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歸因理論在後疫情時期國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淺談歸因理論在後疫情時期國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淺談歸因理論在後疫情時期國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內容提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學校管理尤其是學生思想教育帶來諸多新問題。面對各種不利因素,在新學期中德育工作者應該深入分析這些新問題產生的原因,積極思考對策。而歸因理論,正是這最有效的方法論。本文就運用歸因理論來改進國中班級管理工作提出若干建議,具有借鑑意義。

關鍵詞:後疫情時期 歸因理論 班級管理

新學期開學以來,從日常巡視、班主任管理和家長反饋等方面獲得的信息彙總來看,國中學生的思想、生活和學習情態似乎有些特別之處,值得我們德育工作者好好研究,細細分析。而歸因理論,正是這最有效的方法論。所謂歸因,就是根據行爲或事件的結果,通過知覺、思維推斷等內部信息加工過程而確認造成該結果之原因的認知活動。在落實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同時,我們應該從分析諸多問題產生的根源(原因)入手,尋找到做好後疫情時期學生思想教育的關鍵,以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學生思想動態分析

1.雖然目前疫情防控處於常態化,但教育遇到的問題卻異於常態。持續了近一年的疫情防控,對於學校的管理和學生的教育確確實實產生了較大的衝擊。特別是上半年很長一段時間,疫情防控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教學秩序,學生因在時空上或“放縱”或“壓抑”的情緒像一匹脫繮的野馬,或怪誕,或散漫,或莽撞,或激烈。 這些負面心理情緒都可以在新學期開學後的學生身上找到。

2.上半年依據“停課不停學”要求而長時間開展的“線上教學”,原先的有關規定和要求也失去約束作用,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出現嚴重的“網絡癡迷症”、“手機依賴症”和“孤獨自閉症”。進而出現:學習目標迷失,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堅韌拼搏的意志力等狀況,甚至厭學逃學現象頻發。

3.由於疫情防控要求,學生曾長時間居家隔離和居家學習,戶外活動幾乎沒有。於是部分學生與家長的關係出現逆轉惡化:觀念衝突變成行爲衝撞,青春期叛逆心理更加嚴重。更有甚者,因家庭教育失範導致一些慘劇屢屢上演。

二.原因歸結:

1.長時間的疫情防控的大環境影響,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管理要求與模式,出現了許多教育管理上的“真空”、“短板”和“疏漏”。也就是說,缺乏學校環境和班集體平臺的網絡教育教學機制可能還不完善不成熟。至少當前的國中老師和學生還不適應,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學目標僅僅通過“線上教學”是難以達成的。

2.我們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還是很大的短板。一是因爲許多家庭環境很不利於孩子的教育管理,如離異家庭、單親家庭和留守家庭;二是因爲許多農村家長屬於教育的弱勢羣體,缺乏科學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技巧。國中生的思想與行爲較國小生要複雜的多,對他們的教育如果僅靠家庭而沒有學校的環境氛圍支撐是萬萬不行的。

3.現代電子信息產品和網絡遊戲軟件嚴重侵蝕着中學生的思想,也嚴重影響着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而疫情中的“線上學習”讓許多學生“名正言順”拿起了手機,捧起了電腦,沒有強大控制力和拒絕意志的國中生越來越沉迷遊戲,難以自拔。再加上家校交流合作因疫情而產生隔裂,對孩子的不良行爲不能及時有效管控。

三.新學期班級管理的幾點對策:

根據韋納的動機歸因理論,歸因的維度劃分爲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歸因和不穩定歸因、可控歸因和不可擋歸因三個維度。那麼,我們可以把學生自身的認知、思想和情感歸爲內因,把學校、家庭教育環境和方式歸爲外因,並且認真分析其是否穩定性和是否可控性的特點,做到趨利去弊。爲此,新學期中我們的班級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全面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增強常態意識。在全國省市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也應該恢復常態,通過恢復作息制度、恢復課程開設、恢復各項教育活動等一系列舉措,來引領學生快速轉變思想、生活、學習等狀態,一切回到常態化軌道上來。只有迴歸常態,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才能發揮最大的育人功能。這也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特點和最大優勢。

2.強化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增強規矩意識。在較長時間的“放縱”之後,“收心”顯得尤爲重要。特別是七年級新生,一定要抓住“剛升學、陌生環境”這個教育契機,可依託《學生手冊》(學生管理制度集)組織學生反覆學習校紀校規,重點是作息制度、日常行爲規範、文明禮儀規範、紀律處分辦法、班級有序化要求等等,要讓國中生明確這些要求就是行爲底線。班主任在組織學習之外,還要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爲的反覆培訓、矯正養成。

3.強化學業生涯教育與規劃,增強目標意識。目標引領,這是動力之源。班主任可以結合國中學段培養要求,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組織開展學業生涯的學習和設計,可以拓展至高中乃至大學和工作階段。目的就是讓學生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學業道路該怎樣走好。學業生涯規劃設計要突出:發展目標,基礎分析,途徑方法,預計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等要素。目標規劃一定要體現“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能起到時時激勵和人人激勵的作用。

4.注重輿論與文化環境的薰陶,增強行爲自律性。班級內的輿論氛圍,主要是通過主題班會、學生大會和家長座談會等形式營造的。我們可以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來形成積極向上的並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的語言環境。而濃郁的班級文化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則包括物質文化(如衛生、物具、標語、板報、圖片等)、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風、學風、班級倡導的核心價值標準等)。班級文化要突出教育主題和個性特色,也要不斷繼承和創新。

5.充分利用全員育人機制,構建學生管理與思想教育的立體網絡。第一是發揮“班級德育導師”功能,發動相關任課教師,積極參與特殊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劣性轉化,加大對學困生的幫助輔導。其次是依託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對特殊學生和家長進行心理干預和心理指導。第三是利用好“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和家訪等機制,協調家校教育理念,統一培養目標,豐富監管措施,提高家校合育實效性。

6.積極組織開展令人感動且有深刻體會的主題教育。只有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讓學生感動。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例舉身邊人身邊事來分析說理,引用普通人的普通語言來表達;教師也可以現身說法,可以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來談國中生的成長成才問題;還可以樹立身邊正面榜樣大力表揚,或者對新聞媒體中出現的負面典型進行深入剖析,集體批判。

7.對於特殊(“頑石”類)學生要及早建立教育檔案。多層面收集信息,多角度觀察,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志趣和學習狀況,跟蹤瞭解學生一個階段內心理變化軌跡。爲我們能真正在走進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心理,以及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教育策略提供信息支撐。當然,對於此類特殊學生的教育,絕非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歷反反覆覆。所以,我們對他們的轉變、成長要抱着“發展的眼光”,期待也是重要的歸因要素。

8.熟練掌握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技巧,掌握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兩種學習途徑:一是向書本學,多看幾本關於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書籍;二是向實踐學習,如學習身邊老教師的工作經驗,或不斷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

做好與學生溝通交流關鍵是掌握學生心理,我們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談起,可以從學生遇到的困惑入手,可以從學生的優點出發,可以從學生關注(崇拜)的人物開聊。溝通交流的時間、地點、環境都有講究,人多時易於表揚,單獨時可以推心置腹。對於性格開朗的學生有時可以開門見山,對於比較內向的學生則要循循善誘……

總之,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德育工作者要運用好歸因理論,從對“因疫情造成的各種不良思想、不良習慣和不良心理”的分析出發,對症下藥,剛柔相濟,循循善誘。我們還要把握德育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強化人文關懷——高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態、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立德樹人之路“漫漫而修遠”!(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