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課題

除法的初步認識

單元

第六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二年級

學習

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每幾個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多少份,都用除法計算;同時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3.通過創設具體的情景,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

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難點

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每幾個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多少份,都用除法計算。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一、複習舊知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裏畫“√”。

揭示:每份分的同樣多,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

2.有10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個。

二、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西遊記》嗎?

師:你們喜歡《西遊記》中的誰呢?說說你的想法好嗎?

師:剛纔聽到許多小朋友說都喜歡孫悟空,那麼老師就考考大家,孫悟空最喜歡吃什麼?

師:話說孫悟空自從大鬧天空後,帶了許多沒事回到了花果山,其中就帶了一些蟠桃。

學生獨自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學生:喜歡。

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吃桃子。

通過複習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爲後面學習新知做準備。

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的慾望。

講授新課

一、分桃子

課件出示:

孫悟空:把8個桃平均放在4個盤子中。

師:在這句話中,需要注意什麼?

師:能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師:每盤放幾個呢?請利用課前準備的圓片代替桃子來分一分好嗎?

反饋:

(1)一個一個的分。

(2)兩個兩個的分。

師:看來大家採用了不同的分法,但是什麼是相同的?

師:像這種平均分的分法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

師:你知道的真多呀!是的,在數學王國,這種分法可以用除法來算,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

除法的初步認識

師: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個新的運算符號。它就是“÷”。

師書寫“÷”,並告訴學生:在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師:這個符號就讀作除號,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

課件出示:

除號的由來

1659年,瑞士數學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數》一書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師:那麼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首先我們先看要分的桃子是幾個?

師:把8寫在除號的前面,把桃子分成了幾份?

師: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然後寫上等號,把每盤放的2箇中的“2” 寫在等號的後面。

課件出示:

師:這個算式讀作:8除以4等於2。結合分桃的過程,想想這個算式表示什麼?

課件出示:

8÷4=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反饋:

8÷4=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2。

二、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師:你們看!小明他們正在操場玩跳繩。

課件出示:

師: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師:那麼你想知道什麼呢?

師:咦!怎麼這道題與上一題好像不一樣呀!你們發現了嗎?

引導學生得出:

上一題已知分的份數,而這道題知道的卻是每份的個數。

師:老師明白了,原來這道題是按每份的個數來分,那麼還是平均分嗎?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那麼可以分成幾組呢?用圓片分一分好嗎?

師:分好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

反饋:

由於3人1組,所以每次可以拿3個作爲一份。

師:這個過程能用除法表示嗎?

師:看來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其實除法跟我們以前學習的加減法、乘法一樣,都有自己的名稱,請小朋友們翻開書找找。

根據學生的反饋展示:

三、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

師: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師:怎樣列式呢?

師:能說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義嗎?

師:每份是多少呢?用手中的圓片代替花分一分好嗎?

根據學生的展示,課件出示:

15÷3=5(枝)

師:看來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學生:需要注意平均放在4個盤子中。

學生:就是說每個盤子裏放的桃子同樣多。

學生動手操作,然後展示平均分的過程。

學生:每個盤子裏放2個桃子。

學生:用除法。

學生了解除號的由來。

學生:是8個。

學生:分成了4份。

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有12人跳繩,3人1組。

學生:可以分成幾組?

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是平均分。

學生:3人1組,說明每組的人數一樣。

學生獨自分一分。

學生自己說說。

學生:能,12÷3=4(組)。

學生翻書這自學,然後集體反饋。

學生:我知道把15枝花插在3個花瓶中。

學生:平均每個花瓶裏插插幾枝花?

學生獨自思考,然後回答:15÷3。

學生:15÷3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學生獨自分一分,然後展示。

讓學生通過說說,進一步感知“平均分”的意義,爲後面分一分打基礎。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平均分,充分感知分法不一樣,但每份數量相同,爲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通過介紹“÷”,讓學生了解除號的書寫方式以及由來,加深了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認識除法,使學生真正理解除法的意義。

通過讓學生說說獲取的信息,然後再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審題能力。

通過分一分的活動,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爲後面揭示來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做準備。

學生已經明確了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所以本環節完全交給學生自主完成,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分一分不僅可以得出答案,更感受平均分的意義。

鞏固練習

1.擺一擺,填一填。

(1)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

10÷5=□(根)

(2)14個○,2個放1堆,可以放( )堆。

14÷□=□(堆)

2.圈一圈,填一填。

3.看算式,圈一圈,說一說。

4.一共有20人,每5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

5.佈置作業

教材練習十六第3、4題。

學生獨自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充分訓練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究的敏捷性。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我認識了除法,除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稱。

我知道了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我還知道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學生自由說一說。

利用說一說的方式總結本課,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總結,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興趣。

板書

除法的初步認識

8÷4=2(個) 讀作:8除以4等於2

除號

12÷3=4 (組)

被除數 除數 商

15÷5=3(枝)

通過簡潔、有效的板書,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