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黨建論文

農村流動黨員管理調查與思考

農村流動黨員管理調查與思考
農村流動黨員管理調查與思考  隨着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更爲深入,以人員、資金、技術流動爲表徵的經濟發展模式漸成主流。在此背景之下,一個新生羣體——流動黨員逐步引起各級黨委廣泛關注。爲加強流動黨員管理,面對新形勢,針對新問題,尋求完善流動黨員管理的新路徑,2011年,***縣委組織部成立課題組,通過隨機走訪、電話採訪、問卷答訪、交流互訪、跟蹤隨訪等形式,專題調研農村流動黨員管理,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流動黨員管理概況
我縣轄157個村,21個社區,設村黨總支127個,村黨支部30個;社區黨總支2個,黨支部19個,共有農村黨員 17799名。本次調查“流動黨員”概念採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關於流動黨員的定義爲準,全縣農村登記流動黨員1042名,佔農村黨員總數5.85%。調查發現,我縣流動黨員呈現“五個集中”的趨勢。一是年齡梯度集中。青壯年(18—40歲)佔65.7%;二是性別構成集中。多爲男性,佔比93.6%;三是學歷層次集中。均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含中專、技校)以上學歷佔78.8%,明顯超出農村黨員平均基數;四是流動去向集中。流向以“長三角”工業城市爲主,江、浙、滬佔91.5%,在三地之中,上海又佔據7成;五是職業分佈集中。以進城務工爲主,投資經商爲輔,在務工人羣中,從事建築業、鑄造業、服務業佔據較大比例,收入超出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六是流動時段集中。定期外流,定時返鄉,呈現“候鳥式”遷徙,一般春節期間爲返鄉高峯,農忙、中秋、國慶爲往返相對密集的次高峯。分析統計樣本資料不難發現,農村流動黨員基數大、年齡輕、素質好、精力旺、收入高、分佈廣,已成爲農村黨員隊伍的中堅力量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中流砥柱,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刻不容緩。
二、流動黨員管理做法
針對我縣流動黨員特點,結合村級黨建管理工作實踐,根據《黨章》及上級有關意見精神,我縣制定“五專”制度,確定農村流動黨員管理基本框架,取得一定成效。
——專題研究。每年年初各級黨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討論流動黨員管理,總結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探求工作路徑,制定工作方案,督查工作進展,考覈工作成效,完善工作規劃。
——專人負責。以村黨組織爲單位,完善流動黨員管理,指定專人負責,確定流動黨員管理員。全面落實流動黨員管理責任制,基層支部負總責,書記爲第一責任人,支委分管領導爲直接責任人,流動黨員管理員爲具體責任人。
——專冊登記。縣、鎮、村三級建立統一的流動黨員管理軟件資料庫,統一造冊,專人登記,定時更新,長期保存,實行“五個一”管理,即一冊(流動黨員花名冊)、一表(流動黨員聯繫表)、一證(流動黨員活動證)、一卡(流動黨員黨費收繳卡)、一簿(流動黨員會議記錄簿)。
——專項培訓。根據流動黨員返鄉時段集中的特點,利用返鄉高峯開展流動黨員集中培訓,抓緊有利時機,做好黨員教育,通報黨務村務,收集整理流動黨員思想彙報,徵求流動黨員意見及建議,組織流動黨員民主測評。
——專事提醒。切實發揮流動黨員信息多、思路活、眼界寬、資源好、能力強的特點,以“雙培雙帶”爲突破,定期利用電話、短信、座談等方式,開展工作提醒,要求流動黨員完成年度既定目標,引資金、帶項目、促就業、挖渠道、富鄉鄰;以制度建設爲抓手,全面推行黨務公開,對村級重大事務、重大議題、重大活動在第一時間通報流動黨員,保障黨員知情權、參與權及監督權的實現;以換屆選舉爲契機,加大政策宣傳,積極動員廣大流動黨員返鄉參選,提高黨員政治覺悟,將參加選舉不僅視爲黨員權利,更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義不容辭的神聖責任。
三、流動黨員管理困境
——成本高。根據中央文件規定,流動黨員管理應當是以流出地爲主,流入地爲輔的管理模式,但對於農村黨員來說,要想真正融入到流入地的黨組織仍然存在着觀念阻隔、城鄉差距、心理失落等多重阻礙,缺乏歸屬感和認同感,形成現實中片面依賴流出地黨組織管理的路徑依賴。流動黨員隊伍基數龐大,管理事務龐雜,對流出地黨組織形成巨大的成本壓力。以本輪村黨組織換屆選舉爲樣本,便可簡單開列流動黨員管理的成本支出。一是人力成本,流動黨員需要專人聯絡,專案登記,專門統計,專事報批,牽涉大量的人員;二是精力成本 ,流動黨員身處外地,部分黨員流動頻繁,聯絡方式更換,需要走村入戶,多方查找。電話聯絡中,爲嚴肅紀律要求,不少地方統一標準,規定電話聯絡採用雙人辦理、民主監督、通話錄音、專案歸檔的形式,期間勢必佔用基層人員大量的精力;三是財力成本,不少流動黨員從事艱苦行業,假期少,收入少,返鄉少,爲動員其返鄉參選,村級黨組織往往採用省內專車接送、省外報銷往返路費並補償誤工費的形式鼓勵流動黨員參選。以人均交通費 元,人均電話聯絡費 元,日均誤工補償費用 元計,單次往返需2天,費用合計 元,按照“兩推一選”的會議程序安排,需往返2次(黨員推薦大會、黨內選舉日),單人合計成本高達 元。
——聯繫少。從流動黨員分析,縱向聯繫少,目前流動黨員管理日常聯繫多爲單向式,即由基層黨組織與流動黨員聯絡,而不少流動黨員因工作壓力大、業餘時間少、生活困難多,主動聯繫基層組織較少;從基層組織分析,橫向聯繫少,即流入地與流出地基層黨組織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未形成規範的熱線聯絡機制,雙方溝通不多,存在一定的信息屏障。
——作用小。一是流出地基層組織作用小,因缺乏明確的考覈機制和系統的信息管理,流動黨員往往被居住地黨組織邊緣化,作爲流動黨員管理的主要責任單位其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二是流出地基層組織作用小,在流動黨員管理中,“流入地管不好,流出地管不了”的現象依然存在,流出地管理中,重視黨員義務,忽略黨員權利的傾向較爲明顯,使得作爲黨籍所在地的基層支部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三是流動黨員自身作用小,市場化大潮衝擊,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影響,面對激烈的競爭氛圍和生存壓力,缺乏規範的黨性教育的流動黨員極易在現實之中迷失方向。重視個人奮鬥,忽視組織利益,作爲黨員,缺乏必要的羣衆觀念,黨性意識和奉獻精神,其先鋒模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四、流動黨員管理對策
鑑於流動黨員文化背景、綜合素養、知識結構和價值觀念的差異,全面融入流出地黨組織還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在缺乏剛性的制度考覈約束之下,流出地黨組織管理流動黨員的作用發揮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立足現狀,放眼未來,積極探求以流出地黨組織主動出擊,跨區作業管理流動黨員的思路不失爲明智之舉。
近年來,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基層黨建工作,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以村黨組織爲主角,以外流黨員爲核心,以流動支部爲載體,以流動黨員機動管理爲方向,以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爲目標,堅持以人爲本,統籌兼顧,打破地域阻隔,時空限制,城鄉差別,主動作爲,全面出擊,取得明顯成效,得到廣大流動黨員的普遍歡迎,爲探索流動黨員管理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針對新時期黨員流動特點和黨員管理總體要求,我縣提出以縣級行政區劃爲單位,突破區域侷限,在流動黨員集聚的中心城市設置黨員管理“飛地”,建立完善“黨建共抓、黨員共管、資源共用、成果共享、多邊共贏”的工作機制,搭建“六位一體”的流動黨員管理基地的設想,基本框架如下:
——黨員管理的指揮部。構築流動黨員管理的指揮調度中心,堅持縣、鎮、村三級聯動,齊抓共管,主動接觸當地基層黨組織,做好流動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銜接,加強黨建工作協調,探討流動黨員共管模式,堅持城鄉統籌,黨企共管,部署階段工作安排,協調黨建工作資源,化解黨員管理難題。
——黨員聚集的大本營。根據行業、區域、職業特點,依託黨員管理基地,建立流動黨支部,定期開展組織活動,利用聲像、視頻資料,展示家鄉建設新面貌、新進展、新動向、新成就。加強流動黨員之間的聯繫,分享信息,交流經驗,團結同志,聯絡情感,解決困難,指引方向,把基地建設成“流動黨員之家”。
——黨員培訓的教研室。利用黨員遠程教育平臺,分步實施黨員培訓計劃,關注黨員核心需求和利益訴求,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堅持黨性教育、職業教育雙輪驅動,綜合提升流動黨員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其適應社會競爭形勢,以期在農村“雙培雙帶”工作中發揮“排頭兵”、“領頭羊”的作用。
——黨員選舉的點將臺。現行《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頒行於1990年,作爲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在市場經濟環境之下,人員流動頻繁的特點決定了換屆選舉工作的相關規定應當予以修訂,以適應時代需求。主動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選舉手段,允許通過視頻連線、電視電話會議或設置流動會場等形式組織開展基層選舉,以節約社會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同時,應積極動員流動黨員主動參與競選基層支部班子,改善農村黨組織人員結構,優化人才梯隊。
——黨員招商的前哨站。通過黨建工作平臺,拓展區域之間黨組織、黨政、黨企交流渠道,利用流動黨員分佈散、信息暢、交結多、覆蓋廣的特點,積極收集招商引資信息,鼓勵流動黨員返鄉創業,領辦項目,引進資金,吸納人才,致富地方經濟。
——黨員關愛的避風港。流動黨員常年漂泊,缺乏親情、友情、鄉情,沒有歸屬感。利用基地開展聯歡活動交流友情,定期隨訪拉近鄉情,通過視頻通話聯絡親情,提供人性化服務,將黨員管理基地打造成流動黨員溫馨的港灣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