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閱讀教學途徑》分享

【概述】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閱讀教學途徑》分享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顧問達人”爲你整理了這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閱讀教學途徑》分享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語言技能,還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出的能力和水平。閱讀是一種積極的信息加工的過程,是大腦利用語言和非語言進行判斷、推理、分析、綜合等一系列複雜的思維活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閱讀分爲三個層次,即字面閱讀(literal reading),解釋性閱讀(interpreting reading)和批判性閱讀(critical reading)。字面閱讀是指學生通過,字面識別提取信息,領悟篇章意義;解釋性閱讀是指學生通過解釋型閱讀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與比較解決問題;最後通過批判性閱讀,對作者的思想觀點進行評價,或者提出質疑,並闡述自己的主張或見解。可見在閱讀的過程中,閱讀者的思維是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教師在進行英語教閱讀教學時,需依據思維的不同層次設計教學活動,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思維活動具有分層屬性。思維的本質是一種高級的認知過程,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在1956年提出了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她將認知目標從低級到高級設定爲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安德森和克拉斯沃爾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形成了改良版的思辨能力類型,即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

安德森的改良版加入了創造力,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兩者分層模型基本相似,都凸顯了學習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過程,被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設計活動,涉及學習活動提供了理論支持,其中記憶理解應用爲低階思維,屬於較低層次的認知水平範疇,而分析評價創造爲高階思維時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

基於思維分層屬性的教學設計原則包括:遞進性原則,即教學活動設計應遵循思維層次,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規律,呈現學習者從易到難的認知發展過程;真實性原則,即教學設計應包含真實的教學內容與形式;整體性原則,即教師設計一條貫通整節課的主線,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涵,教學活動都應該爲同一主題服務。

這些教學應用於英語閱讀教學的設計中。就遞進性原則而言,教師可以根據閱讀的步驟和階段,讀前段側重設計記憶和理解的活動,讀中階段設計兼顧應用、分析、評價等層次的活動;讀後階段上升爲評價和創造層次的活動。如在牛津英語6BU3 Dragon Boat Festival第一課中,要求學生對中國傳統端午節的來歷,即屈原的故事有所瞭解,並能夠用英文談論或寫作端午節來源相關的內容。就這一課而言,學生主要閱讀屈原相關的英文小短文,可以遵循學生的思維特徵,先設計小活動引起學生對中國傳統端午節的興趣,進而通過圖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詞的含義,掃清詞彙語法障礙。再通過聽和讀兩個環節進行語言以及知識點的輸入,之後要求學生用說和寫的輸出方式,用英文介紹端午節的來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請學生組隊,設計劇本,把端午節的來源——屈原的故事,用英文短劇的形式表演出來,最後小組進行評比。在這一過程中,閱讀教學活動設計遵循了學生思維層次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規律,學生對知識點記得更牢,也對英語課堂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