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個案記錄

我會穿鞋了!

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個案記錄

——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個案記錄

一、主題內涵:  

兒童心理學認爲,3歲兒童的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比較協調,也有了自理的願望,出現了獨立的傾向與需求,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關鍵期。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但隨着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物質條件也可以說是空前的優越,隨之而來的“溺愛”、“嬌生慣養”也比比皆是,“包辦代替”現象越來越嚴重,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現象也屢屢揭示。

很多家長認爲,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訓練的,因爲小孩長大自然就會啦。不用刻意的去培養。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常言道:“三歲之魂,百歲之才”,這說明3歲左右的兒童身心兩個方面都在進一步地成熟與充實,此時不但是培養有個性人生的起點,而且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可塑性最強的一個時期。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幼兒的生活處理能力和生活技能,引導幼兒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幼兒園和社會的集體公益勞動,讓他們逐步學會一些簡單的技能、技巧,逐步養成自己動手自理的好習慣,懂得從小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其獨立性,增強起自信心。

二、案例背景:

我們班蔣震小朋友是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胖嘟嘟的小臉上,有着一對大大的眼睛,挺挺的鼻子下面,一張小嘴時常緊抿着,一言不發。家裏人都特別寵震震,奶奶則更是。什麼都是送到孫子手裏,幫孫子做好一切。因此,在家中震震根本不需要用到手。由此震震在生活自理上及動手能力方面可以說是“零”。這樣一來,使震震對幼兒園生活極爲不適應,特別是午睡起牀這段時間,他不知道該怎樣穿衣、褲子、鞋;甚至連自己要小便了,也不知道說。

三、案例描述與分析:

片斷1:午睡起牀了,孩子們忙着穿鞋子的穿鞋子,解小便的解小便,洗手的洗手,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這時,只見震震一個人站在走廊上,不到座位上鞋子也不上廁所。我就提醒他:“震震,加油,快去穿鞋子。”蔣震對我看了看。還是一動不動的站着。於是我有點不悅的說;“蔣震,你的鞋不是在自己的椅子邊嗎,趕快穿好,要吃點心了。”震震聽了終於慢慢的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以爲他會自己穿鞋)於是我進了教室。當我把小朋友組織好安靜下來準備分點心時,發現,蔣震還沒進教室。到教室外一看,他還是一動不動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好象在等待什麼。最後,我在他面前蹲了下來,幫他穿好了鞋。蔣震這才端起自己的小椅子走進了教室。

分析:從蔣震的種種表現不難看出,他的一些日常生活起居都是由大人一手操辦,自理能力極差。再加上對環境的不適應,性格又比較內向,膽子也小,所以有事也不願主動請求幫助。教師應更多的關注幼兒,引導、幫助他,使震震能努力爲自己進行一定的服務,

片斷2:又到了午睡起牀的時間,今天的震震有了些變化,雖然動作慢了些,但還是“晃悠晃悠”的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震震坐在小椅子上卻一動也不動的。於是,我對他說:“震震,快拿起自己的鞋子,把它穿好。好嗎?小朋友們都進教室了,加油!”在我的提醒與催促下,震震不緊不慢的兩隻小手拎起了鞋子,只見他慢慢擡起了自己的小腳,往手中的鞋子裏套進去,可是怎麼也穿不好。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震震不會穿鞋子。於是我耐心的對震震說:“把兩隻鞋子整齊的放在地上,先伸出一隻小腳從鞋洞洞裏鑽進去,用力一拉,穿好了,另一隻小腳也來是試一試,鑽進去、用力一拉,又穿好了。”我一邊幫他穿一邊嘴裏還念道(自編):“兩個好朋友,小臉碰小臉;要是吵架了,準是背靠背。”看到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穿好的鞋子,震震的臉上綻放出甜甜的笑容。

片斷3:又到了午睡起牀的時間,與往常一樣,我一邊催促着孩子們趕快起牀,一邊忙着檢查他們的穿戴,在不經意中發現震震已經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於是我故意對小朋友們說:“穿鞋子時要注意了,先把鞋子放在地上,看看它們是否放反了,再把自己的小腳一隻一隻的穿進去。”當我走到震震跟前時,發現震震已經把兩隻鞋都穿到了腳上,但是穿反了,於是我對他說:“哇,震震真棒,現在可以自己穿鞋了。最好還能自己檢查一下,小鞋子喜歡臉對臉是的哦!”之間震震輕輕的點了點頭,低下了腦袋看自己腳上的鞋是否穿對了。過了一會兒,震震發現鞋穿反了,他又主動的脫下來換了過來。雖然震震今天穿的有點“急”、有點“亂”,但終於在自己的努力下第一次自己給自己穿好了鞋子。我馬上豎了一個大拇指,送給了震震。震震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分析:震震不願動手,其實並不是自己真的不願動手,不愛給自己做事情,而是因爲震震在家中備受保護,從未自己給自己穿過鞋子,在家只知道,只要把腳擡起來就能穿好鞋,卻不知道自己穿時應該怎麼辦。因此,除了教給震震正確的穿鞋方法,還應給震震更多的鼓勵與幫助。讓他樹立起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悅。

片斷4:那天放學時,我當着震震的面告知他媽媽“今天震震學會自己穿鞋了。”震震媽媽聽了別提多高興了,一個勁的對孩子豎起大拇指,表揚他真棒。乘此機會我也建議家長在家裏也讓孩子放手練習。媽媽表示一定會讓震震多練習,讓他學着做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第二天,震震媽媽送震震來上學時,開心跟我說:“我們震震昨天晚上把自己的鞋子都拿出來了,一雙一雙的穿,邊穿還邊念呢!什麼小臉碰小臉的,……還真穿的挺不錯的。”

在與家長進行了溝通後,取得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孩子的行爲有明顯變化。現在,午睡起牀後,震震已經不再需要老師的不斷催促,就能比較主動的穿好自己的鞋子了,且不大會穿反噢!

分析:震震的點滴變化,都傾注着老師的愛與關注,同時家長也付出了相當大的心血。震震得到了老師、家長的誇獎,使他覺的自豪,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是很棒的。

經過一段時間,震震的自我服務能力逐漸地有了些變化:午睡起牀後,能比較主動的自己穿褲子、穿鞋子(衣服還不太會穿),對於自己的一些要求也會告訴老師了。(如;小便、喝水等)其實不是孩子不願做或不想做,而是家長剝奪了孩子做的權利與機會。

四、體會與反思:

震震的變化說明小班的幼兒不是不具備自我服務的能力,而是缺乏學習與實踐的機會,經過一學期的自理能力培養,我有如下的體會:

l 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教師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一些獨立能力的程度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成功。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中脫離開來,進入幼兒園這個集體生活的小社會,原來樣樣依賴成人的情況在幼兒園有完全的改變,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是培養幼兒獨立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第一步,也是幼兒成爲一個真正的社會人的第一步,所以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看起來是小事,卻是對幼兒將來發展有積極影響的“大事”,我們教師就不能像家長那樣事事包辦代替,而是需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幫助小班幼兒形成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

l 小班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應有更多遊戲化、擬人化的色彩。

小班孩子思維的特點還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爲主,他們的模仿性強,很喜歡鸚鵡學舌,兒歌內容具體、直觀、形象,琅琅上口,易讀易懂。另一方面兒歌內容直接有指導學習的作用。如果平鋪直述地向幼兒講解,他們根本聽不進去,而且會有厭煩、枯燥的情緒。爲了讓幼兒儘快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的要領。我們在語言上可以運用更多的擬人化詞彙、遊戲情節和一些簡短有趣的兒歌等來進行引導和幫助,

一般來說,我使用這些兒歌的方法都是先經過集體教育活動——晨談、午點時進行具體的講述和教授,然後在個別教育中進行鞏固,例如《穿衣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疊衣歌》:“關關門,關關門,抱抱臂,抱抱臂,彎彎腰,彎彎腰,我的衣服疊好了。”《脫衣歌》:“縮縮頭,拉出你的烏龜殼,縮縮手,拉出你的小袖口。”通過這些琅琅上口的兒歌,幼兒會有興趣地邊說兒歌邊穿脫,逐步學會了穿脫衣服。有時我也會針對個別兒童的實際情況自編兒歌,如震震的穿鞋歌就是我自編的。一些兒歌可能對大部分孩子都是有效的,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對老師的兒歌一下子理解不了,我們就需要想辦法降低兒歌的難度,或者利用另外的擬人手法進行教育,如我就用過另外一首《疊衣歌》:“下襬對對齊,兩手抱一抱,最後翻個身,衣服疊好了。”

l 家園同步,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園之間要及時溝通信息,交流看法,確定教育策略,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育。針對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表現調整策略,在長期的協作配合中體驗“合力效應”。

家庭還是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統一思想認識,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還要有一貫性,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保持……家長在家中對孩子實施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時時與老師保持溝通,這樣可以瞭解孩子在校的一些表現等,從而積極配合學校,達到家校同步教育。這樣就會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兒園要與家長加強聯繫,達成一致目標,共同要求幼兒,及時肯定幼兒的進步,並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l 小班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在生活遊戲或生活區的活動中進行

孩子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戲了,遊戲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爲生命的。”,小班幼兒特別喜歡邊說邊玩,抓住這一特徵,我們就讓孩子在遊戲中,在自己動手操作中進行能力培養,同時注意個別孩子的指導培養。 比如,我們在生活區中,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讓幼兒擰擰蓋蓋,還放置了用可樂瓶製成的瓶娃娃和各種豆子、小勺等,讓幼兒做喂寶寶的遊戲,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讓孩子們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等。在遊戲操作中,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鍊。在操作中發展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鍛鍊了小肌肉,使幼兒的自理技能得以鞏固和強化。遊戲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較容易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達到一定的目的,從而鍛鍊了幼兒的意志。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種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天天做,時時做,持之以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更是如此。爲了孩子能健康成長,我們要有耐心,有恆心把教育孩子當成我們的事業,堅持家校教育一體化,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爲培養孩子作出我們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