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兒童生活力的培養是激活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鑰匙

兒童生活力的培養是激活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鑰匙

兒童生活力的培養是激活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鑰匙

新課程理念也認爲,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爲此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開展生活化的教學,讓兒童體驗生活這本無字的書,讓他們在這本浩瀚的無字書的世界中有意或無意地接受着方方面面的教育;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穫,從而提高兒童的生活力。國小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包含社會知識、道德規範、生活常識等等,大多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這也就決定了該門課程的生活性相較於其他課程而言更爲突出。爲此,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更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開展生活化的教學。讓每一名兒童都有機會,以自己的意願爲主導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學習與人交流,學習展示自我……讓自己的學習生活變得多彩,提高兒童的生活力。

那麼,具體而言,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提高兒童的生活力呢? 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此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由以前的執行者,變成如今的組織、引導者,爲生活力的培養打好基礎

孩子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課堂活動的過程,是孩子們經歷“出現新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想法與方法”的過程。在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以前的執行者,變成現在組織、引導者。要充分尊重和考慮國小生的道德形成規律,在教學時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不斷優化教學關係,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一段。從顯性教育到“潤物無聲”、隱性滲透教育方向發展。如,學習完“家人的愛”這課後孩子們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濃濃的愛。課後筆者利用母親節組織學生和自己的媽媽到學校開展“懂得感恩 崇尚優秀”主題活動,活動中孩子們給自己的媽媽集體洗腳,表面看洗的是腳其實通過孩子的小手對媽媽腳的觸摸,表達的是母女(子)之間內心情感的交流,培養了孩子們從小懂得感恩的品質。在這些活動中,我們重視活動的德育、學生處理問題能力的發展等功能。學生通過活動可養成德性。人的很多德性,不是單純由學校教的,或從書中學的,還可以從玩中、從遊戲中、從同伴交流中習得與養成。如果認爲孩子們在活動中只是小孩過家家玩玩而已,那就錯了。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都非常認真地對待他們的活動並在此過程中投入極深的感情。

其次,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師生之間良好的協作交流,是促使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且通過師生之間的協作、交流,有利於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爲生活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爲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程上與同學和老師開展信息的交流和相互傳遞。最後,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和欣賞他人。例如在教學“假期有收穫”一課時,筆者就經常會組織學生一起交流自己在假期裏的趣聞,或者是自己在假期學到的本領。通過讓學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假期收穫來幫助學生形成互相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同時也爲學生進入新學期的學習做好準備。這樣才能促進相互協作的人際關係的形成,進而對教師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由開始的固化設計,變成組合優化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生活

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具體包括生活指導式的教學和生活實踐式的教學兩方面。具體來說生活指導式的教學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生活中的知識,比如說一些小竅門、小常識,或者是做人做事的道理等寓於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傳達信息的影響,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規範自己的行爲,形成一定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態度。而生活實踐式的教學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和組織學生直接參與實踐的方式,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生活力,進而促進學生生活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學完“大自然,謝謝您”後,筆者組織學生走進農場開展撿麥穗活動。孩子們行走在田間阡陌小路上,彎腰撿麥穗,一改往日在父母身邊的嬌貴,不叫苦不叫累,當撿到一串串麥穗時他們神情中的那一份成功、喜悅與自豪感溢於言表,臉上的微笑是那麼的真、那麼的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邊撿邊玩中孩子們懂得了農民伯伯的辛苦和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

三、由開始的管理者,變成現在的參與、合作者,激發學生的道德良知

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爲載體,不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的特點。所以,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自己的教學內容生活化,通過向學生呈現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道德在他們生活實際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激發學生的道德良知。而且在教學中,筆者深有感悟的就是生活其實都是一個個平凡的鏡頭,而這些平凡的鏡頭也更能激發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爲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將教材內容生活化的辦法,引導學生開展如課前收集材料、信息,課上展示、交流信息等方式,讓學生通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經驗的方式,強化自己的認知體驗,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進而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從而真正發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意義。而且現代教育理念當中非常重視和提倡學生在蒐集和處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作爲道德與法治課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課前進行調查。從這一點來說教師更應該充分相信學生並放手讓他們深入生活,蒐集相關的材料。另外,要從單一學科教學的觀念走向“大教育觀”,實現生活活動與學科教學的互補整合。如,筆者暑假組織孩子們外出研學參觀蕪湖海洋公園。通過對水母迷宮、深海花園和白鯨部落等的參觀,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了書本以外的許多知識。

總之,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繫起來,通過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把學生引向廣博的生活世界中去,提高他們的生活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