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國小數學語言訓練的三個階段

淺談國小數學語言訓練的三個階段

淺談國小數學語言訓練的三個階段

作者:吳明斌

摘要:

學生語言表達還不豐富,學生思維受到具體直覺表象的限制,語言表達能力和其他符號表達能力還未能獲得設想抽象和整體概括的意義,嚴重缺乏邏輯思維轉換的能力。因此,作爲國小數學教師,讓學生學會正確、合理地使用數學語言,是數學教學當中一項基本而又重要的任務。

正文:

在日常數學教學當中,大多數的數學教師比較容易忽視數學語言教學和訓練,很大一部分數學教師甚至認爲語言訓練在數學教學當中無關重要,那是語文教師的事。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爲不是。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語言系統,語言的準確性、工具性和邏輯性尤爲重要。如在計算教學、應用題教學、概念教學等日常教學當中,當學生能清楚、準確、簡練地用語言將相關概念、定義表述出來,才能反映出學生所理解的、所學的知識。因此,如何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作爲國小數學教師,應當根據數學知識的邏輯結構和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由簡單至複雜,由低級向高級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有計劃、分階段的進行語言訓練。具體來說,我將語言訓練分爲以下三個階段:

一、低年級(一、二年級)複述階段。

低年級國小生口頭表達能力差,學生思維受到嚴重的限制,嚴重缺乏邏輯能力。“複述”是能夠使學生正確地、清楚地對知識進行簡單的或者機械的重複講述。“複述”是一項綜合性語言訓練,它能把記憶內容、思考過程、表達能力三者有機糅合在一起。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來加強語言訓練。

1、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模仿教師的數學語言,讓學生感受教師數學語言的精煉、嚴密。如“題目中已知條件是什麼?用了哪些字詞、數字和符號?”等等,可以讓學生模仿說,複述多了,既能培養口頭表達能力,還能培養良好審題習慣。

2、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模仿課本上的說法、讀法以及寫法。如讓學生讀讀圖意、講講算理、說說思維過程、寫寫符號和算式等。這些簡單的模仿複述看起來無大作用,但對於數學語言不豐富的低年級學生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特別是在應用題教學當中,如“小明買了7盆黃花,又買了同樣多的紅花,兩種花共多少盆?”即使教師用數學的分析方法去描述,但讓學生複述的時候,大多數學生仍然是逐個字逐個字地讀一遍,所以低年級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幫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做好示範引領,有目的地爲學生提供正確的語言模式。

二、中年級(三、四年級)描述階段

中年級國小生在經過複述階段的訓練之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具備簡單的設想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複述階段之後,要注重學生的描述。“描述”主要是對事物的整體概括或者是操作流程或者是演示活動過程的描述。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外部的具體操作轉化爲內部的思想活動,再借助數學語言,把思維的過程清楚地、準確地表達出來。

比如除法式子:35÷7,簡單一步算式,學生可以用以下幾種描述:1、被除數是35,除數是7,商是多少?2、35裏面有幾個7?3、把35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4、35是7的幾倍?5、已知一個數的7倍是35,這個數是多少?通過不同的描述,得以將這些數學語言抽象成數學式子。

又比如下面這個例子:將一個圓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原來的二分之一;將一個正方形對摺再對摺,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原來的四分之一。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讓學生深入觀察和思考,最後通過語言描述,令學生對“幾分之一”有更深的瞭解,爲學習分數打下基礎。

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數學語言訓練,精心設計數學語言,再通過讓學生將“日常語言”轉化爲“數學語言”,最後抽象成“數學算式”或“數學概念”,通過一系列的語言訓練,使學生的知識構建更爲豐富、鞏固,思維過程更加明確、深刻。

三、高年級(五、六年級)表述階段

表述主要是把數學性質、概念、定義、法則、公式等規律性的知識用準確簡潔的語言確定下來。這是數學語言訓練的高級階段。爲了強化學生的語言訓練,在教學中,可以進行一些數學概念、術語方面的比較。如:“是”與“叫做”,“約去”與“消去”,“兩”與“二”,“整除”與“除盡”等。也可以讓學生從舊知識出發,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或者對直觀、形象的事物的觀察,逐步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後用簡潔、準確、完整地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如:小數、自然數、正方體、等。也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可以把學生分組,其中一組從三角形、四邊形當中挑選一個圖形,讓其他組設計問題並提問。再由另一組同學回答,以此來猜測每一組選的圖形。

國小的數學語言訓練要圍繞從複述,描述,表述這三個階段開展,把訓練糅合進課堂,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數學語言,讓學生在日常教學中不經意間受到訓練,這樣學生很自然而然地運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數學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