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課件參考精品多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課件參考精品多篇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和畫圓的方法。

技能目標: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圓的美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探索發現圓的特點,理解有關概念,掌握圓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學會用圓規畫圖。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出示生活中關於圓的圖形。直接導入新知,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提高教學效率。

(二)引導探索

出示課題:《圓的認識》並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其他的圓形物體麼?

(三)應用提高

出示例1、你能想辦法在紙上畫個圓嗎?

(1)利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任意畫一個圓。

(2)提出問題:在畫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圓的大小是固定不變的。)

讓學生自學課本57~58頁,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它們用什麼字母表示?

(老師在學生看書的同時,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形出來。)

師:通過自學,同學們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誰起來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我學到了什麼是圓心,什麼是半徑,什麼是直徑。

師:什麼是圓心,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圓中心的一點就是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隨即在黑板的圓形上標出字母O)

師:那什麼是半徑,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畫出半徑,並標出字母r)

師:直徑呢?

生: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上畫出直徑,標出字母d)

師:看來大家都用心看書啦!那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看這幅圖,你能準確找到它裏面的半徑和直徑嗎?

說說上圖中那些既不是直徑也不是半徑的線段的原因。

通過同學們的表現,發現大家掌握的都不錯,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道題吧!

例2、想一想:你能利用手中的圓、直尺等工具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找出下面問題的答案嗎?

1、圓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生: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師:是啊!我們可以把一個圓隨意對稱摺疊,得到無數條半徑和直徑。

2、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的長度怎麼樣?所有直徑的長度怎麼樣?

生: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直徑的長度也相等。

師:同學們的觀察能力真厲害,那麼我們接着看下面這道題。

3、在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麼樣的關係?

生:直徑等於半徑的二倍,半徑是直徑的1/2.

師:你是怎麼發現的?

畫圓的方法:

通過用圓規畫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找到畫圓的方法。

1、定點(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2、定長(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3、旋轉

(四)鞏固練習。

判斷:

1、直徑都比半徑長。

2、等圓直徑都相等。

3、畫一個半徑5cm的圓,要把圓規的兩腳張開5cm。

4、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小結:全班同學共同交流,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三、作業佈置

練習十三的第一題、第五題

四、板書設計

在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係:d=2r或r=d/2

畫法:1、定點(圓心o)——決定圓的位置

2、定長(半徑

r)——決定圓的大小

3、旋轉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重點訓練學生對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及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課堂反應及及時訓練發現,學生掌握情況不錯。因爲本節課最大特點是以學生爲主體,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是在動手畫圖,摺紙的過程中學完這節課的。這種方法可以直觀的幫助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發現圓的特點,及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整體來看,本節課還是較爲成功的。

《圓的認識》評課稿 篇二

一、從遊戲引入,領略圓的美。

課始的引入執教者分爲三個層次:首先做遊戲,根據學生已有的對圓的認識經驗,從肢體閱讀圖形開始,讓學生從袋子中摸圖形,從接觸中感受圓與其它平面圖形的不同。其次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見過的圓,喚醒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最後再展現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有關圓的畫面(陽光下綻放的向日葵、花叢中五顏六色的鮮花、光折射後形成的美妙光環、用特殊儀器拍攝到的電磁波、雷達波、月球上的環形山等)。記得北師大周玉任教授曾說過,我們教師要善於“往平靜的水面投進石子”。這節課的新知引入,創設了生動豐富的數學情境,讓學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時,從中發現有關數學的成分——幾何圖形。這樣設計就爲學生從已有的對圓的認識經驗到認識生活中的物體到認識數學上的幾何圖形,架起了一座橋樑,即突出了幾何建模的過程,又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二、在自主學習中展開探究新知,掌握圓的知識特徵。

第一層動手操作執教者讓學生兩次畫圓,從中學會用圓規畫圓,並掌握圓的特徵。首先讓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動手畫圓,不會的請教會的同學或請教書本。講解畫圓的步驟,問“我發現有幾個同學畫得不夠圓,你覺得問題出在哪兒了?”很好的解決了圓規畫圓的難點。其次,在學生初步會畫的基礎上提出要求“畫同樣大小的圓”。然後進行剪圓。層層深入,在掌握畫圓的同時還感知到了圓的概念。第二層認識圓心、直徑和半徑。從讓學生描述圓的大小引出這三個概念,然後組內交流自學認識,做到人人蔘與學習。再讀讀書上的說法和判斷哪些是直徑、半徑中進行鞏固,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三層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以剪的圓爲素材,用圓規和尺子爲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識安排學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畫一畫的方法合作探究圓心、直徑和半徑之間的關係。啓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經歷觀察、操作類比,歸納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這一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具體、直觀的操作中發現了半徑、直徑的本質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不但突出了教學重點,而且分散了教學難點,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整個環節都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中感悟、體驗、認識圓的各方面知識。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他們變被動的操作爲主動的探究,不是在學數學,而是在“做數學”和“數學的思考”。教師作爲指導者與參與者,自然的引導學生將活動過程上升爲數學概念來認識。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統整在綜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動中,學生對圓的特徵的認識過程就是一種研究與發現的過程,是一種對話與共享的過程。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數學思維不斷髮展,同時也獲得了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在拓展與應用中盡顯圓的魅力。

本課練習設計執教者通過指導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與反思,增強運用有關策略解決問題的自覺性,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本課的練習不僅鞏固了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還教會學生善於觀察、善於聯想的良好習慣。之後,通過古代太極圖與墨子對圓的描述進一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歷史悠久萌發民族自豪感。最後,又回到生活中解釋其中的奧祕,注重應用性再次讓學生感受圓的獨特魅力。

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並以此爲背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了圓的世界,不知不覺地學會畫圓,瞭解圓心、直徑、半徑等概念,不知不覺地瞭解到圓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不知不覺地經歷一次次“再

創造”的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還給了學生。

探討的問題與不足:當然,“理想的課程”如何轉化爲“現實的課程”,這當中仍然有許多值得深切關注的話題。就拿本課教學而言,實施下來,應該說,學生對於“圓”這一冰冷圖形背後所蘊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還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爲問題的另一方面,對於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掌握,在教學後的反饋中也確實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尤其表現在進行圓的圓心、直徑和半徑等概念教學時,似乎扶得過多,以至於課堂顯得不夠開放探究味不是很濃。如果改成讓學生剪了後先折,在折中感知直徑和半徑的特徵,是否會讓學生掌握得更紮實課堂或許會顯得更活躍。還有,欣賞部分放於課的結尾處可避免欣賞得漫無目的。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能在同一個圓裏,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並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於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

2、瞭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溝通它們的聯繫,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徵和關係。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現了什麼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遊戲嗎?現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裏?

我們用三釐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爲什麼?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圓後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麼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有的工具製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彙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彙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談話:這位同學拿這麼長的繩子在黑板上畫了這麼大的一個圓,如果我想在操場上畫個大圓怎麼辦呢?

圓規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藉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爲什麼還會發明圓規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麼?(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摺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現了什麼?(摺痕)

你發現的摺痕是什麼樣子的。

師:誰願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麼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麼決定的?

學生彙報,圓怎麼這麼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麼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兩腳間距離)

3、師:半徑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徑還有什麼特徵?是我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麼關係?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彙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板書d=2r

問:你怎麼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爲什麼?(圓上有無數的點、摺痕中發現)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那麼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爲什麼?(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麼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麼?同長指什麼?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爲什麼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爲什麼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麼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麼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3、《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說“圓出於方,方出於矩”,所謂圓出於方,就是說最初的圓形並不是用現在的這種圓規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地切割而來的現在,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釐米,你能獲得關於圓的哪些信息?

4、陰陽太極圖。

師:想知道這幅圖是怎麼構成的嗎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3釐米,你又能知道什麼呢?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裏?爲什麼?(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課,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嗎?圓裏面藏着無窮無盡的奧祕,等待着同學們去研究和發現!願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能在同一個圓裏,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並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2、過程與方法: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於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解決措施:

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解決措施:

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畫得不好看和畫得好看的圓裏面的線段究竟分別有什麼特徵,然後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猜圖形遊戲。

2、對比橢圓和圓。

二、突出主題,探究新知

(一)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1、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2、練習1、2

(二)小組學習用圓規畫圓

1、介紹用圓規畫圓並認識圓規

2、根據要求學習用圓規畫圓

(1)解釋畫圓的原理。

(2)歸納畫圓的步驟

三、應用特徵,解決問題

(一)判斷題

(二)拓展延伸

四、總結評價

五、作業

依據的理論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基於這樣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1、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體現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圓的基本特徵及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2、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體驗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能力目標:

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德育目標:

讓學生養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及關係。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

教具準備:

硬幣、線繩、圖釘、鉛筆頭、圓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會嗎?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場緊張而又激烈的塞車運動。看,它們已經來到了起跑線上,一號、二號、三號誰將會成爲最後的冠軍,請同學們大膽預測。

師:讓我們把掌聲獻給冠軍,送給一號車手。同學們預測的很好,那麼一號的賽車爲什麼成爲了最後的冠軍呢?

生:因爲一號的賽車,輪子是圓的。

師:其它的車手爲什麼會比一號的賽車慢呢?

生:因爲它們的輪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聯繫生活、舉例說明

師:你在生活中,哪些物體上還有圓?指名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圓的物體。

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汽車作爲現代工業化的產物,正是因爲裝上了圓形的輪子,不僅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家庭用的圓形套裝餐具,滿足我們審美需求的同時,也更讓我們味口大開,看來圓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很重要。下面就讓我們對圓作更進一步的認識吧!揭示課題:圓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初步體驗:

1、第一次自主探索畫一畫。

師:你能創造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嗎?

生:能。

師:同學們真有自信,下面就請同學們前後四人小組爲單位,可以利用學具袋中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辦法去創造圓,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工創造圓。

生:進行小組反饋。

教師注意將各種方法進行概括分類,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幣或其它圓形輪廓描圓;②利用圖釘和線畫圓;③用圓規畫圓;④用圓形物體用力在紙上壓印圓;⑤線一頭繫上重物旋轉形成圓……

師:這麼多的方法都能創造出圓,那麼這些方法有什麼缺點嗎?

學生說一說各種畫法的缺陷:(1、利用圓形輪廓描和印圓,方便但圓的大小固定。2、線畫圓,比較麻煩但可以畫很小的圓也可以畫很大的圓。3、旋轉形成圓不能留下痕跡。4、圓規畫圓,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圓都能畫)

師:那你認爲這麼多方法中用什麼畫圓最科學最方便?

生:用圓規畫圓最方便。

2、第二次嘗試畫一畫-----用圓規畫圓。

師:那請同學們用圓規自已嘗試畫一個圓。

沒有畫成功的同學把圖案展示,我們願意幫助你尋找原因。

生:(1、畫移位的,2、重新畫又找不到位置的,)如:問爲什麼會移位,爲什麼會找不到原來的位置?

學生回答問題的原因,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所以畫圓的時候要先確定位置,點上一點,把鋼針戳在點上,用手捏住圓規的頭,岔開圓規兩腳的開口,將圓規略微傾斜一點,旋轉一週,一個圓就畫好了。請大家也一起試試看。(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週)

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獨立畫圓。

師:大家畫的圓的位置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爲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爲剛針戳的位置不一樣,(或點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這個點能決定圓的位置,(板書:能決定圓的位置)

師:請同桌再互相比較一下你們剛纔畫的圓大小完全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爲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爲我們圓規的開口大小不一樣。

生:圓規的兩腳開得越大,所畫的圓也就越大,圓規兩腳間的距離能決定圓的大小。(師板書:能決定圓的大小)

師:那請同學們把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定爲3釐米,來畫一個圓,並用剪刀將你所畫的圓剪下來。

教學用具: 篇六

圓規,三角尺

鞏固 篇七

1.第108頁“做一做”。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

2.第109頁練習二十五第3題。已知半徑長求直徑;已知直徑長求半徑。

(此項練習放在直徑與半徑長度關係揭示後進行)

3.學習按要求畫圓。完成第108頁“做一做”(畫半徑是3釐米的圓)。

教師示範,引導學生逐步完成。

(1)在作業本適當的地方點一個點做圓心,要考慮上、下、左、右的間距。

(2)以圓心爲起點,向右水平方向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

(3)圓規一腳固定在圓心,另一隻腳在3釐米長線段的終點處,然後繞圓心旋轉。

(4)標出字母o、r、d。

4.第109頁練習二十五第2題。爲什麼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裏?

與圓的特徵有關。因爲圓曲線上的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車軸裝在圓心,車軸到地面的距離永遠是半徑,這樣車輪行駛平穩。(配圖:如果車輪在水平的路面上行駛,車輪運行時車軸移動形成的直線(軌跡)與地面平行)

5.閱讀第109頁第5題,獨立填書。

想:怎樣測量1元硬幣的直徑?

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演示邊說。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一)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談話引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新的幾何圖形.

二、教學新課

(一)圓的形成過程

1.教師敘述:體育課上,教師和明明做遊戲,老師固定在操場中間不動,爲了保持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不變,明明拉緊一條繩子開始走動,形成這樣一個圖形,這是什麼圖形?

2.教師提問

(1)明明拉着繩子圍着教師走動,他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變的,你知道嗎?(明明和教師的距離沒有變化)

(2)老師的位置在哪裏?(引出圓心)

(二)聯繫實際

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處處可見,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三)畫圓

1.介紹圓規的歷史.

2.教師介紹畫圓步驟

(1)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2)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3)把裝有鉛筆尖的一隻腳旋轉一週.

3.教師強調

(1)圓規兩腳距離不能變;

(2)重心放在針尖一腳上;

(3)起點和終點要重合.

4.學生練習

(1)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畫圓

(2)學生自己練習畫圓

(3)學生按要求畫圓(兩腳間距離爲3釐米)

(四)認識半徑、直徑和兩者間的關係.

1.認識半徑:教師在圓內畫一條線段,線段的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

(1)教師說明:這樣的線段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

(2)比賽:我給同學們10秒鐘時間,請你們在自己的圓中畫半徑,看誰畫的多?同時還要說明半徑的長度.

(3)學生反饋:你畫了幾條?長度呢?如果還有時間你還能畫多少條?

(4)教師小結並板書: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教師追問:你圓中的半徑和老師黑板上畫的圓的半徑爲什麼不相等呢?

(5)補充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認識直徑:教師示範畫直徑

(1)觀察:什麼叫直徑?直徑有多少條?長度呢?

(2)教師小結並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直徑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出示圖片:練習)

4.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