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的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圓的認識的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56——57頁

教學目標:

1、體驗用不同的工具畫圓。

2、認識圓,瞭解圓各部分的名稱。

3、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或者在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5、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數學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徵和圓的畫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線、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剛纔同學們朗誦的傳統文化的片斷,非常精彩,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相關的知識,你能從中獲取哪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呢?(出示課件)。

師:仔細觀察這幾幅圖片,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特徵?

生:它們都有圓。

生:它們都和圓有關。

板書:圓

[設計意圖:提供有關圓的傳統圖文資源,使學生置身於鮮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潤在數學知識的發展演變過程之中,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畫圓

師:有人說,因爲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這美麗的圓畫下來嗎?

生:想

請同學們拿出畫圓的工具,畫出自己喜歡的圓。

師:很多同學都畫出了自己漂亮的圓,但少數同學畫得不夠理想,你們猜猜他是什麼原因沒能成功的畫出圓來?

生:他拿圓規的方法不對。(圓規應該拿在手柄處)

生:他畫圓時可能針尖移動了位置。(畫圓時針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圓規兩腳一下近一下遠。(對,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能變)

(學生邊彙報,師邊示範用圓規畫圓)

其實,同學們剛纔說的就是畫圓時應注意的地方。

現在請同學們利用圓規畫一個標準的圓。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爲後續教學奠定好基礎。從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二)、初步感知圓

同學們,通過你們的努力畫出了這麼美麗的圓,那在這之前我們還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生: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生彙報,師出示相應課件)

這些圖形和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生:它們的邊都是直直的。

對,它們都由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

師:請拿出課桌裏的圓片來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生:彎彎的。

這樣彎彎的線我們稱它爲曲線。(課件出示曲線)圓就是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課件演示圓)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和與已學平面圖形的。比較,從而揭示圓的概念,這樣設計不但能夠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而且將要學的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上,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髮展需要,使學生順利成章的獲取知識。]

(三)、自學圓的概念:圓心、半徑、直徑

俗話說圓是最美麗的幾何圖形,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呢?

生:我想知道怎樣求圓的周長。

生:我想知道怎麼求圓的面積。

無論是求圓的面積還是求圓的周長,我們都必須先認識圓。(板書:圓的認識)

(1)引導學習圓心

請學生拿出剛纔的圓片來,然後象老師一樣對摺,使上下兩部分完全重合,打開;反覆從不同方位對摺幾次,這些摺痕用鉛筆畫下來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些摺痕相交與一點。

對,這一點呀我們稱它爲圓心,用字母o表示。(邊總結邊在黑板上標出圓心)

請同學們標出自己手中那個圓的圓心。

(2)自學半徑

其實,在圓裏還有半徑和直徑兩個重要的概念,科學家是如何定義它們的呢?這個祕密就藏在數學書56頁的例2中,請同學們自學相關的內容並用筆畫出相關的概念和重要的詞語。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半徑嗎?

生:從圓心出發至圓邊上任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師:圓邊上任意一點我們叫它圓上任意一點。

請你幫老師找出黑板上這個圓的半徑,其他同學標出自己手中那個圓的半徑。

(3)自學直徑

通過自學你們認識了半徑,那你能找出下面圖形中的直徑來嗎?(出示課件)

AB爲什麼不是直徑,它是什麼?

生:它雖然通過了圓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圓上,所以它不是直徑,它是圓的半徑。

EF爲什麼不是直徑?

生:它沒有通過圓心。

GH爲什麼不是直徑?

簡單的說,圓的直徑必須滿足哪幾點要求?

生:一要通過圓心,二要兩端都在圓上,三要是線段。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並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上面的學習,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自學課本,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圓的特徵

(1)探究

師:學到現在,關於圓,該有的知識我們也探討得差不多了。那你們覺得還有沒有什麼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師:說得好,其實不說別的,就圓心、直徑、半徑,還蘊藏着許多豐富的規律呢,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研究研究?(想!)同學們手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等等,這就是咱們的研究工具。待會兒就請同學們動手摺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兩點小小的建議:第一,研究過程中,別忘了把你們組的結論,哪怕是任何細小的發現都記錄在學習紙上,到時候一起來交流。

圓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圓。知道圓心、半徑的含義。學會使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策略:

1、通過現場操作和錄像、動畫相結合的方式展示圓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有意觀察,感知圓的定點、定長的本質特徵,以此達到教學重點。

2、組織學生多層次的操作,通過現場展示操作過程,操作成果,錄像展示錯誤操作及其導致的結果,以正誤對比,以及對操作成功或失敗的反思,感悟用圓規畫圓的動作要領及其深層內涵,以此突破難點。

技術應用特色及整合點

以電子幻燈片和實物投影爲主要展示平臺,集成錄像、動畫等多種展示方式。

1、以大量配音圖片出示生活中的圓,激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並讓學生了解圓的文化內涵。

2、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圓的定義化過程和半徑的概念,有助於激發學生興趣,以此動態表象來幫助學生理解,強化學生記憶。

3、將難以集中觀察到的各種畫圓的方式和適用個別指導的教師用學具圓規畫圓的動作細節用錄像的形式進行放大展示,有助於學生觀察,掌握規範的使用圓規的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環節:聯繫生活導入

聯繫生活,出示課題

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圓的圖片,引出課題

觀察圖片,喚起生活經驗,瞭解圓的文化內涵。

利用電子幻燈片展示大量圖片,通過配音旁白,帶領學生進入圓形的世界

第二環節模仿、思考、嘗試

1、瞭解圓的形成過程

2、感悟圓中定點和定長不能變,定長決定圓的大小。

展示繩栓小球成圓,繩栓鉛筆成圓,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數學老師在黑板上畫圓等使用簡單工具畫圓,多種成圓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有意觀察,思考圓在形成過程中的不變的是什麼?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

觀察教師提供的學習內容,思考圓在形成的過程中什麼不能變(定點和定長不能變,定長決定圓的大小)。在討論中將不連貫的思考點加以系統化,連貫化。

利用動畫、錄像展示生活中使用簡易工具成圓的過程,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有意觀察。

第三環節:建立概念、學習技能

1、學習使用圓規,學習畫定圓。

2、知道圓心半徑和概念,知道同圓半徑的特點。

3、展示各種不同形態的圓規,幫助學生了解圓規相同的結構組成。

4、展示使用圓規畫圓的規範操作過程。

5、在畫圓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歸納定點和定長的作用。出示圓心、半徑概念。

6、組織討論思考同一個圓的半徑具有什麼特點。

7、展示畫規定大小的圓的方法。

8、展示各種由大小不一的圓組合成的圖案。

9、瞭解圓規的結構。

10、嘗試操作圓規畫不定大小的圓。觀看錯誤操作錄像,找出錯誤動作。

11、在操作中感悟定點和定長的作用。觀看動畫,知道圓心和半徑的概念,交流討論得出圓規的針尖腳即圓心,針尖腳和筆芯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

12、通過猜想和驗證得出結論:同圓半徑相等以及圓的半徑有無數條。

13、模仿操作,畫規定大小的圓。

14、模仿、創新設計由圓組成的美圖。

15、通過錄像、實物投影,清晰放大展示畫圓的過程,辨析錯誤的操作。對學生的動手操作有明確而細緻的指導作用。

16、以動畫形式表述概念的形成過程,動態的表象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相關概念。

第四環節:課外拓展

1、瞭解中國古代對圓的有關論述。

2、學會使用網絡工具查找相關知識。

3、出示“圓,一中同長也,引導學生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討論理解句子。

4、爲什麼生活中圓形應用如此廣泛,推薦學生電子讀物。展示相關頁面。

5、交流對句子的理解。上網搜索相關答案。

6、閱讀網上文章“爲什麼輪子的側面是圓形的”“圓規是誰發明的”

7、觀看電腦動畫。激發無限遐想。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開展教案 篇三

一、以學生操作探究爲主線,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將學生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自學教材,領悟到圓心、半徑、直徑的特徵;通過動手摺一折,明白“在同圓中半徑、直徑都有無數條”;有了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比一比、數一數等學生動手“做數學”的實踐活動,把“教師講授新知,教師操作演示活動”變成“教師設計活動,學生操作活動,領悟新知”的以學生操作探究爲主線的開放式過程。使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和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發展。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圓的畫法教學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編排順序來教學,學生先用準備好的瓶蓋、透明膠、水彩筆、光碟片、硬幣等工具畫圓,然後學習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性,最後學習用圓規畫圓及畫規定條件的圓。對教材大膽進行了重組,把圓形畫圓工具和圓規同時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選擇畫圓工具自主學習畫圓,感悟畫圓方法的多樣性,再讓學生比較用圓形工具和用圓規畫圓的特點及區別,使學生明白用圓規畫圓既準確又方便,從而引導到用圓規畫圓的這一教學環節上來,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畫圓的步驟、方法和要領等。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因人而異,又體現了學生探究學習的主體性。使知識傳授更具連貫性和探索性。這個改變,讓我認識到,教師教學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應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思想。

數學教學沒有十全十美,總會留下些遺憾,在教學圓的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時,應該讓學生通過量同圓中的半徑和直徑的長度,讓他們發現“同圓中的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標籤:多篇 新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