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培養農村國小生環保習慣的策略

培養農村小學生環保習慣的策略

培養農村國小生環保習慣的策略

“環境保護,教育爲本”。 伴隨着人類進入21世紀,環境惡化問題這個現代化進程中的幽靈,已成爲人類發展的最大障礙。爲了使我國人民瞭解這一基本國策,並能積極地貫徹執行,每個人都要認識環境,瞭解什麼是環境問題,應該如何保護環境……這就需要進行環保教育。

平常,學校經常出現這些鏡頭:校園的甬路、花壇中經常有紙片、糖紙、泡泡糖、五顏六色的食品包裝袋等垃圾;教室的地面上、抽屜裏廢紙較多;校園的水龍頭時常嘩嘩地流着;學生早餐對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況較爲普遍;最嚴重的是夏天學生們用水量特別大,造成水資源大量浪費。面對這樣的一些鏡頭,學校的環保組成員攜起手,發動全校師生行動起來,參與課題實踐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國小教育是爲培養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兒童階段又是一個人行爲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從小加強環保教育,培養良好的環保習慣,這對他們成長爲符合社會要求的具有社會公共道德和文明行爲習慣的人具有重要意義。自覺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更是培養兒童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在我國,佔全國絕大部分人口的農村,地大物博,但農民的環保意識十分淡薄。作爲農村的孩子,他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習慣也令人堪憂,亂扔垃圾,任意浪費資源卻絲毫不覺可惜。如果不加正確引導、培養,不但影響兒童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而且將會影響一個民族的形象。所以,讓農村的少年兒童也能受到良好的環保教育,培養良好的環保習慣是我們農村國小教師責無旁貸的工作。我們以這課題爲突破口,不但要用課本,而且要用身邊一些活的教材,讓孩子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學校、村莊、家庭開始,從淨化、美化、綠化環境開始,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深入村莊、家庭,影響周圍的人,促進成人的環保行動。使我們生活的空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

一、營造良好的環保氛圍是開展環保教育,培養環保習慣的基本方法

良好的學習環境給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靈的陶冶。學校利用綠色長廊進行環境知識方面的宣傳,利用宣傳展板進行環境警示與環保活動教育宣傳;以國旗下講話的方式來告訴學生,我們的校園是青青的校園,是美麗的校園,是我們全體師生的家園,需要大家共同來愛護,以此來鼓勵全體師生爲建設美麗校園而努力。我們在班級裏創設優美環境,自然誘發孩子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1. 加強學校環保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走進校園讓你感覺到處處皆有育人之意。讓牆壁說話、讓環境說話,環保標語盡收眼底,處處滲透環保教育。

2.學校建立小菜園,生物角,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種植活動,增進與各類植物接觸瞭解的機會,提高環保動手操作的能力。

3.開展撿拾廢品活動,開展手拉手撿回一個希望,救活一個地球活動。

4.開展變廢爲寶活動。提倡“循環經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5.建立環保清潔區,負責開展清掃綠地、保潔衛生工作。

6.成立少先隊廣播站,定期向學生宣傳環保思想,使之成爲學校德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7.師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不大聲喧譁人人成爲環保宣傳員。美麗整潔充滿生機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孩子們保護環境之情。
   二、通過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教育是開展環保教育,培養環保習慣的主要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可以使學生儘可能地從書本、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獲得環保知識。國小的諸多學科又都蘊含着環保教育因素。依據各學科特點,挖掘環保教育素材,找準切入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滲透、深化、擴充,使環保教育成爲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環保活動是開展環保教育,培養環保習慣的激勵因素   

通過環保教育專題知識學習,通過講環保小故事,通過各學科的環保滲透,通過評選環保衛生班級和環保小衛士,通過豐富多彩的環保比賽(環保手抄報比賽、變廢爲寶手工製作比賽、環保繪畫比賽,環保時裝秀,環保徵文比賽,環保演講等)等活動,寓環保教育於孩子們的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環保教育,這樣既豐富了環保教育內容,又達到了提高孩子們各種參與能力的目的。同時還喚起學生綠色環保意識和創建綠色和諧校園的熱情,並逐步形成綠色人生觀與價值觀。

四、結合農村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環保教育,培養環保習慣的有效補充
  充分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環保資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培養環保習慣。組織學生到田間、農村飼養場參觀,讓學生感知動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係,培養對動植物的情感,產生對動植物保護的本能,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形成自覺環保的行爲習慣;開展假期實踐活動“我是村裏環保小衛士”,利用閒暇打掃村道垃圾,既利於培養學生環保習慣,又能以此感染周邊村民;佈置暑期農忙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到田邊地頭宣傳稻草還田的正確方式”,杜絕在田間焚燒稻草污染環境;農民習慣把廢棄的塑料當做燃料,釋放出來的黑煙會給大氣造成嚴重污染,導致河水污濁、變臭,並引發一連串的反映,呼籲學生回村宣傳到戶……通過以上一系列活動的參與,讓學生樂於接受環保教育,自覺地培養環保習慣,同時,對村民還起到輻射作用,利於鄉村環境的改善和村民環保習慣的養成。

五、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是開展環保教育,培養環保習慣的必要手段

豐富多彩的環保體驗活動,使少年兒童在親身實踐中,增長了知識,掌握了一定的環保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做人做事的道理轉化爲良好的環保行爲習慣,在學校、社區、家庭中自覺要求自己的環保習慣,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爲環境的主人。

六、重視情感體驗與理性認識是開展環保教育,培養環保習慣的最終目的

人總是有趨善、趨樂的趨勢,這是人的心理,我們要培養好習慣,一定要讓孩子體驗到壞習慣的醜陋,不能容忍。注意透過外部刺激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在這個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情感體驗和理性認識是兩個重要的環節。學生只有通過深刻的情感體驗,認識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才能在心靈上產生情感的激盪,纔會嚮往清潔美麗的環境,從而進一步產生環境道德需求。對於國小生來講這點尤爲重要。許多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以爲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污濁,從而缺乏嚮往清潔環境熱情。所以,學校環境教育不能忽視帶學生迴歸自然,去親身體驗自然的和諧美好。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理性教育,使純樸的道德情感更爲深刻、更持久。所以,情感與理性的結合是環境教育深入到學生內心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