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班級管理中的“無爲”藝術

班級管理中的“無爲”藝術

班級管理中的“無爲”藝術

河北省滄州市第十四中學孟慶蘭

中國傳統的“無爲”思想是道家學說的精髓,老子的“無爲”,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爲,而是含有不妄爲、不亂爲、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有人認爲“無爲”就是毫無作爲,消極等待,只是聽任命運的擺佈,這實在是誤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說過:“無爲而無不爲”,意思是說:“不妄爲,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這裏,“無爲”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爲”是指不妄爲所產生的效果。把老子的“無爲”思想運用於班級管理當中,結合這十幾年做班主任的經驗,我談幾點粗淺之見:

一、善用攻“心”術。我認爲:學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爲下,攻心爲上

攻心,就得了解學生的心理。所以教師要研究學生,要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切忌“妄爲”:想當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標不明,方向不清,就開火進攻。到頭來,一無所獲還是好的,學生離心離德害莫大焉。那麼,到底怎麼去攻呢?譬如說“孤立術”:就是對學生故意冷落。有人說教師對學生的冷落是對學生最殘酷的懲罰,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爲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視的需要,學生尤甚,如果明顯受到教師的冷落,必定心中極爲痛苦,這種懲罰,如果能巧妙運用,效果與體罰不可同日而語。需要說明的是,“孤立術”殺傷力極大,一般只適用經常違紀且屢教不改的學生,並且只能用一次,不可反覆採用。我帶的班級曾有一個學生,上課搗亂,作業不交,尋釁滋事,打架鬥毆……最嚴重的一次,因發生口角就用匕首戳自己班一個學生,後來縫了好幾針。我和他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請家長,嚴批評、重懲罰,亳不奏效。最後,我只好對他進行“孤立術”,並鼓動全班同學和我一起行動,他在被冷落三天後就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逐漸開始約束自己的言行,然後再和他講道理,他也能慢慢接受了。

要知道,我們教師所試圖改變的,不是學生的身體,而是學生的心靈。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務,不僅是手段,也是目的。但,攻“心”術絕不是冷戰,更不是心罰,而是基於對學生關愛,對學生成長規律尊重之上的積極行動。總之,如果能在班級管理中靈活運用“無爲”的冷處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活用“批評”法

批評,是教師通過語言教育學生,影響學生行爲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有了缺點錯誤,教師必須進行批評勸告。那麼,怎樣才能使批評學生的忠言由“逆耳”變成“順耳”,從而讓學生樂於接受並將缺點錯誤加以改正呢?這個過程也不可“妄爲”,將“無爲”理念進行下去。

1、批評要“知彼知己”。教師在批評學生之前,必須先弄清楚情況,查明原因,做到信息準確,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並且可以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七年級上學期的期會考試剛過,我們班的成績有所退步,我立即召開班幹部會議,在充分了解情況後,在班會上我做了有的放矢的批評。列舉一些同學在學習上做到不夠的具體事例,然後給他們提出目標,最後還安排學生幹部對一些學習成績跟不上的同學進行一對一幫扶,一對一督促,並及時向老師反映情況,結果在期末考試中,我們班的成績又再次領先了。

2、批評要“留有餘地”。在批評教育時,爲求點到爲止,留有餘地,給學生一個自我批評、自我教育的機會,這樣,學生易於接受,又對老師的寬容產生負疚感,從而有利於他們不斷鞭策自己,儘量少犯或不犯錯誤。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的錯誤嘮嘮叨叨,否定或者低估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批評的積極性,那麼學生就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結果事與願違,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當學生做錯了,我在批評時,更多的是問他,“我覺得這樣不妥,你認爲呢?”“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你認爲怎樣?”“也許你有自己的立場,那你也可以和老師交換一下看法。”“我相信你自己能處理的很好,不需要老師多說”等等。

3、批評要“以迂爲直”。對於學生的錯誤,正面“進攻”,直接批評,有時候適得其反,事與願違。這時如果暫時不理會學生的錯誤,繞個彎,先將目標放在與其有關聯的另一個事物上,再逐步接觸實際,最後往往就能“不戰而勝”,達到批評錯誤的目的。如活用教學內容批評在課堂教學期間學生所犯的錯誤,就是“以迂爲直”的運用形式之一。有一次,我班裏有一個屢次不做值日的學生,正好我在課堂上曾經講到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這一主題。我課下單獨把他找來,先了解了一下情況,得知他屢次不值日不是因爲家庭有什麼特殊情況,只是自己偷懶,他一直低頭準備迎接我暴風驟雨般的批評。可是我接下來,話題一轉,帶他一起回顧了做負責任的人的相關課本內容,一邊回顧一邊觀察他的反應,他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通過課本知識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而主動向我承認錯誤,並且在全班同學面前檢討,以後果然再也沒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批評有法,但無定法。批評是一服苦口的良藥,只要我們能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出發,儘管我們的批評未必會有切膚之痛的深刻,但學生最終會領悟到老師用意的,善用批評這一教育方法,會與表揚有異曲同工之效。

三、巧用“懲罰”教育

在班級管理中,針對學生的教育,面臨“獎”與“罰”的選擇時,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獎勵”,避免“懲罰”,杜絕“體罰”,學校和社會也是這樣大力倡導的,這無疑是正確的。然而,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種教育是不完美的。我們的教育,在當今社會大力提倡“賞識”教育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恰如其分的運用“懲罰”教育,只要不妄用懲罰,不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這種做法看似班主任老師“無爲”而治,但實際管理效果卻還不錯,我也是如此堅持的。

什麼是“懲罰”呢?懲罰是在學生犯了錯誤之後,通過活動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問題並自覺改正,是一種善意的挫折,真誠的幫助。捷克偉大的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犯了錯誤的人應該受到懲罰,但他之所以受到懲罰,並非因爲他們犯了過錯……而是爲的要使他們不再犯。”而且,科學的懲罰教育不僅僅是制止違紀現象的手段,還應該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與法治精神的途徑。也就是說,教育懲罰不應該只是來自教育者,而應該來自學生集體意志。比如在我的班上,所有的懲罰都來自學生民主討論最後無記名投票通過的《班規》,因此,這“懲罰”已經不是來自我的“鐵腕”,而是包括教師和學生在內的集體意願。更重要的是,教育懲罰不能僅僅針對學生,同樣應該針對教育者。也就是說,在我的班集體中,我和學生都應該遵循共同的“規則”,而不能有任何凌駕於集體規則之上的特殊成員。在這裏,懲罰教育充滿了師生平等的法治精神,教師因不慎違規也將被與學生共同制定的《班規》懲罰。我覺得,這不是有意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而是真正的民主教育。比如我們班的班規裏面明確要求每個人都要有時間觀念,不可遲到。可是有一次,我就遲到了。當時,我能感覺到大多數孩子都在偷偷地看着我,看我到底要怎樣做。於是,我自覺地按照班規,和其他學生遲到一樣地在教室後面站了一個晨讀的時間,同時做了一天的班內值日。我感受到孩子們看到我主動接受班規懲罰的時候,他們都在互相地交換眼神,果然,從此,我們班遲到的現象大大地減少了。

以上是我對中國傳統的“無爲”藝術運用於班級管理當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想對於班主任來說,無論何種管理方式,都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源泉。愛,增添了我們的人格魅力;愛,發揮了無窮的教育力量。科學的方法加上對學生全心的愛,必將培養出積極的學生,管理出優秀的班級,讓我們一起努力,在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