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國小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

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現狀分析與對思考

國小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

 三門縣珠嶴鎮中心國小   章以帥

摘要:新課改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升學生各方面的水平,隨着在中國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佈和實施,學校體育教育的地位將更加重要。教師要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習慣,體育教師要轉變觀念,使學生意識到終身鍛鍊的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

關鍵詞: 國小生 體育鍛煉 習慣  現狀分析  對策思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爲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在國小體育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國小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國小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最積極、有效的手段之一。經常運動可以改善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大腦協調作用,使大腦皮層神經的平衡性和準確性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人體的感知能力,促進大腦思維靈活性、協調性的發展。很多學生因爲作業過多而沒有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身心疲憊,加上父母、老師給他們施加的壓力,使他們常常表現出緊張、厭倦的情緒,甚至還有厭學的行爲,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活動可以爲鬱積的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發泄口,尤其可使遭受挫折後的衝動得到昇華或轉移,可以消除輕微情緒障礙,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疾病,在運動時,學生會暫時遺忘那些學習上的煩惱,從而起到促進學習的目的。參加體育活動,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強人的自豪感,樹立自強的意識。所以,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有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體育教師要注重國小生良好鍛鍊習慣的養成,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抓住國小生的心理需求,把認識轉化爲自主鍛鍊的動力。學生一進入校園就注重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習慣的養成,把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術的教學結合起來,合理利用各種手段,使學生逐步養成自我鍛鍊的習慣。

一、國小生體育鍛煉習慣現狀分析

1.學生沒有習慣

近幾年,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國小生基本上沒有了家務勞動,學校的體育課也就成了他們唯一的體力活動。目前國小生獨生子女較多,學生在家嬌生慣養現象非常普遍,早起早鍛鍊、晨跑、參加運動的很少,看電視、玩遊戲的或是被父母要求參加各種輔導班。

2.家長不夠重視

受整個社會經濟及教育形勢的影響,家長更多的是給予孩子更多的物質上的要求,出於對孩子“愛”的角度,弱化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使孩子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肥胖、近視現象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在大部分家長眼裏,學習好的孩子便是好孩子,他們只關心孩子在學習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給孩子吃好、穿暖就行了,對孩子的體育活動非常忽視。

3.教師認識不清

受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地區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局面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很多學生因爲作業過多而沒有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忽視學生的體育鍛煉,上體育課只是讓孩子們自己玩,不注重學生各種常規的體育鍛煉。還有些老師甚至把體育課拿出來上語文、數學等文化課,這種傳統的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缺乏體育鍛煉,學生體育檢測不達標,體質有所下降。

、國小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對策思考

1.提高鍛鍊習慣認識

多年來,很多老師在上體育課時喜歡讓學生利用身體訓練來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對學生體育課的鍛鍊態度和鍛鍊習慣。假如沒有正確的態度和習慣,學生尤其是國小生是不可能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不可能做到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的目標。反之,如果學生對體育鍛煉有好的態度和習慣,那麼,他們就會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

比如:大部分中高段學生不喜歡跑步,一說要跑步就發出抱怨的聲音,根本說不上對跑步產生興趣了。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對跑步產生興趣呢?調查發現,很多學生愛好踢球,聽說這節體育課要踢足球,學生都特別興奮,因此,我們體育老師就可以組織一場踢球比賽,這樣,學生的速度和耐力不知不覺的就得到了發展。課的質量和效率也有了明顯提高。所以,體育老師要按照新課改的具體要求,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興趣,積極活躍,想象力豐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加強體育文化建設

(1)加強體育文化宣傳,感受體育精神

充分利用學校宣傳平臺,進行體育知識和體育精神的宣傳。利用宣傳語、運動圖片、校園廣播、校園網等,採用講座、知識競賽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長期的體育文化宣傳。比如藉助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承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國內外學生喜愛的體育聯賽的影響力進行體育文化的滲透和宣傳等,營造出濃郁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宣傳我國體育健兒爲國爭光的事蹟,從而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培養體育參與意識,養成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

(2)重視體育教學研究,提升課堂效益

國小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主渠道。體育課不只是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國小生終生體育的意識和養成堅持鍛鍊的習慣。體育老師在體育課堂教學是既要對國小生進行體育文化宣傳,讓學生學習體育文化知識,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還要開展體育文化活動,讓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體育知識、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感受體育文化。同時,要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尊重少年兒童的個性,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體育運動來鍛鍊,發揮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興趣,能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國小生更好、更快地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

(3)健全學校體育制度落實體育文化

學校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的形成以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學校體育制度的保駕護航。沒有完善的體育制度,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更不可能使學生養成自覺的體育鍛煉習慣。校園體育制度的創建首先要嚴格遵循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要根據不同階段學生身體成長髮育的特點有不同身體質量的衡量指標,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國小生在身體素質的耐力、韌性、力量、速度等方面的測試標準都有明確的指標要求。所以學校在制定體育系列制度、體育競賽活動中都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科學制定。而那些超越低於或高於學生體育鍛煉強度的訓練會給學生的健康帶來終生的傷害。其次,學校體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需要通過實踐來不斷加以檢驗,因此,學校制度的生成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與時俱進,動態完善和適時提升。再次要加強全體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和社會對學校體育制度的認同感,這是嚴格執行制度的重要保證,用制度來保證校園體育質量的實現,增強體育制度的執行力。

3.培養體育鍛鍊興趣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興趣,表現出積極情緒,從而導致了行爲上愛好某項活動,形成行爲習慣。如果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該活動的愛好,也就不可能形成從事該活動的習慣。所以說興趣、愛好是使學生養成良好鍛鍊習慣的前提。如果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了興趣,就更容易形成習慣,學生在打球時感覺不到累,原因是因爲他們對打球有興趣,此時,體育教師要進行慢慢地深入,學生就會懂得更多打球的門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打球會越來越有興趣,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也會隨之養成。

作爲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是,要把“學”和“玩”有效地結合起來,給學生“學”和“玩”的時間和空間。如:大部分的男孩子都喜歡球類,不喜歡單純的跑步,特別是長跑。女學生比較喜歡球類、遊戲、跳繩等,也不喜歡長跑。根據學生愛好及不同生理、心理特點,合理、巧妙運用不同教學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比如長跑課,教師直接說“今天的體育課是長跑”,多數學生會有牴觸和反感情緒,如果教師換一句話說“今天這節體育課我們來做個遊戲,內容是運球和跳繩比賽”。學生們一下子來了勁,個個想一試身手,同樣是長跑,效果顯然不同。這樣,學生自然對體育鍛煉產生了興趣,從而養成鍛鍊習慣。

4.優化體育鍛煉方法

國小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指的是科學地鍛鍊身體的習慣,不能說能參加體育鍛煉,就說他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不能把所有的活動都說成是體育活動,不是所有的體育活動都能鍛鍊身體和增強體質,如果沒有用科學的方法鍛鍊身體,是無法達到預期鍛鍊效果的,有時還會損害到學生的身體健康。要想真正達到預期的鍛鍊效果,就要合理地運用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做爲一名體育老師,要不斷學習體育理論知識,掌握學生體育鍛煉的科學方法,並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鍛鍊。首先,要選擇適當方法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簡單知道各器官的功能,體育鍛煉的常見的衛生常識,體育活動中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合理科學的體育鍛煉活動對國小生人體生理變化有怎樣的促進作用。其次,要使學生知道體育鍛煉要有科學合理的鍛鍊程序和達到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以及爲什麼在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和運動後要做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鍛鍊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鍊。

5.合理利用場地器材

由於各方面原因,造成學校體育器材在配置上不盡如人意,體育器材數量少,品種不齊,很多體育器材忽視了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場地成人化。比如籃球場,往往只適用於高年級個子高的同學,大部分國小生根本連球都投不進去。怎麼讓學生喜歡呢?要想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學校應該把場地改造成適合國小生的運動樂園,體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對體育場地和器材進行有效的改造和開發。

比如,廢報紙、飲料瓶、繩子等,都可以把它們用到體育課中,體育活動的樂趣是無窮的。報紙可以一物多用。整張報紙可以頂風跑,可以折飛機進行投擲,團起來可以作壘球用。另外,在持輕物投擲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做沙包,這樣既鍛鍊了動手能力,又提高了積極性。再如,利用操場上種植的樹木,讓學生在炎熱的夏季做救護小遊戲,繞樹接力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器材價格低廉、簡便、易練,危險性小,也比較適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樂於參與,因此也有利於他們鍛鍊習慣的形成。

6.開展多彩體育活動

學生尤其是國小生,大多天性好動,喜歡玩遊戲和體育活動。因此,學校可以開展體育節、運動會等活動。通過各種豐富、有趣的體育競賽活動,激發孩子們的體育鍛煉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通過持續的良性強化刺激,逐步養成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使他們體格強健,積極進取,同時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實現體育教育的功能。

體育組要設立簡單易行的各種比賽項目,讓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不用太費時卻又得到鍛鍊,又保持了鍛鍊的高度熱情。如以年級組爲單位定期開展跳繩、拔河、走高蹺、齊心協力等小型體育活動,學生對這種喜聞樂見的比賽有濃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便自覺的去鍛鍊,並樂此不疲。學校每年要舉行一次運動會。校園運動會一是形式新穎、項目多樣,儘量照顧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如:在項目設置上有跳繩、班級接力賽、乒乓球、50米、100米、200米、400米、跳高、跳遠、壘球、鉛球、踢毽、帶足球繞杆接力賽等;二是學生參與面廣,每次運動會除了單項比賽外,都設有集體項目,有項目的學生達85%以上。三是準備充分,組委會提前2——3月策劃安排,各班級提前1——2月就訓練,因此活動持續時間長,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得到了完整系統訓練;四是活動氣氛熱烈,安全有序。

國小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重點在於建立良好的信念,形成鍛鍊意識、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及有效的自律行爲。做爲體育教師,要認真學習,多鑽研,多實踐,既重視課堂教學效果,也要照顧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體育的長遠目標,在工作中積極思考,多動腦筋,努力促進學生鍛鍊習慣的養成。

 

主要參考文獻:

[1]季瀏.胡增犖編著《體育教育展望》[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2]樑龍旭.國小體育教學內容的構建過程[J].中國學校體育.2013.5.

[3]丁芳.國小體育課堂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