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創造教學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芻議

創造教學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芻議

創造教學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芻議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國中物理課堂中實現創造教學,以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造就富有創造力的優質人才,提出了對策性建議。

關鍵詞:國中物理 課堂教學 創造教學

前言

隨着國中物理學科新課改的深入,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原有強調知識的單一式教學逐漸轉變到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促進學生創造性能力提高的軌道上來,由此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創造教學的呼聲日益強烈。所謂創造教學,就是指通過大力發揮課堂這個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依託對教學大綱與中學學生認知規律的充分解讀,來建構問題情境,營造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全面有效解決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這個現實性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人的優化教育,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造就富有創造力的優質人才。本文就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實現創造教學談點個人的理解和做法。

一、創造教學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性價值

(一)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情感。學生在進行創造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擺脫傳統學習模式下公式定理死記,文山題海的束縛,在認知有趣的物理現象,觀察生動的物理實驗中,學到鮮活流動的物理內容,瞭解到物理的實際應用價值,瞭解到物理自身和諧奇異的魅力,使學生產生對物理理論的追求,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運用物理模型進行創造的強烈心理訴求。

(二)推動對物理基礎知識的鞏固

書本上的知識具有實踐性的依託後,才能真正內化爲學生的方法論,同時這個過程也可以在深層次上鞏固所學知識,因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生活、學習和思考着的特定的客觀世界,以及反映這個客觀世界的各種概念,也有他們各自所掌握的運算方法、規律和有關的物理知識結構。創造性教學就能引導學生將一般的物理知識與自身獨特的思維特點相融合,實現一種書本知識的下載,幫助學生將物理知識轉化爲物理現實,達到了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三) 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教學的開展,可以成功的將學生納入一種特定的情境之中,在此種情況下,知識的認知,定理的獲得,有賴於學生在把握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基礎上的充分思考,集體合作,讓自己用物理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各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組織將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轉化爲簡單的的物理模型,推動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促進了學生物理素質的提高。

二、創造教學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一)建構課堂問題情境,奠定學生創造的思維基礎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是創造的主力,只有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產生有效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對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有關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通過積極的思考,主動地提問,踊躍的解答,使自己以一種積極的姿態參與到物理知識學習中,從而進一步鍛鍊思維,爲創造教學取得實效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中學物理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必須認真研究物理教學大綱,必須認真掌握教材的特點,必須認真瞭解學生現實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從學生現實的認知結構入手,設計課堂環節,組織課堂教學,達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問題的情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創設:

1、能激發學生積極性情感的問題情境

中學階段的學生因爲處於青春期,好奇心、上進心、求知慾較強,但與此同時也容易出現學習情緒不穩定,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學習的堅持性較差等常見問題。如果課堂上創設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內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中來,就能使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產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自覺引導自己去創造性學習。而且物理作爲一門帶有強烈實踐性的學科,許多地結論是通過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實驗得出的。所以教師在國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完全可以用直觀、醒目、新穎的實驗來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凸透鏡成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凸透鏡在太陽照射下實現聚光於某一點,令火柴燃燒的實驗,來引起學生新奇的感覺,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妙用。還有在磁鐵吸鐵的教學中,可以製作用圖釘等鐵材料做成的士兵,然後在磁鐵的吸引下彼此作戰的實驗,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創造性應用中的巨大魅力。

2、能調動學生分析思辨的問題情境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對有關知識概念的把握,而且是對思維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創造意識等積極情感價值觀念的樹立,而物理作爲一門以自然現象爲主要研究內容的學科,以其龐大的知識容量,妙趣橫生的衆多現象,邏輯強大的分析工具,爲實現學生學習活動的目的性迴歸,奠定了良好的課程依託。如在槓桿原理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引入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撬起地球”的狂言,同學們從理論角度,很容易理解這句話,也開始佩服名人的膽識,因爲他有著名的槓桿原理。假如有支點,有一根足夠長的棍子,給大家一組數據:地球重,動力臂,阻力臂求出動力。但要撬起地球,這個槓桿必須要有一定的撬角,假使在地球這端只有一釐米的距離,那麼延伸至太空之中的另一個端點距離水平線起碼要有數千萬米高——這個槓桿太省力,也太費距離了,再問大家:阿基米德可能撬起整個地球嗎?這時同學們從感受科學家的豪言壯語中開始反思:名人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就像省力槓桿也有非常大的不足:費距離。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巨大魅力,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濃厚興趣,並進而得出槓桿的有關知識,引起學生討論,讓學生就能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3、能誘使學生對既定知識進行批判的問題情境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與成人的要求相距甚遠,然而日益強健的身體,容易讓其在產生成人意識的同時,過度的相信自身有限的判斷能力,如果在教學中能巧妙地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客觀的對待自己的分析結果,理性的對待自己的錯誤,真實的接收正確的理論,那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就能進一步得到發展。如在“溫度測量”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冷熱水,交叉用手感受的方式,讓學生體驗水的溫度,在許多的情況下,學生會產生一種感受的偏差,在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來認識到自己的主觀感受不一定準確,只有通過科學、客觀的辦法,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縮短與事實的差距。

(二)拓展學生的思考空間,建築學生創造的能力基礎

根據教學內容的總體要求,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合理地創設問題的情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到物理的學習中來。在國中物理教學越來越重視知識形成過程,創造性運用教學模式的今天,作爲啓發學生創造主動性的教師,更應採取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髮展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其進行研討與交流,主動獲取新信息的能力。落實 “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體現全員全面讓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強化 “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指導方針,充分考慮學生因爲自身的個人天賦、主觀努力、客觀影響所造成的差異,鼓勵以小組模式打團體冠軍的互助合作模式,給學生創造在現實情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機會,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有效挖掘,以促進學生思維活動進一步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使其思考空間得到拓展。具體來說應做到,在課堂時間與學習目標允許的範圍內,教師應儘量減少自己講解的時間,把自己定位於對重點地強調、羣體性出現難點的答疑、練習反饋集中處理上來,把一些學生可以自己解決,或者通過小組內的合作探究,也能解決的問題留給學生,給予他們充分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幫助其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的這種放手,也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大撒把,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理清分析問題的思路,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獲得物理思維的正確方法,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思維需求,自主創造以解決問題的意識。

以“摩擦力大小的探究”一節的教學爲例,教師首先提問“你認爲哪些因素的變化可能引起摩擦力大小的變化?”這一提問爲學生的創造思維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學生提出多種可能性,如物質的種類、物體的質量、施加在物體上的壓力等,在此種情況,教師可暫時不提供答案,而是提供時間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求得答案。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的思維,使其形成正確的思路。之後,教師又引導學生回到課題上,使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來用自己所獲取的知識來說明生活中的一些提高摩擦力辦法的原理是什麼,進一步證明實驗得出的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摩擦面的粗燥程度有關。整堂課的教學既爲學生的思維發展創設了很好的條件,又激起了學生思維的高峯和創造的興趣。

(三)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保障學生創造的理論基礎

中學的物理知識,只是處於一種基礎的建構階段,沒有進行比較細緻的劃分,所以包括了龐雜而又繁多諸如光學、電學、力學、聲學等衆多的亞學科,這就無疑使學生在掌握過程中難度相對增大,而學生在運用物理知識時,如果出現某一分支的知識缺陷,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思維的進程。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概念規律的教學,也要注意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以及物理思維方法的教學;既要注重新知識的講解,也要注重對舊知識的回顧複習。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地位過於強勢,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難以凸顯,情感價值觀的傳遞成爲空話,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國中物理學科教學必須改革,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資料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導學生做學習上的有心人,只要與物理知識有關的材料、信息都注意積累,最終“厚積而薄發”;其次,指導學生利用剪報、摘錄等方法,把資料分門別類。這樣,各種知識的積累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爲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學生在通過聲電光等現象,進一步探尋物理原理時,因爲世界作爲一個聯繫的整體,各種物理現象是由衆多的因素在起作用,不會簡單按照人類化分的學科進行分類,所以在許多情況的解釋中,如果因爲某部分知識的缺乏,導致某一子類的知識,或其他學科的思維分析方法不能借用,所會產生分析複雜的現象時,論述不充分,不全面的結果,而這無疑對學生創造性的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產生某些難度,給學生思考帶來較大的障礙。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爲主要目標,滿足每個學生髮展的基本需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注意不同學科間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繫與滲透,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瞭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繫”,這就要求物理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物理學科自身,必須儘量擴充與物理學聯繫緊密的其他自然科學知識,關注與物理相關的現代科技內容,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保障學生創造的理論依託。

 

結語

在國中物理的教學中,就是要實現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掌握概念規律,提高自身的創造力,而在這一過程的推進中,有賴於教師一種氛圍的營造,對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以及對學生物理知識結構的優化,從而實現由“以知識爲本”向“以人爲本”的轉變;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採取了以上一些做法,學生不僅在學科的學習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動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所以創造教學要落實到學科教學上,不斷在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2—29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7-9.

【3】王民.我國中學物理課程面臨的問題與改革思路【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