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國小音樂課堂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國小音樂課堂1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國小音樂課堂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計算機進入多媒體時代,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已經司空見慣。多媒體是信息技術的載體之一,它在激發學生興趣、律動創作、活動參與中的作用明顯。在聆聽、欣賞、律動、演奏等各項音樂活動中,多媒體的有效利用,有利於學生心靈和情感得到藝術薰陶,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興趣。

一、利用信息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術能夠及視頻,動畫,色彩,圖像和聲音爲一體的演示功能,可以同時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這種效果要比單獨刺激某一感觀要好很多,把相關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出來,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比如音樂課《快樂的小木匠》中描寫了一個小木匠在快樂勞動的一種景象,現在的孩子已經沒有做木匠的生活經驗了,如果空洞的學習是一點意思也沒有,這時就體現出了多媒體的優勢,我播放了木匠小熊貓的短片,小木匠熊貓住在大森林裏,這一天,他來幫小兔子造房子,藍藍的天空,綠油油的草地,五顏六色的花朵,小熊貓,一邊勞動,一邊高興的唱着嚓嚓嚓嚓,刨花飛,沙沙沙沙大鋸響,嗨,嗨,我是快樂的小木匠。小兔子,小狐狸,在旁邊也一起快樂的唱着。瞧,這麼生動活潑的場面,孩子怎能不被吸引呢,伴着音樂畫面,孩子們也歡快的邊歌邊唱,他們不會劇木頭,可是他們一樣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寄景抒情,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學生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這都來源於直面感官的畫面。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欣賞能力、提高品味。

音樂欣賞教學是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欣賞和體味音樂作品的藝術,情感和音樂表達,從而獲得美的體驗,培養國小生良好的音樂審美情趣,提高國小生的音樂感受力,對國小生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的影響。音樂欣賞課程教學內容比較多,國小生在欣賞和賞析音樂作品的基礎上,還要充分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更好的體會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傳統音樂欣賞教學憑藉像是直白的講解,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是國小生失去音樂欣賞的興趣,在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例如教師可以根據雪絨花的音樂欣賞內容,結合電影畫面,舞蹈表演,詩歌朗誦等多種形式。豐富音樂欣賞教學內容,通過圖文結合聲情並茂,生動直觀的影視展示轉變單調乏味的音樂教學欣賞模式,營造良好的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氛圍。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國小音樂課堂,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氛圍,理解音樂內涵。作爲音樂教育者,有責任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多媒體爲音樂課堂添磚加瓦,相信學生的音樂素養將會得到自由發展。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國小音樂課堂2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計算機進入多媒體時代,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已經司空見慣。多媒體是信息技術的載體之一,它在激發學生興趣、律動創作、活動參與中的作用明顯。在聆聽、欣賞、律動、演奏等各項音樂活動中,多媒體的有效利用,有利於學生心靈和情感得到藝術薰陶,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興趣。如何有效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國小音樂課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本人總結心得如下,概述如下:

       利用信息技術服務合唱教學

合唱教學是國小歌唱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豐富的表現力,儘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羣體意識及協作、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現象,有的只教唱一個聲部,把合唱改成了齊唱,有的乾脆不教了。造成這樣的結果有很多原因:教師對合唱教學缺乏認識,教學環境的限制……使用信息技術中的CAI動態圖像演示,可以有效地輔助合唱教學的開展。

案例:《叮鈴鈴》是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的一首兩聲部的合唱歌曲。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演唱好二聲部和諧、音高、節奏準確,首先可以將高低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並且用“音頻解霸”分別錄製兩個不同聲部。學唱歌曲時,在音響的伴奏下學好各個聲部,熟練以後,分開練習。高聲部演唱時,老師鋼琴伴奏其旋律,同時播放低聲部的伴奏,並將歌曲中的漸強、漸弱等速度記號設置成“移動播放”,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學唱歌曲。低聲部演唱時,方法反之。這種方法不僅給老師的教學方法提供方便,而且培養了學生互相聆聽,“一心多用”相互配合的能力,使得訓練聲部的音準和獨立性能力得到提高。利用信息技術服務音樂課堂,極大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的更新完善。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習方法改進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學習音樂的內涵也不斷擴展。藉助信息技術,學生可以自主地從網絡獲取更到的學習資源。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中的錄音設備以及自動檢索功能,自主學習樂曲演唱,音樂創作和音樂欣賞,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越發突出。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壞境下,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地進行跨區域音樂交流活動,自主嘗試創作簡單的音樂作品,共享音樂資源,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大發展。

案例:《DO  RE  MI》是人音版六年級上冊的一首歌曲。課前教師佈置作業:下節課學生當教師,內容是《音樂之聲》中的音樂。學生通過網絡觀看《音樂之聲》影片,知道了這部影片的文化背景以及代表歌曲《雪絨花》,《孤獨的牧羊人》等世界名曲。課堂上學生以組爲單位,進行合理分工:表達能力優秀的同學利用多媒體影音進行歌曲分析,演唱能力強的同學藉助多媒體設備中演唱教學輔助軟件,如singing coach software(此係統會顯示出每個人的聲波圖,以調整適合的歌唱音調,從而提高歌唱能力)進行歌曲教學。使用形象逼真,動靜結合的影音畫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興致高昂,主動參與音樂活動,極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國小音樂課堂,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氛圍,理解音樂內涵。作爲音樂教育者,有責任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多媒體爲音樂課堂添磚加瓦,相信學生的音樂素養將會得到自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