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聯考語文試題分析

與2020年相比,今年大學聯考試題“穩中有變,亮點突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大學聯考語文試題分析

一、選材接地氣,具有情境性與時代感。

今年語文試題更加註重“情境性”,體現大學聯考試題的穩定性與創新性。試題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特定的情景性,旨在引導學生在情景創設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都在試題中有所體現。如實用類文本考查了說明文《水的密碼》,注重在生活情景性會考查學生篩選、提煉、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與科學精神;文言文《契丹盟好》考查了“宋代與契丹的關係”,與當代的國際關係聯繫密切,拓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語言文字運用題,以“新疆棉花”爲載體,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作文以“我們”創設了極強的生活情境性,在極強的代入感中論述“可爲”與“有爲”,在守正中堅持“立德樹人”的導向。

二、文體有創新,穩步推進革新有方向。

實用類文本閱讀成爲了新題創新的“風向標”和“試驗田”之一。縱觀實用類文本考查的類型,自2017年以來,該題考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人物訪談”,今年考查了說明文《水的密碼》。試卷通過新題型、非常規性文體的設問形式,體現試題的開放性與考察角度的靈活性。在學科知識的融合中,加強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與建構,彰顯了當前語文教學注重育人方式革新、注重“一核四層四翼”核心素養滲透性的改革訴求,爲常規教學指明瞭前行的方向。

三、設問方式有新意,創新中盡顯語文味。

2020年散文《記憶裏的光》,考察了文章 “謀篇佈局”,注重文體知識的運用。與之相比,2021年考查了《當痛苦大於力量的時候》,在設問上主觀題的提問方式有新意,如第9題,“普希金的遺言是解讀文章的鑰匙,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再如語言文字應用題第21題爲新題型,要求學生分析“擬人”修辭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新穎的提問背後,考查學生審題、轉換題型、應對新題能力以及強化讀懂文本的意識。而“文本意識” “文體意識”是語文常規教學的兩大基本意識,體現了教考銜接的特點,把教與學有機統一,把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在創新中凸顯語文味。

四、試題講思辨,學科融合、文化滲透有亮點。

今年的試卷,不論是從設問的方式還是文本內容解讀上都具有思辨性。如詩歌鑑賞題陳師道的《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引導學生思考“仕”與“隱”的關係;文學類文本《當痛苦大於力量的時候》,引導學生深思“庸才”與“天才”的選擇;作文,引領學生熔鑄在建黨百週年的情景中,思考“可爲”與“有爲”的思辨關係。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把知識與素養融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家國擔當責任意識。《水的密碼》一文,將文學與科學融爲一體,理性思維與感性審美融爲一體,在追尋語文的路上融注理性思維。另外,今年最大的亮點之一便是文化滲透。古代詩文閱讀:《契丹盟好》題型穩定,但命題者選材有創新,一改人物傳記的傳統,緊扣時代特點,精選材料,意在通過古代歷史事件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命運、關注國際關係,體現古今文化的傳承、滲透、融合。散文《當痛苦大於力量的時候》選材新穎,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俄羅斯民族詩人普希金思想轉變過程的複雜和曲折,也讓後人瞭解一個完整的、複雜的、真正的普希金,體現了中外文化的融合、滲透。再如作文,熔鑄黨史,思考“可爲”與“有爲”,將紅色文化與時代精神相互融合、滲透。總之,今年的語文試題在學科知識、古今中外文化的融合、滲透中,激發理想的時代精神,在文化聚焦的高平臺上體現“以德樹人”的理念。

五、作文融入黨史,直擊熱點親切平和有溫度。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週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在一百年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的精神。而作文“可爲”與“有爲”,緊貼時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引導學生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基因和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成就自己的人生價值。大學聯考直擊熱點話題,親切平和,能夠讓學生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有助於學生髮揮出應有水平,盡顯出題者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