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地理核心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地理核心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地理核心素養

 

摘  要:地理核心素養就是建立在地理綜合素養基礎上的,包括人地關係、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四個方面的學科素養。這些地理素養體現在我們平時教學設計的三維目標之中,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本文將闡述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和實現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學科教學;核心素養;

 

一、注重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地理志趣。

中學地理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盡力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時事熱點等素材引入地理課堂中,讓學生把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體會到地理知識與現實世界的結合,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加深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例如,在講授地球公轉地理意義這部分內容時,由於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以冬夏兩季學生到校時天色的明暗以及影子長短爲切入點,鼓勵學生自己記錄夏天和冬天的日出時間以及測量夏天和冬天影子的長短,通過自己動手,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克服地理學習困難的決心和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

再比如,在講授設計旅遊方案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計劃,親自動手設計一套能夠實施的旅遊方案。這時學生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尤其是有旅遊經歷或者旅遊計劃的學生,他們不僅積極合作,而且還向老師請教,最後設計出的旅遊方案也比較專業。

二、地理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中學地理教學內容廣、信息量大,它包含豐富的自然、人文以及時空變化知識,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顯得尤爲重要。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各種形象化的教學媒體的觀察與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歸納、總結出結論,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啓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其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例如,在“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中,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形象生動的Flash動畫模擬演示,使學生將地球宏觀的運動盡收眼底,將漫長的時間濃縮於瞬間,直觀又準確地觀察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規律、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等抽象的知識內容,從而迅速準確地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以及產生的各種現象。在講授“經線和緯線”一節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很快地就能讓學生理解並掌握經、緯線的概念及東、西半球的劃分等內容,並準確地判斷出某地的經、緯度。另外,在複習課上還可以用多媒體投影把提前準備好的知識重點或練習題迅速呈現給學生,從而大大減少了板書的時間,加快了課堂的節奏。

運用現代化手段還體現在我們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經常在網上搜索、下載教學需要的資料、視頻並運用視頻製作工具、編輯工具進行設計與整合。有時也會通過電腦、手機的錄屏軟件製作微課,幫助有需要的學生通過網絡遠程學習。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培養學生宏觀認識,看待問題,整體認知事物,因而在地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繪製地圖。大到繪製地區圖,國家地圖,小到繪製城市地圖,學校地圖等。經過學生長期訓練,引導他們從全局分析國家、地區、或城市的自然特徵、人文特徵,既方便學生,又能讓學生從情感方面認識事物,在輕鬆愉快中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其次,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多媒體、投影儀,自制課件,自制教具,使教學更形象直觀。如製作小地球儀,讓學生通過製作觀察並體驗地球經、緯線和自轉、公轉的現象,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尋求學習的規律。這樣學生學習熱情高、興趣濃,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教學效果也就好。

第三,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事物,探究原因。如紅綠燈時間是根據什麼設置的?城市商業區爲什麼多位於市中心?河流旁邊爲什麼會出現平原、而匯合處多能形成城鎮呢?又如,對大自然中動、植物的生長環境考查,從而深入瞭解當地的氣侯類型、氣溫、降水等地理因素與生產生活的聯繫,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知識是爲生產、生活服務的。

四、寓教於玩,開啓學生求知慾。

貪玩是學生的天性,世間許多發明創造就是人類玩出來的。如果能夠因勢利導地加以培養利用、強化這種興趣,就可以培養出學生某種特殊的才能,使學生在某些專長方面有所突破,將來可能做出某些特殊的貢獻。玩還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玩中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錘鍊思維能力,培養學習主動性。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商量探討,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想辦法引導學生能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於玩。

例如,在介紹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時,我們引導學生先玩“拼圖遊戲”,將中國的34個行政單位做成34個不同的拼圖塊,進行拼圖遊戲,小組之間比賽,看誰拼的又快又準。再引導學生觀察每個行政單位的形狀,發揮想象力,想想它們像什麼,誰想的最接近就以誰的爲準。這樣以來,學生們爭先恐後,積極性高漲,活動力爆棚,使得這節課不僅趣味橫生,而且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再比如,在記憶中國周邊的14個陸上鄰國時,學生一致反映,國家數量又多,名稱又長,實在很難記憶。我們便引導學生探索記憶規律,看看誰能想到又簡單又好記的辦法來。學生們積極思考、討論,課堂氛圍瞬間就被烘托起來,有人利用編寫口訣,有人採用諧音,有趣的方法層出不窮,給一節相對枯燥的內容賦予了生命。

五、聯繫、整合各個學科,巧妙靈活的學習地理。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知識體系幾乎涉及到中學課程的所有學科。把這些知識巧妙、靈活的運用到地理教學中去,充分發揮各學科教學的整體功能,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路,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向其他學科的老師請教,學習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

    語文和語言作爲理解的基礎和地理學科的教與學聯繫都非常緊密。比如,有很多地理景觀描寫的語句就相當優美,在描述“中國疆域”經度跨度大時,教材上說中國“東部烏蘇里江上旭日東昇,西部岶米爾高原繁星滿天”,學生在體會文字的優美的同時,也能掌握由於東西跨度大帶來的不同時間的知識。引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兩句來介紹季風影響的範圍,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到海拔對氣候的影響時,用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兩句則再恰當不過了。還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示冷鋒過境時先颳風、後降雪的天氣;“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反映了對流雨降水強度大、範圍小、歷時短的特點。

數學知識已經滲透到地理教學的各個領域了,認識數字、公式、圖形間的關係,用地理知識去把握它們間的聯繫與區別,已經成爲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如:比例尺表達與計算、人口密度、森林覆蓋率等概念的教學、地理中還用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等形式表達距離、經度或緯度、高度等地理空間要素,。如某日正午太陽高度或晝夜的緯度分佈規律、降水量的緯度分佈規律、海水的鹽度或溫度的緯度分佈規律,雪線高度的緯度分佈規律等。在講到太陽直射點時會用到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講太陽高度角時會涉及幾何中的線面角問題,關於黃赤交角的度數的太陽直射範圍的度數的關係這些學習中的難點,若引導學生聯繫幾何知識和圖形進行思考,再結合演示地球儀,這些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

人常說“史地不分家”,在地理學和歷史學中有一個分支學科就叫歷史地理學,說明歷史知識與地理知識是就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所以,在中學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想把地理教活,挖掘地理教材中歷史知識是最爲有效的措施之一。比如介紹日本時會介紹遣唐使、留學生阿倍仲麻呂以及“鑑真東渡”,講美國時會說到美國領土的變化、美國的“西進運動”與世界“奴隸貿易”,講歐洲西部時會提到“工業革命”和“鴉片戰爭”及影響,最後會上升到學生的情感教育:國家富強才能不受欺辱,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爲振興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地理學科教學在引導學生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度,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有着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通過疆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區域地理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自己鄉土的思想感情,通過資源、環境知識的學習,培養強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的意識,對學生進行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懂得控制世界人口增長的重要意義。還能從時事學習中鞏固地理的學習,如可持續發展觀中的發展問題與資源、環境的關聯,青藏鐵路、南水北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時事與地理知識的關係等。
    中學的地理教學與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是聯繫比較密切的。深刻理解某些地理問題離不開理化生知識,反之,地理問題又能爲某些物理、化學、生物規律的理解提供背景材料,同時地理知識與三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已是當今素質教育要求。如地理當中的河流流向與地心引力關係,地勢落差與水能關係的動勢能知識的聯繫;地勢與氣候的關係;地理涉及的天體系統、地球運動、大氣運動等知識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地理教學中的岩石風化,石炭巖地形的形成以及各種有用礦的形成等等都與化學有着密切的聯繫。此外,動植物的進化規律,生態系統的影響因素,太陽輻射對地球的重要性會聯繫到生物學知識。
  地理教學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就是強調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認知、情感、動作技能等方面學習之間的相互聯繫、滲透,各種能力的綜合運用。通過學科滲透,能加強知識的橫縱向聯繫,充實地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過,跨學科知識的運用也要適時、適度、適量,不能喧賓奪主,影響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是一個複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要養成學生的地理素養,教師也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並且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實踐和不斷反思,而這些也一直是我們所有地理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