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電視節目在語文教學中的借鑑

營造民主氛圍培養自主能力

淺談電視節目在語文教學中的借鑑

發展創造精神展示自我個性

淺談電視節目在語文教學中的借鑑

上猶縣營前中學 張守贛 黎育彬

打開電視,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紛繁的世界,各類節目既有給予我們沉重思考的,又有帶經我們輕鬆和愜意的。筆者作爲教師,除了欣賞節目的藝術和評論節目的水準外,還探索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借鑑。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行爲,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建立互動教學關係,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課堂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筆者在認真探索實踐後,認爲很多電視節目融入語文教學中體現了新教育理念的要求。現將實踐體會小結如下:

一、借鑑《實話實說》節目形式,改變嚴肅教學,營造民主教育環境。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形成一種怪現象:許多教師認爲自己是課堂的主導,不肯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應當以一種嚴肅的面孔對待學生,來達到控制課堂節奏、組織教學秩序、完成教學內容的目的。殊不知,這種嚴肅的教學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個性,課堂秩序雖井井有條,卻使學生的自我價值得不到張揚。現代教育認爲,教室、講臺爲師生互動的平臺,就是說教室是師生交流的場所,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課堂應該營造以對話爲主的和諧氛圍,《實話實說》節目是最好的借鑑。《實話實說》特別像我們的課堂,我們的課不是每節都吸引學生,而它卻期期吸引觀衆,究其原因是主持人能和觀衆自然的面對面的交流,特別善於在交流中捕捉機會,即興發揮。對此,筆者常在平時教學中加以注意。首先脫下威嚴的外衣,和藹的走進教室,面帶笑容,走近學生,營造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和諧氛圍。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儘快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像崔永元與觀衆交流一樣,充分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並且允許師生之間有爭論,師生可以各自保持看法。在課堂討論問題時,答案不求一致。比如教授《愚公移山》時,對愚公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有人認爲愚公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可佳,值得我們學習;有的認爲愚公實實在在就是愚,既然門前的山路被太行、王屋兩山阻擋,爲什麼不搬家,而是讓後世用如此勞民傷財的笨辦法去挖山?筆者在組織課堂討論時,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後小結只是對每個觀點給予具體觀點,並無褒貶之分。

此外,這種平等交流、相互溝通的教學方式,除了能增進師生感情,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外,還能給我們以靈感般的啓發,從而產生教學靈感,捕捉到很好的教學機會,獲得意外的收穫。教學《孔乙己》時,一個同學突然問我:“孔乙己爲什麼姓孔,而不姓張姓李?”乍一聽我愣住了。說實在的,這個問題筆者課前無論如何都沒想到,但憑直覺,認爲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挖掘下去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於是便對大家說:“真的,這孔乙己爲什麼姓孔呢?”這一下課堂熱鬧起來了,同學們提出好多看法。此時,我因勢利導,順水推舟。讓大家結合小說主題想想,大家忽然明白,“孔”字不正表明了封建文化在主人公身上根深蒂固的影子嗎?不正表明了主人公受封建文化教育的毒之深嗎?學生明瞭欣賞文學作品吸時不可忽視主人公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也是作家塑造人物的方法。並以此爲契機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劉三姐》中的莫懷仁;《白毛女》中的黃世仁、穆仁智;《紅樓夢》中的賈政、賈赦,這些名字都是對主人公極力的諷刺。

二、借鑑《幸運52》節目形式,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爲農村中學,由於教學觀念的落後,學生的自主性極其低下,學生不愛思考,自主發問、主動回答老師問題的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在於學生的自我價值和自我能力沒有明顯地張揚出來,從而使得學生缺乏自勵的動力。學習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過程。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地參與學習是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形式。學生只有直接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祕,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欣喜。在課堂上應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能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參與思考、觀察、討論,爲此《幸運52》又提供了很好的借鑑。主持人高昂的激情,參賽者激烈的競爭,都可以成爲借鑑的亮點。這種課型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安排、自我設計的一種課型,教師充當參與者,首先推着一位主持人,條件要求富有激情,能夠乘機煽動學生的情,教師與學生坐在一起,這位主持人可以採用競賽式的方法,其操作具體如下:1、根據具體情況劃分組次;2、每節課確立一組爲擂主,只要這組同學在本節課所得的“商標”總數最多,那麼這一組爲擂主,同時給予個人“商標”數最多的人以“擂主王”的稱號。“商標”可以用小巧精緻的書籤來替代,或者課前讓每位同學動手設計製作一張小卡片作爲“商標”;3、設計一些問題,分爲必答題、搶答題、自由發揮題三類。第一層次必答題是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這類題目有利於弄清書本上的東西;第二層次是搶答題,這類問題比較有深度,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第三層次是即興發揮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程度,自由發表一些看法,拓展思維的空間;4、爲增強氣氛,並給更多的同學回答的機會,還可以以倒計時的方式限時學生回答問題;5、課後佈置下節課預習內容。爲挑戰上節課擂主,學生課後自覺性大大增強。

這種課型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和語文學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學生自主安排、自我設計,學生充當主持,這是自主性的體現;2、即興發揮題的設置,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勇於創新的精神。

三、借鑑《真情》節目形式,加強“愛”的培育,爲未來讓學生成爲創造型人才奠定品德沃土。

衆多教育研究專家認爲,語文要培養創造型人才,必須致力於學生人格的雕塑和習慣的培養,其中學生人格的雕塑是基礎,而“愛”的培育又是創造性價格雕塑的核心。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感智商》一書中指出:“人的成功是智商和情商的互補和諧發展”,並預言“21世紀,情商將發揮巨大作用。”然而當今的獨生子女,大多以我爲中心,除了注重自己,其它並不在意,他們真正缺乏的正是制約未來發展的愛心情商。語文教師必須擔當傳播愛的使命,像重視智商一樣重視情商的培養,及時捕捉情的花果和愛的種子,精心播撒在學生的心田,再用愛的雨露去滋潤,使之紮根發芽。學生一旦有了愛心,他們就有了豐富的情感去愛國、愛人和自愛,他們就有了高尚的追求,有了探索創新的熱情,有了奮進的使命,有了未來發展的情商。《真情》節目是湖南衛視的王牌欄目,那一個個關於真情、關於愛的故事讓每位觀衆爲之感動,震撼着觀衆的心靈,使心靈得到洗禮。很多觀衆看完節目後都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用真情、用愛心對待生活中的每件事和每一個人。語文教材高奏的也是愛的主旋律,有譜寫對國家對民族愛的,有謳歌對同胞對親人愛的,有抒發對生活對生命愛的。把《真情》節目形式與高奏愛之主旋律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那麼“愛”將在學生心中紮下深深的根基。

如筆者在講授朱自清先生《背影》一課時,先不是急於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分解,而是先讓學生自身去感悟和體味父愛的偉大,讓學生在感動父愛的前提下再去閱讀課文,那麼,這樣理解的父愛才是最深刻的父愛,最真摯的父愛。怎樣讓學生自身去感悟和體味父愛呢?這就如同《真情》節目一樣,首先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講述一個關於父愛的真情故事,在一節課的時間裏很多同學從不同的角度去發展父愛:有諄諄善誘的父愛、有默默無語的父愛、有棍棒之下嚴厲的父愛、有慈善溫情的父愛,不管何種類型的父愛,講到情深處,講者都潸然淚下,聽者也爲之動情。其次,在每人都感觸到父愛的偉大之後,讓學生來一次真情行動,做一件他們認爲能讓父親最感動的事來回報父親的愛,讓學生進一步昇華對父愛的理解。第三,在講真情故事,進行真情行動的基礎上,進行課文的教學。筆者注意到很多同學在朗讀《背影》時,眼腫都含着淚花,可見前面的鋪墊已爲學生奠定了感情基礎,同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思想境界提高,認知能力提高,懂得怎樣去愛別人,愛在不知不覺中深深紮下了根,學生將來成爲創造型人才有了肥厚的品德沃土。

四、借鑑《非常6+1》節目形式,培養學生個性,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階段,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首先在教學環境上有很大的封閉性,在培養目標上和標準上,我們的教育過於統一化、機械化,我們的人才培養就像工廠的生產一樣,流水線、標準化,幾乎是統一的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覈,統一評價。然而,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這樣的人才怎能適應日趨多樣化的世界。語文教學活動不僅是要使教學過程具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更應培養出有個性的學生。堅持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讓學生的個性自由馳騁,能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這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非常6+1》節目是中央臺新開播的節目,參加節目的選手先做6天的才藝培訓,然後再有一次的才藝表演機會。選手可以按照導演人員的安排進行訓練,但更多的還是融入自己的個性特色,在表演時選手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同樣,把這種節目形式引入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個性也能夠得到充分的張揚。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於那些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鮮明、悲喜劇色彩濃厚的童話、寓言故事、小說和戲劇等等,常鼓勵組織學生編演小品、課本劇,寓教於樂。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想像力、表演力、鑑賞力和創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藝術個性能夠充分顯現。如《變色龍》一課作者是通過精彩的對話和典型的神情、動作來刻畫奧楚蔑洛夫這一典型形象,反映了他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卑鄙心理,那麼筆者讓所任班級的8個學習小組都把它改成課本劇,利用一個星期來排練,然後一一登臺亮相,在“演”的基礎上,師生可作點評式的鑑賞。傾注了情趣,傾注了精力,大部分組的表演都很成功。此外,學生的演奏、舞蹈、朗誦等方面的特長也可以藉助這種節目形式融入語文教學中,展現出學生的個性、特色,真正發展好素質教育。

電視節目內容和形式是教師教學中可以挖掘的一個豐富的資料庫,只要多觀察、多體會,將會爲我們的教學、教改增添一些新奇的內容,並收到奇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