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北吳莊國小教學管理規程

爲加強我校教學常規管理,促進教育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做好我校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切實把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落到實處,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學、規範、高效的教學管理秩序,特制定北吳莊國小教學常規管理規程。

北吳莊國小教學管理規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重建教學管理制度,進一步推進學校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進程,實現學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切實提高學校管理效益;突出機制建設,創建新的管理模式,強化教學監測、評價、指導手段,通過督查、測評全面掌握教師教學工作情況,努力提高教學管理與服務水平。

二、目標任務

建立健全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加強對教師教學常規的管理,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爲,確保教學中心地位的落實,爲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創造優良的外部制約機制和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完善教師評價機制,促進教師的主體發展,充分發揮評價制度的導向、激勵、促進的功能作用,使教師能夠揚長避短,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保證教學秩序穩定、教師隊伍穩定和教學質量的穩步上升。

三、內容要求

(一)制定計劃

1、教師制定學科教學工作計劃前,要認真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通覽全冊教材,並依據學校工作計劃,結合本班、本學科教學和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2、學科教學工作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分析(認知基礎、情感態度、學習習慣以及活動、操作技能等)、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改革的設想、實施計劃的具體措施、教學進度表、重要的教學活動及各部分教學內容的課時分配等。

3、語文、數學、英語學科要有後進生輔導、轉化措施和後進生名單。對後進生的輔導,要從認知基礎、情感態度、學習習慣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有針對性、有重點的輔導及轉化措施。

4、學校要對教師學科教學工作計劃認真審閱。每一年級每一學科都要有教學計劃,對於身兼多年級多學科的教師,學校要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整體安排,確定詳寫和簡寫。

(二)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其基本要求是:

1、學習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首先認真學習領會《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原則以及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要求和任務,整體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繫和銜接。

2、鑽研教材。深入鑽研教材,通過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過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級的教學內容在整體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和突出重點,適當分散難點,做到內容、目標心中有數,合理安排。

3、瞭解學生。備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力求全面瞭解學生思想狀況和興趣態度,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和技能水平,瞭解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預測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制定應對措施,以利於因材施教,提高教學實效性。

4、設計課堂整體思路。在編寫教案前對整堂課的教學應有總體的設計,這是個頭腦預演過程,是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的前奏,很有實際意義。總體思路應考慮目標、內容、條件等各因素彼此協調平衡,要考慮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的合理組合,要有彈性,便於整體把握。

5、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師統籌規劃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其內容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及學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設計、教學後記等。

——關於備課管理的意見:

(1)因人而異,分層要求

教案是爲教學服務的,要充分體現實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力求改變照抄照搬教案、與上課相脫節的現象。爲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提高備課的質量,可根據學校、教師、學科等實際情況,有所區別,分層要求。

基礎層的教師(新教師及新任學科)要做到備課規範化,教案要寫得詳細些,達到備課、教案編寫的基本要求。

成熟層的教師(任教本學科本教材三年以上)可以在規範化上放寬要求,在備課時,把主要精力和側重點放在對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創新上,放在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上。在教案編寫時可以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某些重點環節,精備每個序列或單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內容,形成並展示個人的教學特色。

對身兼多年級、多學科的教師,學校可根據總體工作安排和教師主攻方向,有側重點地選擇某些學科和年級備詳案,其它可備簡案,但備簡案的年級或學科中要求有一定數量的詳案。

(2)提倡教案形式多樣化

教案的形式應取決於學科特點,取決於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教學經驗與個性,不必整齊劃一。教師還可以把教案與教材結合使用,提倡教師在教材上圈點批註。教案模式多樣化應有利於教案的實際應用與創新。

(三)課堂教學

1、課堂教學要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以人爲本,體現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觀念,正確處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關係,積極推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轉變。

2、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教師不得挪用其他學科課時,不得擅自缺課,不得自己調課。課程表調度權屬於教導處。

3、教師要提前2分鐘到教室,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同時督促學生做好上課的準備。

4、教師的教學行爲要規範。要站立講課,做到儀表端莊、精神飽滿、教態自然;不在上課中隨便出入教室、會客、與室外人交談;嚴禁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等通訊工具;不做與上課無關的事情;不拖堂,不早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5、教師要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準確、簡練;板書規範、條理清晰;正確熟練地使用教學儀器和設備,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教學評價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6、課堂教學要努力處理好預設性與生成性之間的關係,要從課堂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案。

7、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認知、情感和行爲等方面與學生彼此溝通、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教師要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爲每個學生提供參與學習、展示自我的機會;要改革教學方式,營造積極互動的教學氛圍,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自主評價提供空間;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關注個別差異,認真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態和知識生成狀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四)聽課評課

1、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5節。

2、校領導要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層次教師全面聽課,力求每學年對所有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對青年教師、骨幹教師、教學能力偏弱教師進行重點聽課、跟蹤聽課,體現一定的計劃性與針對性。

3、認真做好聽課記錄,項目填寫齊全。記錄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簡記主要教學環節,重點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情況,對所發現的閃光之處或問題的思考,做好旁評。

4、課後務必要與授課教師及時交換意見,充分發揮聽課對改進教學、指導培養教師的作用。

(五)教學研究

學校要建立以校爲本、自下而上的教學研究制度,要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鼓勵教師參與教學改革,從改革實踐中提出教研課題。校長是建立以校爲本教研製度的第一責任人。要真正確立教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建立教學研究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要整合學校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務於教學、服務於教師專業成長的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要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員等各方面的作用;要形成對話機制,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爲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展示成果、提高自我提供平臺。

1、教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習教育法規政策;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研究學科課程標準;開發當地教育資源,建設校本課程;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學習規律;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學生學習方式。

2、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活動計劃。教研組依據學校工作計劃精心制定本組教研活動計劃。

3、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可以是集體備課、專題講座、研討交流、技能競賽等等。讓每位教師真正參與活動全過程,成爲活動的主體,使教研組活動更具活力與吸引力,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教研活動要依據年級或學科的師情、學情、教情,針對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確定若干研究重點,並圍繞研究重點確定活動內容,組織相關活動。

教研活動可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堅持統一管理。每學期教研組活動不少於5次,每次活動時間根據活動內容可長、可短,具體要求由學校統一安排。

4、紮實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各校要成立集體備課活動領導小組,同時要分學科成立集體備課活動小組,構建 “集體備課網絡”。同時學校要制訂科學、高效、具體的集體備課方案,明確備課組長的責任,設置活動安排表,將活動時間、活動地點、中心發言人、活動專題等細化,責任到人,確保集體備課落到實處。

5、積極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組要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做好開題、過程管理和結題工作。研究人員要注重實驗過程,做好材料、數據的積累與分析,及時做好總結,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6、做好活動記錄。活動記錄要規範,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內容、與會對象、主持人等。要詳細記錄每次活動的中心議題,每個發言人發言的具體內容,活動後達成的共識或得出的結論,取得的效果等。

7、及時總結、交流。每學期各教研組要對活動開展情況、教研工作重點研究情況進行全面總結,總結成績、指出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學校要組織開展一次總結交流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展示研究成果,達到相互學習借鑑、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1、佈置作業的原則

(1)在內容上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傳統型作業外,大部分作業的內容應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學生解答問題時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實踐性和探究性,作業的答案要有一定的遷移性、開放性甚至不確定性。作業要精心選擇和設計,要重視佈置課外閱讀、調查、實驗等實踐性、生活化的作業。

(2)在容量上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

作業佈置要着眼於學生髮展,關注學生的差異,體現開放性和選擇性。既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又儘可能發揮學生的潛能。作業數量和難度要適度,有彈性,可分必做題與選做題,按學生實際分層次提出要求。對學有餘力或有特別興趣的學生可以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嚴格控制學生的作業量,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要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不少於10小時的睡眠時間。學校要對各科作業的量進行嚴格的檢查和控制。

(3)在形式上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

要改變單一的文字式作業形式,可以佈置一些操作、實驗、口頭完成的作業;作業可以在課堂內完成,也可以在課外完成;可以由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4)在評判上重視過程性和激勵性。

在評判結果上,要儘量使用激勵語言,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2、作業的基本要求:

課外作業內容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類,因人而異,分爲選做題和必做題。作業形式要靈活多樣,不僅佈置讀、寫、算的作業,還可佈置畫、唱、操作、實驗、實踐、調查、考察、觀察等方面的作業。堅決杜絕懲罰性作業、隨意性作業、大量機械重複的作業。

國小生課外作業量:三至六年級每天不超過1小時;一、二年級原則上不佈置課外作業。

作業批閱要及時、認真,儘可能讓學生及時獲得作業的反饋信息,要重視作業批改後的評語,發揮作業批閱的激勵功能。提倡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自己或學生之間批閱、評價、修改作業,培養自我檢查、自我修正的能力。

各學科教師都要重視學生作業的書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姿勢和作業習慣,對學生的作業質量要有規範化的要求。

(七)學習輔導

1、輔導學生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既要課內輔導,又要課外輔導,既要集體輔導,又要個別輔導。

2、集體輔導要有計劃。教師要認真分析所教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與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共同研究,統一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總體認識和具體輔導辦法,制訂輔導計劃。

3、輔導對象要有所側重,特別要關注學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適當佈置提高性作業,向其推介課外補充讀物,讓其參加興趣小組等辦法,激發興趣,發揚特長;對個別學習困難學生以及因請假、曠課而影響了學業的學生,可採取個別輔導和小組輔導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補缺。

4、輔導要講究效益,要做到熱心、耐心並且有信心,避免疲勞戰。放學後不能留學生集體輔導,個別輔導時間不宜過長。

(八)課外活動

1、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是課堂學習的繼續,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延伸。學校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和假期生活,爲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創造有利的條件。

2、通過開展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使學生鞏固知識,開拓視野,充分發展個性,體驗社會生活,促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3、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指導。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輔導,既要及時彌補其知識缺陷,又要幫助他們轉變學習方式,學會學習。

4、要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開辦專題講座、組織興趣小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等,舉辦體育運動會和文化藝術節等。組織和指導課外活動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效,防止加重學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