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六年級語文複習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語文複習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一、教b學內容:學生打草稿。

二、教學過程:

㈠講解打草稿的要求:

1、先想好自己寫什麼。

2、再想一想自己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㈡教師示例。

作文提綱

一、作文題目:我發現貓會自己治病

二、文章中心:這篇文章通過寫我發現貓會自己治病的事,

告訴我們,只要認真去探索,就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

三、材料安排:1、寫我發現貓吃“牛頓草”,感到很奇怪。

2、寫我通過實驗,證明了貓吃“牛頓草”是爲了治病。

3、寫我的感想。

㈢佳作引路程。

我發現貓會自己治病

大家看了這個題目可能會感到奇怪,貓怎麼會給自己治病?治的是什麼病?我又是怎麼知道的呢?怎麼,你們還是想不明白?好吧,那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那是一年前的事了。有一天,我在陽臺上寫作業,寫了一會兒,我的手痠了,就放下筆擡頭望了一下天空,只見天空一片蔚藍,像一塊洗淨了藍寶石,使人見了心曠神怡,一下子消除了疲勞。我低下頭,剛要繼續寫,忽然發現“小黑”(貓的名字)在花盆的周圍轉來轉去,好像在尋找什麼。好奇心使我又一次放下手中的筆,想看看“小黑”在搞什麼明堂。

只見“小黑”伸出右爪,在一個長滿雜草的大花盆裏亂撥着。我吃了一驚,不禁大聲喊起來:“小黑,你在幹什麼?”

“小黑”好像沒聽見似的,一點也不理我。

過了一會兒,它的頭伸向一叢草裏。我仔細一看,這是一種名叫“牛頓草”的草,據說,這種草可以治肚子痛,“小黑”用嘴咬住草,嚼着嚼着,沒多久,整根草都被吞進肚裏去了。

我想:貓喜歡吃的是魚,怎麼它也會吃草呢?莫非它是在治病?這個念頭在我的腦海裏一閃,不由使我想起了一個神話故事:一條蛇被打傷了,它挪到一棵樹下有草的地方,翻了幾翻,滾了幾滾,傷口居然癒合了,而且一點兒也沒有被打的痕跡。

想到這裏,我又看了一下“小黑”,只見它的肚子慢慢蠕動着,發出“嘰哩咕嚕”的聲音,我知道它要吐了(它要吐的時候總是這樣)。果然不出所料,“哇”一聲,“小黑”把肚子裏的東西全吐了出來。我一看,那些吐出來的東西里面有一些呈暗綠色,這就是“小黑”剛纔吃下去的“牛頓草”吧?“小黑”吐完了這些東西,好像卸掉身上的一塊大石頭,一下子輕鬆了許多,又跑到別處玩去了。

我又想:“小黑”可能是吃了變質的魚,肚子痛,纔去吃草吧?而“牛頓草”正好是治肚子痛的,吃下去後,把那些髒物吐掉,病纔好的吧?

爲了證實這一點,第二天,我拿了一些變質的魚摻進好魚裏讓貓吃。果然,到了下午,貓又跑出去吃“牛頓草”了,而且吃了以後,又照樣把肚子裏的髒物吐出來。

從那以後,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各種動物都懂得愛護自己。人生病了要請醫生,貓病了也會找草藥治……

大自然的奧妙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認真地去探索,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

㈣學生打草稿,教師巡視。

六年級語文複習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展開習作。

2.學生能根據所創設的情境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並能比較流暢地記敘想象內容,要把故事寫完整,情節儘可能吸引人。

3.培養學生獨立構思、相互評改和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

2.學會構思情節,情節要圍繞主要人物展開,人物形象要生動、飽滿。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準備課堂遊戲中要使用的詞語卡片。

學生:提前熟知習作要求,構思情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話題

引導學生閱讀習作要求,交談激發學生的興趣,介紹想象和虛構。

(1)學生閱讀習作要求的前兩個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寫作話題是“筆尖流出的故事”。看到這個題目,大家想到了什麼?我想到了奮筆疾書的作家,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從他們的筆尖流溢出來。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三位作家的三篇小說,這些故事都是虛構的,都是作家的創造,但讀起這些故事的感覺,正如課本上所說,“卻像在生活中發生過一樣,因爲這些故事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影子”。大家平時在寫作文時,是不是也都使用過虛構的手法?想創造出精彩的虛構的故事,就要啓動我們想象的開關。大家能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在習作中運用虛構手法的嗎?

(2)學生根據之前的習作經驗,談談自己眼中的“虛構”。

預設:其實學生對虛構的故事寫作並不陌生,比如在寫人記事的習作中,許多學生就虛構過一些情節,比如把不同的兩件事安放到同一個人身上。在引導學生交流時,可提出“虛構”和“虛假”的區別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合理的虛構並不會讓人感到虛假,相反,能讓情節更完整。虛構或想象最終都要來源於生活。

(3)教師出示課件,展示作家眼中的想象與虛構。

想象來自生活,來自生活曾經有過、可能有的、已經具備了某些萌芽卻又沒有完全實現,沒有完全在握的東西。——王蒙

想象是雙腳站在大地上行進,他的腦袋卻在騰雲駕霧。——[法國]巴爾扎克

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它必須要讓人感到真實。——[英國]伊麗莎白•鮑溫

明確:簡單來說,想象和虛構既要大膽,又要合理。不能爲了編故事,而不顧事實或常識,這樣的文章就很容易“穿幫”,而沒有打動人的力量。

二、寓教於樂,創編訓練

1.文字遊戲——串詞創編故事。

過渡:在正式開始寫作之前,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有趣的文字遊戲,考考大家的反應力、想象力和表達力。只要你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幾個本來並無關係的詞語就可能會被你們編成一個個有趣而又生動的小故事,你們想試試嗎?

(1)出示遊戲規則和詞語卡片。

創編小故事

閱讀所給的提示詞,每一個欄目任選一個,以這三個詞語爲關鍵詞展開豐富的想象,編寫一則簡短的小故事。

地點詞:牀底山間天空火車長亭火柴盒

人物詞:福爾摩斯鼠小弟游泳冠軍喜羊羊孫悟空

行爲動作詞:溜冰仰望星空聽風哭泣考古學英語

(2)學生任選詞語,創編小故事。

預設:教師可提示學生把選好的詞語寫在稿紙上,接下來,既可以默默構思,也可以打草稿。

(3)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互提建議,讓故事更有趣。

(4)選幾名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述自己的構思,其他學生在聽後加以評價。

示例:

生1:深夜時分,火車上,乘客們都睡着了,福爾摩斯卻驚醒了。他彷彿聽到從哪裏傳來了斷斷續續的哭泣聲。他坐起來,走下牀鋪,豎起耳朵,循着哭泣聲走去……

生2:鼠小弟的理想是當一名飛行員,駕駛着飛機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可是他的小夥伴都嘲笑他:一隻老鼠,怎麼可能當飛行員?真是癡心妄想!這天晚上,他救了一隻被網網住的大雁,大雁感激地對鼠小弟說:“我該怎麼報答你呢?”鼠小弟吞吞吐吐地說:“你能帶我到天上去看看嗎?”“沒問題,爬到我的背上來吧!”大雁馱着鼠小弟,飛上了夜空。仰望星空,鼠小弟開心極了,雖然沒有開上飛機,但在天上“飛翔”的感覺可真好啊!

2.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點明虛構故事時的注意事項。

預設:教師指出容易出現的問題,如創編的故事太假、前後缺乏邏輯;故事太過平淡,缺乏情節的曲折性。這些問題可在點評中指出來。好的故事應該是誇張卻不虛假,沒有明顯的漏洞;好的故事要有故事性,能激起聽衆的興趣。

明確:

虛構故事時的注意事項:

(1)事理的真實:合乎邏輯。

(2)描寫的真實:形象(人物)、心理。

(3)情感的真實:講自己相信的話。

三、探究例子,完成初稿

1.探討課本中的三組情境設置,明確習作對象。

(1)學生閱讀課本中的三組情境設置,圈畫認爲重要的關鍵詞,談談初步印象。

情境一:“開滿丁香花”,可見背景的設置是美麗的、充滿生機的。“淘氣包”“小辣椒”“充滿活力的”明確了主要人物的個性特徵。

情境二:“冬日黃昏”,可見背景的設置是寒冷的,有點悽清的感覺;“充滿愛心的”與“冬日黃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見主人公的愛心是讓人感覺溫暖的。

情境三:“月光下的村莊”,可見背景的設置是幽靜的;“體弱多病的”可見主人公爺爺身體不好。

(2)引導學生自創情境。

教師:如果同學們想自己創設情境來創編故事,那就可以模仿課本的例子,給出一個典型的能引發人遐想的環境,給出個性鮮明的人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學們想訓練自己的想象力和虛構故事的能力,不要獨自去創設情境創編故事,我建議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由對方創設一組類似的情境,先互相交換,再開始獨自想象、創編故事,這樣的訓練效果會更好。

(3)提示寫作要求。

①故事要圍繞主要人物展開。

明確:故事中的人物不宜太過龐雜,要圍繞一兩個主要人物展開,這樣才利於情節的展開。

②把故事寫完整,情節儘可能吸引人。

明確:可以通過“N”或“W”形來構造情節,如字母的起筆處代表故事的起因,落筆處代表故事的結局,中間部分則代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學生在列提綱時,便要想象在交接點處設計怎樣的情節,最後使故事情節達到一波三折的效果。

③試着寫出故事發生的環境,還可以寫一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明確:恰當的環境描寫能對人物的形象或故事的主題起到渲染、襯托作用。描寫人物時,除了心理活動之外,還可以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這樣人物形象就更豐滿了。

2.學生任選情境,或自創情境,開始寫作初稿。

3.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四、點評習作,修改謄寫

1.學生完成初稿,教師投影出示幾篇比較典型的,師生集體修改。

評議重點:(1)是否體現了情境中的關鍵詞;(2)想象是否豐富,情節是否精彩、是否符合邏輯;(3)人物形象是否鮮明、生動;(4)有哪些優點可以借鑑。

2.學生自己嘗試修改習作。

修改重點:(1)改正錯別字和錯用的標點;(2)改正讀不通順的語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補充具體一些,哪些地方可以刪去。

3.小組交流自己的習作,互助修改評分。

4.在班上開一個故事會,講一講大家創編的故事。

5.師生共同進行評比,評選“故事”。

【優秀習作】

陸天與流浪狗

少年陸天向來對貓狗之類的寵物不感興趣。理由很簡單,學習這麼緊張,自己壓根兒沒有閒工夫來打理它們。①

這一天黃昏時分下起了雪,和往常一樣,陸天頂着寒風騎着自行車回家。街上人來人往,大家都匆匆地趕着路。②突然,一聲悽慘的狗叫聲嚇得陸天一哆嗦。陸天停下來,發現一個壯漢正在痛打一隻流浪狗,幾個行人正在勸說壯漢。這隻小狗看起來歲把,黃褐色,瘦骨嶙峋,髒兮兮的,渾身瑟瑟地縮在一角。③原來是那位壯漢晾着的衣服落地後,流浪狗叼着玩,惹怒了壯漢。趁着行人勸說壯漢的當兒,流浪狗瞅準機會,一瘸一拐地奪路而逃,發出低沉的嗚咽聲。陸天看着遠去的流浪狗,心中微微一熱。④

第二天,陸天放學回家,剛放穩自行車,擡頭又看見那隻流浪狗。它似乎一下子瘦了許多,怯生生地看着陸天,顯得情緒低落。陸天猶豫了一會兒,迅速跑上樓,來到廚房,找來一塊麪包,下樓,走到流浪狗跟前。很顯然,流浪狗有些膽怯。陸天上前一步,它便後退一步,但眼睛卻緊盯着陸天手中的麪包。最後陸天把麪包扔給它,笑吟吟地招呼它吃。流浪狗大概覺得陸天可能與那壯漢不一樣,上前聞了聞,突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叼起麪包,一瘸一拐地溜之大吉了。⑤

此後,陸天又多次碰見那隻流浪狗,每次見到它,陸天都衝它微微一笑,流浪狗也搖着尾巴和他打招呼。漸漸地,陸天和流浪狗算是熟識了,陸天還給它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朵朵”。⑥

一天,陸天放學回來,手裏捧着一大堆從超市買回的東西。正當陸天上樓梯的當兒,突然聽見流浪狗“朵朵”在身後哼哼地叫着。陸天回頭一看,只見它嘴裏叼着一塊自己掉落的肥皂。陸天暗自吃驚,蹲下身子摸了摸它的頭。“朵朵”像得到了嘉獎似的,搖頭晃腦地圍着陸天轉圈圈。⑦陸天站起來回家了,走了幾步,突然轉過身來招呼“朵朵”跟着他一起回家。“朵朵”愣了一會兒,便匆匆地趕了上去。

現在,“朵朵”也成了陸天家裏的一員了。陸天每天放學回來都看見“朵朵”站在樓下等他,當然陸天也會爲“朵朵”準備一些好吃的。⑧

句段賞析

①開頭寫陸天並不喜歡寵物,爲下文寫陸天態度的轉變埋下伏筆。

②環境描寫,突出了天氣寒冷,爲下文寫流浪狗的遭遇渲染氣氛。

③對流浪狗的外形進行描寫,表現了它的可憐。

④對陸天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表明陸天對流浪狗的態度有了轉變。

⑤重點敘述了陸天給流浪狗餵食的情形,突出表現了陸天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少年。

⑥簡介陸天與流浪狗漸漸熟識的過程,詳略得當。

⑦具體敘述了流浪狗“朵朵”幫陸天叼回肥皂的感人情節。

⑧自然結尾,突出表現了人和動物可以和諧相處的主題。同時和開頭照應,使得文章結構完整。

總評:本文以“少年陸天”和“流浪狗”爲主要人物,展開豐富的想象,具體敘述了陸天與流浪狗從相識到成爲朋友的幾件事,突出表現了陸天充滿愛心的特點,也表現出了人和動物可以和諧相處的主題。本文的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環境描寫也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是一篇優秀的習作。

6.引導學生再次完善自己的習作,謄寫習作。

五、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總結本次習作情況,引導學生交流心得。

教師:同學們,這節課大家發揮想象,創編故事,從你們的筆尖流出的故事真是各有特色啊。在寫作的過程中,大家有沒有成爲小說家的感覺?大家肯定在想,想當個小說家可真不容易啊!的確,虛構的故事雖然完全是虛構的,但要給讀者以真實的感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把握好虛構和真實的關係。我們在課上講了,虛構其實也源於生活,大家再仔細看看自己的習作,裏面是不是也有現實生活的影子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以有趣的標題概括習作內容,收束全課。

小結:今天我們嘗試的虛構性故事寫作,可以用一個小標題來概括——真實的“謊言”。說它真實,是因爲它總有一些內容來自生活,合乎情理,給人以真實感;說它是“謊言”,是因爲它又是想象的、虛構的故事。同學們不妨在課下多創編一些小故事,體會創作的快樂。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來自福州錢塘國小李清華老師的這份《出塞》教學設計,能緊密地結合我們這次培訓所貫徹的理念和觀點,體現了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學科的整合,體現了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總體上看李老師的這份教學設計,它包括了課程標題和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闡述,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設計,幫助與等內容。現具體評析如下:

1、完整性和規範性

李老師的這份《出塞》教學設計體現出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所有必需的環節都明確地寫出,而且前後一致,因此這是一個整體的解決問題,而不是各個要素地簡單的堆砌。

(1)教學目標闡述

李老師所確定的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不僅反映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而且體現了不同學習者之間的差異;目標的闡述清晰,具體,不空洞,不僅符合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而且便於教學中進行形成性。

(2)學習者特徵分析

李老師對於學習者特徵的分析是這樣的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較強。學生具有一定的古詩詞素養。這是從認知特徵,起點水平和情感態度準備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地列出學習者的特徵。

(3)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在《出塞》教學設計中體現了多種教學策略的綜合運用,創設情境法和拓展閱讀法優化組合;這種教學策略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能夠成功實現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和策略一致,符合學習者的特徵,教學活動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恰當使用信息技術;活動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李老師在《出塞》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了課件媒體的優勢,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效;促進了課堂的教和學。

(5)教學過程設計

李老師在《出塞》教學設計中教學思路清晰(有主線,內容系統,邏輯性強),結構合理;注重新舊知之間的聯繫,重視新知識的運用;教學時間分配合理,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有層次性,能夠體現學生的發展過程。

(6)教學設計

李老師《出塞》的教學設計中有明確的內容和標準;有合理的朗讀練習,讀的內容,次數,方式合理,有層次性,既能落實雙基要求,又注重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提高;注重形成性,了工具;針對不同的結果及時的反饋,而且以正向反饋爲主。

(7)和幫助

李老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和困難有所估計,並提出可行的幫助和支持;有完整的有課後;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學習的主題。

2、可實施性

李老師的《出塞》教學設計具備有良好的可實施性:

(1)時間因素。李老師在運用此的教學時,所需時間安排十分合理,包括教師的教學時間,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得當。

(2)環境因素:李老師設計的這份教學設計對教學環境和技術的要求不高,可複製性較強,操作方便。

(3)教師因素:《出塞》這份簡單可實施,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特點及其預備技能;

(4)學生因素:李老師針對學生的情況,對學生的預備知識,技能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較合理。

3、創新性

李老師的這份《出塞》這份教學設計,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法上有創新,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培養;體現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有效應用。

1,創設情境,強化感受

《出塞》一詩描寫的歷史年代背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距離遙遠,學生在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方面困難不小。感其境,才能激其情。《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爲學生創設情境,鼓勵有創意地表達。本節課中,李老師注重通過錄象播放,音樂渲染,語言描述等方式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詩歌,繼而情動辭發與詩人對話,與文本對話。比如,在感受邊塞的印象時,教師播放冷月照邊關的淒涼畫面,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完全把學生帶入到徵人痛苦,無奈的情感世界,令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融情想象的基礎上,配以教師的入情解說,激情誦讀,詩句在學生的頭腦中生成爲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悲壯的情景,學生自然入情入境,讀出了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學生的語言大門被情感推開了,他們暢所欲言,和詩人的情感,詩句的情感融爲一體,既加深了對詩歌感情的領悟,又培養了表達能力。

2,以詩解詩,促進感悟。

教學古詩,不能限於對古詩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詩句意思的疏通,更應引導學生在歷史文化的背景下對古詩的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這首詩高度凝練,再加上學生年紀小,這方面的歷史知識,文學積澱缺乏,學生理解徵人的困苦生活,邊塞的艱苦荒涼以及戰爭的慘烈有較大困難。爲了突破難點,李老師力求將其放在一個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引導學生解讀,幫助學生較爲全面地理解詩歌的內在感情。本課教學李老師做了大膽嘗試,補充多首相關主題的詩助讀,通過對補充詩歌的理解實現對這首詩的理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瞭解邊塞的教學環節中,教師相機出示了四首反映邊塞軍旅生活的詩歌——高適的《塞下曲》,杜甫的《後出塞》,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從軍行》。學生通過這幾首詩的補充學習增加對邊塞古戰場的瞭解,認識它的荒涼寂寥,戰爭的艱苦以及慘烈,感受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中所包蘊的巨大歷史悲愴,無限深沉嘆息。再如,爲了幫學生體會到詩人心中的渴望,將士們心中的期盼,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心願,補充了唐朝詩人盧倫的《塞下曲》,認識到只有像李廣那樣的飛將軍鎮守邊關,胡亂纔會平息,邊塞纔會安定。這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呼喊才那麼震撼人心,對詩歌的蒼涼意境學生也就有了初步的領略。

3,讀悟結合,體味詩情。

本詩意境雄渾蒼涼,發千古感慨,如何讓學生感悟並走進詩歌的呢

李老師在教學中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解讀感悟詩歌的前兩句。教師引導學生去勾畫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的精妙之處。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體味出描寫的景物雖然普通,但包蘊的情感卻不簡單——時間漫長,戰爭無休無止。再如,教學第二句詩時,李老師引導學生抓住字眼感悟,力求做到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如在學生研讀詩句後,李老師引導學生談感悟:學生有的體會到強調長征,從家鄉到邊關路途遙遙;有的體會到要突出人,將士們都沒有回來;有的則體會到要突出未還,因爲這是世世代代人們的共同悲劇。教師再指導朗讀這兩句詩,這樣,學生對這兩句詩的體會就更深入了一個層次。

但本課的教學也有亟須改進的地方。例如本節課雖然注意了朗讀的指導,但學生只做到語氣語調語速上的模仿,內心內的情感並沒有與詩人達到共鳴。此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單調,貧乏,這些都是今後教學中應該檢討改正的。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認讀1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瞭解課文所講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能容,教育學生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增強環保意識,自覺擔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使學生感受到地球就象一位美麗、可愛的母親,把她所擁有的一切無私地奉獻給人類。

【教學重難點】

理解地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以及應該怎樣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理解詩歌最後一小節的“爲了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麼?我們人類怎樣做才能擁有美好的一切。

【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學生課前收集到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多媒體課件)鏡頭一:展示美麗的地球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的情形,它是那樣的玲瓏剔透,是那樣的晶瑩可愛。鏡頭二:展示陽光、沙灘、草原、森林……地球上的人們幸福生活的情形。

2、師:美麗的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地球萬歲》就是一首獻給地球的歌。(板書課題:地球萬歲,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自學感知

1、要求:

(1)讀準字音,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要求理解的詞語有:奢靡、窒息、泯滅等。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

(3)在自學過程中,有什麼好方法想介紹給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同學幫忙解決,等會兒提出來。

2、反饋交流。

三、再讀課文

我們再次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地球的哪幾方面。

提示:1、讚美地球是人類的家園。2、讚美地球是大家的,他對人類無私的奉獻。3、寫人類對地球的迫害。4、寫人類對地球的期盼。

第二課時

四、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出示中心話題: 地球爲我們人類做出了哪些無私的奉獻?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地球的?人類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環境?

1、引導學生抓住詩歌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深入探究。

(1)理解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它從來不懂得自私和吝嗇,總是傾其所有。根據課文內容,談對這一句話的理解,也可聯繫課外知識,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1—6小節,體會地球的無私。地球就像一位無私的母親把她所擁有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可是人類的野心和貪慾已經使地球母不堪重負,聽她在流淚,她在哭泣。

(3)讀第七小節,重點理解“可是人類,曾經和正在做着多少慚愧的事 ”。

①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聯繫生活實際或根據自己查閱到的資料談理解,說體會。

教師也可提供資料:

a、人們亂砍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氾濫,給人類自己造成損失。

b、過渡放牧,造成草原沙化,原先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荒無人煙的戈壁灘。

c、蛇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以致鼠害嚴重,每年僅我國損失糧食幾十億斤。

d、我國的藏羚羊的皮毛非常珍貴,被稱爲“軟黃金”,由於人們亂捕亂殺,已瀕臨滅絕。

③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破壞環境,最終受害的是我們人類自己。

過渡:人類已經開始覺醒,已經認識到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對我們人類是何等重要!作爲地球母親的兒女,我們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責任。我們相信,經過我們努力,地球母親一定會煥發新顏。

2、讀課文最後3個小節,理解“爲了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麼?(討論)

3、請同學們說說看,我們人類怎樣才能擁有這美好的一切?

板書:保護

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一談學了這課有何感想。

六、拓展延伸(任選一題完成)

1、根據蒐集的資料或自己的想象,模仿着詩歌的格式寫詩,題目自擬(參考題目:①地球的訴說 ②地球媽媽笑了……③未來的地球……)

2、請你給破壞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個人或單位寫一封勸誡信。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欣賞方法欣賞課文。

2、積累詞語,會用剛剛轉眼間、最、特別是更是,懂得比喻、擬人,對稱等修辭的特點和運用的好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學會欣賞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準備

分好小組,配樂兩段,投影片七張(其中文字片四張),小黑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如果說廬山雲霧以其特有的多變、多情、多彩贏得了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麼,課文(廬山雲霧)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藝術晶,任我們玩賞、品味。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間的廬山,去領略趣味無窮的{廬山雲霧)。

出示幻燈片:美麗的廬山雲霧

二、初賞課文。

1、師配樂朗讀(廬山雲霧》(第三自然段),學生閉眼欣賞,體會美感。

2、像這樣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們去欣賞。今天,我們將要上一節語文欣賞課。

3、出示小黑板,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①詞語、句式、段式、節奏

②劃、議、讀。

三、分賞課文。

(一)師生共同欣賞(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生晶詞賞句,用。。。標出好詞,用一標出好句,並想一想爲什麼寫得好?

2、師生共同欣賞。

(生漫談,師整理)

(1)遊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雲,轉眼間變成瀰漫窗外的濃霧。

a.這句話寫出了雲霧的什麼特點?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b.訓練。

把句子補充完整:

廬山雲霧______,剛剛______,轉眼間______。

春天的天氣說變就變,剛剛______,轉眼間__________________。

c.指導朗讀。

用驚歎的語氣讀。

(2)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

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a.理解蘊意:哪些地方寫得好?爲什麼寫得好?

風起浪涌:想象海上風浪的景色,寫出了霧來時的氣勢。

飄飄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飄飄悠悠的? 寫出了霧去時的輕、慢。

b.比讀,體會節奏

換成: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輕輕地飄呀飄。

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導朗讀。

男生讀霧來時,霧濃時的句子,女生讀霧去時,霧稀時的句子。

小組賽讀,站起來讀。

3、集體朗讀及分讀。

4、談欣賞體會,小結欣賞方法。

讀、劃→議、讀→評、讀

過渡:同學們,別留戀多變的雲霧,那多情的雲霧會更讓我們忘情。

(二)學生討論欣賞(第四自然段)。

1、分小組按欣賞方法討論欣賞。

2、指名彙報欣賞過程。

師整理板書:時而時而

一半(隱)一半(留)

出示幻燈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間的廬山雲霧

3、評價討論學習的彙報情況。

指名一組感情朗讀。

4、集體朗讀。

過渡:同學們把多情的雲霧讀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們去欣賞的將是更壯觀、多彩的雲海。

(三)學生獨立欣賞(第五自然段)。

1、獨立欣賞。

2、老師考查。

(1)先填空,再照樣子積累(找或寫)幾個詞語:

①( )峯( )嶺 (②) (③)

④( )( )雲海 (⑤) (⑥)

(2)填空:

廬山雲霧中(⑦)壯觀的要算雲海。

每當(⑧),只見(⑨)。

特別是(⑩),更是(11)。

(3)用_______劃出兩個比喻句。

出示幻燈片:像彩練,又如芙蓉

3、指名朗讀,師予以配樂。

4、小結獨立欣賞情況,總結分賞情況。

欣賞課文不僅從詞語、句式、段式;節奏等方面着手,還可看段落連接、開頭、結尾、照應等。

四、表現課文。

(一)古人是用詩句、言行來表達對廬山雲霧的熱愛、讚美之情,今天的我們就大顯身手,去用詩讚、歌贊、書贊、舞贊廬山雲霧吧!

1、學生髮揮特長,表達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

2、學生表現。 (配樂)

(二)總讀課文。

同學們,廬山雲霧是多變、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沒有課文《廬山雲霧),我們又怎能一睹廬山雲霧的風采呢?,讓我們一起隨着美妙的音樂朗讀(廬山雲霧》。

音樂漸起朗讀聲漸起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課後生字,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條理,回答課後問題。體會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學詩的樂趣。體會作者與祖父之間的親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激發對詩歌的學習和研究興趣。

3、學習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達,體會作者圍繞中心選取典型材料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條理,回答課後思考題,體會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學詩的樂趣。激發對古詩的學習興趣。體會作者選取典型材料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全文,讀準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條理,體會小作者的童真與可愛,體會作者在學詩過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誦文章一至十段。

一。導入新課:

不管學習什麼東西,都要經歷一個過程。有時這個過程是非常有趣的。我們的作家蕭紅把自己小時候學古詩的故事寫了出來。很有趣。看看同學們你們有什麼感覺呢?

二。指名讀全文:

1、聽聽生字的音發準了沒有。

2、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找出來。

3、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讀一讀。

2、提出問題。

3、讀了這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思考:我是怎樣和祖父學詩的?你覺得作者經歷了哪些過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亂叫。然後讀的好聽的詩就喜歡讀,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最後學詩意也是胡猜亂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愛)

五。細讀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樣和祖父學詩的?誰能描繪一下作者學詩的情形呢?

2、體會一下“房蓋被你擡走了”是什麼意思?

3、請同學分角色有感情的將這部分讀一讀。也可以講講你的體會。

六,課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文章後半部分,體會作者在學習自己喜歡的詩和學習詩意時的有趣與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與可愛。學習作者選取典型材料寫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作者開始學習是出於好奇和好玩,我們看看她是怎樣學的呢?哦,原來是在祖父口口相傳中學習的,她的學習方法就是亂喊亂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麼作者學習也很挑剔,有喜歡唸的也有不喜歡唸的,看看她喜歡念什麼詩?爲什麼喜歡呢?

1、指名讀11—17段。

2、作者喜歡什麼詩?我們也來念念。(指名讀)你們喜歡嗎?

3、下面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爲什麼喜歡呢?

(原來是字音好聽,還有發音很好玩)你們讀到這裏有什麼感受?

(作者通過這個事例寫出了孩童的天真可愛,非常有趣)

4、誰有感情的把這部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誦)

三。讀到一定的時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開始講意思。那麼小作者明白了詩歌的意思嗎?

指名讀最後一部分。你有什麼感受?

(小作者完全沒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憑感覺判斷)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現出作者的天真可愛。特別是與爺爺的對話顯得非常真實,非常有趣。誰能讀出這種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誦。教師指導,反覆朗誦。

四。學完了作者學詩的經歷,你覺得真實嗎,有趣嗎?談談你學詩的體會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圍繞學古詩選取哪些典型事例呢?總結一下。

小結:文章選取的材料都是爲中心服務的,選擇的材料要生動,要準確的表達中心,這樣才能使文章內容集中,表達意思明確。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爲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思考·練習”第2題),明確“古井教育人們怎樣做人”的問題。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二)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並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一)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二)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併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讀解生字新詞,並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再指名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情況,並糾正誤讀,區別字形。

1.讀準生字讀音:

“乳(rǔ)汁”的“乳”,“報酬(chóu)”的“酬”是翹舌音,要讀準。

讀准以下容易誤讀的音:

“扁擔(dàn)”的“擔”,不要讀成“dān”的音;

“單薄(bó)”的“薄”不要讀成“báo”的音;

“一陣風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讀成“sì”的音;

“日子長着哩(li)”的“哩”應讀輕聲;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讀成“gòng”的音;

“他們懂得(de)”的“得”應讀輕聲,不要讀成“dé”的音;

“不能總讓大家出力氣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應按“啊”的變調讀,前者應讀“ya”,後者應讀“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邊是“日”;

“絡繹不絕”的“繹”不要寫成“澤”;

“六旬”的“旬”與“句”,“陶冶”的“冶”與“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學生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以下詞語:

“熹微”、“歉意”、“陶冶”、“絡繹不絕”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燒製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絡繹不絕:(人、馬、車、船)前後相接,連續不斷。

(二)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古井”的“古”是什麼意思?爲什麼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組討論,並解答;再由老師歸納,順便把不懂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

1.歸納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裏的人都來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裏的人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來不要報酬。

第4自然段:老兩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鄉親們勸說兩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幫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想一想,議一議:按自然段歸併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聯繫比較緊)爲全文劃分四個結構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麼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課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進一步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閱讀課文,從重點詞語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爲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從而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使用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思考·練習”第2題中的三個句子及結尾一段話的含義,從而深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閱讀分析第一段:

1.這一段寫了四句話:有兩句話是寫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還有兩句話是進一步說明井水的質量和古井與鄉親們的關係的。讀一讀,想一想,找一找,把前兩句話畫下來。後兩句話中“清涼可□”的“可口”是什麼意思?

2.“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兒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麼?“哺育”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把古井比喻成“溫情”的母親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涼可口的井水。“哺育”是養育、培養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溫情的母親,因爲母親是慈愛的,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可以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親一樣,無私地向人們奉獻甜美、清涼的泉水,養育村民毫無所求,所以說古井像母親一樣。)

(三)閱讀分析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後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沒有“很多”這個詞?如果沒有,作者是通過什麼表現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時間長、人數多、路面溼表現。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

2.春雨有什麼特點?爲什麼不說下過一場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點是雨水少,有“貴如油”之稱。下起來不大,斷斷續續,一般剛能潤溼路面。)

“剛下過一場春雨”的路面是什麼樣的?

(溼漉漉的。)

“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說明了什麼?

(說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來人往,免不了會有井水灑到地上,路面總也不幹。)

3.這一段寫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鄉親們盡情享用井水,表現了古井在當地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閱讀分析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後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鄉親們幫助村裏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兩位老人爲什麼需要有人幫助挑水呢?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樣表示?鄉親們又是怎樣“勸說”的?這一切說明了什麼?

(年過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單薄;女兒外地教書,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幫着挑水。)

2.“這個幫着挑一擔,那個幫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總是滿滿的。”這裏,“這個”、“那個”用在上下句裏說明什麼?

(幫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許多人。)

“挑一擔”“提一桶”,上句是“擔”,下句是“桶”,說明力氣大的就挑擔,力氣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總是滿的”,這句話說成“老人的水缸滿滿的”有什麼不同?“總是”說明了什麼?

(說明一直是滿滿的,大家不間斷地幫老人挑水)

3.鄉親們這樣不間斷地、熱情地幫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給鄉親們一些報酬,可是誰也不肯接受。於是,“老兩口帶着歉意說:日子長着哩,俺們不能總讓大家自出力氣啊。”老人的話裏“不能總讓大家白出力氣”,那麼,不“白出力氣”是什麼意思呢?

(是有報酬)

“總讓”的“總”跟“總是滿滿的”的“總”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一樣,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換個意思相近的、同學們口頭上經常說的口語詞是什麼?

(老是)

4.鄉親們是怎樣表示的?齊讀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這句話點了問號,應該怎樣讀?是有疑問而提出詢問的語氣,還是強調古井爲鄉親們做了巨大貢獻的一種反問語氣?連同下面一句話試讀一下看看。

5.“鄉親們總是勸說兩位老人”,“勸說”是什麼意思?

(勸解、說服)

爲什麼還要“勸說”兩位老人呢?

(因爲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要給幫助挑水的人一些報酬。鄉親們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講道理,讓老人安心接受幫助。)

這種“勸說”是不是隻有一兩次,還是多次?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每次老人表示,鄉親們總是這樣勸說的。“總是”)

6.這一段出現了兩個“總是”,一個“總讓”,查查工具書,這裏的“總”是什麼意思?

(經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爲了表示鄉親們對兩位老人的無私的熱情的幫助,一是爲了說明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感激鄉親們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試讀這一段,再指名讀。要讀出鄉親們的關懷熱切和體貼的感情,還要顯示出兩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懷。

(五)閱讀分析第四段:

1.先齊讀,再自由讀課文結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麼地方?下面的話,說明了“多好”:

①“它不僅爲鄉親們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什麼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爲什麼加上“生命”?

(人們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這句話跟開頭一段在意思上有什麼聯繫?再讀讀開頭段。

(這句話跟開頭段呼應了,是開頭段內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開頭一段和結尾這一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們的聯繫密切不密切:

(“我們村東頭有一口古井。井裏的水清涼可口。村裏的人都到這兒取水。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兒女。它爲鄉親們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看來,“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聯繫是非常密切的。

②古井“多好”,好在一是爲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還陶冶着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陶冶”是什麼意思?工具書上是怎麼講的?“品格”是指人的什麼?

(“陶冶”,原來的意思是指燒製陶器和冶煉金屬,用來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品格”是指人的品質、風格。)

小組(或同桌)議論,然後全班討論:古井“還陶冶着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古井源源不絕地爲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一無所求。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無私奉獻精神)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給鄉親們以什麼影響?換句話說,這種精神鄉親們學到手沒有?

(學到手了)

表現在什麼地方?

(幫助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2.小結:

鄉親們幫助老人挑水不要報酬,說明古井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八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示兒》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願望。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解釋詩句和部分字詞的意思。

3、學會本課生字。

4、由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二、教學時間:2課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訓練重點是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這個訓練從預習開始,學生要認真思考預習題的要求與內容。課堂上要啓發學生自己去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要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要動手查找字典,在重點字詞旁作註釋,寫寫自己的理解、體會。更要動口回答問題,出聲朗讀,背誦課文等。

2、古詩四首在內容和情感上都有難點,教學時要抓住前後詩句的內在聯繫。應從理解內容入手,進一步體會詩人情懷,並指導朗讀和背誦。

四、教學過程

初讀課文

1、邊讀詩句,邊看註釋。

2、把不懂得詩句畫出來。

(一)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注意停頓。

2、老師範讀,學生再練習。

3、指名讀。

4、逐句講解:學生講解詩句的意思,老師糾正。

(二)過程

1、介紹作者、背景。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一生堅持抗戰,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立志要爲國家獻身。青年時期,他讀兵書,學武藝,爲參加收復祖國河山,抵禦敵人做好了準備。中年以後,他在任職期間,曾多次向宋高宗提出很多振國的主張和建議,但從來不被採納,反遭到迫害,最後被朝廷免職,晚年過着貧苦的生活。他回鄉後,一直憂國憂民,時刻不忘收復中原,洗雪國家恥辱,揮筆寫下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歌,對鼓舞人民抗戰的鬥志起着積極的作用。他臨終念念不忘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祖國領土的完整。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示兒:給兒子們看。詩人懷着至死不見中原統一的遺憾,借對兒子遺囑敘述了自己一生對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心。

2、逐句講解: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②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裏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你們的父親。

3、默讀《示兒》,想想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①畫句子。(表達詩人情感的詩句)

②體會情感:《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願望。

4、練習背誦、

①以讀激情,以讀悟文。

引導學生們弄清全詩的意思,詩句之間的聯繫後,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讀議結合,以讀激情,以情捂文,使學生深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下面咱們繼續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寫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蠶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4.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瞭解蠶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方法。

2.感悟蠶的精神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閱讀材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學習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其中,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人們把中國稱爲“絲國”。同學們,中國能有這樣的美譽,你們知道誰是其中的大功臣嗎?(蠶)對,蠶就是首當其衝的大功臣。今天,我們就來增加一些對蠶的瞭解,一起來學習第8課《春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課文。

2.指名讀生字,糾正錯誤讀音。

3.齊讀生字。

三、細讀理解

1.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能從課文中瞭解蠶的哪些知識?

2.彙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歷史悠久、生長髮育、生理特點、讚美)

3.從老師的板書你對課文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呢?

4.小結。

四、再讀課文,賞讀語言

1.默讀課文,劃出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好在哪裏?這個句子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請你在課文中劃出來,並把你想到的在旁邊做出批註。

2.學生交流。

3.重點探究。

(1)爲什麼說蠶絲是用“蠶的生命化成的”?蠶爲了吐絲,耗盡了所有的生命,你覺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2)“春蠶到死絲方盡”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春蠶這樣的人,你覺得“春蠶到死絲方盡”還可以用來讚美哪些人?

4.把你喜歡的語句再一次讀出來。

五、拓展閱讀

1.教師朗讀《春蠶的歌》選段

2.談話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