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現代企業文化(精選多篇)

第一篇:現代企業文化

現代企業文化(精選多篇)

求學時的“生意”

對於自己的商業頭腦,陳光標十分自信。他的從商經歷,也着實讓人訝異。

國小三年級時,因爲交不起學費面臨失學危險,他自謀生路,從二三十米的深井中打上水來挑到兩公里 外的鎮上叫賣,給1分錢隨便喝,一個暑假掙了4塊多錢,不僅給自己交了學費,還替鄰居家的薛剛交

1.8元學費,或許,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慈善”。 四年級暑假,他揹着保溫箱走街串戶賣起冰棍。五年級,他居然空手做起販糧的生意,沒有本錢就找人做擔保,東家30斤西家50斤先把糧食賒過來,湊夠一板車就拉到糧站去賣,晚上回家再挨家挨戶去還錢,每斤糧食賺取三兩分錢差價。七年級時,他越做越“大”,不僅僱了一輛拖拉機拉糧食,還請了兩個同學幫忙。到了八年級暑假,拖拉機增加到兩臺,請來幫忙的同學也成了4個人。 九年級,陳光標已經在銀行有了1.37萬元存款,成了全鄉第一個“少年萬元戶”。高中三年和大學五年,他也沒閒着,跑到溫州去批發服裝鞋帽,然後拿到淮安、蚌埠、南京等地擺攤叫賣。 曾經的“皮包公司”

1990年從南京中醫學院畢業後,陳光標做過鍼灸、推拿大夫,在江蘇省社科院應運開發中心當了兩年副主 任,後跳槽至南京紅光醫藥公司,任辦公室主任。1997年3月,陳光標創辦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公司,自任董事長。爲陳光標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是他自己設計、改造的一個產品:跨世紀家庭ct儀。這個儀器原本只有普通收音機大小,名叫“耳穴疾病探測儀”,把兩個電極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哪個部位有病。陳光標看到這個東西后覺得很好,可是它的檢測結果不夠直觀,“如果能讓患者更直觀地看到檢測結果,效果一定大不一樣。”他用僅有的3000元錢買來一些產品,在南京中醫學院和南京師範大學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改裝:他用紙板畫出彩色的人體生理圖像,每個器官背面裝上發光小燈管,然後將這張紙板安裝到電腦顯示器的外殼上,接通“耳穴疾病探測儀”,患者只要手握兩個電極,發光小燈管一亮,就能在顯示器上直觀地看到自己身體哪個部位有病。這款名字響亮的儀器改裝成本不到700元,售價卻達8000多元,“那時北京的各大商場都有我的這個產品。” 沒有廠房,沒有設備,也不需要工人,陳光標做產品,都是自己有了思路後找人設計、改造、代爲生產,然後拿去銷售,有人譏之爲“皮包公司”,陳光標坦然一笑:“那是我的智慧。”

財富如水知分享

父母都是普通農民,陳光標卻擁有令人稱奇的商業頭腦,他說,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陳光標老家所在的泗洪縣是江蘇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奶奶先後生了11胎只有兩人存活,陳光標原本排行老三,兩歲那年哥哥、姐姐都被餓死他便成了老大。他說自己長到10歲幾乎沒有吃過肉,“從小就對飢餓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小時候窮怕了,所以我一直想靠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富起來。”而今,他做到了這一點。 有感於貧窮對人的折磨,他決定在自己先富起來之後掏錢幫助他人,“財富如水,應該學會分享。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獨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條河,你就要學會與他人分享。” 近年來,他每年捐出的錢都佔到企業淨利潤的50%以上,去年更高達75%:全年賺了4.1億元,他捐出3.13億。 2014年,當他以1.8億元捐款被評選爲當年的“中國首善”時,陳光標感慨萬千:30年前的1978年,10歲的他首次以1.8元幫助他人;30年後,這個數字翻了1億倍,那時他剛剛走進不惑之年。 感知創業艱辛,樹立守業信心

中國的傳統理念中,“再窮不能窮孩子”,而我卻認爲“再富不能富子女”。 我們這一代企業家很多從田埂中走來,經歷了艱苦的創業過程,而我們第二代則是站在我們肩膀上起來的,在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在優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應該立足腳下,展望未來,中國民營企業的世界夢想需要靠他們去完成落實。 我的兒子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接受“吃苦教育”,被灌輸“飲水思源”的古訓。我帶他去農村體驗生活,帶他去我工作的地方,讓他認識到錢是辛苦工作的收穫,錢也不是萬能的,要懂得珍惜。 “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這是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的一句名言。我將來財產不會留給子女,只會儘可能的去做慈善,發展中國的慈善事業。一個人的財富是自己生命時光的凝結,能主動捐出自己財富,是在善良心態的感召下的舉動。這種善良情感的萌生和鞏固,對後代的成長和成功是有很大好處的。在必要情況下,我還會讓我的孩子走一走我赤手空拳打天下的道路,去體會創業的艱辛。我們要用更多的時間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培育他們的精神世界。明德尚美、遵紀守法、敬仰生命、關愛他人這些基本的德育常

識,有待在“富二代”教育中得到彰顯。還要培養他們創業、創新、創優的精神,要他們知道,創業難,守業更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要有能力要具有時代感,因爲他們是在民族偉大復興的背景下的新一代民營企業家,要他們時刻牢記經商做生意“誠信”第一。讓他們瞭解自己的父輩有很多是從田埂走來的,站在我們的肩膀上起來的,要有世界眼光。要做大做強,走向世界看企業,要有博大胸懷,放眼世界,胸懷祖國,要充滿理想,有偉大的目標,堅強的體質,未來的事業靠他們完成落實,而且不僅繼承還要發展。陳光標,男,1968年7月生,江蘇泗洪人,江蘇省政協常委、致公黨江蘇省委常委、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因其在慈善公益事業和抗震救災中的突出貢獻,先後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201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大獎、“最具號召力中國慈善家”等殊榮。截至今年6月底,他向社會捐贈款物金額已超過9億元,直接資助30多萬人。 6月26日,陳光標再次來到四川,爲四川災區再次送來2014臺電腦及3臺汽車和200萬元現金。這是一個慈善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永續不斷的人性光芒的閃現。

陳光標,男,1968年7月生,江蘇泗洪人,江蘇省政協常委、致公黨江蘇省委常委、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因其在慈善公益事業和抗震救災中的突出貢獻,先後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201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大獎、“最具號召力中國慈善家”等殊榮。截至今年6月底,他向社會捐贈款物金額已超過9億元,直接資助30多萬人。[引言] 6月26日,陳光標再次來到四川,爲四川災區再次送來2014臺電腦及3臺汽車和200萬元現金。這是一個慈善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永續不斷的人性光芒的閃現。這已是陳光標在去年“5·12”大地震後第三十幾次帶款物來四川了。“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陳光標就是這樣一個堅持做好事、做善事的人。或許這是因爲他的善心是從小就融入其血液中,他的大愛精神是自幼就鑄成的。他從10歲開始挑水賣錢幫助鄉里讀不起書的孩子讀書,一直到他創業後從不停頓、不斷行善捐贈已達9億多元。最近,他還爲抗擊自然災害而成立了民兵救災隊伍,出資1億元捐建了防災減災培訓中心,免費向公衆普及防災減災和自救等知識。陳光標的精神,也許可以讓整個中國企業家階層的財富觀、價值觀發生深刻的轉變。誠如陳光標所言,改革開放30年來,聚集在中國民營企業家手中的資金是一筆讓人難以想象的巨大財富,不要忽視這些錢,如果能加以利用,那將幫助中國的慈善事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時代慈善領跑者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向災區捐款,企業的“社會道德責任”由此成爲公衆日益關注的話題。值得慶幸的是,以陳光標爲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家表現出了讓人敬佩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彰顯了一種實現社會和諧與致力於集體“吶喊”慈善的意識,並由此放射出耀眼的道德光環。今年5月公映的《人民至上》大型新聞紀錄片,再現去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悲壯和黨領導人民英勇抗震救災的氣壯山河的偉大斗爭場面。影片中真實地記錄了江蘇黃埔公司董事長、“中國首善”陳光標那感動四川人、感動中國人、感動全球人的救災場景。他不僅帶領公司120人,調動60臺大型設備參與抗震救災鬥爭,而且始終衝在搶救生命的第一線,背、抱、擡出200多位受傷者與罹難者,救活14人,其勇敢精神與慈善大家之心,讓每一個目睹者都震撼不已。溫家寶總理在災區現場接見他,稱他是一個有良知、有靈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繫災區的企業家。網友們發出感嘆:爲人當如陳光標。 陳光標不是在地震發生那一時間感情激動地來救災的,而是堅持了54天;在震後一年以來,先後到四川災區30多次,一直在繼續捐錢捐物,一直在關心着災區人民的生活,一直在關心着災區的重建。他是一個秉承慈善之心、忠誠慈善事業的善心牢固、善事永遠的慈善家與企業家,是時代慈善領跑者。 什麼叫真正的慈善?陳光標認爲那就是發自內心地幫助別人,同時使自己快樂的事業。“證明我是好人,我就很欣慰了。一個人活在世上能影響更多的人幸福和快樂,我認爲這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應當成爲企業家的價值觀。陳光標表示:“企業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不能光流淌着利潤的血液。所以說我們要記住總書記的話,記住總理的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企業家的道德標杆陳光標做企業算是很成功了,但他不是中國首富,也不是南京首富,可他爲什麼成了捐贈大戶、中國首善,成爲國人追捧的“慈善巨星”?這就足夠證明,陳光標的財富觀、成功目標非同等閒。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爲一切創業者提供了創造財富的體制和環境,一大批財富階層應運而生,一個宏大的企業家階層迅速成長,他們成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之一。企業家,是陳光標最初的身份。作爲一個企業家,陳光標同樣也是令人敬佩的。他領導的企業——江蘇黃埔

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從成立以來就致力於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專業從事可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變廢爲寶”、“保護環境”,是陳光標介紹自己企業時提到最多的兩個詞。公司的主業是大型廠房、橋樑、煙囪等爆破,大型高科技含量機械設備拆除,大型建築、橋樑拆除。企業在陳光標的領導下,僅僅幾年就成長爲全國最大的專業拆除公司,擁有了國家級拆除資質,拆除過程中採用國際先進設備和水壓、液壓、靜力、爆破拆除法等國際領先的拆除工藝,有效降低了噪音,減少了灰塵;對於拆除後的建築垃圾,公司突破了傳統拆遷公司將鋼筋剝離後渣土外運到郊區填埋而大量佔用土地、嚴重污染環境等弊端,採用國際先進的移動式破碎篩分機組,對拆除下來的廢舊混凝土現場破碎、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骨料、建築砌塊集料、道路填鋪料、三合土集料等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可使加工後的建築垃圾成爲商品,科學合理地直接提供利用,大大提高了廢舊混凝土的利用效率,有效實現了拆除工程的環保化、無污染、零排放。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過程中,公司又根據大量活動板房及生活垃圾需做無害化處理的現狀,聯合科研機構,成功開發出了活動板房中的泡沫塑料等有害成分的負壓處理技術,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處理技術,有效解決了活動板房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問題。公司的每一次業務拓展,都清晰顯現着“社會責任”的印記。陳光標坦言,比做再生資源利用更賺錢的行業有很多,很多朋友也建議涉足別的行業,但他都沒有同意。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卻很震撼——人一輩子踏踏實實做好一件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做再生資源利用,變廢爲寶,節約資源,又能保護環境,這本身就是一項一舉幾得、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何樂而不爲?財富是人民給予,擁有財富者應當擁有什麼樣的財富觀念,這是衡量一個企業家的道德標準的根本尺碼。 追求財富的成功擁有,這不是一個完美的財富創造者。而擁有了財富又要合理去分配和使用自己的財富,這纔是一個人美好生命的全過程。陳光標正有着這樣一個美好的財富人生。他對財富的理解是:“如果有一杯水,你可以獨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中;如果你有一條河,你就要學會和他人分享。”他強調,“我們每賺的一分錢裏都有國家的無形股份,我們應當與政府共同履行社會責任,與社會共同分享財富。” “大廈千間,夜眠七尺;飲水江河,不過滿腹”。一個人不能成爲財富的奴隸,而應當是財富與人分享的善德公民。對此,陳光標爲我們樹起了一個道德標杆。他創業10年,總計向社會捐贈了9億多元款物,而且還成立了光標榜樣基金,決心要把惠及大衆、救貧解困的慈善事業進行到底,展現出一個嶄新的社會責任企業家的新形象。他還呼籲企業家都來做慈善家,都來競爭中國首善——其道德境界何其高尚!深沉的仁民之道對中國慈善事業,不遺餘力;在捐贈數額上,絲毫不吝嗇。陳光標緣何如此慷慨?其實,當中國經濟在世界舞臺上開始引領風騷之時,很多人也在關注,在思考:什麼樣的東方慈善價值觀,能爲世界所認可?或許,儒家世界正可以爲我們探究陳光標的高尚精神境界提供一些有借鑑意義的思想資源。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真正的仁者,是行動當中的仁者。陳光標深諳儒家之道,真正做到了大仁大義。陳光標是用實際行動在幫助別人,令國人爲之震撼。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君子好善,也好仁,“爲富不仁”的“定律”在陳光標身上失去了魔力。陳光標選擇的慈善事業是一項人類偉大的事業,讓人類正義仁慈的光芒在互助之中延續下去,其意義長遠而實際。怎樣把中國的傳統道德文化與現代企業相結合並加以傳揚,是每一箇中國企業家都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作爲中國本土企業家,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陳光標將“仁民”之道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有中國的氣度,中國的風範。企業家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後,還要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這種社會責任不需要社會輿論的強加,而是出自於企業家的內心,是整個社會道德文化薰陶的結果。陳光標認爲,自身的財富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理應回報於社會。這種企業家的道德高度,何其難得。 陳光標捐獻出來的財富,不但從物質上對社會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還在道德上樹立了關愛他人、回報社會的典範。單純作爲一個商人,陳光標毋庸置疑是非常成功的。中國自古提倡勤儉持家。相當一部分富豪在擁有億萬資產後依舊保持勤儉的生活作風。儒家並非不講利,而是要“取之有道”,強調不能“見利忘義”。孔子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孔子一生追求的是“天下有道”,此“道”就是“人的福祉”。像陳光標一樣,秉承儒家思想的企業文化建設根本,就必須讓企業學會“仁道”,學會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上,保持一種超然的姿態。財富即意味着責任,有愛心的企業纔是智慧的企業,才能真正造就更多“人的福祉”。通過陳光標的事蹟,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富人已經具備這樣的意識,在受到財富激勵的同時力攬更多社會責任。或許按照傳統的儒家思想,這就是陳光標“達

則兼濟天下”思想境界和高尚人格的最真實體現!揚善何懼“高調”慈善,是一根標杆。曾幾何時,企業社會責任只是個掛在嘴邊說說而已的道德概念。但從陳光標的慈善行動中,我們看到新一代中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那麼,從“陳光標”現象背後,我們能夠看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到底包含哪些內容呢?企業家的社會責任除了經營好企業,爲社會創造就業機會、爲國家創造稅收、爲所在地經濟發展做貢獻外,還應該在取得較好利潤情況下,熱心、盡力投入各種慈善活動,回報社會,爲企業、爲社會、爲青年樹立楷模。只有財富和社會責任的結合才能夠贏得來自社會的真正尊重。陳光標說,我今天做慈善,希望明天全世界就知道!在2014年之前的他,默默行善。後來,他的父親說,一個人的能力再大,所做的事情再多,也只不過是海洋裏的一顆小水滴——應該將自己做的事情告訴大家,讓更多的企業家一起來行善。只有這樣,藉助更多企業家的力量,才能解決更多社會問題。他接受了父親的觀點,開始“高調”揚善,頻頻在鎂光燈下曝光。“我想呼喚起更多的富人關心社會上的弱勢羣體,來帶個好頭。” 如今,陳光標與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在北京高調啓動了“光標榜樣基金”,將突破傳統的基金管理模式,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創新與探索,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帶動社會更多的企業家加入到慈善公益事業的行列。陳光標說:“中國首善不只是我,在背後默默捐錢的,大有人在。但是,我做慈善非常高調——我希望人知道,做得好了希望大家鼓掌,目的就是帶動大家來關愛社會上的弱勢羣體。”其實,企業要想在“水深火熱”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通過慈善樹立商業精神和商業道德的標杆,就必須有一種陳光標般的“使命天下”的商業風範。我們的企業家們,應該把自身的財富價值作爲對社會貢獻的一分子,德齊天下,保持企業“大勝憑德”的企業品格。 “比爾·蓋茨比我有錢,但是我覺得我們做慈善的境界是一樣的。”正如陳光標所說,“改革開放30年讓我們先富裕起來,我們應該履行這個社會責任,回報社會是必須的。”相對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家思想的轉變無疑是緩慢而艱鉅的。但未來將會證明,在陳光標的道德標杆下,中國企業家個人的精神境界必會不斷昇華。越來越多的“陳光標”們今後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將會以更加負責的心態與行動譜寫一曲曲道德高尚的社會和諧樂章! 讓財富成爲慈善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錢,好像虧了。其實,陳光標認爲不但不虧,反而賺了。爲什麼?沒有哪個企業家是因爲做善事把企業做垮了的。一是因爲做善事會產生動力。做了善事,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就感到自己活得更有價值。二是因爲口碑,一個企業家做善事,合作伙伴和社會大衆都會提高對這個企業家的認可度,合作更爲愉快。如何讓財富與慈善這兩種社會品質,精妙地在企業家的身上得到契合?陳光標用行動給了我們答案——在現代社會裏,慈善事業是回報的重要方式,而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陳光標說:“做企業與做慈善不矛盾。通過我捐贈的數額就能看到,我捐贈的數額一年比一年多,這就說明,做慈善不但不影響企業發展,反而能促進企業發展,回報社會越多,社會對我的回報也越多。”生活在我們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獨地佔有銀行存摺上僵死數字的守財奴,要更偉大、更光榮、更快樂。陳光標做慈善,一方面是爲了幫助有困難的人,而另一方面是渴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企業家,將這種慈善的熱忱傳遞出去、傳承開來。我們終會發現,慈善作爲財富的一個出口,它最終通向的是愛。事實上,汶川大地震後,至少有上百位企業家發出過頗爲雷同的感慨:“光標啊,你在前面衝鋒,我們不捐也不行啊。”與此同時,我們也已充分感受到,受災羣衆用眼淚和真情表達了他們對“陳光標”們的尊敬和信賴。 對陳光標而言,做個榜樣人物,就是要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要引領中國企業家樹立起促進社會和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慈善不是一時一地的“陣地戰”,慈善是長征,而且永遠沒有終點,但慈善不是苦難的長征,而是快樂的長征。 “憂以天下,樂以天下”。傳統的儒家道德觀,揭示了個體在社會中的責任。陳光標既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元素,又創新和豐富了社會主義的社會成員必須履行其社會責任的新道德思想。他是一個有良知、有感情、有愛心的社會責任型企業家,是無愧於時代的道德楷模。

第二篇:現代企業文化的一般特徵

現代企業文化的一般特徵

2014-8-19 12:32:52 來源: 兗礦集團 【關閉】【打印】 查看評論

1、客觀性。企業文化不但是企業生產經營、行政管理理念和經驗的科學反映和凝結,而且也是社會文化和企業實踐的融合。做爲前者,它在企業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反映了企業基本的精神風貌。無論人們對其意識與否,認識到何種程度,它都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且直接關係着企業的成敗興衰;做爲後者,它又鮮明地體現着社會文化和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與企業實踐的結合。

2、時代性。企業不但存在於一定社會條件這一空間環境中,而且同時也處在一定時間環境這一時代條件下。所以,企業文化中必然反映出特定的時代精神,例如:50年代鞍鋼的“孟泰精神”,60年代大慶的“鐵人精神”和煤炭系統的“石圪節”精神以及原大同礦務局的“特別能戰鬥”精神。

3、民族和區域性。任何企業都必然存在於特定的國家、地理區域和民族聚居範圍內。因此,企業文化總會受到特定國家歷史、民族傳統和區域習俗的影響,它們會從各方面給企業文化打自己的烙印,形成某種企業文化特定的優點與缺憾。

4、獨特性。企業文化存在於各種因素構成的社會環境之中,同時也是自身多種構成因素和條件的綜合表現。由於這些環境和條件的不同與差異,因此各種企業文化也必然顯示出獨到的個性與自身特點,反映出本企業獨特的精神風貌。

5、系統性。企業文化是一個由多因素、多方面、多層次形成的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象任何一個自然或社會系統一樣,企業文化中某一部分和方面的變動,也都會影響和牽扯到其它方面的發展和變化。

6、目的性。企業文化學說做爲以人爲中心的現代管理髮展中的新階段、新思想,它高度重視人的作用,將其視爲企業生產經營諸要素的首要一條以及其它一切管理行爲的基礎和出發點。企業文化理論通過以共同的價值觀念、行爲規範、思想情操、道德標準來統一和指導員

工的言行,使個體行爲融入整體行爲之中,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員工的行爲和企業目的保持最大可能的一致,促進企業目標的達成。

第三篇:現代企業文化的基本內容

現代企業文化的基本內容

2014-8-19 12:33:20 來源: 兗礦集團 【關閉】【打印】 查看評論

1、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實踐中所形成的、反映員工素質和本企業特色、能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增強企業活力的羣體意識,它是企業經營宗旨、價值準則、管理信念的集中體現,它構成了企業文化的核心和基礎。

2、價值準則。價值準則是指企業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人與人、人與事之間關係的評價標準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爲取向。對企業領導者而言,價值準則的作用主要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哲學和信條的影響,即企業以什麼做爲自己評價善惡是非的標準,用什麼態度對待社會,又以什麼標準要求和約束自己,以什麼做爲自己經營活動的追求目標。在普通員工方面,價值準則通常表現爲權益意識和責、權、利觀念,企業價值準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觀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企業都必須具備強烈的市場意識、樹立明確的市場觀念,因爲市場調節是解決資源配置和產品分配的主要方式,市場是企業的生存空間、活動舞臺。社會對企業行爲是非及業績認可與否,企業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只有放在市場上才能得以評判和實現。因此,在今後企業價值準則的形成和確立中必將打上市場觀念的深深烙印。

(2)國家觀念。對於企業價值準則來說,這主要是指企業要有自覺遵循和順應國家經濟政策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觀念。

(3)系統觀念。人類社會是一個大系統。市場經濟也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樹立正確、健全的系統觀念,有助於企業正確認識和處理企業與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員工三者利益。

(4)效益與效率觀念。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益和效率的高低直接關係着企業的興衰成敗和生存發展,是人們判別一個企業經營狀況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同時,追求高效率、高效益是現代企業文化內容的重要分支,也是現代企業價值觀念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5)競爭和風險觀念。

(6)機遇觀念。

(7)戰略觀念。在現代經濟技術條件下,市場變化快,競爭激烈,企業若沒有長久全面的經營戰略,就難免在市場經濟的衝擊和震盪下失去目標,甚至隨波逐流。因此,制訂正確的經營戰略,是保證企業長期繁榮和穩定發展的關鍵性舉措(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也是動員和激勵員工努力爲長遠目標而奮鬥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否具備一個健全的戰略觀念,是人們判斷一個企業領導者稱職與否的重要因素。

3、企業宗旨與企業目標。企業宗旨與企業目標是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信條和追求所在,是企業爲之奮鬥的方向。它既是企業員工理想和觀念的反映,也體現着企業領導者的抱負和胸懷。作爲企業文化的出發點和歸宿,企業的宗旨和目標是企業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精髓所在。

企業目標代表着一個企業的方向和未來,然而在實踐中它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關鍵還要看它的科學性。從企業文化建設的角度審視之,科學而有效的企業目標至少應具備如下特徵:

(1)激勵性。根據行爲科學所揭示的規律,人的需要是多樣化、分層次的。人們會爲不斷提高自己需求的滿足程度而持續努力。就此意義來說,企業目標的設定就是要爲這種需求提供一種不間斷的、具體化的期望,使員工心態在滿足與不滿足的互動中受到經常的激勵,併爲其生產經營行爲提供相應的推動力。

(2)持久性及穩定性。目標應具有相對的持久性和穩定性,這不僅是經營管理的要求,也是企業文化發展過程中繼承性的體現。管理中涉及的很多問題如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生產經營中的科學、文明,全員素質的提高等是任何時候都不應放棄追求的,需變化的只是努力方式、階段性目標的調整等具體問題。從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上講,這也是將企業精神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並持之以恆的必要條件。

(3)系統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目標包括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利潤率、資金回報率這樣一些直接的經濟指標。也包括企業在社會上的聲望、形象和地位。同時還包括企業員工個人價值及發展目標的實現。

第四篇:現代企業文化論文

談沃爾瑪企業文化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文化的作用日益凸顯,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轉向更深層次文化理念的競爭。企業一年獲利靠機遇,三年不敗靠領導,五年成功靠制度,百年發展靠文化。可見,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

沃爾瑪公司雖然僅有40餘年的歷史,但其的企業文化已成爲零售業界的佳傳。沃爾瑪一直非常重視企業文化的作用,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對形成企業良好機制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這也是沃爾瑪能夠榮登世界排行榜頭把交椅的重要因素。

企業文化的精髓在於企業理念,企業的理念就表現在企業的價值觀上。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所倡導並奉爲核心價值觀的“顧客就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員工”,“每天追求卓越”,還有“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永遠爲顧客提供超值服務”等等的服務原則和文化理念,都被世人稱爲寶典,山姆·沃爾頓的非凡創造能力和他所倡導並一手建設的企業文化,就是一個現代版商業神話誕生的源泉。

1. 顧客就是上帝

爲了給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沃爾瑪不僅通過連鎖經營的組織形式、高新技術的管理手段,努力降低經營費用,讓利於消費者,而且從各個方面千方百計節約開支。美國大公司擁有專機是常事,但沃爾瑪公司的十幾架專機都是二手貨;美國大公司一般都擁有豪華的辦公樓,但沃爾瑪公司總部一直設在偏僻小鎮的平房中,沃爾瑪公司創始人雖然家財萬貫,但理髮只去廉價理髮店去理髮,現任董事長現在已是世界首富,但他的辦公室只有12平方米左右,而且陳設十分簡單,公司總裁辦公室也不到20平方米。對這些做法儘管可以有各種評論,但傳達給消費者的信息卻是:沃爾瑪時刻爲顧客節省每一分錢。沃爾瑪公司採取各種措施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如在銷售食品時,從保質期結束的前一天開始降價30%銷售,保質期到達當天上午10點全部撤下櫃檯銷燬。

在沃爾瑪看來顧客就是上帝。爲了給消費者超值服務,沃爾瑪想盡了一切辦法,沃爾瑪要求其員工要遵守“三米微笑”原則,儘量直呼顧客名字,微笑只能1

露出八顆牙等等,正是這樣沃爾瑪在顧客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尊重每一位員工

尊重個人,這是沃爾瑪最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在沃爾瑪,“我們的員工與衆不同”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沃爾瑪成功的原因。它真正的含義是每位員工都很重要,無論他在什麼崗位都能表現出衆。“我們的員工與衆不同”這句話就印在沃爾瑪每位員工的工牌上,每時都在提升員工的自豪感,激勵員工做好自己的工作。

沃爾瑪公司重視對員工的精神鼓勵,總部和各個商店的櫥窗中,都懸掛着先進員工的照片。各個商店都安排一些退休的老員工,身穿沃爾瑪工作服,佩戴沃爾瑪標誌,站在店門口迎接顧客,不時有好奇的顧客同其合影留念。這不但起到了保安員的作用,而且也滿足了老員工的一種精神慰藉。

3. 每天追求卓越

沃爾瑪公司已經連續幾年位居全球商業企業榜首,但人們接觸到的員工都沒有滿足的表示,確實體現了“每天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對於沃爾瑪商店經理來說,他們每週至少要到周圍其它商店10次以上,看看自己的商品價格是不是最低,看看競爭對手有哪些長處值得學習,絲毫不敢懈怠。公司以沃爾瑪

(wal—mart)的每個字母打頭,編了一套口號,內容是鼓勵員工時刻爭取第一。公司每次召開股東大會、區域經理會議和其它重要會議時,每個商店每天開門營業前,都要全體高呼這些口號,並配有動作,以振奮精神,鼓舞士氣。不管是公司總裁、區域經理,還是商店普通員工,表演時都十分投入,充分顯示了企業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也正是在這樣一種追求卓越的口號的激勵之下,沃爾瑪有了很多創新,銷售方式、促銷手段、經營理念、管理方法等等,在細節方面更是如此,它第一次用了一次購足的購物理念,第一次在零售中用信息化管理。沃爾瑪正是靠着它的超時代的企業文化,來建造新世紀的零售王國。

第五篇:現代企業文化的建設

現代企業文化的建設

【摘要】企業文化起着分界線的作用,表達了企業成員對組織的一種認同感,它使得企業員工視企業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有助於增強社會系統的穩定性並且能引導和塑造員工的態度和行爲。企業文化在現代企業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越來越被管理者所重視。企業文化源於歷史,重在建設,貴在落地。只有認真把握好這三個環節,企業文化才能真正成爲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感性;理性;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作爲企業歷史的文化積澱,不僅是企業的一種價值觀、一種理念,而且是企業的一種管理方式和方法。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地表現爲管理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和文化的競爭。海爾、白沙等一些國內和行業內的企業集團將品牌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率先實施文化管理.以文化力推動經濟力。進而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所以說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效益優勢和發展優勢。企業文化能激勵與支持創新活動,是企業增強凝聚力的保證,將能進一步增進創新產品或服務商業化的機會,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和未來。要辦好企業,必須建設好企業文化,普及好企業文化。因爲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家企業能流傳下來的不是產品或服務.而是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源於歷史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成功歸功於該組織固有的、由悠久傳統所繼承的文化。因爲文化影響行爲,影響企業的目標與策略,繼而影響組織的績效。因此如何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適合當前企業的文化價值,是形成現代企業文化成爲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步。

(一)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感受到的東西我們不一定真正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它。企業文化亦是如此。我們通過深入挖掘企業歷史發展的文化底蘊.將企業與員工中許許多多約定俗成的、大家認可的思想觀念和行爲習慣歸納、總結、提煉和創新,並融入現代企業理念,最終昇華爲企業文化理念體系,這個過程就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因此.企業文化必須要建立一個理念體系,但這個理念體系又必須是建立在符合企業實際和員工共同認知的基礎之上的,必須是知與行的統一。只有這樣,企業文化建設纔有基礎,纔不是空中樓閣,纔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實現歷史與現實的合理結合

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而企業文化源於企業歷史,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實踐的理念總結和昇華。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要注意借鑑和弘揚企業歷史上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和傳統。但歷史的變遷。使企業生存的外部、內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需要我們從企業實際出發.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一,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對企業歷史的傳統的文化採取“揚棄”的精神,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真正做到企業文化建設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走入“只要一個公司內的大多數人認可一種價值觀,它就是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一成不變”的誤區。“取得大多數人的認可”只是建立企業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說,員工是否認可與是否遵守價值觀不一定是一致的,而必須從企業內員工身上體現出價值觀,才能說這種價值觀是企業的文化。正因爲走入了這些誤區,才導致很多企業儘管寫出了一大堆的東西,也有人贊同.但從員工的行爲卻反映出不同的價值觀,使寫出的東西成爲擺設。

二、企業文化重在建設

(一)內容與形式要匹配

企業文化建沒既要有一定的形式.也要有一定的內容,內容與形式要緊密結合、互爲依託、相互作用。我們倡導和推行的企業文化沒有具體實際的內容就是花架子、形式主義,同樣企業文化的推行也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和載體,否則就難以推行。

(二)處理好文化與制度的關係

避免走入以文化“治”企業的誤區。作用於企業的無形的手有兩隻——制度和文化。談到“治”,只能寄希望於制度,企業制度是約束機制,保證正常的經營秩序;而企業文化是激勵機制.使員工白髮、自覺地熱愛企業、忠於企業.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當寄希望於企業文化來“治”企業時,是需要有一定的人文背景,對員工的內在素質要求非常高。如果完全把企業文化制度化;這時它將變成僵化的東西,失去了文化本身的活性和生命力;但是完全脫離了制度的企業文化.又是不現實的,是無法推行的。制度對於企業的意義在於它建立了一個使管理者意願得以貫徹的有力支撐,並且在得到員工認可的前提下,使企業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從人與人的對立弱化爲人與制度的對立,可以更好地約束和規範員工行爲,減少對立或降低對立的尖銳程度,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但是制度化管理要完美地體現企業文化建設,成爲企業文化的良好支撐工具,也不是無條件的、自然而成的。這就是現實生活中企業制度衆多,而影響的企業文化卻並不多的緣故。制度化管理在這裏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得到員工認可”。任何人都千萬不要將這個條件簡單化,因爲它正是從制度化管理上升到企業文化的重要一步,而通向這一步的核心就是把握制度文化效力點所在的問題.也就是把握企業文化的“柔”與制度化管理的“剛”。如何把握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一種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觀的問題,因爲制度的最終效力在於人的認同,也就是“員工的認可”,制度文化的效力點不在別處,而在人的心靈。所以把握企業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剛”。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人手。

1.要審視各種制度是否是以企業的根本性需求出發,與企業最本質的目標相聯繫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個企業離開了制度就會成爲一盤散沙。但制度又反映一個企業的基本觀念,反映企業對社會、對人的基本態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隨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約的。制度並不是越繁瑣越好,也不能爲嚴格而嚴格,制度必須體現對人有高度的約束和規範,但又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這就要求制度的產生必須是立足於需要之上的,立足於需要之上的制度即使再嚴格也是樂於被人接受的。

2.要審視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參與者的利益得到平衡,產生互相制約的作用。制度作爲公正的體現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內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約束下各直接參與者的利益得到平衡,體現權利與義務的對稱。制度在其形式上是對人的利益的制約。既然是制約,對於相對人來說就有一定的心理承受限度,決定這種承受限度的是制度內容的公正和公平。同時,制度制約下的每一個成員既是受約束者。又是監督者,如果制度的內容是不公正的,就不能得到全員的認可。

3.要審視制度出臺的程序是否公正和規範。制度管理如果設有一個公正的出臺程序就有可能陷入強權管理範疇。而強權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會產生“指鹿爲馬”的結果,這就提出了制度創設程序的重要意義。制度文化客觀上排斥強權.主觀上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倚重強權、彰顯強權。在當代企業的制度建設中滲入強權成分的情況屢見不鮮.試想.朝令夕改、出口成規的情況.在多少企業真正得到了徹底根除?而且管理越不規範,這種情況就越嚴重.而越是這樣,就越與企業文化建設背道而馳。

4.要審視制度的執行是否真正嚴格平等。制度執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無歧視原則下產生的普遍的認同心理.這也正是制度執行中的難點問題。因爲每個人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監督執行部門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在執行制度時是很難做到完全公正和無歧視性

的.這樣往往就會影響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終目標。所以,制度化管理體現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柔”和“剛”並不是對立的,關鍵是從制度的制定到執行整個過程是否真正體現出了公正的內涵,是否體現了企業的根本需求,如果達到了這個要求,那麼制度化管理就奠定了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成爲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三)處理好內部和外部的關係

企業環境是對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的因素.包括企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內部環境是指企業的性質、技術力量和經營方向等;外部環境對企業文化影響非常大,不同的企業環境必然導致企業行爲的差異,形成針對性不同的企業文化。環境是變化的.組織文化也就不能一成不變,需要隨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一定要避免“一勞永逸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經常故老相傳,雖然事過境遷、環境改變,大多數企業卻仍然恪守前人的失敗經驗,平白錯過大好的機會。任何試圖追求完美企業文化的做法都是在否定企業的發展、個性的發展和文化的發展.導致管理氣氛的壓抑、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對企業文化不應該試圖約束,而應採取引導的方式。企業文化說到底是人性的發揮,人性無法管理而只能引導。

三、企業文化貴在落地

有一種觀點認爲.企業文化是領導者的文化.是決策層的文化,是管理者的文化。這種觀點不無道理。因爲企業文化確實是由領導者或決策層、管理者倡導、提煉、總結、實施和推行的,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領導者、決策層和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但是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纔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再科學、系統、完善的企業文化理念一旦脫離開羣衆的熱情支持和積極踐行,只能是紙上談兵,不可能取得任何實際效果,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文化落地”。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正確處理好領導倡導、管理推行與羣衆踐行的關係。把領導的意志、管理的目標轉化爲羣衆的自覺行動,使企業文化在羣衆中人腦人心,進而實現真正“落地”。

(一)內抓素質、外樹形象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

企業文化的建設和推廣,主要取決於員工素質的高低。所以.企業文化的推廣要突出抓好企業員工隊伍的行業共同性建設和企業性建設。全面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一,抓培訓。對員工普遍進行職業技能、職業紀律的崗位‘培訓的同時。同樣要注重對員工理想、職業道德、價值觀的培訓,不斷提高企業員t的文化業務水平。第二,樹典型。很多企業都有一些廣爲流傳的故事,而且通常與企業創始人及企業的發展歷程有關。這些故事不僅把組織的過去與現在連接起來,還可以讓人明瞭目前事態的來龍去脈。大多數的故事都是自然發生而流傳的,企業卻可以刻意地將其納入管理,好讓其成爲員工學習組織文化的教具。培養樹立一些企業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這是提高員工素質、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方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抓好典型,樹好榜樣.把員工的價值觀建設引向深入。第三,嚴懲不當行爲,工作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文化建設。一旦發現個別員工消極怠工、以權謀私等行爲,必須嚴格按制度處理。處理的公正性直接影響其他員工對企業的信賴度、忠誠度。所以,嚴懲不當行爲同樣是企業文化推廣的重要一環。第四,建立完善的cis系統。cis系統有三個管理系統,分別是理念管理系統、行爲管理系統、視覺管理系統。

(二)廣泛參與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企業全體員工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發動和吸引員工廣泛參與。實踐證明,員工在活動中是被動還是主動參與,效果截然不同,只有員工積極參與,他們纔會對企業取得的成績更加珍惜.纔會更加熱愛自己的企業。要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精心設計。組織各具特色的活動形式.廣泛開展教育活動,使員工在廣泛參與中受到教育,必須克服形式主義.防止搞“花架子”。

(三)強化機制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有效的機制是搞好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企業文化建設不是短期行爲,而是長期任務。因此要有一套適合企業文化推廣的運行機制。一是要制訂企業文化的培訓規劃,並納入到企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中,一起部署、一起落實、堅持時間上階段性、內容上連續性地進行,規劃要明確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方針、措施、原則、規範。爲企業文化建沒營造良好的環境。二是要有強有力的管理機制.要建立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業務流程、規範操作規程、明確職責.使精神文明建設在制度化、規範化的管理下有效運行。三是要有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把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與經濟利益掛鉤。對弘揚企業文化做出卓越貢獻的員工.組織部門予以重用。四是要強化監督檢查機制。搞好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必須以制度來保證:要建立起監督檢查制度,從監督檢查的原則、內容、方式、途徑、獎罰等方面進行規範和明確,保證各項t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要拓寬監督檢查渠道,切實加強職能部門對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檢查和督導,多渠道、多方位地進行監督檢查。

四、結束語

企業文化首先是企業本身的需要,尤其對現階段處於由人治向法治轉換過程中的國內公司.健康的企業文化將能削弱甚至取代個人影響力在企業中的過分存在,爲企業的平穩發展創造條件;其次是管理制度實施的需要。企業中沒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種漏洞導致的後果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再次是人才競爭的需要。對共同價值的認同.會使員t產生穩定的歸屬感.從而吸引、留住人才;最後是市場競爭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業文化能夠提高效率,減少費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產品的價值,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因此,對企業文化的建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光麗.衛林英.段興民.文化是真正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來自協同學的解說[j]生產力

研究,2014.(15).

[2] 楊年東企業文化建設在於“落地” [n]福建工商時報,2014-02—22.

標籤:多篇 精選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