍的名字。我嘗試了很多方法來教育他,說服他,嚴厲的批評他,讓他改變主角,體驗其他孩子的情感。我試着和他的父母溝通並找出原因。經過幾次交談,我覺得父母對孩子的行爲無能爲力,他們基本上已經放下了,認爲孩子無可救藥。我意識到這就是原因。家庭、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們對他的排斥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他也把自己放下了。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回報他的期望,心中沒有愛,他還能期待什麼樣的表現呢?我放棄了以前對他的所有理解和評價,開始關注他,重新理解他。

發現1:區域活動結束後,胡軍撿起玩具,看到地上的紙屑。在《小星星時刻》中,我立刻向全班同學介紹了他保持班級健康的良好行爲,並讓全班同學爲他鼓掌。在給他貼小星星的時候,他告訴老師他非常喜歡,並親切地擁抱了他。

發現2:早上,胡軍通常很早就來花園幫老師把書從大到小整理好。根據老師的樣子,把所有損壞的書都粘好曬乾,然後耐心地擺放整齊。我決定抓住他的“閃點”作爲突破口來改變他。我選擇他作爲班級的小圖書管理員,負責班級所有書籍的整理、分發和保護。他是認真的。而通過書籍的橋樑,我也與孩子們有着非常愉快的關係。

發現3:在區域活動中,胡軍在智能魔珠遊戲中表現出色,並幫助新來的孩子夏涵教她如何玩。這個小老師做得很好。在當天的評比活動中,夏涵談到了胡軍的幫助,有幾個孩子說胡軍已經改正了自己的錯誤,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我看到胡軍臉上燦爛的笑容,我也相信胡軍會越來越好。

幼兒園案例分析 篇四

分析和思考:

通過胡軍,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師正確對待每一個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兒童是家庭的期望,是國家的未來,幼兒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進行幼兒教育十分必要。尤其是在當下,家長對子女的期盼,意味着幼兒啓蒙教育的責任落在了幼兒教師的身上。我們應該善於發現幼兒教育中的“閃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注意並善於發現孩子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優勢,並根據他們的特點來教育他們。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21世紀是充滿活力、機遇和競爭的世紀。要把兒童培養成社會的棟樑和國家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找到幼兒的閃光點,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意願和主動性,給予他們信心,使他們儘快成長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我們應該努力探索的方向。

幼兒園案例分析

場景的性能:

三個孩子成羣地在大玩具上滑動。一種是從頂上滑下來。其中一個必須從底部往上爬。另一種是在滑梯下面拖動……從遠處看這個情況,我沒有時間去阻止它。我看到上面的孩子們在滑梯的慣性下滑了下來,在攀爬夥伴的臉上踢了一腳,鮮血從嬌嫩的臉上滲出……

大班的老師碰巧來了。看到這一幕,他大聲斥責那個“搗蛋鬼”:“陶濤,我明白你是最調皮的了,看看你都幹了些什麼。”那孩子嚇得說不出話來。老師生氣地把受傷的小雨帶到保健室。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範文 篇五

可欣小朋友是一位非常可愛聰明的小朋友,平時很樂於幫助別人,爸爸媽媽都是高知識分子,對可欣的教育非常的重視,要求也很高。但是大人的願望在孩子身上沒有很好的實現。從小可欣媽媽由於工作很忙都是阿姨帶的,阿姨對孩子很細心,但是在自理方面,阿姨卻幫的很多,比如吃飯,爲了讓可欣能吃好,阿姨都是根據她爸爸提供的菜譜來烹製的,然後吃飯一直由阿姨喂,但是等到上幼兒園了,我們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也很快轉變觀念,覺得是應該配合老師加強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特別是吃飯,讓阿姨放下手來讓孩子自己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孩子的吃飯問題卻時時沒很好的解決,在家每次都是在爸爸媽媽的催促下吃完的,大人一走開就不吃,有時乾脆就坐着不動,大人愛批評就批評,催促的太多就沒反應了。因此我覺得對於這個孩子來說,如何讓她主動、快樂的吃飯,將是我們需要反思和做出解決對策的。

描述一:

下午接送時間,可欣阿姨一踏到教室看到我就問:“老師,可欣今天在幼兒園飯、菜吃光了嗎?”因爲可欣爸爸是醫生,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也就很關心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的情況。每天家長回家都會問阿姨,因此阿姨每天過來接孩子的時候都會問我們可欣今天吃飯的情況。

“哦,今天可欣吃的有點慢,飯、菜還剩一點沒吃光”。我如實的回答孩子的吃飯問題。

“嗨,這孩子就這樣,在家都是我喂的,我喂她才吃一下,不喂就一口也不吃”。阿姨無奈的回答。 “最好還是鼓勵讓孩子自己吃,這樣她在幼兒園纔會主動吃”。我用誠懇的口氣跟阿姨說。 “那好吧,今天回家試試看”。阿姨點點頭然後把可欣接回家了。

描述二:

第二天,可欣阿姨過來接孩子的時候,我主動的跟阿姨詢問:“阿姨,可欣昨天在家吃飯怎麼樣?”我關心的詢問。

“昨天我讓可欣自己吃,剛開始不吃,後來他爸爸過來了,爸爸生氣了才吃”。

“是不是他們家吃飯太早了,可欣肚子不餓?”

“不知道,一回家我們怕孩子肚子餓,給她吃了一點點心,晚上吃飯胃口不是很好,吃飯的時候是家裏最苦惱的時候。”阿姨回答說。

“那你今天試試看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先給她吃點水果,不要吃那種難消化的點心”我建議的說。

描述三:

可欣家長由於工作的原因,平時基本很少到幼兒園接孩子,因此我們跟家長直接的交流很少,於是我覺得有必要跟可欣家長更深入的來探討孩子的吃飯問題,讓孩子愛上吃飯。利用空餘時間,我打了一通可欣媽媽的電話。通過了解我發現家長很重視孩子吃飯的量,爲了讓孩子營養均衡,他們要求孩子把家長提供的食物都要吃光。

“現在孩子吃飯真頭疼”,可欣媽媽有點無奈的說。

“現在最主要讓孩子能夠喜歡吃飯,自己主動的吃飯,剛開始我們要求不要太高,量先少一點,不夠再添,營造良好的就餐氣氛,我們一起多配合,孩子的吃飯應該不成問題”。我鼓勵的說。 案例分析:

孩子不吃飯在當下成了許多家長最爲頭疼的問題,不少家長爲此憂心忡忡,爲了孩子吃飯真是費盡了心思,用盡了各種方法。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發育正常,身體健康,家長所認爲的“不好好吃飯”可能就需要打個問號。我認爲現在孩子吃飯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有些家長觀念沒轉變,不少家長特別是老人喜歡把孩子養的胖胖的這樣才覺得健康, 孩子長的瘦,就是不好好吃飯造成的。一般情況下,每個孩子的飯量都有差別,有的孩子天生吃的比較多,有的孩子則天生吃得比較少。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一味的追求孩子胖一點,反而對孩子的健康不利。當然,如果孩子吃的特別少,長的特別瘦,那就應該帶孩子去看看醫生,在確診孩子沒有腸胃問題的基礎上,再去看父母養育方面的問題。

二、家長的不停關注造成的。瑞可斯醫師認爲:當我們知道幼兒不吃飯的心理原因是無理要求父母“不停關注”,那麼,當父母避開幼兒這種不當的要求,主動忽略幼兒吃飯時鬧彆扭的行爲,幼兒就能改變不肯吃飯的壞習慣。可欣在家吃飯是三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吃的,不停的催促孩子,建議孩子吃這個、吃那個,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孩子吃飯沒規律、隨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讓孩子嚐到飢餓感,常常是孩子想吃就吃,因此一放學,不到就餐時間就給孩子吃一些點心和零食,到了就餐的時間孩子就會覺得不餓,食慾不好,然後不好好吃飯。

四、就餐氣氛過於嚴肅,影響了孩子的食慾。每個孩子內心都追求自由,如果父母吃飯前或用餐時批評孩子或者孩子吃飽以後,總以爲孩子沒有吃飽而強迫他繼續吃,結果長期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厭食。 反思:

一、就餐時轉變方式家長變“管”爲“不管”。

吃與不吃,餓或不餓,這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吃多吃少孩子自己會控制。要是孩子已經飽了,家長強硬讓孩子吃完規定的食物,就會促動孩子的不良情緒。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先生對這一問題闡述得非常清楚,他說“爲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家長也不少--這句話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孩子不喜歡吃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吃飯,家長長期的催促還會導致孩子的厭食,孩子的正常食慾被當下物質和時間都比較充裕的大人好心的破壞了。 因此,當孩子飽了以後,孩子有權利拒絕。案例中我們發現可欣的家長對孩子的吃飯太關注了,干涉過多,對於有獨立意識且比較叛逆的孩子就會很容易發生牴觸,吃什麼要是吃得不高興,下次吃就會討厭„„。導致對吃飯有消極心理。

二、營造良好就餐氣氛,增強孩子的食慾。

孩子喜歡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吃飯,因此在飯桌上家長應儘量營造良好的就餐氣氛,少一些責罵和不滿,可以討論孩子喜歡的話題,慢慢的孩子就會覺得吃飯時間是一家人快樂的時間,他們就會喜歡坐在餐桌上和大人一起吃飯。

三、合理調整孩子的飲食時間和飲食結構

檢查孩子是否飲食次數偏多,正餐和點心之間時間間隔過短或零食、甜食過多等等,然後根據孩子的特點調整飲食時間和飲食結構。如果孩子吃零食太多,可以減少甚至取消零食,讓孩子的胃有排空的時間。此外,父母要爲孩子提供色香味俱全、又富於變化的飲食,刺激孩子的食慾,通過這些就可以改善孩子的就餐行爲。案例中,可欣的家長擔心孩子肚子餓,沒到餐點時間就給孩子吃東西,正餐和點心之間時間間隔過短,孩子正餐時間就不好好吃飯。於是我建議如果孩子正餐吃的不好,家長可以根據情況減少點心的量,或者可以不用吃。

四、孩子自己吃飯,不要喂。

孩子從一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飯,因此對於上幼兒園的家長來說完全沒有必要這麼辛苦喂孩子吃飯。經常餵飯會影響孩子食慾,而且影響兒童手部技能和肢體技能的發育。如果之前已經喂慣了,那麼家長的方式要立即改變,告訴孩子長大了要自己吃飯,如果剛開始孩子不習慣不肯吃,就餓幾頓,肯定餓不着,只有從根源抓起,纔會真正讓孩子自己主動的吃飯。

五、不要讓飯桌成爲談判桌。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吃飯,多吃一點,總喜歡用一些物質的條件和孩子談判,比如要是你好好吃飯,媽媽就給你買玩具或出去玩,孩子很聰明,下次他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會不斷的和家長談條件,用無理的要求和吃飯交換,吃飯成了談判的對象或者任務,造成對孩子的消極影響。在案例中,家長喜歡用孩子好好吃飯來換取孩子喜愛的玩具的方式,來促進孩子能更好的吃飯。可能剛開始能讓孩子吃的快一點,但是這種方法會讓孩子變得功利,把吃飯變成了任務。

六、用語言暗示,幫助孩子養成不挑食、偏食的好習慣。

有些孩子不愛吃菜或某種東西,家長千萬不要說出來,更不能當面教訓孩子,也不要急於找替代品。

就裝作不知道,該讓他吃什麼,就把什麼東西拿出來,家長可以當着孩子的面津津有味的吃着這樣東西,然後用非常“誘惑”的口氣跟孩子說,引起孩子的食慾:“今天的菜好吃極了!” 有些食物你可以引導,比如胡蘿蔔,你可以先吃一口,認真的品一下然後說出自已的感受,接着讓寶寶也試一口。一起品嚐食物的美味比硬喂寶寶吃效果要好得多。

七、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寶寶非常渴望自已長大,這種渴望的表現之一就是學大人的樣子,大人經常做什麼他也會去嘗試。所以想讓寶寶有一個飲食的好習慣,那麼大人首先也得有一個正確的飲食習慣。

吃是人的一種天性,“讓孩子吃飯就是香”其實並不難,經過兩個星期的調整。可欣小朋友在家能夠獨立吃了,吃飯不在成爲她們家頭疼的問題,從可欣父母輕鬆的笑容中我知道他們已經找對了方法。

幼兒園案例分析範文 篇六

案例背景:

子涯是幼兒園小班的新生。由於媽媽工作繁忙無法照顧的原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過分的溺愛、依戀,造成子涯獨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周子涯小朋友又沒有睡着,怎麼辦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每天來到幼兒園,子涯表現的中規中矩沒哭也沒鬧,但一到午睡時,他就緊皺眉頭,老師問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聲如雷聲,驚天動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腳踢。搞得老師手足無措,只能帶他到教室外散步,他總是馬上安然無恙微笑了。我總會提醒他好多次,試圖讓他能夠睡着,避免午後疲勞,可是沒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讓我傷透了腦筋。和家長也反映過,可是家長的態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強他睡,只要不影響其他的幼兒。第二天,我想也許可以照着家長的意思試試,於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邊,對她說:“寶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個條件就是你不能影響別人,可以嗎?”他興奮的告訴我:“可以,老師你真好。”他送給了我燦爛的微笑,我同樣也迴應了他微笑。

以後的幾天,周子涯小朋友都會主動的告訴我:“老師,我不會影響其他小朋友的。”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所謂“打盹兒”,就是短時間的睡眠,多指午睡。無疑,午睡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然而,很顯然,午睡對於我們班上的這位寶寶來說是“不來電”的,我也曾想不顧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這樣的念頭很快被打消了,因爲我不想因爲我的疏忽,造成一個不健康的幼兒。經過觀察分析,我發現子涯存在午睡障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兒從家庭走進幼兒園,他們依戀的父母及親人、熟悉的家庭環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習慣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兒園和陌生的集體生活。這種巨大的變化使他們有一種被拋棄的恐懼感,心理失去平衡,從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產生分離焦慮。

案例措施:

爲使幼兒克服午睡障礙,除了家園結合,消除幼兒生理疾病外,針對兒童的心理,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辦法。

一、開展快樂的遊戲教育活動,幫助幼兒熟悉老師、小朋友、班集體和幼兒園

(一)“我坐上了小火車”活動。活動目標是激發幼兒喜愛幼兒園的情感,減輕其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具體做法是:教師親切接待幼兒的家長,歡迎小朋友來乘坐班裏的一列小火車。當幼兒選擇一節喜歡的空車廂並插上車票後(車票是幼兒自選的,貼有小動物的卡片),表示幼兒已經上車了。司機(老師扮演)可以帶他去玩,發給他一個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歡的活動區玩。離園時教師告訴幼兒,歡迎他明天再來乘坐小火車。

(二)“我的一塊小天地”活動。活動目標是使幼兒感到他是幼兒園的小主人,減輕不安感。具體做法是:教師親切地告訴幼兒,幼兒園和家裏一樣,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後,教師發給幼兒一套和車票上圖案一樣的卡片,貼在幼兒選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貼好後把幼兒的日常用品放在那裏。最後,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兒記住自己的標記,不要拿錯東西或放錯地方。

(三)“認識老師”活動。活動目標是消除幼兒對老師的陌生感和戒備心,使幼兒喜歡、親近教師。具體做法是:請幼兒看三位老師表演的木偶戲,然後,玩遊戲“猜猜我是誰”,猜戴××面具和是×老師。猜對後,老師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頭或拍拍肩。

(四)“生日快樂”活動。活動目標是促使幼兒相互認識,培養幼兒共同遊戲、友好相處的情感。具體做法是:請幼兒欣賞佈置好的生日快樂的牆面,介紹代表×月份的花和圖片,然後做“過生日”遊戲。老師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個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壽星吹蠟燭,其他小朋友爲他唱《祝你生日快樂》歌。最後,壽星向每個小朋友道謝,小朋友們依次說:"祝××生日快樂。

二、爲幼兒創設和諧、愉快的午睡環境,克服幼兒睡前的焦慮心理

(一)爲幼兒解決睡前準備工作的困難。兩歲半左右的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有限,我便及時地給予幫助,提醒或幫助幼兒睡前小便,解決脫衣、鋪被等困難。

(二)用愉快的情感來感染幼兒。放優美、平和的音樂,用音樂舒緩和旋律來感染幼兒,潛移默化地穩定幼兒的情緒。

(三)滿足幼兒有的需要。幼兒渴望大人摟抱,即使長大了,也喜歡靠着成人。幼兒午睡時我常常扮演幼兒家長的角色,輕輕拍着愛哭的幼兒入睡,使他們深深地感到,老師喜歡我,老師和媽媽一樣好,從而信任、喜歡和親近老師,產生愉快和情感,哭鬧也就隨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來消除幼兒午睡的焦慮。幼兒的情感純潔而真摯,對可愛的小狗、小貓和小兔等動物很喜愛而且樂於模仿。根據幼兒這一特點,我在幼兒的牀上貼上他們喜愛的小動物圖片,告訴他們這是××小動物的家,請他們扮演小動物在家中睡覺。孩子們覺得有趣、好玩,便學着乖巧的小動物睡着了。

案例反思:

通過近一個多星期努力,我終於使幼兒克服了午睡障礙,哭鬧現象沒有了,午睡室成了幼兒健康成長的溫馨搖籃。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生活習慣,我想我應該努力傾聽孩子的心聲,於是我得到了孩子燦爛的微笑與信任。雖然幼兒每天生理睡眠的時間較長,我們也提倡午睡,這樣對幼兒的發育成長是很有益的。但是幼兒的健康狀態應該從個體的生理角度來評判,不能一概而論。只要孩子身體健康,睡不睡午覺沒有什麼利益關係,應該順其自然。強迫午睡反而會造成幼兒的心理問題,對其成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