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周長的認識》精品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周長的認識》精品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周長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認識周長的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指出並能測量物體的表面和簡單圖形的周長。

2.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爲直”的思想。

3.通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操作中分析問題,又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現實生活裏的數學

4、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數學思想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並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線、直尺、皮尺、樹葉、課件 預習:

內容:數學書45頁。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個子小小的、力氣卻大大的,能舉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體,被稱作動物界的大力士,你們能猜到它是誰嗎? 生:螞蟻。

師:同學們太棒了!它就是小螞蟻淘淘,快跟淘淘打個招呼吧! 生:淘淘好!

師:今天這節課淘淘就和我們一起來研究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學提示

1、描一描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45頁,請你用彩筆描一描這片樹葉和數學書的邊線。並說一說你是怎樣描的?

2、說一說什麼是周長?

把書打到45頁,開始自學上半部分內容,學生彙報交流

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任何一個物體,指一指或摸一摸它們的邊線,如摸一摸桌面的邊線、文具盒的邊線。

辨一辨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爲什麼?

(二)、量一量。怎樣能得到樹葉和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呢?

師:淘淘知道你們知道了什麼是周長,可是它還想知道自己爬樹葉和數學書的封面到底爬了多少釐米?該怎麼辦?同桌討論,指名彙報。議一議:

1、可能有哪些測量方法?你們準備用哪種?

2、選擇哪些測量工具?

3、小組內如何分工?做一做:實際測量,師巡視。說一說:

1、使用了什麼測量方法?

2、選擇的測量工具有哪些?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3、測量的結果是什麼?指2名學生彙報。

(三)數一數。

淘淘看咱們班的學生這麼積極地想辦法,它也想像咱們一樣學得更聰明,於是它開始積極地想辦法,它看到了三個圖形,想知道它們的周長,可是淘淘學奸了,它沒爬也沒量4,卻知道了它們的周長,你知道爲什麼嗎?仔細觀察。它能數出來,你們能數出來嗎?學生獨立數一數,然後交流你是怎樣數的?

三、鞏固練習

1、蝸牛奇奇看大家學得這麼好,他也來走一走,你能將他們走的路線畫出來嗎?練一練第一題

2、淘淘看大家這麼聰明,他又帶來了一道題,想考考大家,練一練第二題。

3、淘淘很佩服我們同學們算得又對,學得又快,它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學習,因爲這樣它也能變更聰明!於是它高高興興地請來了4個好朋友一起跟你們學習,這4只小螞蟻想分別繞着下面的圖形走一週,他們走的路線一樣長嗎?

四、總結

師:這節課上到這裏就要結束了!我們回想一下,我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周長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

2、使學生建立周長的觀念,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陶冶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操。

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周長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白板課件、圓形鍾、筆筒、兩根同樣長的繩子、沒有包邊的鏡子。

學具:若干平面圖形(圓形、長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月牙形、樹葉形)棉線、直尺

教學過程

一、利用白板課件創設有趣的情境,引入新課。

1、師:小動物們準備舉行一次運動會,這幾天,小動物們都忙着鍛鍊呢!(白板課件演示:小動物跑步畫面)

師:瞧!它們已經站在各自的跑道上準備跑步呢!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他們的跑道有什麼不同?

預設:形狀不同。有的是五角星形、有的是圓形、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月牙形。

師:接下來,請大家仔細觀察,小動物們是怎樣跑的?(白板課件動畫演示:小動物繞各自的跑道跑一週)

預設1:小動物是沿着圖形的邊跑的。

預設2:它們是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預設3:繞圖形的邊跑了一圈。

師:小動物們呀,就是繞着這些圖形跑了一週,這一週的長度就是它們的周長。

2、揭題並板書: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周長”。(白板課件播放毛毛蟲在樹葉上爬一週的動畫並用白板的淡入效果顯示“周長”這一課題。)

二、感知周長

1、理解周長的意義

師:有誰認識周長?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麼是周長嗎?

預設1:圖形一圈的長度。

預設2:圖形所有邊的長度。

師:同學們的發言非常精彩!這是你們對周長的理解,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並把你在書上看到的內容說給同桌聽。(利用白板的拖拉標籤拖拉出提前隱藏的“周長的定義”。並用放大鏡效果突出關鍵詞。)

師:對於周長的定義,你有什麼想問或想說的嗎?預設:什麼是封閉圖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抓住了關鍵,這樣吧,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預設1:封閉圖形就是封住口的圖形。

預設2:封閉圖形就是一點縫隙都不留的圖形。

預設3:密封起來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

白板課件出示:兩組缺口和不缺口的圖形(也可以試着讓學生在白板上用書寫筆畫一畫。)

師:這兩組圖形有什麼不同?

預設1:第一組圖形有缺口,而第二組圖形沒缺口,是完整的。

預設2:第一組圖形有開口,第二組圖形是封閉的。

師:對!像第二組這樣首尾相接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教師用書寫筆在白板上畫三角形解釋首尾相接)

2、指一指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周長

師:剛纔認識了周長,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周長。

(1)出示:圓形鍾、筆筒

師:誰來指鐘面的周長和筆筒底面的周長?

抽生上前指。

師:誰能說說指周長時應注意什麼?

預設1: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預設2:首尾相接。

師:對!指周長時一定要注意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也就是首尾相接。

三、探究測量方法

1、設疑

師:剛纔小動物們跑步了,而且都是繞着各自的跑道跑了一週,誰跑的路最長呢?怎樣就知道啦?

預設1:看誰繞的彎多。

預設2:我覺得要量出它們的周長。

師:那用什麼辦法來測量這些圖形的周長呢?想不想親自動手量一量這些圖形的周長?

生:(異口同聲)想

2、六人小組合作,探究測量方法。

要求:拿到圖形後,先想一想用什麼方法測量最好?然後再動手測量。

學生小組合作

3、彙報:你測量的是哪個圖形的周長?你是怎樣測量的?

4、比較歸納

師:剛纔測量周長時,有的同學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圖形的周長,而有的同學先用繩子圍了一週,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纔得到圖形的周長。什麼樣的圖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麼樣的圖形就得先用繩子繞一週?

生:像五角星、三角形、長方形都有直直的邊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圓形、月牙形、樹葉形邊是彎的就得先拿繩子繞一圈。

5、小結

師:一個圖形的邊比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來量它的周長,沒有直直的邊就得先用繩子繞一週。

四、拓展練習

1、用兩根同樣長的繩子圍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誰的周長長?

2、給圓形小鏡子包邊。

《周長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周長的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爲後面將要學習面積及面積的計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爲了更好地把握此課教學,我在研讀本課教材的基礎上觀看了本課的配套課例錄像。在課例中,教師整個教學的預設是很精心的,體現了:

1、通過多種活動感知周長的含義。

2、給予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是值得我在教學中學習的方面。在學習經驗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這節數學課的主要探究活動“測量圖形周長的方法”,能如何發揮探究學習的實效性?由此對探究活動中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作個探討。

【課例片斷】

師:你有什麼辦法知道這些圖形的周長?

生1:長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來。

圓形可以用線繞一圈作個標籤,再量繩子有多長。

師:他剛纔說了兩種測量方法,一種用尺子量,一種用線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讓學生利用學具開始小組活動。

活動中教師提示:完成的小組想想還有別的測量方法嗎?想想怎麼彙報。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生1:用繩子繞一圈,再量繩子的長。

生2:用尺子量出一條邊長,再乘以4。

師追問: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麼特點?(四邊相等的特點)

生3:用尺子分別量出三條邊的長,加起來。

生4:量一條邊,數有幾條邊就乘以幾。

生5:沿尺子滾動就可以流量出周長(操作一遍)。

師追問:所有圖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嗎?

生齊答:可以。

師讓生嘗試用此方法測量,證明可以。推測也可以。

師又出示,引導學生髮現: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適合。

師:剛纔我們用尺子、用繩子、用滾動、用計算的方法測量出周長。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師小結:在測量時,用哪種方法都可以,選擇比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測量比較準確。

【反思】

在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預設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同等的價值,它們是辨證統一的關係,是不可以截然分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應正確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預設與生成的不同作用,恰當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並善於抓住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才能發揮自主探究的應有作用。

1、科學預設活動程序

教者科學分組、科學分工,科學選材,認真預設師生互動的程序,一切預設都講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結果必然是: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合作學習開展有條不紊,每個組員各盡其責,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整個過程都在教師預設的範圍內,教學效果纔會顯著。可見,有怎樣的預設就會有怎樣的生成。

在本課例中,在進行小組探究活動時,小組成員懂得分工協作,活動有序,由此可體現科學分組和科學分工。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測量周長的圖形形式多種,有規則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規則的月亮形、樹葉形等。這樣科學選材就自然生成了學生的多種測量周長的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了用尺子量、繞繩子、滾動法等測量周長的有效方法。

2、及時捕捉生成促進預設

在課例中,學生上臺彙報交流所測量周長時,有兩處生成教師捕捉得很好。一處是對正方形周長的測量。當學生髮現只用測量一條邊乘以4就可以得周長時,教師及時提升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點”,爲後面學習周長計算作好了鋪墊。第二處是學生操作彙報圓形可以用滾動法測量時,教師及時追問:所有圖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嗎?引導學生繼續討論滾動法測量的適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圖形就不適合用滾動法測量”的結論。這正是教師恰當把握學生的生成,從而能將預設問題推向更有科學性和深度的結論。

但是在本課例的探究活動中,也有幾處讓我們斟酌的。當學生在動手操作測量時,學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學規範的,而教師只提示“完成的小組想想還有別的測量方法嗎?想想怎麼彙報。”。這就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生成,錯過了科學指導的機會。還有當學生髮現五角星、月亮形不適合用滾動法測量後,教師在總結測量周長方法時,也沒有將生成的結論加以提升運用,只是泛泛而談“選擇比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測量比較準確”。由此可見,課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預設之外的。

因爲兒童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的思維、知識、經驗與成人不盡相同。因此,在學習活動中會呈現豐富性、多變性,這就決定了教學生成可以是豐富的,多變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加大力度研究兒童的認識規律,個性特徵,心理髮展規律及已有知識經驗;加深對教材的研究,反覆推敲教學活動實施方案等,也就是說,教學活動的生成反過來促進了教師的發展,從而促進了教學活動預設的發展。

《周長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1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周長的認識》學生在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主要是瞭解周長的概念,形成並建立初步的認知,爲學面圖形周長的計算奠定基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本課講的周長不僅僅侷限於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圖形的周長,既有規則圖形的周長,也有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長概念。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鼓勵他們相互談論交流,啓發他們積極思考、總結歸納。三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習慣於形象思維,且具備一定的觀察、操作能力,能從活動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設計理念】

1、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所以我在選取例子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具體事物出發展開教學,通過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動中,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驗,並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測量方法,在計算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通過拓展練習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建立周長的概念。

情感與態度: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並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解決問題:通過操作活動,能夠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學會與他人合作。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和計算周長。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不同的平面圖形

(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半圓、五角星、月牙等卡片)。

學生準備:直尺、棉線、記錄紙。

(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五角星、樹葉、月牙等卡片)

【教學過程】

一、巧用“周”字,引導探索“周長”的含義(14分鐘)

(一)談話引入(1分)

上課伊始,師在黑板上寫板書:“周”字。

師:同學們,大家認識這個字嗎?大家知道這個“周”字是什麼意思嗎?

學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週;周圍、一圈兒;人的姓氏,姓周,周老師,周總理等等。

(二)揭示課題(1分)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我們的漢字真有意思,一字多意!可是,我們這節課不是語文課,而是數學課呢,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與這個“周”字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周長”。補充板書:長(完善課題“周長”)。

【設計意圖:巧妙的引入,喚醒了“周長”在學生大腦中的第一認知經驗,激發了學生在此基礎上的大膽猜測、推理和實踐的主動探索的願望,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三)猜測,探索(4分)

師:猜猜看,這個“周長”有可能會跟“周”字的哪種意思有關?周長是什麼意思呢?生推測:與“周圍”、“一圈兒”這種意思有關。周長就是一週的長度。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對,周長就是一週的長度。

師:請問角有周長嗎?爲什麼?

生:沒有!因爲它沒有一週。它的邊是分開的,沒連在一起。(板書)

師:理解得真好。一週就是從起點走啊走,到終點時,起點和終點會重合在一起。對嗎?師:同學們請看:(依次貼出樹葉、月牙、圓形圖片、五角星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卡片在黑板上)

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那麼,請問樹葉的周長應該是指它的???五角星的周長又是指???請學生到黑板上指出。

(四)歸納認識(4分)

師: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點呢?

生:這些圖形都沒有開口,都由一些邊連在一起,圍得嚴嚴實實的??

師:你們說得很正確。沒開口,我們可以用“封閉”這個詞。也就是說,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

師:這些圖形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自己的周長。那麼,“周長”究竟是指這些圖形的什麼?能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試一試!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長就是它三條邊的長度和。

生2:周長是一個圖形所有邊的長加起來。

生3:像圓形,沒有直直的邊,它的周長就是它一週的長度。

師:同學們積極發言,真棒!請打開書P41,對比課本上對周長的描述,理解“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師:請大家大聲整齊讀一遍:“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師板書,並在“封閉”,“一週”兩詞下劃紅線,重點突出)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着表達對周長的理解和認識,學生經歷了獨立把自己對圖形周長的零碎的表象認識歸納並表達出來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五)練一練:(課件出示)(4分)

1、(指一指下列圖形的周長)課件依次出現下列圖形:

(分別請三個學生到屏幕前指出,並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和傾聽。強調“封閉”、“一週”的動作。)

【注:學生指周長的過程時可能有學生隨意性地開始指,沒從容易記的地方開始,指到結束時會忘記了開始處。】

2、哪條繩子的長度是獎狀的周長?

3、下面哪些圖形能找出周長,哪些不能,爲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指認周長、辨別周長、找周長的過程中,建立清晰的周長的概念。通過練習,鞏固了學生建立起來的周長的概念,使學生對周長有了更深的認識。】

二、操作活動,自主體驗“周長”的意義(18分鐘)

(一)(談話引入)(1分)

師:我們有辦法知道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嗎?

生:可以量一量。

師:說得好,之前我們學習過的“長度”,也就是量出來的。“周長”也是長度呀,所以可以用量的辦法量出來。

師:你有信心測出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嗎?

(二)合作交流,探索求周長的策略(9分)

1、小組出示:三角板、月牙、樹葉、圓形紙片、五角星、正方形、長方形等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