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策略

愛因斯坦曾指出:“用興趣激發動機,促進想象和思維,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這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境界。”教師要善於給予學生鼓勵、表揚、激發和誘導,培養其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這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策略

1、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數學是學習其他自然學科的重要基礎,學好數學有利於學生今後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國小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爲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極爲關鍵。國小生正處於各項認知技能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受興趣的影響較大。若是學生因爲學習興趣不足,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就會嚴重阻礙其今後的學習與發展。

2、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則

2.1適應性原則

在國小數學教育活動中,學習興趣是極爲重要的因素,應遵循適應性原則,用符合國小生年齡段的知識給予學生引導,明確學生努力的方向。當前在國小階段,奧數競賽十分流行,然而奧數競賽與國小生的學習水平以及知識結構不相符,許多題目並不在他們所能理解的知識範圍內。但奧數競賽在國小中卻依然很流行,這種不正確的風氣使許多學生受到打擊,讓他們感到學習數學十分困難。因此,不應再大力推廣奧數競賽,這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十分不利。

2.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社會生活以及學生的身心特點相結合。啓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相符,既不能過於簡單,也不能太難,要將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相結合,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感到有挑戰性,同時還能體驗到學習的趣味性。如此,學生既可以掌握知識,還能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3、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3.1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國小生具有很強的直觀形象思維能力,缺乏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立足於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爲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條件,使其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佳化。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爲例。教師在教學中,爲了順利突破重難點知識,可以爲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先把實物長方體展示在學生面前,然後告訴學生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爲6cm、3cm,讓學生把物體的面積計算出來,然後教師把長方形的一組對角按住向外拉,長方形立刻變成了平行四邊形。此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長方形的面積是否發生了改變?”一位學生說道:“它的面積仍爲18cm2。”另一位學生回答:“它的面積小於之前的面積。”這時,教師不用馬上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鼓勵他們積極思考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爲多少。國小生的好奇心十分強烈,他們必定會想方設法地探尋答案,而教師應爲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親自動手動腦探索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探尋答案。如此,便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相較於教師的一味灌輸,這樣的學習方式效果更好。

3.2聯繫生活,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數學課程的內容要和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相貼近,加強生活數學和課堂數學的聯繫,融合生活和數學。但數學教材篇幅有限,教材通常並未聯繫現實生活,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長方體的表面積”相關知識爲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事先爲學生布置這樣一道題:“學校要重新粉刷教室的牆壁,同學們可以把我們教室的面積計算出來嗎?學校所有教室一共有多少面積?”學生們聽完後十分興奮,爲了可以把這道題解答出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十分集中,課後又仔細觀察和測量了教室的門窗和牆壁,瞭解了需要粉刷和不用粉刷的地方。如此便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調動起來,既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表面積的相關知識,又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學習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3在教學中設疑,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生的好奇心十分強烈,懸念可以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立足於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巧妙設置懸念,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學習應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國小數學教育應迴歸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其在自己的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探尋、發現、認知和掌握。充分藉助活動課以及課餘時間開展趣味十足的活動,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給予學生引導,讓其經歷觀察、推理、操作、交流、調整等過程,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有效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三角形面積”一課爲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提問:“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若是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一半’和‘兩倍’的關係?”組織學生展開熱烈討論後得出答案:如果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它們之間不存在“一半”或“兩倍”的關係。但當它們的面積和底一定時,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邊形的高的幾倍;當它們的面積和高一定時,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邊形的底的幾倍。通過引導和討論,學生充分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積。

3.4引進遊戲元素,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數學的學習應讓學生自主發現,若是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注重灌輸知識,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那麼既不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最終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竭盡所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活潑、好動是國小生的天性,他們對遊戲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基於此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可能性”一課爲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這樣的遊戲:教師把一塊巧克力拿在手中,然後讓學生對巧克力是在左手還是右手進行猜測。這樣的遊戲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瞭解和掌握“可能性”的相關定義。之後,教師再把雙手打開,證實剛纔學生們猜測的正確性,於是又把“一定”和“不可能”兩個概念引出。在充滿疑問和趣味的遊戲中引入知識,將學生的創新性和想象力發揮出來,可以獲得十分顯著的效果。

3.5尊重個體差異,加強實踐操作

作爲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動手操作具有形象性和具體性,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構建表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等。動手操作需要學生多種感官的投入,進行積極思考和表達,同時也需要學生自覺、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還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學習,提高自身教學水平,開闊思維,勇於創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