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雨巷教學設計一等獎多篇

雨巷教學設計一等獎多篇

雨巷教學設計 篇一

《雨巷》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

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徵意義。

一、導入

暮春時節,煙雨江南。有道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邊安靜了下來,只有細絲般的絲雨摩挲青石板的聲音。這個時候,你的心裏會涌起一種什麼樣的思緒?撐一柄油紙傘,化身瘦身的江南才子,這節課我們走進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韻味。下面請大家看一看學習目標。

二、初讀,感知感情基調

1.雨巷,該是有怎樣的一番情致?大家放開聲音自由朗讀兩分鐘,不會認的字陌生的詞作好符號,待會一起解答。2.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

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着一層淡淡的憂愁。追問: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 咱們把它概括爲低沉幽怨,行嗎?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哪位同學願意爲大家讀一讀? 大家聽時請思考:詩中寫了什麼內容?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如此悽清如此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着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

三、品意象析情感探主旨

這些意象爲何能表達一種憂傷哀婉的情感呢?我們下面來一起分析。

1、賞析幾個意象:

(雨巷)我的心情與活動的環境──雨巷有什麼相通的地方呢?

生討論,回答:從色彩基調來看,雨巷屬於暗色調,而且是在雨中,與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暗的、陰沉的。

師:對,非常協調,那麼能否用詩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個環境呢?

細雨斜飛,暮色蒼蒼,雨聲淅瀝,煙雨朦朧中的雨巷悠長悠長,它遠離喧囂熱鬧,幽暗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溼漉漉的,透着寒氣,靜寂,蕭條,而又冷清

師:同學用簡練優美的語言渲染出了沉悶、壓抑的環境氣氛。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下我的心情。

師:溼漉漉的天氣,溼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樣也是溼漉漉的。然後我卻希望逢着一個姑娘(意象3,板書),一個什麼樣的姑娘?

引導集體朗讀第二、三、四、五、六節(提醒注意感情基調)。

師:姑娘,是怎樣的姑娘呢?

師:爲什麼說丁香一樣呢?

師補充: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源於丁香二字。丁香形狀像結,開在暮春時節,易凋謝。花爲白色或紫色。古代多爲文人青睞,比如下面兩首詩中都寫到 :

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代贈

李商隱

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可見,丁香在古詩詞的傳統意象中,往往跟憂愁結合在一起。還有哪些地方體現姑娘的憂愁呢?

生1: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着,冷漠、悽清,又惆悵。

生2:靜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躍的,而是靜靜的,默然地走近。

生3:嘆息般的眼光,充滿憂鬱的、哀傷的。

師:發揮你的想象力,姑娘爲何如此感傷?

也許她是爲心愛的人兒離她遠去而苦惱心傷,也許她爲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許,她是爲理想受挫而苦悶彷徨。

師總結:是啊,姑娘悄然飄過我的身旁,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那一聲嘆息裏有太多的憂傷,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滿含着迷茫,然後,姑娘攜着一陣淡淡的幽香,像夢境般翩然而逝,漸行漸遠。我們彷彿聽到了詩人發自內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請你駐足,生命的漂泊請將我一起帶上!然而姑娘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油紙傘:油紙傘本身就有神祕,迷濛的特點,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來,時間又是暮春,正寂寥的下着小雨,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的氛圍,撐着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於獨特的環境中能產生獨特的情感。籬笆牆:這個籬笆牆是頹圯的,就是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

2、再次朗讀,深入意境,讀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調:

3、本詩主題:

《雨巷》是詩人傷感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借丁香一樣的姑娘表達一種追求美好理想的願望,以及理想幻滅後的空虛和傷感。

4、原因探究:

⑴ 失戀的痛苦:

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着同學施蜇存的妹妹,後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現實的黑暗: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5、把握特色:

(學生討論後,明確)

⑴ 象徵: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象徵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象徵美好的理想),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⑵ 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爲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雨巷教學設計 篇二

雨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2.瞭解詩歌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3.感知詩歌的意想及特徵,並嘗試新詩的寫作。(二).過程與方法

1.本詩教學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擴展昇華”的過程進行。2.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鬱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度,進而激發學生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注自我的意識和情感。【教學重難點】 1.學習象徵的手法。

2.體會本詩的“丁香姑娘”、“雨巷”的象徵意義。【教學手段】多媒體及師生互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質疑感悟法、交流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現代詩歌的學習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來,我們領略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豪邁大氣,風流才子徐志摩的瀟灑飄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對多難的祖國,面對多難的父老鄉親,詩人聞一多、艾青所發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讓我們撐一把油紙傘,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聆聽瀟瀟春雨,感受20世紀30年代知識分子的寂寞惆悵。(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從前面的學習中,同學們懂得了讀詩得先了解詩人及其創作的背景,有哪位同學願意講講你所知道的戴望舒——

明確:戴望舒,浙江杭州人,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32年留學法國、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 那我們今天讀到的《雨巷》,是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

明確:此詩寫於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變後不久,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五四運動中激昂飛騰的理想同大革命現實相脫節的悲劇感,表現出詩人對理想的追求與所求不可得的惆悵。詩中所描寫的一切都是飄忽朦朧的,悠長寂寞的雨巷,頹圮的籬牆,一切都是那樣“悽婉迷茫”。詩人把大革命失敗時的那份憂鬱浪漫化,營造了一種朦朧而幽深的意境,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詩人也因此贏得了“雨巷詩人”的美譽。(三)研習詩歌

1.現代詩歌賞讀方法一:參讀

“論其詩知其人”,要了解詩人的生平、詩的創作背景、詩人的文學主張。

(補充)戴望舒早期的詩歌多是一些低沉辛酸的回憶,反映生活的寂寞和厭倦,感傷氣息濃重。抗戰爆發後,戴望舒從憂鬱的夢中驚醒。留下了一些和以前風格不同的歌頌抗日戰爭的詩篇,不僅抒嘆個人的苦難,而且抒發熾熱的愛國主義激情。

戴望舒早年留學法國,深受法國象徵派的影響。特別是法國作家魏爾倫(板書),魏爾倫是巴黎公社時期的知識分子。巴黎公社失敗後,知識分子的沮喪失望與周圍骯髒醜惡的環境構成了一出悲劇。

戴望舒是“五四”中走過來的青年,被“五四”激發的熱情和大革命失敗的惆悵形成了詩人特有的情結,他找不出生活和理想的出路,心中的鬱結就投影到他的作品中,憂傷而惆悵。2.現代詩歌賞讀方法二:美讀 請學生默誦一遍。

詩歌要反覆誦讀。理解如何,從大家的朗讀中就可以看出。

總結學生的朗讀(僅供參考):感情基調把握很好,只是覺得軟綿綿的,無力,要知道憂傷並不等於無力,要從內心體會。語調節奏輕重處理:如第一節最後的“姑娘”,第二節“哀怨又彷徨”,第三節“彳亍”,第四節的“飄過”等等地方要重讀,聲音要舒緩,不要急。

聽錄音自由朗誦。3.現代詩歌賞讀方法三:議讀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提出本組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析疑、答疑。展開想象的翅膀,透過一幅幅畫面窺探詩人的內心情感—— 【問題參考】

①.詩人爲什麼用“丁香”來形容姑娘?丁香般的姑娘是寫實的還是有象徵意義? 提示:尋找相應的對應點:透過什麼樣的意象來表達什麼樣的情緒?

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爲丁香結。古代文人常以它作爲憂愁情緒的代詞,它是一種愁怨的代表,是悲傷的情緒(請同學一起看圖片)。以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並非戴望舒的獨創。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的《代贈》詩中也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戴望舒在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再加上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爲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同學們現在明白了嗎?

②.丁香般的姑娘是實指還是有什麼象徵意義? 兩種看法:

A.丁香般的姑娘存不存在?——不存在。

何以不存在?——是詩人虛構出來的。

詩人爲什麼要虛構這樣的人物?——寄託自己的情感,把它作爲理想的化身。

他的理想是什麼?——我覺得他那個時候心中充滿了渴求,但又不是很明確,雖然美好但又琢磨不定,所以他筆下的姑娘既美麗又飄忽不定。以上這種看法很有道理,但有人認爲:

B.詩人筆下的丁香姑娘是寫實的,詩人寫這首詩時正在與一位姑娘熱戀,詩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熱戀的對象。

總結:戴望舒的這首詩有些人確實把它當作愛情詩來解讀,理由正如B。

但更多的人是把它當作政治詩來解讀,我想不管是政治詩還是愛情詩,我們要懂得詩人筆下的意象有它的特殊含意,不是憑空而來。

我個人觀點:比較同意理解爲政治詩。原因:大家別忘記了我們前面講到的背景知識,在白色恐怖之下的詩人有追求,但又看不到前途,失意彷徨、孤寂、苦悶,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因而筆下丁香般的姑娘是走近又飄過。

③.讀《雨巷》的感覺?¬——悲涼

詩人內心的寂寞惆悵與雨巷的寂寞剛好吻合,因而給人感覺悲涼。④.注意詩人撐的是一把油紙傘,爲什麼?

油紙傘很容易破,這與詩人理想的破滅剛好吻合,僅僅是因爲這樣?

總結:寫油紙傘一是寫實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家就是用油紙傘,很普遍;二是寫虛的,雨打在油紙傘上,飄忽朦朧,與悠長悠長的雨巷剛好營造了一種幽靜朦朧的意境,換成了雨衣不行,蓑衣不行,太陽傘更不行。

另外,油紙傘給人的是一種古雅的感覺,因其古雅就形成了距離感,這種審美心理是中國古典詩歌創作中常見的,有着豐厚文化底蘊。有感情地朗誦全詩,嘗試背誦。4.現代詩歌賞讀方法四:比讀 投影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拓展:這是戴望舒後期詩歌的代表作,詩歌的風格有很大的改變,請同學們把它抄到摘抄本上,課外查閱一下這首詩的內容、寫作背景,體會它的情感。

(備註:本課以鑑賞《我用殘損的手掌》結束,本課也作爲現代詩歌單元的結束課。對於作業應結合各校的實際結合下一單元的內容進行佈置。)

雨巷公開課一等獎教案 篇三

雨巷公開課一等獎教案【篇1:《雨巷》優秀教案】

雨巷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徵意義。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2、問題法。3、演繹法。[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悽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這是一首特別適合自己自由誦讀的詩歌,讓我們邊讀變感悟。

②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憂愁的,哀傷的)

③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着一層淡淡的憂愁。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④對,咱們把它概括爲低沉幽怨,行嗎?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①那麼誰願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②讀後點評一下。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着意表現詩歌的這種悽美、感傷的基調? ①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悽清” “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着愁怨” “悽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悽 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麼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着愁緒和無奈。“我”爲什麼會這樣哀怨?爲什麼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聖陶先生譽爲“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於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徵。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着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裏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着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爲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紙傘” ⑤“頹圮的籬牆”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於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餘幾個形象則屬於詩歌的細節。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爲什麼把她比喻爲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於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徵。(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爲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爲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3、同學們瞭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徵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後習題第四題。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徵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爲人的愁心的象徵,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總之,雖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鬱、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徵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於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繫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麼?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參考:

①“雨巷”象徵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②“雨巷”象徵了大革命失敗後,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徵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爲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後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徵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後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爲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爲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詩可理解爲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後,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⑿: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爲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鑑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纔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爲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爲這樣認識更 爲準確、合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聖陶先生曾經盛讚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麼美的享受?

明確: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迴反覆、迴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2、那麼,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1)一起來找一找這首詩中和音樂美有關的特點。

明確:①詩句末尾的長、巷、娘、芳、徨?,甚至到最後都間斷性的出現同一韻母的字。這就是全詩都押韻,而且是押同一韻。詩歌的押韻就是是指詩句的最後一個字與下一句的最後一個字在韻上要一致。由於押韻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韻腳”。押韻時可以每句都用,有時候還可以隔句或隔幾句才用韻,有時候可以轉換押韻,但一首詩歌總體上的韻律一定要有。巧妙的押韻能使詩歌富有韻律美。

②大家再來看看課文,是不是每一節都壓韻了?(是)

每一節又押了幾次韻呢?(和同學一起找出每一節的韻腳,指明押的“ang”韻,1-7節壓韻次數分別爲3、2、3、2、3、3、3)

明確:全詩一共7節,每一節都是6行,每一節壓韻兩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裏又重複一次韻腳,有意的使同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裏反覆,這樣就造成了一種迴盪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板書:壓韻)

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裏重複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覆,這樣,就造成了一種迴盪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②③另外,語言上用反覆,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迴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覆迴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㈠ 壓韻。

1、那哪位同學來告訴我,究竟什麼是“壓韻”?

參考:許許多多的詩歌,順口溜,都是要押韻的,否則就不好聽,聽的人也記不住,聲音就不美麗。這,就是押韻的好處。

明確:㈡ 反覆。

1、大家看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覺得寫的好嗎?(好)

2、大家都覺得這一句寫的好,那是因爲他用了一種很特殊的修辭手法,有沒有同學知道是什麼修辭手法?(反覆)(板書:反覆)3、誰告訴老師,什麼是“反覆”呢?

明確:爲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的重複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句組,這種修辭方法稱爲反覆。

4、很好。是課文中還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覆嗎?請找出來(共四處)

5、詩句的重疊反覆,構成聲音和情感的迴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大家可以嘗試着自己寫寫詩,寫好了可以拿給我欣賞一下,寫的時候就可以用到反覆這種修辭手法。

㈢ 排比。

1、大家找找課文裏還用了其他的修辭手法沒有?(排比。找出詩句)

明確:“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着淡淡的憂愁。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濛的意境。(板書:排比)

㈣再次齊讀。

下面就請大家再一次一起帶這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感受它的音樂美。

三、課外拓展。

1、這首詩確實很美,所以我希望大家課後儘量把這首詩背下來。2、“雨巷詩人”戴望舒是一位是一位傑出的詩人,關於他的生平和經歷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些資料來了解。現在還有時間,所以我再讓同學們欣賞一下他其他的作品。(《我的記憶》、《獄中提壁》、《遊子謠》)我的記憶

我的記憶是忠實於我的, 忠實甚於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燃着的菸捲上,它生存在繪着百合花的筆桿上,它生存在破舊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頹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詩稿上,在壓乾的花片上,在悽暗的燈上,在平靜的水上,在一切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上,它在到處生存着,像我在這世界一樣。它是膽小的,它怕着人們的喧囂,但在寂廖時,它便對我來作密切的拜訪。它的聲音是低微的,但它的話卻很長,很長,很長,很瑣碎,而且永遠不肯休; 它的話是古舊的,老講着同樣的故事,它的音調是和諧的,老唱着同樣的曲子,有時它還模仿着愛嬌的少女的聲音,它

【篇2:《雨巷》優秀教案】

《雨巷》教案

戴望舒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體會本詩的意境美。2、瞭解“自由詩體”的特點。

3、深刻體會詩歌中借物抒發的內心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徵意義。教學方法:合作研討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設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條悠長寂寥的小巷,淒冷的濛濛細雨。有一位撐着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彳亍而行,你們覺得這樣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呢?(同學們自由發言)今天就讓我們隨着戴望舒一起走進這條《雨巷》(板書)

二、整體感知,正字音

(1)聽朗讀帶,正字音(學生進入想象,讓學生聞到丁香花的味道,並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調?

明確:孤獨、憂傷、惆悵、失落、哀怨

問:古代詩詞中有哪些詩句是表愁怨和憂傷。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 聲聲慢》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柳永《雨鈴霖》

(3)問:那我們該怎麼去讀這首詩呢?

明確:低沉、緩慢、略帶悲傷。

三、整體解讀

1、問: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朦朧,作者爲了能營造這種朦朧的意境採用了哪些意象?

明確:共有6個。背景道具——雨巷、油紙傘、籬笆牆、丁香。人物形象——我、姑娘 2、具體解讀意象 1)雨巷

雨:迷茫、潮溼、陰冷;巷:陰暗、狹窄、悠長。

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的小巷,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突出陰暗、清冷、寂寥的環境特徵。2)籬笆牆

這個籬笆牆是頹圮的,就是讓人感覺有種破敗、淒涼的氣氛。

當雨巷、籬笆牆結合起來,於是便營造出幽深、寂靜、朦朧、悽美的氛圍。3)油紙傘

未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像空間。油紙傘本身就有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特點,充滿傳統氣息。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又寂寥地下着小雨,更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和孤獨的氛圍。

而油紙傘與雨巷、籬笆牆也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暮春,並且在寂寥地下着的小雨,在幽深、寂靜、悽美、朦朧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冷漠,悽清、迷離、空濛的氛圍,總體來說,朦朧、感傷。4)丁香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源於“丁香”二字。丁香形狀像結,開在暮春時節,易凋謝。開花爲白色或紫色。丁香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本詩中的丁香展現出其美麗、高潔、愁怨。

古典詩詞中有關丁香的描寫: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隱

芭蕉彎彎如月牙,丁香悽悽似別離。——李璟

竹葉豈能消積恨,丁香空解結同心。——韋莊

各自南浦別,愁見丁香結。——牛嶠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李珣

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王國維

板書:

油紙傘:復古、懷舊、迷濛

雨巷:悠長、寂寥、迷茫 籬牆:破敗、淒涼迷離、淒涼而哀傷的意境

丁香:美麗、高潔、愁怨

四、具體探究

1、問:爲什麼用“丁香姑娘”,而不用“玫瑰姑娘”、“茶花姑娘”?

明確:丁香姑娘在原文“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是美麗高潔,“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是哀怨彷徨。在原文中多次出的描摹丁香姑娘的詞“美麗高潔;愁怨,憂愁,哀怨,彷徨;冷漠,悽清,又惆悵;嘆息,悽婉迷茫;靜默,消散”。2、問:作者用雨巷、籬笆牆、油紙傘、丁香姑娘等典型意象,準確地傳達出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緒。爲什麼戴望舒這麼憂傷呢?

明確:聯繫作者和時代背景。

作者簡介:望舒爲筆名,原名戴朝安戴望舒(1905—1950)戴,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詩人。1928年《雨巷》發表在《小說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聖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人。現代派象徵主義。

時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反動派對革命者進行血腥屠殺,原來熱情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高潮墜入深淵。戴望舒此時才22歲,之前他與同學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宣傳黨的工作,1927年3月還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變後,他就一直隱居在江蘇友人 的家裏。此時他很傍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他在失望中寫下了這首詩歌。

3、問:雨巷僅僅是一條狹窄破舊、陰暗潮溼的小巷嗎 ?

明確:雨巷象徵着黑暗、沉悶的社會現實。

4、問:在雨巷中,丁香姑娘最終是“靜默,消散”,說明了什麼呢?

明確:丁香姑娘——人生理想,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理想的美好,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總結:我們看到詩人最終都沒有放棄對姑娘的期望,沒有放棄對美與理想的孜孜追求,儘管在詩人求索的過程中有惆悵、迷茫、失落和感傷。都說《雨巷》這首詩美,音節美、意象美、意境美,其實,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種美,在它身上體現着一種略帶着一絲憂怨的,苦苦追夢的執著美。

五、藝術特色

思考:詩歌採用了怎麼樣的藝術手法?

明確:1、它採用了象徵手法。如: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美好的理想和願望,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 2、優美的音樂旋律

全詩迴盪着一種深沉的舒緩悠揚的旋律。正如葉聖陶所說,《雨巷》是“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爲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的首行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着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③復沓句式的妙用。第三節:“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這些連貫的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④詞的重疊運用。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

⑤壓韻的位置錯綜變化。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分析了詩中的兩個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對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讀,拓寬了我們的思路,同時對這首詩偶了新的熟悉。七、作業設計

【篇3:雨巷優秀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意象把握意境。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徵義

教學設計

(一)教學難點、重點 1.學習象徵的用法

2.體會本文的象徵意義

(二)教學方式:感悟法、朗讀法、啓發式

(三)課時安排:2課時 一、新課導入

20歲的詩人食指面對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的社會現實痛苦、矛盾、糾結,成就了他的成名作《相信未來》。

時光倒退42年,22歲的戴望舒面對國共內戰公開化,白熱化的**時局憂傷、惆悵、彷徨、痛苦,其中不乏朦朧的希望,他把自己的這種感受藉助於筆端寫成了《雨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人戴望舒的《雨巷》。

板書。

《雨巷》也是作者的成名作,受到了葉聖陶先生的賞識,作者也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同學們,在中國現代詩壇上,有一位現代詩人,他曾用筆,或者確切的說是用心感動過無數個孤獨寂寞的靈魂。他就是我們今天即將接觸的詩人——戴望舒。提起戴望舒,人們往往會想起那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1927年,22歲的戴望舒創作了《雨巷》,從此在詩壇一舉成名,並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8年發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代》雜誌的創作,併成爲30年代“現代派”詩人羣體的領袖。

《雨巷》最初發表在1928年《小說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聖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雨巷詩人”的大名我們早已聽過,有誰知道作者的基本情況?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戴望舒生於杭州,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

戴望舒出生於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學的說法,屬於雙魚座。雙魚座的人浪漫柔情,以愛情爲生命的養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現實,優柔寡斷。戴望舒就是典型的雙魚座性格。

有這樣溫柔多情的筆名,又有這樣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筆下流淌出來的詩句也必然是細膩多情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雨巷》。

三、詩歌賞析——徜徉雨巷,精讀品味

初讀《雨巷》,你有什麼感受?

明確: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低沉、傷感,充滿着愁緒和無奈。

我 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追求)飄過我旁 到了籬牆(照應)

走盡雨巷?

我 希望飄過 丁香姑娘

討論後歸納:我是一個有所追求的青年

我: 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

雨巷: 悠長、寂寥、頹圮、哀曲、丁香姑娘: 結着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飄過、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到了、走盡、消散了?

希望”,寫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結着愁怨”,說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樣,有着憂愁,是爲理想不得實現而憂愁。“悠長、悠長”寫出了道路的漫長,“獨自”寫出了詩人的孤獨,“彷徨”寫出了詩人在那個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寫丁香姑娘外表的美麗,氣味的芳香,象徵着詩人理想的美好、高潔。

“走近”“飄過”“到了”“走盡”“消散了”等詞語,寫丁香姑娘飄然而來,又飄飄而去,象徵着理想的縹緲、空虛,由此可知詩人的傷感、迷惘。

(一)誦讀指導。

1.聽讀——聽完這首詩,你感受和體驗到作者的感情是什麼?(找出直接寫情的詞語)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 明確: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悽婉、頹圮,憂愁等藉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孤獨,寂寞,憂鬱,哀怨,憂傷,彷徨等。一般來說,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讀,而憂鬱悽苦的感情適合用緩讀。2.全班誦讀詩歌。(二)品味意象。

1創造了幾個重要的意象。詩歌就是依靠意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詩打動了我們,正是這首詩的意象打動了我們。

歸納重要意象:雨巷、丁香、籬牆、油紙傘、姑娘。

2、爲什麼這些意象能夠表現憂傷的心情呢?(析特點)

明確:(指導學生迴歸詩歌,在詩中找出具體描繪意象的形容詞,並結合詩意,描繪意境)明確: ①雨巷——寂寥

雨巷是寂寥的,因爲雨巷地處偏僻,本來就少有人來,再加上下雨,人就更少了,更顯寂寥、憂傷。

雨巷:這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

雨是細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閒愁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細雨迷濛,天色陰沉就易產生傷感。

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溼,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

有“頹圮的籬牆”。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

迷濛的細雨籠着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牆,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濛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悽清、又惆悵。②籬牆——頹圮、荒涼、冷落 ③丁香——憂愁、哀怨、彷徨:

3、同學們,雨巷、丁香、籬牆這幾個意象中你覺得最美的是哪一個? 重點賞析丁香這一意象:

展示丁香花圖片——解讀丁香的傳統象徵意義:丁香被稱爲詩中的愁品,象徵愁怨。相關資料: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形狀象結,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花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李璟《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李商隱

4、丁香雖美,但詩中我們感覺到她只是一個陪襯,她是誰的陪襯呢?

(設計意圖:由物及人——探究丁香姑娘之美)

明確:丁香姑娘(三)探究丁香姑娘之美及其象徵意義 1、* 你們覺得這首詩美在何處?美在丁香姑娘。

* 這個姑娘美在何處?她長什麼模樣,穿什麼衣服?(生安靜)* 無從知道,那何以見得這姑娘的美?——因爲丁香一樣的!

* 我們剛纔分析了,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徵物。那麼,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姑娘呢?

生1:應該是一個纖弱的、優雅的、楚楚動人的、惹人愛憐的小家碧玉。

生2:應該是憂鬱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 同學的描述很形象生動,這樣一個動人的姑娘,我們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麗的臉龐,看一看她到底長什麼模樣呢?

我們看不到,就連詩中的我也看不到。因爲,姑娘打着一把油紙傘。我想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板書:油紙傘)* 大家最早聽說油紙傘是在哪個故事裏?

生齊答:《白蛇傳》。油紙傘出現在白娘子初遇許仙的旖旎傳說裏,出現在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中,出現在少女玲瓏的舞蹈中,也出現在歌曲動聽的旋律中,不知不覺當中,油紙傘已經定格爲美的背景、美的點綴。

* 現在,這把油紙傘出現在丁香姑娘的肩頭,我們單隻看到傘,已經覺得它很美,那麼它點綴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 油紙傘的出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樣描繪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細細的、密密的。

宋人秦觀又在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春雨也是一個

惹人閒愁幾許的經典意象。(板書:春雨)

而《雨巷》則把文人對雨的喜愛推向了極至:象一幅微微泛黃的舊水墨畫,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髮披肩的女子,從雨巷中嫋嫋走來,攜着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着一懷嫣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悽然。

* 總結:丁香姑娘——自然美、清純美、憂傷美 2、同學們,詩人把丁香姑娘描繪得如此美麗,你們覺得這丁香姑娘是真實存在的嗎?

3、《雨巷》中的姑娘除了像丁香,還像什麼?

明確:夢——在文學作品中,夢通常指向美好的事物和理想,夢是美好理想的象徵,而丁香姑娘像夢,因此,丁香姑娘實際上也是美好理想的象徵。指導:象徵手法在現代詩中的運用。

4.那麼作者的理想是什麼? 知人論世:簡單介紹寫作背景

①戴望舒出生於一個銀行職員家庭,雖然不太富有,生活也是無憂無慮。然而一場天花給他臉上留下了片片瘢痕,這生理上的缺陷,常常被當作取笑的把柄,詩人的性格從此變得非常沉鬱。——性格的憂鬱

②《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1927年的聞一多在詩集《死水》中說:“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1927年的朱自清在清華園裏“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1927年的戴望舒“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雖然有些事可能是偶然的,但應該有必然因素在內。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隱居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時代的憂鬱

③匿居松江期間,詩人對施蟄存的妹妹絳年產生了愛慕之情,但生理的缺陷使詩人心中滿溢着自卑感,給本來甜蜜的初戀罩上了一層無形的陰影。沒有真誠的理解,愛情之花註定要枯萎,他終於與戀人分手了。——愛情的憂鬱

(四)詩歌主題探討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鑑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每個人,由於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差異,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繫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麼?“詩言志,歌詠聲”,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明確:

a.政治詩(姑娘=我)

執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爲憑藉,將它理解爲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情緒:苦悶、彷徨

基調:困惑、幻滅

b.看成愛情詩未嘗不可(姑娘=姑娘)

情緒:失戀

基調:哀怨

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緒:可望而不可即

基調:無奈

因此,對於詩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丁香姑娘可能是詩人渴望而終未能得的愛情,可能是青年時未酬的壯志,可能是年少時青澀的一個願望,也可能只是對曾經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懷戀?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美好回憶的寄託。

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於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後的無可奈何。儘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了。

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這首詩應理解爲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知人論詩”應成爲詩歌欣賞中的一個重要方法。

(五)把握特色

①朦朧、含蓄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②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爲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對於美好的東西,我們都想得到,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自然會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於戴望舒寫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的一種感情,那就是“憂傷”。詩歌把詩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傳輸給我們,使我們產生了共鳴。現在,請同學們醞釀感情,把握節奏,帶着詩人傳遞給我們的憂傷,在江南纏綿的雨中撐一把油紙傘,走過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走進那條細雨迷濛的小巷中,也去體驗一下在小巷中彳亍獨行的意境。?讓我們乘着想象的翅膀,將本詩齊讀一遍。

四、收束全詩,再讀詩歌

同學們,丁香姑娘遠了,美好的理想像夢一樣碎了,但詩人並不絕望,在詩歌的結尾,詩人仍然希望身邊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那種對現實的不屈,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今天,在將來都必將帶給我們啓示,在我們處於困境之時能夠爲我們指明方向!

課堂最後,師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讀全詩,獲得情感的昇華!

《雨巷》教學設計 篇四

《雨巷》教學設計

文學院09級漢語言文學2班

王颯颯 200911081965

《雨巷》的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由於初高中語文教學在內容和要求上的差異,剛升入高一的學生對高中語文學習的適應性還未達到,這就需要老師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特點,儘快找到合適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老師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的指導。高一的學生從國小開始就已經接觸了古典詩歌,但在學《雨巷》前只接觸了前一課《沁園春·雪》這類風格的現代詩。學生對於詩歌很感興趣,但是對現代詩歌的課外閱讀較少,對於詩歌的把握還不夠,尤其是在誦讀和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學時運用誦讀的方式,老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覆朗誦鑑賞詩歌之美。

二、教材分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詩歌與青年有着天然的聯繫,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善用詩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詩歌具有美而獨特的意象與意境,是能夠引發人豐富想象,抒發真摯情感的一種種文學體裁。詩歌語言形象、含蓄、精練,它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詩中詞句、形象、畫面、意境(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的分析理解、領會能力,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閱讀、理解、寫作能力。《雨巷》一詩便是最佳的教學材料。新課程的背景下現代詩的教學既是一種知識教育,更是一種情感教育。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而且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設計思路

《雨巷》這首詩具有音韻美、意境美、情境美等特點,結合單元教學目標,《雨巷》可承擔的教學任務是“在反覆朗讀是基礎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充溢於作品的真情”“學習用精煉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 2 表達情感”,並結合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轉換成具體的教學內容就是“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詩句,分析表現手法,理解‘丁香’‘姑娘’‘雨巷’意象的象徵含義”,這兩個教學內容也能從教學文本後編者設計的“研討與練習”中得到證實。文後的“思考與練習”題暗和了前文所分析的《雨巷》一文在人教版教科書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第一題訓練的是學生誦讀能力,旨在讓學生體會其音樂性;第四題強調對於詩歌意象的理解和意境,在想象的基礎上描述出“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

學生是剛接觸現代新詩,可以從學過的古典詩歌的鑑賞分析方法作爲切入點。以學生自主誦讀爲主,進行語言的品味和情境的想象。教師在舉例說明誦讀方法後,針對誦讀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在學生討論意象含義過程中給予點播和指導;最後依據學生對詩歌的誦讀水平和對意象、意境的含義的描述來評判學生是否領悟了作者隱藏在詩歌中的情感。

四、教學目標

1.能劃分節奏、標出韻腳,通過反覆朗誦讀出節奏和感情。

2.能找出意象,通過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分析並說出字詞(尤其是雙音節詞)中蘊藏的作者情感。

3.能分析並解釋出該詩中“丁香”“姑娘”的象徵意義。4.能指出並歸納本詩的表現手法,背誦課文。

五、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以古典詩詞中的意象與意境作爲切入點,歸納出“丁香”意象的基本情感含義。

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讓學生朗誦古典詩詞,找出其中意象“丁香”,指出該意象所蘊含的情感。2.誦讀全詩,初步感知《雨巷》的音樂美。

(1)初讀全詩。聆聽伴奏帶,劃分節奏、標出韻腳,初步感知詩歌的音樂性。3 學生小聲跟讀、模仿,通過仿讀加深對詩歌整體意境的感知。

(2)再讀全詩。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分別由四位朗讀比較好的同學帶着朗誦全詩(教師課前可對四位同學的朗讀進行不足之處的個別指導)。

(3)請學生描述讀罷此詩的感受,用描述性的語言說明腦海裏浮現出的畫面。3.三讀全詩,分析意象與情感

(1)配樂朗誦,找出找到蘊含作者情感的字詞(尤其是雙音節詞)。

(2)你認爲詩人有着什麼樣的情感蘊含在其中,並說明你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得出的結論?

(3)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4.討論與交流:有人認爲“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爲“姑娘”是“我”心中美好理想的化身,還有認爲,“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認爲這首詩中的“姑娘”是否有象徵意味?若有,她有什麼樣的象徵含義?依據文本以及相關資料(說明出處)說出你的理由。(同時解決課後練習第二大題)。5.分析表現手法,進行寫作借鑑

(1)讓學生通過舉例來總結和歸納本詩的語言的特點。

(2)“芬芳、彷徨、惆悵”雙聲疊韻疊詞、大量排比的妙用有什麼樣的效果?詩句的第一節和最後一節,有什麼特點?復沓手法的運用有什麼樣的效果?

四、遷移訓練

1.自讀詩兩首中的《再別康橋》,說說它美在哪裏。通過分析意象、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寫成一段300字左右的鑑賞文字。(必做題)

2.詩歌與青年有着天然聯繫,用詩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結合你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情感體驗,嘗試運用熟悉的意象,寫一首短詩,抒發某種情感。(根據單元目標所設定,選做題)

《雨巷》的教學素材:

1.人物介紹、寫作背景2.春晚舞蹈《小城雨巷》3.學者評《雨巷》:杜衡《望舒草·序》、卞之琳《戴望舒詩集·序》、余光中《評戴望舒的詩》、鄭擇魁、王文彬《望舒傳——從雨巷到升起赤色太陽的海》

雨巷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 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②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反覆誦讀,運用聯想和想象,通過詩歌的意象感悟其中的感情和意境。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丁香花般的姑娘”的含義。【教學方法】

激發並引導學生自主賞讀體會詩歌的意蘊,充分讓學生討論。【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播放名家朗誦的《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雨巷”。

二、反覆誦讀,展開想象

1、自由朗讀: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讀(播放音樂)

2、推薦一位同學配樂朗讀,並請同學評議。

3、再次播放錄音範讀。

4、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傾聽(並展開想象),(你腦海中浮現的是怎樣的一副畫面)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談。

5、播放《雨巷》朗誦的視頻動畫,讓學生直接感觀詩中的意象美。

三、把握詩歌感情,分析詩歌意象

㈠、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明確:低沉、傷感,充滿着愁緒和無奈;美,迷濛。

㈡、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悽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着來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可以與同桌互相討論。)

明確:一共是六個:我、雨巷、丁香姑娘、油紙傘、眼光、籬牆

重點賞析:雨巷、丁香姑娘

1、(爲什麼是雨巷,而不是晴朗的寬敞的廣場、不是海邊……)雨巷、丁香花般的姑娘有何特點?你如何理解?

2、“雨巷”、“丁香花般的姑娘”的理解。

《雨巷》教學設計 楊柳高級中學

吳曦 ①“雨巷”: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國小、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衚衕的經歷)雨巷:這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雨是細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細雨迷濛,天色陰沉就易產生傷感。而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溼,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有“頹圮的籬牆”。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迷濛的細雨籠罩着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牆,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濛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悽清、又惆悵。

②、比較本詩與古代詩詞,賞析詩歌意象:

提問:爲什麼用丁香花來比喻姑娘,而不用牡丹等?傳統詩詞中的“丁香”:(投影傳統詩詞)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李璟《攤破沙 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李商隱)

小結: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爲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爲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

③、賞析“丁香花般的姑娘”這一意象

自古以來,丁香都代表了人民的愁心,詩中的這位丁香姑娘,也是“結着愁怨”的;但同時作者又賦予丁香姑娘新的意義,——不僅有愁怨,也有芬芳與顏色,成爲美好事物的代稱。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有着“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內心充滿了“冷漠”“悽清”又“惆悵”。它是美好理想的象徵,具有美的追求,然而,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倏忽即逝的、難以實現的,含有作者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迷茫、痛苦情緒。(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沒有比“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的希望,和這種希望幻滅後的痛苦情緒。

(象這樣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丁香花、雨巷等)

[意象]: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3、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朗讀):

請同學們帶着憂傷、孤寂、迷茫又懷有希望的感情再次朗讀課文。(播放背景音樂)

三、再次品味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再考慮“爲什麼”的問題。那就是爲什麼戴望舒這麼憂傷。(知人論世,瞭解寫作背景)① 痛苦的心境:原因是作者痛苦的初戀。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後來失敗了。

② 黑暗的現實: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戴望舒也是如此,他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在這裏,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及內心的苦悶迷茫暗喻爲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進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那個時期寫出了《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是例證。“雨巷”意象正是作者心理現實和社會現實的象徵,也是一切苦悶的象徵。

小結:對於美好的東西,我們都想得到,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自然會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於戴望舒寫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的一種感情,那就是“憂傷”。詩歌把詩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傳輸給我們,使我們產生了與他一樣或近似的情感體驗。在文藝學上,這種情況叫共鳴。能讓讀者產生強烈共鳴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讓不同時代的人產生共鳴的作品,那就是偉大的作品了。

四、再次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體會作者的感情,把握詩歌的象徵意義。

探討詩歌主題:

愛情詩

哲理詩

政治詩

現在,讓我們帶着詩人傳遞給我們的憂傷,走進那條細雨迷濛的小巷中,也去體驗一下在細雨迷濛的小巷中彳亍獨行的妙處。播放歌曲《雨巷》。

五、課堂小結

我們懷念戴望舒,不僅僅爲他的詩,也爲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剛纔我們虛擬了當時的情景,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真的撐着油紙傘,在一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裏,去親身體驗和領悟他的憂鬱和傷情。

六、作業佈置:

用第一人稱、散文的形式、改寫這首詩(注意環境、景物、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方式的運用,不超過200字)。

七、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意象

主題

雨巷:悠長、寂寥、迷茫

愛情詩

哲理詩 丁香姑娘:美麗、高潔、愁怨

政治詩

雨巷教學設計 篇六

《雨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爲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表達了內心的落寞、惆悵的情緒。《雨巷》編排在必修1第一單元的第二課,屬於精讀課文。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符合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要求,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

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是高一年級的新詩單元的第二篇,雖然是高一年級,但學生在國中已經學過十多篇的現當代詩歌,對詩歌的誦讀技巧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並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從國中的學習內容轉變到高中得學習內容上,對許多課文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於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中,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能使學生們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學得正確的分析鑑賞的方法

教法設計:

說教法本課採用以誦讀法爲主其它教學法爲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於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爲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與感悟,併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學法指導:

1、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

3、聯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現代詩歌閱讀達到的要求;1.培養鑑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2.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觀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3.學習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徵,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2)瞭解詩歌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3)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徵,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過程與方法

(1)本詩教學按“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過程進行。

(2)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鬱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悟雨巷詩情詩境

2、體會本詩“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徵意義,學習象徵的手法,初步學會鑑賞象徵詩。而後一點也是本詩的難點所在。/ 4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佈置預習內容,包括生字詞 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 自主質疑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語文教學取的顯著成效的關鍵,我將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瞭解作品”的傳統教法,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設計了“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

1.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

首先介紹我的第一環節,我將在上課前的三分鐘要求大家閉上眼睛傾聽音樂。教師播放流行音樂《丁香花》,接着請學生們說說聽完歌曲的感受。最後教師做總結:歌曲唱出了作者的內心的憂愁,唱出了內心的孤獨,唱出了作者內心無盡的惆悵。接着我請學生們打開課本,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課標與教學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鑑賞,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導入,用流行音樂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爲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接下來進入我的第二環節。

2.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鑑賞的實踐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 我要求學生根據國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1)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詩歌,整體感知,把握基調。

學生很容易把握:這是一首優美中充滿惆悵的詩歌。誦讀的形式很多,配樂朗讀就是一種的很好的形式,音樂促進學生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也爲學生整體感知作品打下基礎。

例如:“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教師明確

學生領悟: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爲三頓

效果: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的首行

效果: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着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2)接着我要求三次學生品讀詩歌每一次關注的目標都不一樣,第一次關注詩歌的韻腳,第二次關注詩歌的重疊句子,第三次關注詩歌重複的詞語。教師明確:押韻復沓 疊句 重章等概念。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 例如:“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撐着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踟躇着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嘆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分析:第三節:“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這些連貫的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

效果: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④詞的重疊運用

例如:“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分析: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效果: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 4 ⑤壓韻的位置錯綜變化

(ang)

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以讀帶品,以品促悟,反覆感知,漸進強化。通過學生誦讀,把握了基調,通過技巧的點撥品味詩歌特點,通過反覆的品讀,促成學生的頓悟:原來詩歌的音樂美就是來自於復沓疊句等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

(3)最後,邀請學生和教師一起配樂輕聲的朗讀詩歌

至此,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反覆誦讀,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領略詩歌的音樂美以及其成因,達到了知識與能力目標中的: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接下來進入我的第三環節

3.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了解詩歌的外在的形式(分行排列,句式整齊,合轍押韻,抑揚頓挫,節奏分明等)和內在形式特徵(意象,意境,象徵,陰喻等),感受,領悟作者透過景與事抒發的情感,把握詩歌的情感特徵” 承接上面的朗讀,我設計以下兩個問題

?詩歌中包含着怎樣的情感和情緒?

(播放流行音樂《丁香花》引導學生答出:低沉、傷感,充滿着愁緒和無奈等詞語)?這種情感和情緒是從哪裏來的? 【投影主要意象所引發的感受】

引導學生髮分析詩歌意象: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牆……)第一個是油紙傘。(視頻:油紙傘的製作過程來激發感受)

因爲油紙傘本身就給人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圖片展示來激發感受)

特點:悠長、寂寥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國小、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丁香。(古詩展示來激發感受)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代贈》

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彷徨、悽婉迷茫的。容易消失離去的。

第四個是籬牆:(古詩展示來激發感受)

這個籬牆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衰敗的感覺。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金陵懷古》 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徵虜亭。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第五個是“我”:我是冷漠、悽清、惆悵的。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詩歌是通過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情感,溝通意象和象徵意義之間的橋樑就是閱讀主體的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以及以往閱讀經驗的遷移,因此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象和以往的閱讀經驗來正確地解讀詩歌,是我常用的方法。

總之 本環節採用的是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法學習,學會合作是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信息時代對人的一種要求。心理學家認爲:合作與交流,可以是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有利於互相啓發,能/ 4 夠調動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地探索活動。意象和象徵意義之間的這種聯繫在小組交流中得以強化,在小組的合作中得以突破,在想象和聯想中得以溝通,使感性的認知上升爲理性的認識,領略了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至此完成本課教學上的難點: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徵意義初步掌握鑑賞詩歌的方法,同時也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中的:瞭解詩歌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徵,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接下來進入我的第四環節。

4.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也可是課後作業)

“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爲了讓學生能學以致用,突出學習重點,強化學習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

(1)“這樣美麗的意境,這些傳統而又現代的意象,怎麼能不鉤起讀者的共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感情深有感觸。那麼拿起我們自己的筆,假設我們是詩歌中的主人翁,結合詩歌中的意象,寫一段你想象中那個雨巷邂逅的場面。用自己的筆描繪出雨巷那種獨特的意境”。

(2)這朦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說什麼?

結束語

到此,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我設計瞭如下的結束語: “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濛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投影,放音樂】(學生在《雨巷》的圖片中朗讀全詩)

通過音樂的感染和教師富有抒情性的語言,學生們在悠長而又哀傷的氣氛中結束本課的學習,即獲得情感的體驗又更新的原有的知識

板書設計

雨 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象徵意義

雨巷

——

幽深、寂靜、心境

油紙傘

——

復古、懷舊、神祕、迷濛

籬牆

——

哀怨、淒涼、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

——

美麗、高潔、愁怨

戀人

我——

彷徨、迷惘、寂寞

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