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精品多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精品多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 篇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時,看到鄉親們吃水困難,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解放後,鄉親們爲了紀念毛主席,在井邊立碑紀念的故事。課文內容簡短,通俗易懂,還配有一幅插圖。但文章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對時代背景非常陌生。對於毛主席,學生大多隻是聽過名字,其他一無所知。因此課前我利用晨會給學生講述有關毛主席的小故事,讓他們瞭解毛主席,讓他們感悟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 篇二

在教學這一課時,總覺得學生對毛主席那種爲人民着想、爲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的感情,學生感悟不深。因爲毛主席的年代離我們的學生太遠了,他們未曾目睹炮火硝煙,未曾品嚐貧窮落後。他們生活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年代。加上我們這裏用水很方便的,家家都有自己打的井,因此,學生對老百姓立碑紀念毛主席的行動感受不深。

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影象渲染。

我播放了一段江西老表去老遠地方打水,以及老表們在一口髒兮兮的池塘裏洗衣、洗菜視頻,讓學生在視覺上引起感想。

二、實踐活動,爲“井”取名。

創設情境,老師當記者,學生當鄉親,問你們爲什麼要在井旁立塊碑呢?那我們來幫井取個名字吧?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並說出爲什麼取這個名字呢?交流“革命井”因爲在革命時期挖的。“毛戰鄉井,因爲是毛主席帶領戰士們和鄉親們挖的。”“我們小組取的'井名是主席井、清甜井、團結井、憶井……”通過這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對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深切懷念之情體會的更深一些吧!

最後,補充《紅井》這一故事,昇華學生的感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 篇三

一、本課圍繞教學目標,取得以下效果:

1.在本課堂教學中,我從識字教學中吸取教訓,記住生詞教學看具體情況,同時理解文本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理解生詞,理解單詞,感覺效果更好,但我反思,學生掌握單詞,但閱讀感知較弱,會在理解過程中安排這樣的鏈接,似乎有點瑣碎?因爲識記、理解不是一句話就帶過的東西,常常要停下閱讀課文的思路來進行教與學,會不會破壞了課文的整體感,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面?此外,我糾正了主持人式的教學,穿插了組詞、擴詞、造句、說話訓練等能力訓練。我覺得學生們有很高的熱情。他們都急於說自己的話或句子,課堂氣氛很好。

2.孩子在課堂上是否情緒化是學好這類文章的關鍵。如何讓孩子動情?在第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樹立形象,在介紹文本時,我非常莊嚴,神聖地介紹人物,如生活、行爲、他人評價等,讓學生尊重人物,幫助學生增加對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的理解,激發他們深深的人物人格衝擊如此強烈的情感和學習慾望。在第二課的教學中,我給予閱讀指導,最後把學生的生活感受帶入課堂,實現情感轉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基調,訓練表達,培養語言意識,滲透情感和價值觀教育。

二、成功之處

1.由於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甚遠,所以在課前我就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毛主席的圖片資料及小故事,在課堂上交流、反饋,加深對毛主席的瞭解,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2.在教學時我始終以讀爲主。讓學生從帶着問題讀到讀通、讀順,到抓住重點詞句想象讀,讓學生充分朗讀,靜心品味,感受到字裏行間的真情實感,讓他們感悟毛主席爲人民着想,爲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感悟鄉親們飲水思源的行爲。最後由文本聯繫生活,引導學生體會現在生活的幸福,談談“我們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時候,又應該不忘哪些人”,如:“穿衣不忘織布人”“吃飯不忘種田人”“住房不忘建房人”等等,讓孩子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愛意,學會感恩,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不足之處

1.忽略了直觀感受在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講課過程中,未能通過較多當時時代的圖片來直觀感受。沒有身臨其境的效果,所以在體會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時候,不夠深刻。

2.本文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了廣爲流傳的一句俗語,並非專指吃水這件事,它有了更廣泛的意義,一句話就是不忘本。在滲透人文精神的問題上,可從學生自身經歷去談感恩,教學效果會更好。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本課內容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因素。而且現在的學生對那一段歷史的瞭解知之甚少,那麼在教學時學生很容易覺得枯燥,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一定要在新授內容前讓他們對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歷史背景有簡要了解。在教學開始時用歌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緊接着對毛主席進行簡單介紹,讓學生初步瞭解毛主席爲人民着想、爲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

2.讓孩子親眼看看那樣的年代。找更多資料,在教學課文時,讓學生們展現了那個艱苦的年代:生活艱苦、物質匱乏……把畫面定格在鄉親們爲了吃水,挑着擔子,來回走上好遠的路,孩子們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嬉笑的表情沒有了,臉上的表情變了。趁着機會,引導孩子們從畫面中回到課文中,來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了直觀的感受,讓孩子們來理解:爲什麼要“吃水不忘挖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