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案例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以“水循環”一節爲例

在新頒佈的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地理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案例式教學法正是以區域案例來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水平和綜合思維能力,並通過相應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能力的優良方法。基於案例式教學法的優點,本文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爲例,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設計,可以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改革剛要(試行)》中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有利於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案例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以“水循環”一節爲例

具體實施過程,本次課堂首先對學習小組進行劃分,每個小組約12人,大約4個小組,各小組分別集中坐在教室制定的位置上。具體過程如下:

(1)1-3分:教師播放電影,讓學生從昏迷者對誰的無意識渴望來引出水對人們的重要性。

(2)3-5分:講述水資源的定義,提問學生地球上的主要水體及其所佔的比例,讓學生各抒己見。

(3)5-10分:學生利用這5分鐘時間進行討論“冰山雖然詩水資源儲量最多的水體資源,但是爲什麼河流水、湖泊水、淡水以及淺層地下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主要用水?”,要求分組的同學各抒己見,並記錄表格,進行彙總。期間,教師下講臺,給予方法上的指導,答疑解惑,最後歸納總結,學生進行鞏固並做好筆記。

(4)10-20分:讓學生繪製出地球上水循環的示意圖,並請幾名學生到黑板繪圖展示,並引導學生觀察黑板的繪圖思考水循環的環節有哪些?提示學生參考課本的“水循環示意圖”,做出答案,教師最後進行總結和補充。

(5)20-30分:學生自主討論水循環的類型,並理清不同水循環過程中的具體環節。同時,教師在其中解答學生的問題。並在最後,請各組派名代表,寫出組內答案,組內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和改正。

(6)30-40分: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本及課件材料,思考相應的問題,並分析討論水循環的意義,小組代表發言

(7)教師對課程進行總結,對於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積極的評價,要求記分員對組內成員進行相應打分,並統計大組每次討論表現的得分。

本堂課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將原來教師須完成的任務轉交給相應的學習小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師課堂的壓力,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利於學生突破思想的侷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的時間把控不夠等問題需要教師在後續的過程中加以重視並解決,從而真正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