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可能性教案(精品多篇)

可能性教案(精品多篇)

可能性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教材P107—109

教學目標: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 他 摸到什麼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複20次。

記錄次數

活動彙報、小結

(2)袋子裏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爲什麼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係。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P109 6

[1]學生說說擲出後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2]猜測實驗後結果會有什麼特點

[3]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麼?

[5]由於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10 7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二

第1課時:可能性

教學目標:

1.結合擲硬幣的遊戲,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體驗一些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簡單事件發生的情況,並能夠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重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確判斷。

教學難點:

能用數學語言描述探索發現的過程和結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拋硬幣,讓生猜想哪個面可能朝上?生: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可能性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轉轉盤,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猜想

出示四個轉盤:圖

猜測:轉動①號盤,指針停在哪種顏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號呢?讓生獨立猜測,並說一說想法。板書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2)體驗:以小組爲單位各做10次實驗。

(提示分工:一人轉轉盤,等指針停止後,把指針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轉;小組學生輪流填表。全班分四個組,分別轉①②③④轉盤。)

(1) 彙報,全班交流。

2、紙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1)猜想:拋出紙杯後,紙杯落地可能出現的情況。同桌交流並回答。

(2)實驗驗證

每人重複做5次,並記錄表中。投影出示

(3)、彙報交流。

(4)、師生小結。

3、摸球感知,進一步瞭解可能性

(1)、出示盒子:出示問題:(要求:先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填寫)

分組實驗加以驗證、結論。

(2)、討論: (課本76頁)師: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先讓學生看清楚箱子裏放的球的顏色和個數。

① 填表 ②小組實驗 ③結論。

三、鞏固練習

P76試一試。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什麼結果?列舉出來並驗證。

四、評價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第2課時:摸球遊戲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 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中的不確定現象。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

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從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節課的初始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聯歡會的生活情境,運用聯歡會上的遊戲活動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生活中的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二)以學生試驗操作爲主,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爲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平臺。 教材通過設計抽籤、摸棋子等活動,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不確定現象中尋找規律,有利於讓學生深入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本年齡段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思維方式是以形象直觀爲主,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能夠有意注意的持續時間較短,喜歡在遊戲當中學習。但是合作意識較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地引導。

(二)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生活中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應有一定的經驗;對於一定可能不可能這些詞語應有一定的理解;應具備一定的試驗探究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能正確判斷生活中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能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進行描述。

(二)數學思考

1.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試驗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

2.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能合理闡述自己的觀點。

可能性教案 篇三

第1課時

[教學內容]摸球遊戲(第87頁)

[教學目的]通過“摸球遊戲”的活動,讓學生了解數據表示的方式。又通過學生的討論與交流,逐步使他們體會到數據表示的簡潔性與客觀性。

[教學過程]

1、交流中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可能性的大小,請看下面一道題。教師呈現題目並配圖,然後問:

(1)你認爲小青摸出的球可能是什麼顏色?

(2)哪一種顏色的球摸出的可能性大,爲什麼?與同學進行交流。

2、在分析中理解數的表示方法

師:現在盒子裏只有2個紅球,能否摸到白球呢?

生:不能。因爲盒子裏沒有白球。

師:那麼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從這個盒子裏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呢?

生:用0,因爲0代表沒有。那麼摸出紅球的情況呢?

生:一定能摸到紅球,因爲盒子裏都是紅球。

師:從盒子裏一定能摸到紅球,我們說此時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1。誰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0,那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爲1?(生舉例說明)

3、在觀察、討論中理解數的表示方法

師出示一個只有1個紅球與一個白球的盒子。

師:從這個盒子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一半。

師:如果用數來表示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可以怎樣表示?

生:12。

師:這個同學說的很好,如果在盒子裏在放入一個黃球,那麼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怎樣表示呢?讓學生開展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如給每個球標上字母,再觀察等)

4、課堂練習:

87頁1題、2題。(生小組討論)

5、歸納小節:用數據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可讓學生自己,也可師生共同歸納)。

6、佈置作業:

87頁下面的實踐活動題。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在國小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對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有所認識,本節課進一步學習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並能對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語言進行描述,是爲下一學段學習概率知識打下基礎。

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種因素決定的。同樣摸球,如果某種顏色的球數量多一些,那麼摸出這一顏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對於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也不能在活動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標實施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逐步讓學生悟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遊戲,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法學法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遊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基於以上理解,我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以學生髮展爲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爲主線,以求異創新爲宗旨,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設疑激趣,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

五、教學設計

本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猜想——驗證——推理——運用”。首先,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親自參與“猜想——驗證——推理”這一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感知可能性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再通過運用這一環節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創設情境,激趣猜測

一開課,通過“師猜生摸”的摸球遊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活動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爲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2、組織活動,驗證猜測

學生進行了猜測,但猜測的對不對呢、實驗是的老師,這個謎底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來揭曉。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展示個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他們體會與他人交流的快樂,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的完善與發展。學生纔是真正的主人,這種共同研討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科學研究態度。

3、實驗分析,大膽推理

善於觀察、分析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項重要目標,學生對自己的實驗最有發言權,所以我首先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輪流到實物展示臺前向全班同學說說,在實驗中自己發現了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而我則從旁協助他們引導他們,幫助學生理解: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4、綜合運用,服務生活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遊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這樣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自己做主,學生有了更寬廣的思維空間,個性化思維將得到充分展現。

可能性教案 篇五

一、談話導入:

出示撲克牌與篩子: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要玩什麼遊戲?想來一起玩一玩嗎?我們要玩出數學味來。

二、開展活動:

1、活動一、摸牌遊戲。

(1)談話並猜測:(電腦出示)老師這兒有四種不同花色的撲克牌各2張,混放在一起併疊整齊。如果每次任意摸一張,摸40次。你猜猜,每種花色的牌可能會摸到多少次?(指名猜測)請把你估計的數字寫下來。

(2)會和你猜的情況一樣嗎?我們只要自己試試就可以知道了。

(3)師宣佈活動規則,多媒體演示示範摸牌一次,說明活動順序和要求:摸牌——畫“正”字——放回——洗牌……,摸牌40次後,在記錄表下面的方格圖裏塗色,用直條表示摸牌結果。

(4)學生同桌合作,一人摸牌,另一人在書上記錄,然後將結果用條形圖表示。

(5)學生彙報摸牌結果。看看和你估計的是否差不多,並在小組內交流活動的發現和體會。(可以讓猜得很接近的學生說說爲什麼要這樣猜。)

(6)全班交流摸牌遊戲中的體會。

(7)談話:如果再放進4張紅桃牌,任意摸40次,結果可能會怎樣?先猜一猜,再合作實驗。(同桌合作,與剛纔分工交換,一人摸牌、另一人記錄在書上,並製成條形圖)

(8)全班交流各自的發現,分析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

(9)同桌合作活動,任意選擇不同張數、不同花色的撲克牌,先估計像剛纔一樣摸40次,結果可能會怎麼樣,再實驗。並用自己最快的方法記錄在自己本子上。

(10)談話:如果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準備怎麼樣?(指名回答)根據老師的要求選取撲克牌的花色和張數。

2、活動二:下棋遊戲。

(1)過渡:老師認爲自己打牌的水平還可以,可是,有一次和別人下棋,輸得很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2)電腦邊演示邊解說:那天,我們是這樣下棋的,用一個小正方體,5面塗紅色,1面塗黑色。一人黑棋,一人拿紅棋,都從“0”開始。誰走棋用拋下正方體的辦法確定。兩人輪流拋小正方體。不管誰拋的,只要紅色朝上,紅棋就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就走兩格。誰先走到最後一格誰爲勝。

(3)你能按着老師這樣的玩法,和同桌一起玩玩嗎?

(4)先製作小正方體,剪下教材附頁上的棋紙。同桌合作,隨意選擇顏色開展活動,一局結束後,可交換棋子再下幾盤,並在書上記錄自己哪種顏色棋勝的盤數。

(5)小組內交流自己獲勝情況,組長統計組內紅棋和黑棋獲勝的盤數。

(6)在班內交流遊戲結果。各組彙報,教師記錄,合計。

(7)你猜猜那天老師拿得是什麼顏色的棋子?(生說)

師設疑:我想,黑色朝上,可以走兩格,所以我選擇了黑色。可爲什麼和我想象得不樣呢?(學生討論並交流)

(8)如果要使兩種顏色的棋獲勝的次數差不多,應該怎麼改?

三、拓展思維:

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利用這種可能性而舉行的一些活動嗎?

假如自己是某商場的經理,請你策劃一個有誘惑力而又很合理的“摸獎”活動。

板書設計:

摸牌和下棋

順序:摸牌——畫“正”字——放回——洗牌……

紅色:走一格

黑色:走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