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加法結合律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應用加法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發展應用意識。

2、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滲透符號意識。

3、感受數的運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學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加法結合律

2、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3、會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學習任務:

1、理解並掌握加法結合律。

2、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3、會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經歷運算律的探索過程,發現規律,概括規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1、導入課題:口算下面兩題50+70+30  240+105+95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針對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質疑:這樣算對嗎?有什麼依據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加法結合律。板書課題:加法結合律

2、明確目標:出示學習目標,齊讀一次。

3、效果預期:關於加法計算,我們已經有了那麼多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幫助我們很好的認識加法結合律。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認識加法結合律

1、任務呈現:

(1)、出示例2主題圖,學生說圖上的信息並提問,學生對提出的題進行解答,師引導學生研究問題“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請學生自己嘗試列式,並想想爲什麼這樣列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回答,教師有意識地板書,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88+104)+96=288(千米)  88+(104+96)  88+104+96  104+96+88

再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88+104)+96   88+(104+96)

(2)、猜一猜:這兩個式子相等嗎?怎樣證明?

觀察思考:比較兩個算式,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通過這兩個式子,你作什麼猜想?怎樣證明你的想法?

2、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探究,按照任務要求認真完成。

3、展示交流

說說你有什麼猜想?怎樣證明你的想法?

學生自己歸納出“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任務二、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1、任務呈現:你會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嗎?

2、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3、展示交流:展示學生的各種表示方法,重點介紹圖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務三、會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1、任務呈現:你會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嗎?

出示題組,請學生獨立完成。

A、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32+93+68   (2)154+46+79+121

B、你能在( )裏填上合適的數嗎?

96+35=35+(45+36)+64=45+( + )

560+(140+70)=( + )

2、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3、展示交流。

三、檢測導結

1、出示檢測題,要求8分鐘內獨立完成。

①、你能在橫線上填出合適的數嗎?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②、你能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一連嗎?

⑴ 72+16  A、( 75+25)+48

⑵ 45+(88+12)   B、16+72

⑶ 75+(48+25)   C、(45+88)+12

2、出示正確答案,同桌互相檢查,指出其中的錯誤並改正。

3、反思總結:你有什麼新的收穫?有什麼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讓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的內容,並將其內化爲自己的知識。

四、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篇二

1、本節課中力求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結合律,會用字母來表能夠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上課過程中,池老師注意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課堂上教師把學生的思考放在了第一位,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們從思考中獲得了快樂,從運用中得到了啓示。

其次,注意滲透數學的學習方法,即讓學生踏踏實實經歷了“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知識研究的基本過程。學生自己想,自己說,自己舉例,自己得出規律,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於加法結合律是本課教學難點。教學中安排了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在觀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徵的基礎上模仿寫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徵。第二層次在觀察比較中概括特徵,通過“由此你想到了些什麼”引發學生由三個例子的共同特徵聯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從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再通過學生大量的舉例,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本課圍繞“觀察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方法展開,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通過本課的學習不但掌握了加法結合律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數學方法,所以到課尾出現了學生由加法運算律聯想到減法、乘法、除法運算中,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呢這一想法。併產生運用這一數學方法進行探索的願望和熱情。這些數學方法是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能力。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並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運用意識。

2、學會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初步培養符號感和歸納、推理的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並掌握運算律,並進行運算。

教學方法:

主動探索法

教學用具:

掛圖、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談話:同學們喜歡玩嗎?玩什麼?(師生做遊戲進入新課)

2、出示情景圖,仔細看圖,讀懂圖中的信息。

(1) 同桌間說信息,提加法問題。

(2) 展示學習成果(師相機貼出問題卡)

(3) 教師小結進入課題並板書:加法運算律

二、探索加法交換律

1、解決問題“跳繩的。有多少人?”

(1) 學生自練,展示學習成果。(指兩名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同學展示)

(2) 說說自己的發現。(同桌交流,展示)

(3) 師小結並板書28+17=17+28

(4) 讓學生舉例(自練)展示教師相機板書

2、討論交流:

A每組中的兩個算式的異同。

B這幾組算式是不是都具有這樣的特點?

C說說自己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話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

D用字母a、b表示兩個加數,怎樣表示?(師生交流總結並板書)

E a+b=b+a(說說字母各表示什麼?)

3、練習

357+218(計算並驗算)

三、探索加法結合律

(1) 出示問題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己練習,師巡視指用不同方法

計算的同學上臺板演)

(2) 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結果,師板書:(28+17)+23=28+(17+23)

交流自己的發現

(3) 出示兩組算式,觀察並探索其中的規律。

用學習例1的方法總結出加法結合律,說說其中的字母及識字的含義。

四、鞏固理解運算律

卡片出示課後“想想做做”中的練習題(自練,指名說)(同桌交流,展示)

五、總結提高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哪兩個運算律?說說自己的收穫。

2、教師小結: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率都是加法運算中存在的規律,涉及到的數都是加數。加法交換率涉及到的加數只是交換了位置,和不變;加法結合率涉及到的加數位置不變,只是改變了運算順序,和也不變。

六、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未完成的題目 板書

運算律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

加法結合律主題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結合律。

2、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定律。

3、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應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實際意義,感受到加法結合律的價值,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形成一定得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定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根據加法交換律在(  )裏填上恰當的數。

20+34=(     )+(    )

a +100=  (       )   +  (    )

二、板書課題:加法結合律

三、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和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四、出示自學指導。

1、認真看課本29頁的例2。想想(88+104)+96先算什麼?後算什麼?88+(104+96)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爲什麼“104+96”要加小括號?

2、(88+104)+96與88+(104+96)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起來?觀察後比較(88+104)+96

與88+(104+96)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3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檢測。

1、根據自學指導檢測。

2、習題。

(1)根據加法結合律填空。

(136+157)+143=136+(      +      )

(288+495)+105=288+(      +      )

(○+□)+△= ○  + (  + △ )

(a+       )+     =    +(b+c)

(2)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填數。

53 + 36 + 6 4  =   (   ) +     (   +       )

4 8 + 2 7 + 6 2 =  (    )+ (     +      )

8 9 + 1 2 5 + 1 1 =(   +      ) +(   )

3 5 0 + 3 7 4 + 6 5 0 = (    +     ) +(   )

(3)不用計算,把左右兩邊得數相等的算式用線連起來

a: 76 +1 8 + 2 2        1、( 2 7 + 7 3 )+ 4 6

b: 4 2 + 2 4 + 5 8       2、7 6 +( 1  8 + 2 2 )

c: 3 1 + 1 9 + 6 7       3、2 4 +( 4 2 + 5 8 )

d: 2 7 + 4 6 + 7 3       4、( 3 1 + 1 9 )+ 6 7

(4)哪個算式計算最簡便,就把表示哪個算式編號的字母填在□內。

78  +157 + 22 □

A  78 + (157 + 22)

B   157 + (78  + 22)

C   (78 + 157)+22

1.挑山工主題教學設計

2.小班冬天到主題教學設計

3.找春天主題教學設計

4.兒童節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5.端午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6.金蟬脫殼主題教學設計

7.消防安全教育主題教學設計

8.國小畢業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9.國小元旦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10.愛眼日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第97頁“20以內進位加法”例5

教學目標:

-本站§ 1、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感受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體驗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掌握“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課前談話交流

二、探索研究:“學新知”

1、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引出課題)

2、(出示主題圖)看,一(3)班小朋友參加了一次文藝匯演。瞧!他們來了。提問:

①從圖中知道了什麼?

②同一幅圖,爲什麼觀察到的信息不一樣呢?

③問題是什麼?把知道了什麼和問題是什麼連起來說一說。

3、解題。提問:求一共有多少人?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該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②學生獨立思考。

③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同學說一說,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④彙報:A、數出前後兩排的。人數,再加起來。---------後排有8人。---------------前排有7人。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B、按性別數,將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

1(男生有9人)(女生有8人)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4、提問:這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爲什麼兩個算式的結果都是15人呢?我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5、小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幅圖,提取了不同的數學信息,但都是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所以用加法。

三、鞏固練習:“我能行”

1、求一共有多少隻猴子?(課件出示)問:

①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②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③你想怎麼解答?

④還可以怎麼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隻猴子?”,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不同?

2、教材第97頁“做一做”。求:一共有多少隻天鵝?(課件出示)問:

①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②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③你想怎麼解答?

④還可以怎麼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隻天鵝?”,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不同?

3、想一想。問:這幾道題目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小結:這幾個題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它們都合起來。(都用加法計算)

四、盤點收穫:“我很棒”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五、佈置作業。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篇六

本節教材的例題,都是由主題圖引出的。教學時,應充分利用主題圖的故事性,逐步生成連貫的情境,逐步生成後續的問題,使本節課的教學在內容與表現形式上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教學時,也應遵循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

4.在整個環節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多種方法表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前面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學生雖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加法的運算定律,但在總結、交流加法的結合律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教師應適當的進行指導和幫助。同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記憶加法的運算律,提高學生掌握能力。學生的記憶方法過於單調,教師應在開發學生思維上多下功夫。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篇七

加法結合律就要讓學生嘗試運用這種方法自己去探索規律了。由於加法結合律一個教學難點,教學中安排了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在觀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徵的基礎上模仿寫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徵。第二層次在觀察比較中概括特徵,通過“由此你想到了些什麼”引發學生由三個例子的共同特徵聯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從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再通過學生大量的舉例,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們從思考中獲得了快樂,從運用中得到了啓示,所以整堂課學生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規律。學生思維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圖形表示的,有文字表示的,也有字母表示的,既是對加法交換律的概括與提升,又能發展符號感。

我還注意讓學生在交流共享中充實學習材料,比如說:讓學生再寫這樣的算式進一步驗證,增強結論的可靠性。注意滲透數學的學習方法,即讓學生踏踏實實經歷了“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交流合作——得出結論”這一數學知識研究的基本過程。學生自己想,自己說,自己舉例,自己得出規律,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自我感覺不是很好,由於我的心理素質的問題,在課堂上一緊張,個別環節不夠緊湊,這也是本人的教學機智不夠靈活,缺乏經驗,還應該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總結、完善自己。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精選5篇)】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 篇八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學習加法的運算律。學生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在加法的計算中和演算中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的基礎。教材安排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後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並先後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現的規律,抽象、概括出運算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經理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律的理解;接着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爲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

配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有牛頓因爲看見蘋果落地,進行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後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偉大的成果。引導學生得出:要注意觀察、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的問題,並從中探索出一些規律。

設計意圖:由科學家從一個平常的現象得出偉大的發現,引導學生應注意觀察身邊的一些平常的、習以爲常的現象,並從中的出一些規律,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隨着氣候漸漸轉涼,從下個月開始,同學們都將投入到冬季鍛鍊中去了。電腦出示第54頁的例題,這是某個班級進行冬鍛的情況,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依次出示: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繩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在黑板上張貼: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們能馬上口頭列式並口算出結果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嗎?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完成板書:17+28 =45(人)

爲什麼這兩個算式的結果一樣?

4、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以來嗎?教師繼續板書:28+17=17+28

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你們有什麼發現?在等號的兩邊,什麼地方相同?什麼地方不同?

5、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並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6、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從中你們有什麼發現?你們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

教師巡視,並作相應的輔導,在學生交流後板書出示: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並板書學生回答的一些符號表示的算式。並追問:你這樣表示,每個符號分別表示什麼?

7、同學們都自己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你們的發現,那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算式都統一呢?國際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假如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用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那這些算式能夠怎樣來表示呢?板書:a+b=b+a。

8、教師小結知識點: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着板書指出:我們剛纔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學生齊讀一遍。

小結研究方法:剛纔我們在研究加法法交換律的時候,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開展研究的?引導學生能得出: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

9、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前面兩小題。

設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並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後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1、剛纔通過解決第一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2、你們會自己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想想你爲什麼這樣列式?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回答,教師有意識地板書:

(28+17)+23=68(人)

28+(17+23)

(28+23)+17

28+(23+17)

(23+17)+28

23+(17+28)

讓回答的同學說說這麼列式是怎麼思考的?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28+17)+23 28+(17+23)

設計意圖:本環節又是“用教材教”的一個很好體現,比較好地注意了關注學生的生成與教師預設之間的`聯繫,並很好地引導到需要的算式。

4、根究研究方法,接下來我們應該進行哪一步?(觀察思考)那你們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呢?(參與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結果一樣;運算順序不同)你們能用什麼符號連接?教師板書:

(28+17)+23=28+(17+23)

5、電腦出示:下面的Ο裏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6、看着黑板上的板書,你們從中有了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小組交流後大堂再交流,教師張貼: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7、這樣的描述太長又難記,你們從第一個運算律中能得到啓發,用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自己嘗試寫一下。

板書:(a+b)+c=a+(b+c)

教師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8、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的後面兩個小題。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得到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第4小題引導學生髮現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第1行。

3、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爲總量不變,只是老頭採用了加法交換律。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使學生初步感受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蘊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複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設計意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板書設計: 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28+17=45(人) 17+28=45(人) (28+17)+23 28+(17+23)

28+17=17+28 =45+23 =28+40

(學生說的算式) =68(人) =68(人)

(28+17)+23=28+(17+23)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a+b=b+a (a+b)+c=a+(b+c)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篇九

加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加法的運算定律,因爲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在以前奧數課上已經初步運用其進行簡算,所以我課前讓學生自學課本例題,課堂上直接提問什麼是加法的。交換律?

學生舉例說明。

學生舉了很多例子,能將這些例子歸納起來,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加法交換律嗎?(引導學生概括,主要是促進學生從生活語言到數學語言轉化,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和嚴密。)

檢查學生預習加法結合律時,學生提出來:(A+B)+C=A+(B+C),還可以等於(A+C)+B,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思路,並引導學生理解這實際綜合運用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並進一步啓發學生:如果有4個數或者更多的數相加,該怎樣表示?例如:A+B+C+D+E,學生根據剛纔的經驗,拓展了思路,寫出一系列的算式。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能用數學語言將我們的發現也概括出來嗎?

學生嘗試:幾個數相加,可以任意將其中的兩個數相加,再與其它數相加,和不變。

我想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根據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採取有意義的接受教學,並在此基礎上有所拓展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