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淺談用生活教育理念革新高中美術教學

淺談用生活教育理念革新高中美術教學

淺談用生活教育理念革新高中美術教學

 

摘要:

本文對現行中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剖析,提出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主張,並通過個人實踐,總結出一些在新課程標準下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可行性方法,以求拋磚引玉。

關鍵字: 生活 美術 教育 理念

 

一、當前高中美術教學面臨的尷尬及其原因探究

專家們指出:“美術作爲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濃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願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驕陽、生存狀態、智慧、美、愛、自由等人文特徵都內蘊於不同歷史、不同國度的藝術家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中。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①這就是高中繼續開設美術課的初衷。

在理論認識上,高中美術課的地位應該與語文、英語等學科同等重要,但客觀現實是,普通高中的美術課大多比較尷尬:不要說“積極”、“自主”、“主動”學習,學生連基本的美術課學習用品也沒有準備。教師佈置的美術學習實踐活動無法開展。這些現象值得我們美術教師反思。爲此,筆者進行了探討。

調查發現,下列因素對高中美術教學產生着深刻影響:

首先是社會、家庭、學生的因素。當今社會,功利主義風氣濃厚,社會競爭壓力、升學考試壓力,使得家庭、學生面對各個學科的學習進行選擇與放棄。美術等學科不是普通高中升學考試科目,對學生今後的就業影響也不大,不幸地成爲多數學生“放棄”的對象。

第二是美術課程內容設計的因素。高中美術課程內容太專業化,對學生社會生活的直接影響考慮不足,沒有緊緊抓住“生活實用”來設計教學內容。

第三是學生美術知識基礎欠缺的因素。同樣出於“應試”原因,學生在國中階段沒有打好美術基礎,基本的美術學習用品使用技能欠缺,基本的美術鑑賞能力沒有具備。到了高中階段,面對“高要求”的美術課程束手無策,甚至於無動於衷。

第四是美術教師的觀念的因素。美術教師們機械地執行“教材”要求,把學生當作跟自己一樣關心和熱愛美術的“專業人士”,教學目標定得高,難以吸引學生學習。

第五是相關學科知識不能融會貫通的因素。翻開學生的高中歷史課本,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發展、19世紀以來西方的美術發展等內容佔了相當篇幅,語文課、英語課也有相關課文與美術有直接關係。教師在教學中將上述學科相互隔離,學生的學習也就把各科對立開來。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需要進一步探究。

歸結起來說,上述因素都與美術教學不適應學生的社會生活相關。

 

二、用生活教育理念革新高中美術教學

20世紀30年代,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學說。他指出,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爲生活而教育。在具體方法上,他強調,“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要求教學做合一,教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做”就是實踐。這些學說完全符合高中美術教學實際,給我們以啓示。

(一)在美術教學中施行生活化教育是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

從中學生生理學角度考慮,和生活相關而又生機勃勃的美術教育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的熱情。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背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以學生熟悉的人、事、物爲內容,注重生活與美術教育的緊密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審美情趣的形成過程迴歸於生活。一句話,要按學生的生活需要來進行美術教學。

應該認識到,我們在中國小進行的美術教育只是基礎教育,絕大多數人目前都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美術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爲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在普通高中,對學生所實施的不應當是專業化美術教育,而應該是生活化美術教育,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對學生未來生活有幫助,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的。美術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更多地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擺正美術課程實施的方向。

(二)時代發展需要生活化的美術教學

    時代要求人與世界和諧共生,要求學科文化向生活世界迴歸,並與“大衆文化”融合,要求人格的整體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我們的人才培養要向綜合全能的方向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信息化時代下,美術已廣泛應用於我們商業、工業和信息網絡等生活的各個領域。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可以作爲我們美術教育的素材和案例。其中不乏是我們學生很感興趣的內容。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挖掘出美術課堂所需要的各種素材,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新時代的美術教學需要貫徹生活教育的理念。

(三)落實生活教育理念,是高中美術課程改革的需要

隨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開展,美術教育的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體課程改革思路的影響和規範。我們應該更多地從促進學生髮展的角度來組織課程內容,纔會淡化學科中心,纔會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纔會努力將美術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繫起來。纔會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②

藝術源於生活。迴歸生活世界的課程生態觀,強調學校的課程不應被壓縮在學校與書本狹小的範圍內,它要向生活迴歸、向社會迴歸、向人自身迴歸,實現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理智、經驗與體驗的美妙和諧,知識、能力、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的高度統一。生活實踐是學生最多、也是影響最深的體驗活動。我們貫徹生活教育理念,對學生的未來生活是有幫助的,有利於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美術教育改革方向與生活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是我們實驗改革的政策依據與指導。生活與美術是一體的,生活是美術得以生長的土壤,離開了生活,美術是無法進行“無土栽培”的。真實的美術教育必須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進行,並回歸生活。

 

三、在美術課中落實生活教育理念的舉措

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筆者認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的美術教育方式可以嘗試進行大膽的調整,認真落實生活教育理念,即是美術教育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進行,並回歸生活。其舉措多種多樣。結合自己的實踐,就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貫徹生活教育理念進行如下探討:

(一)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幫助學生尋找學習的快樂

根據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要解放我們的眼睛,師生共同在生活中去發現美。快樂的體驗是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教育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的強烈與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效。基於此,發揮教師在課程開發方面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選取生活中常見的美術素材,幫助學生尋找學習的快樂。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採用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內容作爲教學素材,針對不同的情況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驗到生活中普遍存在,平時又不曾引起我們多大注意的事物的美。正如歌德所說: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例如,廣告畫、現代建築造型,都體現了現代美術風格,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素材,可以用來代替教材中列舉的、學生難以感知的、專業性強烈的教學素材。這些素材,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美就在現實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

(二)以生活爲本,開展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古語說得好:“師傅引進門,得道靠修行”。在高中美術新課程的設計模塊中,就安排了很多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例如“產品設計”,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中尋找問題,設計出對生活有用的產品。在設計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知識本身源自於生活,在生活中不斷地實踐時,我們創造思維的能力纔會不斷地提高。另外,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識才會得到深化。

(三)用生活的標準評價實踐的成果

學生通過對生活的調查,對生活的解讀,來創造出能解決生活中關於實用或審美問題的作品。在評價學生作品時,離不開生活這個最原始的標準。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是要體現出美術的多樣化、個性化、創造性等基本特徵,這些特徵其實都源自於生活本身這個大標準。例如我們在評價產品設計的作品時,我們往往用“實用與美觀相結合和人性化設計”這兩個相對具體的標準來評價產品設計的作品。在具體的評價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在使用這兩個標準的時候,都會直接地聯繫生活,用自身的知識和生活的感悟來運用這兩個標準。因爲這兩個標準是從生活而來。

(四)打通學科間知識聯繫通道,引導學生用生活知識感悟美

    落實生活教育理念,並不等於放棄教材中選取的經典美術素材。這些素材也是藝術家們對他們自己生活的感悟。只是這樣的生活離學生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需要藉助相關學科知識作爲輔助,去理解、感受藝術家們對生活美的創造,去與藝術家們感同身受。同時,相關學科知識,例如,歷史、文學、科學知識的學習,其實也是學生的現實生活。只不過,學生限於自己的經驗,難以打通這些知識的關聯。美術教師的責任,不能只是從美術專業角度介紹、講授這些經典作品,而在於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例如,歷史課中的文藝復興、啓蒙運動、工業革命、拿破崙戰爭、1848年歐洲革命等等知識,就是學生鑑賞19世紀歐洲美術經典作品的工具。這樣的美術課授課,反過來促進學生對歷史課等課程的學習,也就是促進了學生的生活。

總結:

今天的高中美術教學應乘改革之風,對落後的、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大力改進。運用生活教育理念,把美術專業知識與現實的生活結合起來,做到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進行,並回歸生活。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高美術教育的成效,真正地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註釋:

①尹少淳 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美術課程標準研製組 組織編寫,2005年5月出版,第16頁第5段

②尹少淳 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美術課程標準研製組 組織編寫,2005年5月出版,第5頁第1段。

參考文獻:

1、  尹少淳 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美術課程標準研製組 組織編寫,2005年5月出版。

2、 鄭熾欽 主編,《新課程,新思維》(廣東實驗中學教育教學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