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會計教案【精品多篇】

會計教案【精品多篇】

會計課程教學設計 篇一

[關鍵詞]會計制度設計教學系統設計教學目的教學分析教學修改教學評價

《會計制度設計》(Design of Accounting System)是一門面向工商管理類本科生(含雙學位)的專業選修課程,一學期的總課時爲32學時,採用專題性的案例設計與理論探討相結合的授課方式,主要內容包括:會計制度設計概論、會計科目與覈算形式設計、會計報告系統的設計、貨幣資金監控制度設計、存貨及購銷業務監控制度設計、會計控制系統設計的評價、會計組織制度的設計等。教學手段則採用了多媒體技術、課堂討論分析、平時案例設計及期末論文報告等多樣化的形式。

教學系統可以被定義爲“促進學習的資源和步驟的安排”。教學系統的設計則是教學計劃的開發過程,它可以在多種不同水平上進行,如由部級精品課程基金資助的會計學科課程研究和配套的實驗、網絡課程研究。而一般把較小教學系統的設計簡稱教學設計,因其重點是教學本身,如《會計制度設計》教程、教程內的單元或個別的課,便是此類教學系統的計劃和開發。在任何教學系統的模型中,各階段的作用可分爲如下三類:(1)鑑別教學的結果,(2)發展教學,(3)評價教學效果。筆者借鑑狄克和凱里(Dick & Carey,1990)的模型(圖1),在《會計制度設計》授課的實踐經驗總結基礎上,爲積極探索適合該教程中的單元和單課的教學系統,將集中說明《會計制度設計》課程四個階段的教學設計活動。

圖1 《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教學設計

1《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階段

教學設計者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識別哪些目的是教學目的,哪些不是。尤其是在經濟管理類的選修課程中,目的可能與學生的動機和職業關注程度有關。《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表現爲兩個方面:(1)從技能層面上,使學生們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和理解會計制度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會計制度設計的能力,提高會計理論與實務水平,以便學成後能夠較好地適應會計制度設計工作的需要。(2)從觀念層面上,引導學生們從會計的“個體技術觀”轉向“組織社會觀”,通過歷史和案例的講解,分析會計制度設計對企業、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基於建構主義的教學,培養對會計制度設計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敏感性。

在陳述了目的之後,便可以確定需要了。一些教育研究者(Burton & Merrill,1977;Kaufman,1976)把需要定義爲理想事態(目的)和當前事態之間的差異或差距。在教學的實踐中發現,選修《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工商管理類(含雙學位)學生,大多來自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的大三、大四年級,也有一些來自電子商務、企業管理等專業,且大都修習過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等基礎課程。會計制度設計的訓練需要可以從工作分析或特殊的部門技能要求中得出,這些需要也是學生們選擇課程的原因,他們認爲,應該瞭解企業會計制度的結構體系、運作模式和設計方法。一般認爲,學校應參與確定教學目的的過程,而這樣的教學目的通常被表示爲需要。事實上,在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學校期望之間的任何差異都是需要,如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相關培養目標爲:“使學生系統掌握會計學、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具有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和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成爲具有科技精神和人文素養的應用型、複合型專業人才。”

2《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教學分析階段

教學分析的目的是確定達到一定目的所需要的技能。例如,會計科目設計要確定一個獨立覈算單位的科目體系,及各個科目的使用說明。對這樣一個目的,那麼教學分析就要揭示需學習的技能成分是什麼。教學分析的一個重要結果是任務分類。任務分類即把學習結果歸入某個學習類型或亞類之中。心理學家加涅(1985)描述了5種世界公認的主要類型: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任務分析(或步驟分析)有助於教學設計,分析的結果是一系列步驟和在每一步驟中應用的技能(Gagne,1977)。例如,《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學習結果屬於認知領域(包括知識、技能和策略前三種類型),可以先將終點目標分類,然後以教學課程圖的形式將它們組成教程單元。爲了檢查必要的言語信息、智慧技能和認知策略是否包含在該教學單元中,可以查閱這一課程圖。

學習任務分析適合於揭示包含智慧技能(指運用符號辦事的能力)的教學目標,並據以決定教學順序。例如,若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獨立進行會計科目體系設計,那麼學習任務分析將揭示有關這個教學單元的終點目標和從屬的學習目標及有關技能(圖2)。另一類教學分析則被稱爲信息加工分析,這種分析必須讓學生“說出”有關技能中所包含的內部過程和推理,例如,給出5家個體戶會計科目體系的設計要求(約350字10段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針對逐段資料參與設計討論。對於由信息加工分析所揭示的每一決定和行動所作的重要評估,就是要知道學生是否已經具有某些能力,或者是否需要向他們教授這些能力。

學習者和環境分析,即鑑定起點行爲和學生的特徵,可以與教學分析階段先後(調換),也可以同時(平行)出現。由於《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涵蓋會計覈算、會計控制與會計組織領域,財會專業學生的知識會多於其他專業學生,所以設計者必須選擇教學的起點,知道某些知識對一些學生來說是不必要的,對另一些學生則是必需的。教師必須能識別某些可能不適合該課程的學生,要讓他們退選或進行補習。單純猜測是不夠的,比較好的方法是與學生交流,測驗學生技能,直到對他們有充分的瞭解,足以進行適當的教學設計。此外,學生的特質(如合作度、焦慮度)和能力(如口才、理解力)可能會影響教學殊媒體的運用和教學速度。對於合作意向低下、具有焦慮人格特質的學生,《會計制度設計》的教學最好不要完全是分組討論和團隊考覈、較適合的教學方式則是慢進度的。

圖2會計科目體系設計的教學課程圖

3《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教學修改階段

在此階段,涵蓋了作業目標、測驗項目、教學策略、教學材料等四項內容:(1)作業目標即編寫績效目標,是指應將需要和目的轉化爲能充分具體和詳細地顯示學生朝向目的方面的進步。(2)開發考覈量表即設計標準參照的測驗項目。(3)教學策略即開發考覈策略,就是幫助學生以自己的學習努力完成每一個作業的計劃。(4)教學材料即開發和選擇用於傳遞教學事件的印刷的或其他形式的媒體。

作業目標是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爲陳述。之所以將一般目的轉化爲較爲具體的目標,一是能夠與不同的人們在不同水平上進行交流,如教務處僅對一般目的而不是對細節感興趣,而教師和學生則需要詳細的作業目標以便決定將要教或學什麼。二是不同類型的學習結果需要不同的教學處理,設計者必須適當確定獲得新知識和技能所必須的學習條件。例如,《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有三次案例設計,分別是:五家個體戶的會計科目體系設計、小麗單位的貨幣資金監控制度設計、盼盼集團零存貨管理的監控制度設計。其中,第一次作業要求學生們以助理人員的身份,按規定程序完成詳細的科目體系設計,是陳述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知識,屬於言語信息類的學習結果;第二次作業要求學生們以項目組長的身份,利用流程圖和文字說明法,設計一套貨幣資金監控系統,是運用所學符號知識完成流程設計,屬於智慧技能類的學習結果;第三次作業則要求學生們以總設計師的身份,站在戰略決策層的高度列舉設計要點,分析會計制度如何及能否與企業管理系統接軌,是對內控制與調節自己的認知活動,屬於認知策略類的學習結果。顯然,通過對之前一般教學目標、單元結構草案的修改工作,使設計者能夠確定各項具體的作業目標,並指導後面發展課時計劃(或課件)和監測學生進步和評價教學的質量等工作。而緊隨之對開發考覈量表(圖1)進行準備,也是因爲希望把測驗的重點放在作業目標上,是確定學生是否習得了所需要的技能,不是確定他們是否記住了所呈現的教材,有助於教師把注意力集中於學習的目的和促進所需要的教學。

教學策略的目的是要概括地提出教學活動與實現目標有怎樣的關係,可以是以課時計劃的形式出現,例如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和課件材料。它們包括廣泛認可的如下功能:指引注意、告訴學生學習目標、呈現刺激材料、提供反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注重理論講解與案例設計相結合,相對於其他財會類課程更強調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設計方案“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力求讓學生在把握設計要點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在理論講解階段,一般由教師提示方向,告知適當材料,領導或指導班級活動;在案例設計階段,筆者在該課程中曾經設計過以學生爲中心和學生定速的課時策略,對揚子江大酒店會計制度(2006年)、上海展望集團會計制度(2007年)、漢唐水晶公司會計制度(2008年)等案例,進行了分組設計、報告和評議。一般是向學生呈現一個學習目標、一個活動指南、要複習或閱讀的材料、知識點、學生自行評議的流程,課件中的教學或活動指南是爲學生而不是爲教師寫的。在此情形下,經由教學目的提供的教學事件適用於學習結果的一切領域,儘管在具體實施時的教學條件有不同的組合(如複印材料、網絡資源等),這時設計者必須能夠把學習的知識、設計理論和自己對學生和目標的經驗融爲一體,即所說的發展教學策略的含義。

要實現《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目標,選擇和開發教學材料是重要的工作環節,一般只要把選好的案例和影音材料融入自己的課時計劃即可,但爲了方便而選擇現存材料的不足在於,教師可能是在改變教學目標以適應於手頭可以利用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教學材料具有提供不同教學事件的可能性,例如通過觀看影音錄像,可以提供課堂裏教師難以用任何其他形式提供的刺激情境。筆者在引導學生們思考會計制度設計與企業及社會的關係時,通過放映英國BBC的社會政治紀錄片《Made in China》和《解構企業》等,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4《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教學評價階段

作爲教學設計的最後階段,包括了兩項內容:(1)形成性評價,是指設計用於提供數據以改進教學爲目的的評價,它們往往是在教學材料正在不斷修改的時候進行的,沒有形成性評價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的。(2)總結性評價,則是指當計劃不必進一步變化,而且以最後的形式確定教程的成功和價值的時機已經成熟時進行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爲修改和改進教學材料提供數據,以便使教學對最大量的學生儘可能有效。在教學設計中的這一階段可能是最經常被忽視的階段,筆者曾經在《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中設計過完全以團隊分組進行案例設計的考覈方式,雖然由6~8名同學自由組合的設計小組符合會計制度設計的實戰邏輯,但是在教學實踐和課後反饋中發現,這種方式造成了相當普遍的“搭便車”現象,一個小組的設計方案往往由少數兩三個學生完成,其他同學則“袖手旁觀”,並且在考覈方式層面存在“連坐”現象,使得部分學生認爲被“拖後腿”無法表現自己真正的學習能力,對成績評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滿和無奈。針對這種情況,狄克和凱里(1990)提供了形成性評價的三級步驟:(1)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爲被試,對教學材料作一對一嘗試,以反映學生在課上可能遇到的結構和邏輯問題。(2)將教學材料提供給由6~8名學生組成的小組,重點是明確團隊水平如何應用材料和需要怎樣的幫助,以獲得更有代表性的學生平均分數。(3)根據一對一和小組嘗試修改過的教學材料,針對全班進行現場實驗。圖1中的反饋迴路也表明,因有來自先前的設計階段信息,形成性評價數據可以對教學系統設計要求修改或審查。當然,要想實施狄克和凱里的三級評價相當困難,一個簡單的替代方案則是通過班級同學對課程設計的直接書面回饋意見進行修改。

最後,把一個教學系統作爲一個整體,其效果的研究被稱爲總結性評價。正如這一術語所暗含的,它通常是在一個教學系統通過了它的形成性階段以後進行的,例如,教育部的教學評估組所進行的評議就是一種典型的總結性評價形式。

會計課程教學設計 篇二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教學設計

長久以來,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學內容較爲落後,教學方法較爲單一,使得原本實操性很強的會電課堂,變得枯燥、乏味,無意義。同時,從2008 年至今的全省財會技能大賽的比賽歷程來看,會計電算化已經做爲獨立的比賽項目,這也體現了傳統會計向信息化發展的方向,以及順應企業需求的趨勢。那麼,如何讓我們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電算化人才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對於每一個一線的教師而言,上好每一節會電課程是根基,設計好每一次會電課是保障。在教學實踐中,教學設計的理念應該是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等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有效的教與學系統的“過程”或“程序“。簡言之,教學設計應該貫穿始終,而不是僅僅對教學內容的設計。

一、設計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方法

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常規性方法是“教師演示,學生操作”,但是這種單一的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倦,失去興趣,所以,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哪些內容適合用“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的常規方法;哪些用“常見錯誤類型”的診斷式教學;哪些內容是可以告訴學生學習的路徑,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的幫助型教學;哪些內容是可以分組的競賽性教學等等,在思索並且沉澱自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和學生都得到了成長。當然除了常規性教學方法外,後面幾種教學方法的實現都必須建立在教師豐富的教學資料和教學經驗的累積上完成,比如“常見錯誤類型”的診斷式教學,教學的資料形式可以是平時學生的錯誤賬套,或者是錯誤操作的截圖,讓學生在設錯、改錯和說出錯誤原因及解決方法的過程中真正去動腦、去討論、去主動嘗試操作,實現“會操作”的目標。

再比如幫助型教學,我特別推薦同行們去嘗試這種方法,因爲職業院校的學生都被我們老師“慣壞了”,他們已經長久習慣於“是什麼”,而不知“爲什麼”的被動教學中,即使是在學“是什麼”的時候也未必能有主動性,在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的狀態下走入社會,是無法適應多變的崗位,多變的工作內容的,爲了完成“知識遷移”的能力培養目標,我會挑選適合的內容讓學生到軟件的幫助功能中去自己學習,自己操作,然後說給大家聽,做給大家看,教育他們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上,沒有人會主動教給你什麼,但是你要知道到哪裏,如何去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不要視資源而不見,那樣就很可惜,有時我也稱之爲是“自救”式學習法。這些思考和初步的設計也都是最基本的方法,是爲後面的教學內容的設計做基礎的,所以我就把這個階段形容成“基礎設置”。

二、設計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內容

(一)依託原始憑證設計日常業務處理

以往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會忽略或者沒有聯繫我們的會計理論,無論是平時教學還是最後的考試,會計分錄都是給定的,可是我們的學生在已儲備的知識中是學過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而軟件的操作是幫助財務覈算和管理的,學生日後的企業實踐中仍然是根據原始憑證,運用財務軟件操作,從而完成會計工作的,那麼沒有實務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是不符合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要求和工作環境創設的,軟件日常業務處理教學內容就應該依託於原始憑證,特別是後面的“購銷存”模塊的學習更脫離不了原始憑證,同時還要通過複習原始憑證的傳遞程序來理解購銷存的操作。這就涉及到如何將會計電算化大賽的指導思想,指導方向融入到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了,當然,這對會電教師的要求還是蠻高的,既要有熟練的會計理論,也要有熟練的軟件操作,備課量也很大。

(二)設計案例教學提升操作能力

在設計案例教學內容時,我有時會給定賬套,在原有的教學案例資料中再添加案例資料,讓學生運用前面已有的知識來綜合練習,讓學生充分理解前面的操作和後面操作的聯繫性。

舉個例子,我在講工資模塊時,在講完並反覆操作完工資項目,公式設置和工資變動這三塊知識後,我會設計一個任務———“設計我將來的工資單”,讓學生就在此時的賬套上完成,要求是先用excel表設計自己的工資單,在這張工資單中必須要有“自己姓名“、“職員編碼”、“部門”、“應發合計”、“應付工資”、“稅前工資”和“實發合計”,其他項目隨意發揮,同時,需要計算的項目必須用excel中的公式定義完成,然後將自己爲自己設計的這張工資單用軟件操作知識實現在“工資變動”中。設計這個任務是符合學生知識能力的,因爲他們學過了excel的基本操作,同時讓學生設計工資單是讓學生有個職業目標。在軟件操作過程中,學生主要會發現以下三個問題:1.增加職員檔案時找不到自己設計的部門;2.職員編碼錄入時總是提示不符合編碼原則;3.公式設置時找不到自己設計的項目。這三個問題就會引導學生去發現因爲基礎設置中的部門檔案沒有該部門;職員編碼方案設計對後面操作的影響;定義公式時必須要先有工資項目。這樣在任務的指引下,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提高。

三、設計會計電算化的考覈方法

在考覈方法方面,我更偏愛雙極格的考覈方式,即過程考覈和最後的上機考覈。對於過程考覈,我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了每個考覈項目的百分比,考覈項目一般有操作(賬套),原始憑證,學案完成,案例操作,小組討論等;對於上機考覈就是比較常規的上機考試,從建立賬套、增加操作員開始,一直到報表結束的整套案例。學生必須這兩個考覈都在60分以上方能認定爲“及格”。

四、結語

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師應該摒棄單一的教學方式,重點研究如何設計課堂才能真正的讓學生達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何將調研中取得的企業實際案例運用教學設計環節嵌入到案例設計中,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同時,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日常業務操作教學一定要結合原始憑證,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理解會計中的資金流和企業中的物流的流轉,進而靈活的掌握軟件操作,提高業務處理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鄭丹華,冉曉楓。 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設計的探討。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09.

會計教案範文 篇三

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來獲得學習的知識。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能夠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形象直觀。案例是通過生活中發生的故事,爲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在這個情境裏,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對案例的分析中來獲得所要學習的知識。多元性是案例教學的另一個特點。由於每一個案例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所以學生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不必侷限自己的思維來進行思考,並提出自己認爲準確的答案。這種多元化分析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有利於學生自己進行獨立思考。

二、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採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1.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案例教學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不是傳統知識灌輸性的學習,而是通過對一些具體案例的調查、分析和研究來找出解決方法。這個過程是學生自己通過思考來進行的,教師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知識,而且更加鍛鍊了思維能力。

2.有助於個性化教學

案例教學是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針對案例提出的解決方法來進行分析,從而會發現學生個體在學習上的差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

3.提高學生記憶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案例教學以其生動性和形象性更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這種主動性的學習更有利於學生對基礎會計知識的記憶。案例教學也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能夠通過實際案例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從而提高記憶水平。

三、案例教學實施的主要環節

1.準備案例教學

案例的準備是案例教學的基礎。所以教師要通過佈置一個案例來展開案例教學。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這樣的案例:東山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資本總額一億元,其中發行在外的普通股7500萬,一股50元,銀行借貸2500萬,年利率爲10%。公司準備融資上一個新項目,大約要1000萬,新項目投產後每年稅前利潤爲2000萬。目前有個兩個融資方案,一個是按每股50元的價格增發1000萬新股,一個是以12%的年利率發行債券1000萬。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對這個案例分析出最佳的籌資方案。對學生而言,學生在知道這個案例後,要仔細進行閱讀,瞭解其主要內容,並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來幫助分析案例。

2.小組討論

針對案例,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來展開學習。例如針對上面這個案例,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先在小組內各抒己見,發表不同的看法。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應當積極的督促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小組討論結束後,爭取組內成員形成較爲統一的觀點。

3.班級討論

班級討論是小組討論的繼續和延伸。經過小組討論後,每個小組可以派代表同學來陳述本小組的觀點,當然,如果有的同學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單獨提出,以便大家一起討論。在這個環節中,不同的小組之間可以相互進行討論,表達不同的想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應進行適當地引導,保證討論順利地進行。

四、對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開展案例教學的幾點建議

1.研究分析案例,建立案例庫要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運用案例,就要提前準備好案例。爲了便於長久的案例教學需要,教師應當建立基礎會計教學案例庫。在建立教學案例庫時,教師應當注重案例的多元化。但是在進行基礎會計案例選擇時,不管是教師自己設計的,或是國內的,亦或是國外的。由於不同文化環境和法律背景的不同,就會導致案例解決的方式不同,所以不應隨意的選擇一些國外的案例。一定要選擇一些同我國會計工作相符合的一些案例,這樣才能保證對案例分析的準確性。

財務會計工作計劃 篇四

工作計劃是行政活動中使用範圍很廣的重要公文,也是應用寫作的一個重頭戲。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各級機構,對一定時期的工作預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時,都要制定工作計劃,用到“工作計劃”這種公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財務會計工作計劃範文3篇,歡迎借鑑參考。財務會計工作計劃範文一

一、制定崗位職責、完善業務操作規程、加強各項制度落實工作

1、制定信用社會計、出納、儲蓄操作規程

今年,我們財務科將按照新編財務制度和信用社日常會計、出納工作實際,結合省聯社下發的各項制度文件,制定出適用於我轄的會計、出納、儲蓄日常操作流程在財務管理和支付結算上,優化會計、出納操作的各個環節,使各項操作統一口徑,統一標準,讓信用社會計、出納工作真正步入規範化的渠道,切實杜絕盲目操作和操作方式多樣化這一現況。另外,我們還着重抓一個試範點,由我們財務科牽頭,現場指導,及時解決信用社在運行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待規範化之後,再組織信用社會計、出納人員進行學習和交流,從而,徹底統一會計、出納操作流程,使信用社會計、出納工作逐步向高效科學的方向發展。

2、建立信用社業務操作考覈辦法,完善獎罰制度

爲進一步加強信用社措施落實力度,提高內勤員工業務操作能力,切實促進員工按操作規程辦理業務,今年,我們財務科將全面建立、健全信用社業務操作考覈辦法,將日常業務和微機處理充分結合,加強內勤員工在制度落實上的考覈力度,制定出詳細的獎罰辦法,以此來有效提高員工按規程進行業務操作意識,確保我轄各項業務的正常運轉和全年業務操作安全無事故,促進我縣年底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實。

3、建立信用社內勤各崗位職責

爲了使信用社財務管理工作更加規範、財會人員崗位職責更加明確,今年,我們財務科將依照市辦精神,制定出《農村信用社內勤員工崗位職責》,職責中,對會計、儲蓄、微機、出納等內勤崗位制定出明確的權責範圍,規定出各崗位的業務範圍,同時在崗位職責中對各崗位的協同操作提出要求,以此,進一步規範了會計操作、統一了操作口徑;提高員工的職責意識和思想覺悟,指導員工按權操作、按規定辦理業務,提高了內勤員工的自律性

二、搞好信用社費用覈定,繼續做好信用社各項常規檢查

信用社費用指標及各項財務經營指標覈定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係到信用社全年目標的完成。今年,我們將按照上級行和聯社辦公會要求,認真測定、科學覈算各項財務費用指標。爲此,我們財務科將着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以年終決算報表數字爲基礎,認真分析上年財務數據,合理覈定當年各單位費用支出。

2、組織信用社進行一次全年經營情況預測,並結合有關金融。

財務會計工作計劃範文二

財務部作爲公司的核心部門之一,肩負着對成本的控制、各部門的費用支出、以及對銷售工作的配合與工作總結等工作任務,在領導的監督下財務部各工作人員應合理的調節各項費用的支出,保證財務物資的安全;服務於公司、服務於員工、服務於客戶,以促進公司開拓市場、增收節支,從而謀取利潤最大化,以最優的人力配置謀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在國家各項財務法律、法規的監督下制定如下計劃:

一、繼續開展會計規範化管理工作,防範和化解操作風險。

在去年會計工作規範管理的基礎上,繼續開展會計規範化管理工作,提高會計覈算管理水平,防範和化解操作風險。具體從8個方面抓起:會計基本規定;會計覈算質量;會計報表質量;計算機管理;聯行結算管理;會計檔案管理;信用社網點管理及其它;會計經營管理。特別是會計檔案管理歷年來有所欠缺,每年的會計憑證雖然都歸了檔,但未按檔案管理辦法歸類整理,需要進一步規範。

二、繼續抓好增收、節支,進一步提升增盈創利水平。

1、緊緊抓住增收、節支兩個環節,外抓收入,內抓管理,力爭全年實現在足額提取應付利息,提高撥備水平的前提下,確保社社盈餘和專項票據兌付全縣信用社資產利潤率逐年上升的目標。

2、針對目標,圍繞增收、節支兩個環節進行了安排。

3、外抓信貸質量管理,積極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拓寬增收渠道,千方百計應收盡收。

4、內抓財務管理,降低經營成本,特別要加強營業費用的管理,在確保個人費用的前提下,壓縮公費用,確保專項票據兌付全縣信用社資產費用率逐年下降目標。

具體抓好以下幾項操作:

(1)財務開支操作:對營業費用實行費用額和費用率控制,嚴格實行了“以收定支、先提後支、多收多支、少收少支、以率定額,超支自負”的費用計提開支原則,將費用控制在覈定比例之內。

(2)比例操作:即在費用開支方面針對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養老保險,待業保險金等按比例準確計提。對招待費、宣傳費等要在規定比例之內節約使用。

(3)預算操作:對培訓費、會議費、修理費、電子設備費購置及運轉費實行了預算制,做到了在具體操作中嚴格按照預算控制支出。

(4)包乾操作:對差旅費、郵電費、水電費、公雜費等我們結合區域實際和市場物價情況合理制定包乾使用辦法,無正當理由超出包乾限額的社,其超額部分扣減個人費用。五是成本操作:嚴格加強了其他成本項目和營業外支出的管理,堅持按月監控,防止以其他名義列支。

三、繼續做好信用社重要空白憑證管理工作,確保安全無事故。

在重要空白憑證管理上,今年我們還將繼續加大檢查力度,近年來,通過每年的序時檢查,使得各營業網點對重要憑證使用,管理達到了加強,但此項工作不敢懈怠,我們要組織人員對重要空白憑證領用進行了專項序時檢查。從聯社領回開始一直查到各社使用,逐項逐類憑證跟蹤進行檢查。同時要求信用社主管會計每月對所轄網點的重要空白憑證檢查一次,每次檢查認真登記《重要空白憑證檢查登記簿》,責任明確。

四、按標準開展信息披露工作。

信息披露工作直接影響到專項票據兌付工作,今年3月份之前,要組織信用社按專項票據兌付標準認真開展信息披露,具體對20xx年度的各項經營指標完成情況、股金分紅情況、“三會”召開情況、利潤分配情況等進行披露,將信息披露報告和信息披露表放於相關場合,以便廣大社員和利益相關者能真實準確地瞭解我縣農村社各項業務經營的真實情況。

財務會計工作計劃範文三

20xx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財務覈算工作,加強財務管理、推動規範管理和加強財務知識學習教育。使財務工作在規範化、制度化的良好環境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特擬訂計劃如下:

一、參加財務人員繼續教育

每年財務人員都要參加財政局組織的財務人員繼續教育,但是11月底,繼續教育教材全變,由於國家財務部最新發布公告:10年財務上將有大的變動,實行《新會計準則》《新科目》《新規範制度》,可以說財務部的工作將一切圍繞這次改革展開工作,尤爲重要的是這次改革對企業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參加財務人員繼續教育,瞭解新準則體系框架,掌握和領會新準則內容,要點、和精髓。全面按新準則的規範要求,熟練地運用新準則等,進行帳務處理和財務相關報表、表格的編制。

二、加強規範現金管理,做好日常覈算

1、根據新的制度與準則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業務覈算,做好財務工作。

2、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處理好同其他部門的協調關係。

3、做好正常出納覈算工作。按照財務制度,辦理現金的收付和銀行結算業務,努力開源結流,使有限的經費發揮真正的作用,爲公司提供財力上的保證。加強各種費用開支的核算。及時進行記帳,編制出納日報明細表,彙總表,月初前報交總經理留存,嚴格支票領用手續,按規定簽發現金以票和轉帳支票。

4、財務人員必須按崗位責任制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做出表率。

5、完成領導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個人建議。

要求財務管理科學化,覈算規範化,費用控制全理化,強化監督度,細化工作,切實體現財務管理的作用。使得財務運作趨於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發展的步伐。

總之在新的一年裏,我會借改革契機,繼續加大現金管理力度,提高自身業務操作能力,充分發揮財務的職能作用,積極完成全年的各項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報務於公司。爲我公司的穩健發展而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