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畫的教學設計(精選4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0篇《畫的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畫的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畫的教學設計(精選40篇)

篇1:畫教學設計

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字歸類等方法,認識 10 個生字和 2 個偏旁,會寫“來、去”2 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

3.聯繫生活經驗,理解“有—無”“遠—近”“來—去”3 組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謎語。讓學生猜猜是什麼,再說說是怎麼猜出來的。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出示課文,教師範讀。讓學生猜猜謎底是什麼。

3.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正音,感知課文

1.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在插圖的相應位置出示“山、水、花、鳥”4 個字。

【設計意圖】通過畫和文的結合,幫助學生提取詩中的信息。

2.學生試着自己讀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來認一認。

3.引導學生看插圖,讀古詩,圈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4.同桌互讀詩句。相互指出不正確的讀音,互相教一教,讀一讀。

5.指名分行讀,其餘同學反饋評價,有錯及時糾正。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使教師瞭解學生生 字的認識情況,找準不認識的、讀不準的生字,教學時可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

三、認讀生字,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

(1)出示:遠、近、還。

請學生帶讀這 3 個字。引導學生尋找這3個字的相同點。

認識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一記這3個字。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遠、近”。

引導學生觀察後說一說:

在教室裏,哪些同學離老師比較遠?哪些同學離老師比較近?哪個同學離自己最近?哪個同學離自己最遠?

(3)出示本課其餘生字。提問:還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

2.指導學生用換一換的方法識字。

出示:米—來、無—天、爸—色、近—聽,

指導學生找找每組字的不同,在反饋的過程中認識斜刀頭。

3.指導學生用反義詞來識字。

(1)出示:遠、無、來。讓請學生說說和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課間操“說反話”。

【設計意圖】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鞏固生字,增強生字識記的效果。體現了“一字帶一串”和“同一個字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的思想。

4.複習鞏固。

(1)在新語言情境中認字。學生認讀:“遠山、白色、遠近、聽說、無聲、還是、還有、走來、走去。”

(2)發給學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導學生認讀。

(3)發給學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導學生認讀。

5.出示沒有拼音的課文,學生齊讀。

四、教師範寫,學生練寫

1.學生觀察範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關鍵筆畫。

2.教師示範“水、去”,提示書寫要領,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寫完一個反饋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寫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寫幾個,爭取一個比一個好。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不僅要看教師範寫,還要看是如何對學生寫的字進行反饋的。要引導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找到改進的方向。

篇2:《畫》教學設計

【教材理解】

《蘇珊的畫》是冀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第4單元中的最後一篇課文。它講述的並不是蘇珊的畫怎樣好,而是蘇珊通過畫畫這件事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在讓孩子正確認讀課文中的15個生字的基礎上,讓孩子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明白“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設計理念】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感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這三個方面的目標。根據以上目標,將本課分爲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難點確定爲認讀本課的15個生字,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明白“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第二課時的重難點確定爲複習會認的字和寫字。

【學情簡介】

二年級的孩子通過一年多的識字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很多的識字方法,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能力。所以我的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重點放在了讓孩子在語境中記字,讓孩子在邊讀書理解課文和朗讀的同時記住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認讀本課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能力目標: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認讀要求會認的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字。

【教學方法】

新課標提倡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景教學法”。

【教學準備】

自制的課件和遠程教育網中的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誰來說說你的興趣和愛好。有一個叫蘇珊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樣喜歡畫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5課《蘇珊的畫》

2認真看老師寫課題,畫字拼音。

3找同學讀課題,齊讀課題。

(這樣找學生單個讀課題是爲了讓學生分清“蘇珊”這兩個字)

4畫是本課要求會寫的字,課件出示畫的寫法。

請你打開書第76頁,把畫這個字寫在書上,老師看看誰的姿勢最正確。

(這樣把生字放在這裏進行學習,爲了分散很多個生字在一起的教學,讓學生能更快的記住,而且採用得是課件出示字的寫法,更優越於老師的板書,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了整個字的寫法和筆順及筆畫。)

5你知道有哪些名畫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副名畫,是我國大畫家齊白石的作品。齊白石簡介,出示作品。

(讓孩子在識字的同時瞭解了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培養了孩子對祖國的熱愛。)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悟

1自由讀文

老師把蘇珊的畫也帶來了,畫的背後還有一個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書73頁,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讀文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2師範讀

看到同學們讀的這麼認真,一位叔叔也想來讀一讀,請你們認真聽,認真看,聽完後說一說老師讀得怎樣?

(這裏我設計的是讓學生學會聆聽和欣賞評價別人)

3再讀文

看到很多同學都想想老師這樣讀課文,請你大聲的讀一讀課文,和你圈出的字寶寶多打打招呼。

三、細讀課文並認字

1讀第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老師發現你們都是會讀書的孩子,要是能做到幫讀書邊思考那就更好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知道了什麼?

(這樣設計,其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

2學習樓梯老師貼上樓梯,讓孩子齊讀樓梯。樓字可以讀半邊最早時期人們的樓是木頭的樓梯也是用木頭做的,在奧地利已經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樓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這樣的設計讓孩子瞭解樓梯的歷史,在識字教學的同時讓孩子有機會對課外知識進行積累)

3讀第一段體會心情

蘇珊對自己的畫話滿意嗎?她的心情怎樣?(高興)請你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出蘇珊高興的心情。知道孩子讀第一段。

4學習比賽朗讀第一段

這幅畫蘇珊是準備去參加比賽的,齊讀比賽兩字,咱們現在就來比賽,看誰讀出了蘇珊高興的心情。找三名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其他同學當好評委。

(利用了剛剛開完奧運會的時機,增加了孩子課外的知識的積累,同時我們還設計了一個朗讀第一自然段的比賽,讓孩子親身感受比賽,對比賽的印象會十分深刻,會更加理解比賽一詞。

5就在小蘇珊這麼高興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蘇珊心情怎樣?(傷心、難過、着急)

6師範讀第2自然段找同學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蘇珊着急的心情。

7學習哭字

蘇珊急得怎麼樣了?哭了?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哭的?口+口+犬=哭

器-口-口=哭領讀哭了說說你什麼時候哭?

8學習及字

蘇珊爲什麼哭?他的畫來不及再畫了。來不及(就是時間短、趕不上)

用來不及說句話。咱們給及做個加法吧。

(孩子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幫孩子體會蘇珊當時着急的心情同時設計了同音字的比較,孩子會更好的使用同音字。)

9誰幫助了蘇珊呢?認真聽老師讀第三段,爸爸想出了什麼辦法幫助蘇珊?

10利用利用它這個它是什麼?小花狗還是斑點?

11學習臥字

貼小花狗臥在樓梯上,貼臥在?你是怎樣記住臥字的?用臥字組詞。

12指導讀第4自然段

爸爸得主意怎樣?用課文中的話說?蘇珊這時笑了起來,高興了。誰來讀一讀第4自然段。注意讀出開心和高興。

13學習腦筋

爸爸對蘇珊說了什麼?齊讀第5自然段,注意語速要慢一些,讓大家聽明白。

你知道了什麼?學習腦筋出示腦的圖片,讓孩子說記字辦法筋字。腦筋就是思考。

14學習第字和懂理輩記字

那麼在第二天的比賽中蘇珊的畫得了第幾名?蘇珊高興嗎?令他最高興的是什麼?懂得了爸爸話的道理,會一輩子記住它的。記住什麼?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小組合作學習識記第、懂、理、輩、記這幾個字。

(這樣的設計讓孩子會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合作意識)

四、學過的字齊讀一遍

和字寶寶們打打招呼。

五、教師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我們和這麼多的生字交成了好朋友,同時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是“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

【板書設計】

15 蘇珊的畫

笑臉

笑臉

哭臉

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打破了以往把字拿出來單獨認字的教學方法,把識字教學和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課文相結合,讓孩子在語境中識字,在識字中朗讀、理解。把寫字也放在了課題的書寫中,更加深了孩子對字的印象,同時介紹了中國的名畫家齊白石和他的作品在識記“樓梯“這兩個字時,我們給孩子出示的是古老的木樓梯,同時我們還設計了理解字義的識字辦法,在識記“及”這個字時,我們就選擇了給孩子講解字義的辦法,並能幫助孩子掌握朗讀這一部分的感情。並不是所有的字都適合這樣講,剩下的一部分字我們把他們集中在了一起,他們也是比較簡單的孩子容易識記的字,我們讓孩子小組合作學習這些字,把本課的生字讓孩子能輕鬆愉快的掌握。讓孩子在讀中學字,在識字中又進行了讀,做到了識字是爲了學文,學文同時又識字。通過課堂實踐,這樣的教學相比較以往的方法有很大的優越性,孩子學習的興趣很高,字記得也很牢固,但是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課堂的調控比較難,孩子的注意力易被老師吸引,但是個別孩子課堂上有些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步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索,爭取找到最適合孩子學習的教學設計和方法,讓孩子能更好的自主的學習。

篇3:《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畫》是北大版課程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中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襯、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 這個謎底爲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教學理念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有濃厚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激發學生收集背誦古詩詞的興趣,培養學生呤誦古詩詞的愛好。通過多種形式和不同層次要求的誦讀,使學生有所體會、感悟、獲得情感薰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感受到詩中所描繪的景物的美

2、會認五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

3、知道詩中的三對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詩”,引出新課

1、一日五人背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引出新課。

3、揭示課題《畫》。

(1)板書“huà”,檢查學生拼讀拼音情況。

(2)書寫“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

二、口述學習目標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讀準每一個拼音,讀準每一個字。

2、讀給同桌聽,互相檢查。

3、讀給大家聽,進行評議。

4、範讀,讀出節奏。

5、再讀。

四、卡片認讀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並說出識記方法。

2、拼字遊戲。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這首詩,看哪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此環節的設計,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1、看圖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號標出“山、水、花、鳥”。

2、說說詩中的這些景物與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有什麼不同。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4、學生質疑。

5、小組合作說詩意。(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及口頭表達能力)

6、配上動作再讀。閉上眼睛想象詩中的景物,說說自己的感受。

(展開大膽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是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五言詩,謎底是一幅山水畫。

六、背誦古詩。背給自己聽,背給同桌聽,背給大家聽,做動作背。

七、課間休息

1、找朋友。(給老師手裏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個意思相反的字。)

2、猜謎語遊戲。(請同學們自己說自己收集到的謎語)

(此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們在課中得到了休息,同時也有所獲)

八、生字教學。

1、板書拼音。檢查學生拼讀拼音的情況。

2、指名學生說出自己識記的生字,老師板書。

(此環節的設計,不但鞏固了學生學習的拼音,還讓學生積極動腦,主動識記)

3、學生書寫。每個字寫兩個,展示、講評。

九、學生書畫展示

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畫給大家看,選出畫的好的給大家看,並說出畫的內容來。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看到美,並且自己創造美)

十、課後拓展

把今天學的謎語說給爸爸媽媽聽,如果他們猜對了,就把畫的畫送給他們。並和他們一起收集謎語,玩猜謎語遊戲。

篇4:《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瞭解刮蠟畫的特點、掌握刮蠟畫的技法。瞭解刮畫作品的特點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比較,瞭解刮畫的特點和畫面的處理方法,在實踐中增強體驗,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以發展和提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刮蠟畫帶來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樂,提高繪畫興趣,培養學生髮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刮畫的特點及製作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學會和掌握刮蠟畫的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恰當的工具,處理好粗細線條的排列及畫面中點、線、面的關係。 學習材料:各種刮畫小工具、刮畫紙。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快樂刮畫》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刮畫作品的特點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變化的美感,增強審美能力。

在課堂上我採用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功的學習到了刮畫的方法,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從以學生爲中心出發的,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在本課的學習全過程中,我始終嘗試運用這一理念,體現自主學習。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討論導入

出示兩張不同的範畫(用黑筆直接畫的效果和刮出來畫的效果)。請同學們進行比較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這些畫與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何不同?

請小朋友猜猜這些畫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刮出來的)。(假若同學不知道怎樣畫出來,老師就自然的地引出:那老師來告訴大家,這畫是刮出來的。)

問:你們想不想學呀!

生:想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刮的方法來畫一幅畫。

師並板書:快樂刮畫

利用畫面不同效果的對比,爲學生埋下學習的伏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新授課

師:首先大家先來欣賞一組圖片(打開課件)。

欣賞完這麼多的刮畫作品,這畫是怎樣刮出來的呢?我也想試試:

師示範:“刮出來的畫”的作畫步驟

油畫棒在紙上塗自己喜歡的顏色,塗得厚,用力就行(塗上一層底色,再塗上黑色)

用工具刮畫:刮畫可輕可重,刮的輕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問:刮畫是不是都只能用一種底色的呢?

生:……

師: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是不是還有不同底色的刮畫。(打開課件)

師:剛纔我們看到的幾張刮畫的底色都是有幾種顏色的,我們把它稱爲多色刮畫,那起先只有一種底色的那就應該是單色刮畫。

(在講解這個多色刮畫和單色刮畫的時候,老師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速度,讓學生有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多色刮畫的步驟應該怎樣,跟單色刮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討論,並回答。

此時,師一邊打開課件一邊講解刮畫步驟

好,我們瞭解了這麼多的刮畫知識,你們是不是想自己動手試一試了呢?

生:想

師:在你們試試之前,老師想讓你們來欣賞一下跟你們一樣大的同學們的畫。(打開課件觀看)

通過教師的示範,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操作技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作前欣賞一下同齡人的作品,爲實踐奠定基礎。

學生作畫

提出作畫要求:接下來,同學們想想自己將要刮一幅以什麼爲主題的畫,可以大膽想象。注意畫面內容、色彩豐富,底色和表現內容要相符。

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講評作業

以小組比賽的形式看哪一組同學完成的情況最好。

讓學生本人說說作品的含義,創意與在製作過程中不足的地方,然後大家一起評。

在自評互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評價能力。

總結延伸

師:面對同學們這些作品,我只想說一個字:好!我認爲這些作品的水平是難分高下的(以比賽的形式開始,但並沒有以比賽的方式結束),這些對於我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一位小朋友都體驗過了刮畫的樂趣。希望同學們在課後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嘗試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們靈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樣奇妙的藝術品,來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

課後拓展,爲學生在生活中找到體驗美術的作用的途徑。

篇5:《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什麼是鄰近色,學習運用鄰近色表現畫面內容的基本方法,學會使用鄰近色畫一幅畫。

2、感受運用鄰近色作畫給人帶來的美感,激發學生色彩創作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鄰近色知識,掌握運用鄰近色的方法,感受鄰近色的色彩美。

難點: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色相環、水粉用具、學生優秀作品。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複習色彩知識:提問:什麼是色彩的調和?調和色給人什麼樣的感受?出示課題: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

三、講授新課:

1、認識鄰近色:出示色相環,提問:請你從色相環中找出一組或幾組顏色相近的顏色。

2、介紹鄰近色:鄰近色就是色相接近[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的顏色。如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青、青與紫、紫與紅。

3、欣賞課本中的《紅土地》、《顧盼》作品中的鄰近色。

提問:觀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鄰近色?鄰近色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4 賞優秀的學生色彩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表現內容及表現方法。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要求: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五、作業展評:展示評價作業。介紹自己的畫中最得意之處,找出存在的缺點。

六、小結:

七、課後拓展。 和諧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同學們說一說,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可以應用。

篇6:《畫》教學設計

【教材簡說】

本課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我們的畫”。教材配有一幅圖,圖上畫的是幾個小朋友準備畫展的場面。他們有的在構思,有的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新作,還有的在評說別人的畫。畫面活潑有趣,激發了學生展示交流繪畫作品的'慾望,也提示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形式和內容。

【設計理念】

1、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學生只有在動態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活動中,才能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才能學會分析、歸納、評價的思維方法,才能形成由語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構成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全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

2、活動形式多樣,層層遞進。

在活動中形式是多樣的:有學生個人面向全體學生的、同學相互交流的、有學生對老師的。在每一次具體的活動中,從介紹自己的畫(從組內到面向全體),到推銷組內同學的畫,再介紹大家的畫,對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要求也不同,層次在不斷提高。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口語交際課的基本目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教學目標】

1、能說出自己的畫的內容和作畫時的想法。

2、激發學生相互交流的興趣,樂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3、培養學生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畫了什麼,爲什麼要畫這一內容。

【課前準備】

1、組織學生完成自己的繪畫作品。

2、課文彩色插圖。

3、製作小卡片、小獎狀。

4、分學習小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激趣導入

1、觀察圖畫,瞭解圖畫內容。

我們小朋友又聰明又能幹,你能說說你有哪些本領?

請用上“我會──”說。

看來很多同學都喜歡畫畫 ,今天這節課我請了幾個愛畫畫的小朋友來做客,你們看,他們來了,(出示課文彩圖)讓我們認真觀察他們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呢?

學生觀察圖畫後回答。

2、引出話題:我們的畫。

齊讀課題:我們的畫

3、誰是我們班能幹的小畫家?

學生自我表示。

(板書“小畫家”、“小話家” 並強調)

和圖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誰是能想會畫的“小畫家”,誰又是能講會評的“小話家”。

(用色彩鮮豔的圖畫吸引學生,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和圖上的小畫家比賽”向學生提出爭當“小畫家”和“小話家”的目標,爲學生營造一種自我展示的氛圍、一種相互交流的氛圍、一種競賽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調動他們參與交流的熱情。)

二、示範激趣,明確要求

1、教師拿出自己畫的畫,示範介紹自己的畫。

師: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漂亮的畫,讓我們舉高,給大家看一下。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出示範畫)。咦,這時候,老師有一個提議,讓我們來做個遊戲好不好?

⑴ 講解遊戲規則

遊戲的名稱叫小小解說員————————就是我們要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聽,誰介紹得清楚,我們就評他爲優秀解說員,並頒發榮譽證書,其他小朋友要仔細聽,是不是優秀解說員,請你們來評一評,同時,你也可以對別人的畫做出修改意見。

⑵ 教師示範。

老師也真想參加,教師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讓我先說一說?你們要聽仔細 了,如果我說得好,讓班長給我頒獎;如果你對老師的畫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指出並改正。

(師示畫)你們猜,我畫了什麼?[板書“畫了什麼”並強調]

學生自由猜測。

教師介紹自己的畫。

你們想知道我爲什麼畫嗎?[板書“爲什麼畫”並強調]

學生自由說想法。

你們喜歡我的畫嗎?[板書“你喜歡嗎”並強調]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揚,或鼓勵,或提意見、建議,或提出問題。

教師在回答問題、接受意見或建議時,注意引導學生使用文明禮貌用

語。

2、學生個人上臺介紹

xx,你能給大家講講,你畫了什麼嗎?其他小畫家要仔細聽,他講清楚自己畫了什麼嗎?

一個學生介紹自己的畫。

(因爲要在自然而然中再次告訴學生交際目標,併爲大多數學生做出交際、互動的良好示範,所以教師可以在第一個介紹自己的畫的學生旁邊小聲提示、幫助。)

你可以問問小畫家們覺得你的畫怎麼樣啊?

學生:你們覺得我的畫怎麼樣啊?

其他學生或表揚,或鼓勵,或提意見、建議,或提出問題。

還有哪位小畫家能像這樣講講自己的畫?

(有了第一個學生的示範,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教師再請學生示範,效果會比第一次更好,這時教師就更要注意在評價中引導學生充分說自己的畫、評同學的畫,並大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別人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xx促說,雙向互動

1、四人小組內介紹自己的畫

四人小組內互相講講自己的畫。每個小組還要選出一個畫得好、說得好的小朋友作爲代表上臺來介紹。

2、小組代表上臺展出自己的畫

3、小代表介紹自己的畫

(教師可隨機引導做代表的學生充分說自己的畫,一邊看畫一邊聽介紹的學生充分評同學的畫,並大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別人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4、學生跨組交流

你們一定還想看看其他組的畫吧?那就快帶上你的畫去和其他小畫家交流吧。

學生自由走動,相互介紹自己的畫、評別人的畫,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別人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時教師應注意組織學生,使整個交流自由而不隨意。)

5、創設情景,深化交流(開辦圖畫公司)

我們的小朋友真棒,有那麼多優秀的解說員,爲什麼不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

⑴ 創設公司

讓我們開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佈,我是開心圖畫公司的總經理,你們是我的八家分公司,我讓大家做三件事:把你們的畫放好整齊,做到美觀;選一名分公司經理(小組長);給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⑵ 學生交流:分公司地選好經理和名稱。

⑶ 由分公司經理推選好兩名營業員,並佩帶標誌。

⑷ 遊戲規則的滲透。

遊戲時小朋友可以自由購畫,購畫分公司經理要仔細看,評選最佳顧客和最佳營業員。

⑸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四、表揚激勵,課後延伸

1、頒獎: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對優秀“小畫家”和“小話家”進行獎勵。

2、你們既是能想會畫的小畫家,也是能講會評的“小話家”。剛纔,小朋友在圖畫公司都買到了稱心如意的畫,但是你們的成果大多數同學還沒欣賞過,這樣,讓我們來舉辦一個畫展,把所有小畫家的畫都貼出來,把我們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一起來分享快樂,好嗎?

3、分類畫展:請學生將學生的畫貼在不同的地方。

4、師生共享“豐碩的果實”。

(表揚激勵,課後延伸,使每位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篇7:《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詞。

2、通過創設情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3、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讀中理解: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讀中理解,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難點:

情景中感悟,朗讀中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視頻錄象。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回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玲玲的畫》,齊讀課題。

1、複習詞語。

2、這篇課文是圍繞什麼來寫的?主要人物有誰?

二、走進課文。

1、走進“高興”部分

師:小小年紀就能準確地說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你們可真不簡單!一開始,玲玲的心情很高興,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1)這是個長句,注意換氣,像老師這樣讀讀。師範讀。

(2)師:“端詳”是什麼意思?

師:你能做個“滿意地端詳着”的動作嗎?

生上臺拿畫表演。指導朗讀。

(3)如果你就是玲玲,看着自己滿意的畫,你心裏會怎麼想?

再次指導滿意地讀。

師:是啊,玲玲是那樣仔細欣賞自己的畫,愛不釋手。你看,已經很晚了,她還在滿意地端詳着,爸爸看見了,是怎麼說的?誰願意扮演一下爸爸說話。

師:什麼時候你會被人“催”?

師:“催”你們的時候,家長或者老師的心情有點着急,但是也是在爲你們着想,是嗎?誰來學着爸爸再催一催玲玲,還有誰?催了這麼多次,所以書上說:“爸爸又在催她了”爸爸都催了這麼多次,玲玲,怎麼還不答應啊?來,一起來。(生齊讀玲玲的話)

2、走進“難過“部分

師:可是,就在這時,只聽(拿出字卡)“叭”的一聲,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貼畫)……誰來接着往下讀?一生讀第四段。

師:你有過心愛的,特別心愛的東西突然被弄壞的時候嗎?當時你的心情一定——很難過。你呢?那大家能體會到玲玲此時的心情嗎?

(引導生體會“哇”要讀地突然)

師:(一生讀時,走到跟前)(學爸爸的樣子)怎麼了?孩子?

你想想,此時玲玲是那麼傷心,那麼着急,那麼難過,她說起話來會是什麼樣的?能給這句話加個提示語嗎?(出示:玲玲———說:“我的畫髒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師:是啊,(出示:爲了這幅畫,玲玲。)大家猜猜玲玲都做了些什麼呢?(生答)體會體會玲玲的心情,自己加上自己所感悟到的提示語,大聲地讀讀吧!

師:面對傷心的玲玲,爸爸會怎麼做怎麼說呢?同桌讀一讀,演一演6、7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動作。

師:

(1)強調爸爸的語氣和藹。

(2)你爲什麼要仔細地看呢?

(3)指導感受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

同學們,爸爸幫玲玲出了主意,作爲玲玲的好朋友,請你們也快幫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她吧!(出句子:別哭,玲玲,你要是……不是很好嗎?)老師請一位同學來演玲玲,誰來安慰她?

3、走進“滿意”部分

師:多熱心的同學們啊,大家爲玲玲出了不少主意,玲玲自己也動腦筋,她想了想——請同學們一起來輕聲讀讀第八自然段。

讀第八自然段。

師:從大家的表情中,我看出來了,你們覺得這幅畫真漂亮。第二天評獎會上,玲玲的畫剛一拿出來,大家想象一下,同學們會怎麼說呢?那評獎的結果究竟怎樣呢?請同學們一起來讀最後一段。原來評委和大家的意見是一樣的,看來,我們班的同學不僅僅會畫畫,而且還會評畫呢!

4、感悟爸爸的話,明曉道理

師:此時,玲玲心情很——高興,你們都說對了。但是,她更高興的是,她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們說,她明白什麼道理了呢?(生答)

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說的(出示字條)。“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

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板書:壞—動腦筋—好)

(1)齊讀這句話。“壞事”指什麼,“好事”指什麼?

(2)是啊!遇到事情,我們一定不要……要……因爲……一起來讀!

師:(個別背,集體背:一起來把爸爸的話銘刻在心吧!)

三、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師:聽着同學們的話,老師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來。

(教師出示裙子,介紹自己動腦筋把壞事變好事的真實事例。)

2.玲玲和王老師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都變成了好事,同學們,你經歷過這樣的事嗎?學生談自己生活中像這樣的事。

篇8:《畫》教學設計

一、活動背景

本次活動設計的靈感來源於一次班上的幼兒在活動室裏運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等)在隨意擺弄臉譜造型,有的用瓶蓋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圓形做嘴巴……幼兒們想象豐富,創造熱情高漲,體會着創作的快樂。 爲了進一步滿足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我將這種活動遷移引申到美術教育之中,於是我便設計了《替換想象畫》這一活動方案,旨在於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嘗試和交流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膽的果敢精神。

二、活動目標

1、藉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臉上的幾個部位。

2、在活動中發展大膽想象,勇於創造及表現的能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緻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徵、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

2、材料準備

(1)數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磁帶。

(3)水果、字母、數字、蔬菜、食品、動物、圖形等背景圖。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欣賞與感知

(1)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篇優美的散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動畫課件:《給老師畫像》

(動畫顯示老師教畫畫和“我給老師畫像”的過程。圖片、朗誦、背景音樂同步播放。)

(2)引導幼兒說出老師畫像裏臉上的幾個部位分別是什麼?(出示老師畫像)

(3)讓幼兒認識“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範與思考

(1)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支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圓形,暫停後,請小朋友猜猜,這支小魔筆究竟想畫什麼?(讓幼兒充分發揮,大膽表述)

(2)小魔筆畫出一張娃娃臉,讓孩子說出臉上還缺少什麼?

(3)小魔筆施魔法(動畫顯示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4)引導幼兒用屏幕上動畫顯示的圖片來替換娃娃臉上的其他部分,及講述爲什麼這樣替換?

(5)引導幼兒進行主題創作。

3、討論與操作

(1)觀看背景圖,自由交流討論。

(2)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自由創作。

4、展示與體驗

讓幼兒一起相互欣賞與展示,讓幼兒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並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篇9:《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2、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寶寶,現在我們來比比看誰都認識:

出示:玲 詳 催 獎 幅 叭 髒 筋

(2)咦,生字寶寶哪去了?找一找,是不是跑到你們的座位上了?哦,原來是跑到詞語姐姐那裏去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出示:玲玲 端詳 評獎 催人 一幅畫 叭的一下 弄髒 動腦筋

(3)頑皮的生字寶寶最喜歡捉迷藏了,它們藏在了句子裏,你們能找到它們嗎?

a、玲玲滿意地端詳着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b、“玲玲,時間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d、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4)你們平時是怎麼表揚自己的?那你們認爲你們剛纔的表現怎麼樣?那就表揚一下自己吧。

2、檢查讀課文:句子讀得這麼好,我相信課文一定讀得非常棒,誰願意讀?(五名學生分段朗讀)

二、理解課文

1、課件出示玲玲的畫。同學們的表現太好了,我獎勵你們欣賞一下玲玲的畫,玲玲畫的是什麼?

2、是啊,這幅畫畫的是玲玲家裏的一角,玲玲畫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的,所以,玲玲自己覺得怎麼樣?你從哪裏知道的?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玲玲對自己的畫很滿意?

(2)“端詳”是什麼意思?那怎樣的看纔是端詳呢?現在你們就是玲玲,請你仔細地端詳端詳這幅畫。用“端詳”說一句話。

(3)誰能讀好這句話?

3、就在這時候,爸爸催玲玲睡覺,可是,意外發生了?(出示弄髒的畫)自己讀課文,看看這時候玲玲是什麼表現?爸爸又是什麼表現?(請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爸爸和玲玲的對話)

(1)這時候,玲玲的心情又會怎麼樣呢?(難受、着急)

(2)現在你們是玲玲,誰來讀讀第四自然段,讓我從你的語氣裏和你的表情裏讀出你的難受和着急。(請2-3名學生讀、齊讀)

(3)“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什麼,不是很好嗎?”聽了爸爸的話,玲玲是怎麼做的?

請你們讀第八自然段。

(4)誰來說說,玲玲是怎麼做的?

a、出示圖,看,這就是玲玲修改後的畫,你覺得怎麼樣?這隻小花狗真是可愛呀!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b、出示: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玲玲滿意地笑了,說明了什麼?

(5)出示幻燈片,玲玲的心情跟剛畫好的心情一樣嗎?

4、出示爸爸的話。爸爸又是怎麼說的呢?現在,誰來當爸爸,跟玲玲說說話?指讀。爸爸這時是什麼心情?爲什麼?

三、總結

1、在第二天的評獎會上,玲玲的畫獲得了一等獎,玲玲多高興呀!你是玲玲,你從這件事中明白了什麼?你找到壞事變好事的祕訣了嗎?

2、是啊,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誰來說說課文裏的壞事指的是什麼事?好事指的是什麼事?那爸爸的話有道理嗎?我們要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裏,現在我們就認認真真抄一遍吧。

四、擴展,小組討論

我們知道了遇到困難要動腦筋解決,那麼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篇10:《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瞭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基本知識及其藝術表現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

2.引導學生在欣賞、分析、感受的基礎上,研究與嘗試用中國水墨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畫基本的表現方法與步驟,表現出人物的生動特點;

3.提高學生的水墨表現能力和對水墨畫的熱愛。

二、重點、難點。

重點:對於水墨人物畫特點的瞭解與表現方法的掌握;

難點:學生對水墨人物畫造型的掌握及墨色關係的處理。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中國畫工具。

(教師)教學的課件,其他的人物畫資料,教學演示的工具。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引言:中國畫的類型常根據表現題材的不同分爲山水畫、花鳥畫與人物畫。人物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宋代的梁楷到現代的蔣兆和、周昌谷、劉國輝等都擅長畫水墨人物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水墨人物畫——出示課題《水墨人物畫》。

2.引導分析,瞭解特點。

(1)出示課本中梁楷、劉國輝、蔣兆和三位畫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畫作品,教師簡單說明三幅畫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與分析:他們與一般人物畫的表現方法有什麼不同?三張畫在表現技法上有什麼不一樣?分別給了你怎樣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表現方法,爲什麼?

學生觀察討論,師生展開交流。

(2)教師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畫作品,學生進一步欣賞,增加感受。

3.表現方法與步驟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畫作品,也可以是課本中的範畫,引導學生分析與思考:它運用了哪些水墨畫的表現技法?作畫的步驟是怎樣安排的?

交流觀察與思考的結果,教師要充分地肯定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同時進行必要的引導與補充。

(2)教師現場示範基本的表現技法與步驟,如勾寫造型、變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處理等。

(3)學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見解,補充相關的問題: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現方法嗎”、“畫面中怎樣安排人物形象纔好看”等。

4.佈置作業,鼓勵創作。

欣賞一些學生的人物畫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導學生有所借鑑。

要求學生根據一些人像的照片資料,創作一幅水墨人物畫作品,也可以選擇課本中的水墨人物畫作品進行臨摹。

5.學生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6.作品展示,評價分析。

請學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紹表現的人物,共同評價作品的優點與不足,總結表現的體會與經驗。

7.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中國畫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圖片資料。

(教師)學生作業、教學課件、教學演示的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1.作品分析,總結經驗。

出示若干上節課的學生作業,簡要點評作品的優點,指出在這一節課中要注意的地方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發興趣。

(1)教師明確本課學習的任務與要求:表現全身人像,構思與表現有主題的畫面。

(2)激發學生的興趣:出示幾幅學生創作的主題性人物畫與周昌谷的作品

《兩隻小羔羊》,肯定這些作品主題表現的意義。

3.分析畫面,研究作品的表現形式。

仔細觀察上面出示的幾幅作品:主體人物是怎樣安排的?畫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他們在表現上分別有什麼不同?

展開交流與總結:如主題要突出,要考慮主體,落款與背景的關係等。

4.指導構思,確定表現主題。

(1)交流學生帶的人物資料:你想選擇哪個人物作爲畫面的主體形象?可以構思一個怎樣的主題畫面?

引導展開充分的交流,幫助學生選擇與形成自己的表現主題與構思。

(2)交流與解決一些表現中學生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如“一些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現”、“一些背景資料的表現”等,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常見背景資料的水墨樣本,供學生參考。

5.學生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6.作品展示與評價。

可以創設一個有趣的展示與評價活動,如“作品拍賣”、“藝術鑑賞會”等,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歡誰的作品,爲什麼”、“誰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韻味”、“誰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體說說”等。

進行學習主題小結:可以讓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學習的體會,或教師設計一些總結語作爲學習的結束。

篇11:《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會寫“蜀”、“嵩”、“軸”、“錦”、“囊”、“乃”、“謬”、“矣”9個生字,辨析多音字“處”。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聯繫課後註釋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牧童善於觀察、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對照註釋,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

教師提供附文,幫助學生對應文言文,整體瞭解故事內容。

自讀,小組合作交流感悟和收穫。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牧童的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牧童善於觀察、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礎上,指導朗讀,討論交流。

難點: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

突破方法:憑藉工具或註釋,小組合作探究,教師指導。

教學準備:

插圖、投影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設計理念

1.新舊知識點銜接的遷移。

2.現代文、古文之間的遷移。

3.學習方法的遷移。

牐犠災餮習、自我教育是學生主體性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由“學會”到“會學”的主要途徑。當學生有了自我教育、自我學習的意識之後,他們就會積極自覺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從而主動學習、主動求知、解惑。葉聖陶說過:“教是爲了不教。”要做到“不教”,就要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爲“會學”。文言文“互動式”教學正是創造師生、生生共同的條件和氛圍,在學習實踐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牐犖疑杓頻“互動式教學”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包括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將知識經驗儲存於頭腦中,而是要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實際情況中。如果學校培養的學生不能把以前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後繼的學習中去,不能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那就不能說已經完成了培養和發展的任務,因此,遷移現象是課堂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文言文“互動式”教學正是在課堂情境中通過問題的發現與解決來促進知識的遷移,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的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興趣、態度的遷移。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插圖,質疑:圖上畫了些什麼?畫上畫了些什麼?

2.教師相機導入新課。

這是《牧童評畫》。

教師背誦課文。

學生感受古文的特點。

小結:古文的特點:簡練。

[簡析]對剛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明白古文與現代文的區別,進而在學習的時候,加以體會,對學生進行薰陶。

二、學習現代文《牧童評畫》

1.讀通現代文《牧童評畫》。

2.理解故事內容

3.練習表演,強化故事形象。

[簡析]現代文、古文之間的遷移——學生對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我先把《牧童評畫》的現代文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大意,然後讓2人小組演課本劇,最後加入口語交際內容,學生先讀白話文的翻譯,就可以在讀文言文時做到對其內容一讀就懂,化解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難度。使學生感覺學習文言文並不難,防止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由現代文過渡到文言文,就把學生讀懂文言文的過程變成了接觸、感受、發現文言文的過程,實現了現代文和文言文的遷移。

三、學習文言文《牧童評畫》。

1.齊讀文言文的課文,要求讀通順。

2.自主學習,理解每句話的含義。

3.請幾位同學讀文,適時指點:讀準節奏,感受韻味。

4.對照書後的註釋及你們剛纔閱讀的資料,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

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讀邊在難懂的字邊做註釋。

5.整體感知,理解全篇的內容。

[簡析]學習方法的遷移——在處理教學難點解句釋文這個環節中,老師引導學習第一句後,後幾句讓學生自主理解、合作討論。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碰撞學生思維的火花,突破課堂教學的難點。老師引導學生逐字逐詞的理解,並帶領學生總結學習方法:(1)古今文對照。(2)參照書後註釋及字典。(3)理解每一個字的意思,連字成詞,連詞成句。這是學習文言文經常用到的紮實有效的方法,學生學習後幾句話可以用,以後學習任何文言文都可以用到,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遷移。

四、歸納理解本文的重點字:“好、曝、拊掌、之”,突破字意理解的難點。

[簡析]教會方法,積累運用——古時候漢字的數量比較少,不象現在詞彙非常豐富。一詞多意的現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現象。在學習完一篇古文後,積累詞彙的用法,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日積月累,必有成效。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複述課文。

六、課堂小結。

初讀文言文,我們有了新的體驗,快快總結,作爲經驗積累吧!

七、拓展作業:

1.理解課文,你想對杜處士和牧童說什麼?

2.推薦故事性強、內容淺顯可文言文,讓學生讀、背。

篇12:《畫》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我們的畫》是人教版第一冊的一次口語交際訓練,教材配有一幅圖,圖上畫的是一羣小朋友準備畫展的場面。他們有的在構思如何作畫,有的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新作,還有的在評說別人的畫。畫面提示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形式和內容,同時也能激發了學生展示交流繪畫作品的慾望。

【設計理念】

1、教學情境生活化,走進交際。

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關鍵在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和願望。生活實踐爲口語交際提供了源泉,因爲“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繫起來,馬上就會生動活潑起來。”在教學設計時,我不拘泥與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資源。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自己建立“畫廊”、賣圖畫、創辦個人畫展,再現生活化的交際情境,使他們感受到和諧的交際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交流,拓展語言實踐的範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2、活動形式多樣化,深入交際。

創設多層面的活動形式能使學生不斷產生新鮮感,能促使他們相互學習、相互吸收。活動中,有個人面向全體的、有同學間相互交流的、有學生對老師的。在每一次具體的活動中,從介紹自己的畫(從組內到面向全體),到推銷組內同學的畫,再介紹大家的畫,對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要求也不同,層次在不斷提高。

3、評價方式多元化,激勵交際

口語交際課不僅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途徑之一,而且是實施口語交際評價的主要空間和舞臺。可以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以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爲主。讓學生評出“優秀解說員”、“最出色畫廊“,有利於創設民主、平等、寬鬆的評價氛圍,在這樣自由寬鬆的氣氛裏能激發學生的表達願望。

【活動目標】

1、能說出自己所作的畫的內容和作畫時的想法。

2、能針對別人的畫,發表自己的看法。

3、初步養成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幅畫,錄音機一臺,錄音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展示作品,激起興趣

1、小朋友,你們今天帶什麼作品來上課了?

2、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了一幅什麼樣的畫?

3、這節課就讓小朋友來展示自己的畫,讓大家欣賞你的畫,好嗎?揭示課題:《我們的畫》

二、介紹作品,引導參與

1、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漂亮而美麗的畫,如何讓別人讀懂你的畫呢?那就讓小朋友來當一當解說員,說一說自己的畫。

2、活動過程:

⑴ 明確評選規則

我們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聽,誰介紹得清楚,將獲得“優秀解說員”的光榮稱號。小朋友要仔細聽解說員的解說,是不是優秀解說員,就由你們來當裁判。同時,你也可以對別人的畫做出修改的建議。

⑵ 教師示範。

老師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你們歡迎嗎?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讓我先說一說?你們可要聽仔細了,如果我說得好,大家就給我熱烈的掌聲;如果你對老師的畫有更好的建議,那你就大膽地提出來。

⑶ 讓學生自由提出意見。

⑷ 學生在小組內解說自己的畫,並進行交流.。

⑸ 提供展示的臺舞,讓學生上講臺來對自己的畫進行解說,並相互評價。

三、創立“畫廊”,激勵交際

我們的小朋友真棒,有那麼多優秀的解說員,爲什麼不把自己的畫推銷給大家呢?

1、創立“畫廊”。

⑴ 那麼多美麗的畫,掛在教室裏,真讓人感到賞心悅目, 我們來辦幾家畫廊,好不好啊?

⑵ 我們先給作品分類,有利於小朋友辦畫廊,說說可以分那幾類呢?(如可以按分類動物、植物、風景、綜合)

⑶ 小朋友們拿着畫就可以到相應的四大組中建立畫廊。

建立畫廊要求:

選出畫廊的經理;給自己家的畫廊取名字;各家畫廊應該有自己的創辦特色,選出最佳畫廊。

2、學生在組內推選好經理,並把畫廊名稱介紹給大家知道(龍騰虎躍畫廊、百草園畫廊、無限風光畫廊、應有盡有畫廊等)。

3、各家畫廊經理推選好兩名推銷員,並佩帶標誌。

4、各家自由推銷畫,看誰家的生意最紅火,畫賣出去多。

5、評選最佳畫廊、最佳顧客和最佳推銷員。

四、舉行畫展,陶冶情操

1、現在請各家經理帶着你們的員工,挑選出你們認爲是最優秀的作品,我們來辦一個畫展。

2、學生在優美音樂的聲中欣賞大家的畫。

3、站在如此美麗的畫前,你會情不自禁地說些什麼呢?

五、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回家收集自己的作品,進行分類,可以在學校裏,也可以在家裏創辦個人畫展。

2、邀請同學參觀畫展。

3、看誰的畫展辦得最成功。

篇13:《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1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識記生字。

2、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通過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運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悟“好多事情並不像當初想象的那麼壞。你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二、課前準備:識字卡片、蘇珊的畫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四、教學設計:

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激趣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有一個叫蘇珊的小朋友也特別喜歡畫畫,看,他畫的漂亮嗎?(出示蘇珊的畫)說起這張畫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呢。你們想知道這個故事嗎?那咱們快讀讀課文吧。

從學生熟悉並且感興趣的話題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遇到困難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解決。

2、小組長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小紅花作爲獎勵。

3、誰願意當“小老師”檢查識字情況?(可以採用自己喜歡的任何方式)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小組互幫互學,解決困難,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

理解課文

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的識字情況很好,你們能把課文也讀這樣好

嗎?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讀一讀。

(生讀課文)

師:誰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來聽,認真傾聽別人讀書是非常好的習慣。

(指名讀書,相互評價,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課文內容。)

預想課堂情境:

生:老師,我喜歡讀的是第四段,我要給大家讀讀。

生讀完後,師: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爲什麼嗎?

生:我讀的好。

師:知道好在哪兒嗎?因爲你讀出了蘇珊高興的心情。

可蘇珊爲什麼高興呢?誰還能再這樣讀一讀?我們讀書就要這樣,把課文讀準確、有感情。誰還想讀?

生:我想讀第六段。

師:你認爲自己讀的怎麼樣?讀出了怎樣的感情?

生:我讀出了蘇珊得第一後的高興心情。

師:如果也你們覺得他讀的有感情就爲他鼓鼓掌吧!

生:謝謝!

師:就因爲你讀的好,你纔得到了這麼熱烈的掌聲,老師真爲你高興。

生:我喜歡讀第二段。

師:第二段還用高興的語氣讀嗎?

生:是傷心。

師:爲什麼傷心呢?

生:因爲他把要畫好的畫弄髒了。

師 :那你快讀讀吧。同學們覺得怎麼樣?

生評價後師:平時你爸爸和你說話時用什麼語氣?(生暢所欲言)這篇課文中爸爸說了幾次話?你認爲怎樣讀合適?試着讀一讀。看誰讀的象?

讀後問:你們喜歡文中的爸爸嗎?爲什麼?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抓住“他把壞事變成了好事”問,爸爸把什麼壞事變成了好事?

師:還有哪段要用高興的語氣讀?爲什麼?讀一讀。

師:我發現,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同學們讀課文讀得用一個字說,那就是——

生:棒!

師:好了,現在咱們就把對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課文中讀一遍,要讀出自己的滋味。

小結:通過剛纔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你認爲蘇珊爸爸說的話有道理嗎?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當時是怎樣解決的?如果今後再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樣做呢?

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學會認真傾聽,在互評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使學生的見解得到充分發揮。

反覆閱讀討論,真正理解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進一步感悟課文內容,體會其中情感。

使學生養成遇事動腦的習慣,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並組詞。

2、指導“比、第”的筆順。

3、小組討論如何能很快記住這些字。

4、在田字格中怎樣佔格才漂亮,小組交流後描紅、寫字。

自主識字,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

篇14:《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瞭解詩意。

課前準備:

1、一幅山水畫掛圖。

2、認字卡片及相關課件。

3、六對反義詞做成的頭飾。

課時安排 :

2課時

第一課時

總54電4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二、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難點:難點是瞭解詩意。

四、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了一幅畫。(出示掛圖)

2、指導整體觀察圖畫,學生自由說說第一眼看到這幅畫的感受。

3、指導學生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這幅畫畫了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山、水、花、鳥)

(二)、學習古詩

1、談話:古代有位詩人就以《畫》爲題,寫了一首詩,而且這首詩把“山、水、花、鳥”四個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讀一讀?(出示整首詩)

2、熟讀詩句

A、自由讀,找出詩中的生字,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願意來當小老師?

C、指名認讀,同桌對讀。

D、師範讀古詩,學生聽,說說老師在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較長,做上記號。

E、學生自由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3、再讀古詩,瞭解詩意。

A、小朋友在讀這首詩時,有沒有對詩句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和自己小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爲什麼“近聽水無聲”?春天過去了,花爲什麼還在?……)

B、小朋友的問題,我們看看黑板上的畫就都能找到答案了。讓學生圖文對照,感悟詩意。教師引讀全詩。

C、請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D、圖和詩對照着讀後,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4、創設情境,配上動作邊表演邊朗讀。

A、小朋友,這麼美的一幅畫,這麼好的一首詩,你們想不想表演給爸爸媽媽看?那我們一起來吧!

遠遠地看畫中的山,配上“遠看”的動作�D�D遠看山有色;貼近畫側耳聽�D�D近聽水無聲;想像春天過去了,夏天、秋天也過去了,冬天來了,但這畫中的花兒還是開着的�D�D春去花還在;到畫前驅趕鳥兒�D�D人來鳥不驚。

B、小朋友自己找夥伴合作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C、課件把古詩的“山、水、花、鳥”四個字留下,其它隱去。小朋友,現在上面又出現了這四個字,誰能把沒有了的字揹回來呢?(可結合掛圖來背)

D、這首詩講的就是這幅山小畫,畫美詩也美,讓我們一起面對着這幅畫再來背背吧!

6、佈置課外實踐

回家找謎語,開展猜謎語活動。

五、作業佈置: 背誦古詩。

六、板書設計:山、水、花、鳥

七、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總55電48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難點:

難點是瞭解詩意。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驚、無、近、來、還、人”。

2、指名背誦課文。

(二)、學習句中的幾對反義詞

1、理解“遠”和“近”。

A、示“遠”和“近”兩個詞,請第一桌和最後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來,問:誰離老師遠,誰離老師近?

B、用“遠”和“近”口頭造句。如:誰家離學校遠,誰家離學校近?等。

2、告訴學生“遠”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義詞。詩中還有幾組反義詞,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3、把寫有六對反義詞的頭飾分給學生戴上,做“找朋友”的遊戲。

(三)、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開火車讀、做遊戲的形式複習要認的生字。

記憶字形,小組討論:你認識哪些字,是怎麼認識的?這些字該怎麼記?

2、這節課我們來寫“人、火、文、六”,你能寫好這幾個字嗎?寫好這幾個字的關鍵在哪裏?(重點練習“點”)

教師在田字格中範寫,作具體指導。

五、課外實踐

從自己認識的字中找一找反義詞,看誰找得多,記得多。

六、作業佈置:用“遠”和“近”口頭造句。

七、板書設計:人、火、文、六

篇15:《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與第七課成爲一個色彩知識單元。本課在學生了解色彩調和知識的基礎上,瞭解鄰近色相關知識,學習運用鄰近色進行創作表現。

教學目標:

1、知識:認識什麼是鄰近色,學習運用鄰近色表現畫面內容的基本方法。

2、技能:學會使用鄰近色畫一幅畫。

3、情感:感受運用鄰近色給人帶來的美感,激發學生運用鄰近色表現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鄰近色的知識,掌握運用鄰近色表現畫面的方法,感受鄰近色的色彩美。

教學難點: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水粉用具等。

教學活動:

一、學習鄰近色的知識。

1、用色彩表達感受。

今天,天氣雖然有些寒冷,但有這麼多老師來到我們學校,給我們的美術學習以指導幫助,老師的心裏感到很溫暖,誰能用顏色來表達老師此時的心情,請你快速地塗在這張紙片上。

2、這些顏色都是不同的,爲什麼都可以表達老師此時的感受呢?

3、鄰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顏色。如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青、青與藍、藍與紫、紫與紅等。 鄰近色,會給人色彩和諧統一的感覺。色彩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而自然是最偉大的色彩家。

二、欣賞,感受鄰近色的美,揭示課題。10’

1、欣賞自然圖片:這是大自然中鄰近色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自然是美麗的,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是美麗的。不同的鄰近色帶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2、欣賞畫家作品:

●欣賞《紅土地》

有一位著名的版畫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熱愛,我們一起來走近他:

(1)《紅土地》,著名版畫家李成忠創作,1996年獲“第十三屆全國版畫展”銀獎。作品中運用了哪些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2)李成忠的版畫作品,都是想從人和宇宙之間找到一種和諧的對應。他通過對人的思考、對自己所生存的這塊土地的思考,深深悟出了人和高山白雲間的關係。《紅土地》就是最好的例證――畫面色彩明亮且空間廣闊,顯示了他對滇東紅土地真誠熱愛之情,所以這張畫爲版畫中的精品。

●欣賞《顧盼》:

(1)畫中描繪了什麼內容?

――畫面的大部分是一層覆一層的大葉片,有如荷葉般大小,由於光線原因,每片葉片都綠得不一。在畫面的左下角,密密覆蓋的樹葉片下現出一個大空隙,有一根粗壯的枝幹伸出,枝幹上還伸出一條條小枝,小枝上掛滿了野果,彷彿飽滿得要壓着枝幹下垂的樣勢。有兩隻嬌小、可人的鳥兒分別停棲在大葉片的莖與杆幹上伸出的小枝條上,它們歪着頭相互對視着。

(2)畫面以綠爲主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寂靜、深幽)

3、揭示課題:以鄰近色爲主的繪畫作品,給人色彩和諧統一的感覺。要想畫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鄰近色,不用或少用對比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出示課題。

三、學習運用鄰近色表現畫面的方法。

1、談話:鄰近色並不是相臨的兩個顏色,而是不同深淺的顏色組的顏色。和諧的鄰近色不僅可以描繪自然的真實美,還可以表達情感或意境,如果是你,想用這個鄰近色畫一幅怎樣的畫?

2、老師這裏有一張還沒來得及塗色的畫,請你們根據要求任選一個討論一下,用怎樣的鄰近色比較好。

要求:

(1)表達節日的喜慶

(2)追求安靜的環境

3、示範。

四、學生實踐創作。

1、我們先來看一下同學們畫的色彩和諧的畫。

2、根據自己的想法,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教師巡迴輔導。

五、作品展評。

1、說說自己的作品,

2、說說今天的學習感受。

六、拓展。

我們不僅要讓我們的作品給人帶來和諧的感受,我們也要讓建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最後,讓我們在一組和諧的居室環境中結束本課的學習。下一次課,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怎樣用好鄰近色。

篇16:《畫》教學設計

一、問題導入,識字認字。

1、出示帶有拼音的“遠、色、近、聽、無、聲、春、還、人、來、驚”

①根據實際情況,用各種方法誘導讀,指導讀。

②分類讀,重點指導讀準前後鼻韻母和前後鼻音的生字。如“色”的聲母是平舌音,“聲”“春”的聲母是翹舌音,“近”“春”“人”的韻母是前鼻音,“聽”“聲”“驚”的韻母是後鼻音。(多用激勵性的語言。)

③記字形,儘量啓發學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字形。如“元”加上“辶”是“遠”,“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還”。讓學生自己認記“春”“驚”的字形。此外,指導學生比較區別“人、八、入”和“無、天”的音形義。

2、打亂順序,出示“遠、近、有、無、來、去”。

①指名多人讀。

②提出問題: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師把握語言的規範性完整性。

③問題歸總,提取主要發現:三對意思相反的詞和“遠、近”共有的偏旁“辶”。

④充分了解詞義,可用舉例說明等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爲下面的有效學習做準備。

⑤引導學生說說已知的意思相反的詞,讓學生感覺到意思相反的詞有很多很多,找一找特別有趣

⑥出示文中的“我會說”,再找反義詞。

二、揭示課題,觀圖說話。

1、引出一幅畫並出示。過渡語(略)

①明確這是一幅畫,揭示課題。

②引導學生完整地說出畫上都有些什麼。(板書:山、水、花、鳥)

③出示“遠”和“近”,讓學生選擇看整座山和聽水聲的距離,並說明理由。

(板書:遠看、近聽)

④把畫中山水與實景山水比較,找區別,再次明確這是“畫”,引出板書:有色、無聲,強調畫中山水的特點。

⑤觀察“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問:發現了什麼?

(1、兩句字數相同2、有兩對意思相反的詞3、寫的是畫中山水的特點)

2、指導朗讀和背誦

①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三、學習後兩句詩。

1、觀察、說話

①誘導學生通過觀察用完整的話反駁老師的話,明白畫上畫的是桃花,季節是春天。

師:如果我說畫中畫的是秋天,你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②板書:春去花還在,點明畫與實景的區別。

2、學生又一次觀察區別,引導學生說出畫中的鳥兒不會動不會飛走,引出:人來鳥不驚。

3、重點感悟“驚”。

①當人走進鳥兒的時候,感受鳥兒的心情:“害怕”。心裏害怕所以用豎心旁。

②鳥兒害怕的反映是馬上快速飛走,可以說驚走。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爲什麼字?(形聲字)。

③比較用“驚”好還是用“飛”好,給驚找朋友。

4、說話:這首古詩是什麼?(謎語)你是怎麼猜出來的?觀察古詩的特點,學生能發現多少是多少。

5、朗讀、背誦

①學生理解詩意後要反覆朗讀。朗讀時要注意掌握好停頓和重音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可以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還可以教師引讀,如“遠看――,近聽――,春去――,人來――”。還可以打手勢,手勢移動長,語調加長,手勢起伏加大,語調快。

②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根據板書“山、水、花、鳥”,回憶詩句的順序和內容,自己先小聲試背,再齊背,最後指名背。

篇17:《畫》教學設計

課業類別:

繪畫創作課。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瞭解美術學習與語文知識的關係,瞭解日記畫的特點。2。引導學生多側面地觀察生活、瞭解生活、表現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3。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平衡發展。

教學重點:

典型事例的分析與表現方法;色彩、黑白關係的處理與空間層次的體現。

教學難點:

畫面與文字的相互關係,畫面的表現形式。

教具準備:

瞭解學生寫作水平和日記的實際情況,收集學生的優秀日記畫習作。

學具準備:

選擇一篇自己認爲較好的日記,彩色水筆、鋼筆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行爲規範,穩定課堂學習秩序。

二、導入新課

1。複習語文知識:

日記。(教師提問,啓發學生用學過的語文知識回答問題。)

2。出示日記畫範樣、板書課題。(教師配合動作與板書,用語言進行銜接,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講授新課

1。引導欣賞。

①這幅日記與我們通常所看到的日記有什麼不同?(有形象、色彩、文字。)

②畫面與文字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主要內容一致、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圖文一體。)

③作者選擇了生活中的什麼事例進行表現?

(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較爲特殊的事例。)

2。賞析課中圖例。

請學生把課本翻至第14頁。

①圖例表現方法分析。

有黑白、白底有色、有底色有色彩三種表現形式。

②圖例是如何選擇表現內容的?

《釣魚》,小作者選擇了星期日與父親在湖邊釣魚的活動內容,僅用下餌的瞬間,概括了活動過程。

《幫媽媽做家務》,選擇了整理家務中的掃地一事,小幫手手中的道具、屋裏陳設反映了掃地的結果。

3。日記畫的特點。

以畫爲主,文字敘述爲輔,文畫一體,相映成趣。

4。日記畫的方法與要求。

方法:

①選擇利於自己表現的事和物;②合理分配畫面與文字敘述的位置;③鉛筆起稿;④草擬與畫面相符的文字;⑤着色。

要求:

①注意文與畫的整體關係;②畫要形象鮮明、主次分明,能反映出事情發生的特定環境;③文字敘述言簡意賅,與畫面相呼應。

(教師可結合上述方法和要求,作步驟演示,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日記畫的方法與要求。)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

根據自己的日記,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特點的形式完成一幅日記畫(彩色、黑白均可)。要求事例典型,環境獨特,語言冼練,構圖飽滿,主次分明,對比中有協調。

輔導要點:

①合理分配位置(根據學生日記的特點進行輔導);

②主體形象的刻劃(出示學生能夠接受的人物畫資料,供學生借鑑、參考);

③環境氣氛的渲染(強調對比關係的運用);

④草擬文字(注意語句的連貫、通順及與畫面的關係);

⑤黑白對比方法(點、線、面的合理運用);

⑥色彩關係的運用;

⑦文字書寫(要求規範,註明時間、作者、年齡)。

五、小結

優秀日記畫講評。

篇18:《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相互交流的興趣,樂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2、能講清楚自己畫了什麼和作畫時的想法。

3,培養學生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重點:

能講清楚自己畫了什麼和作畫時的想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說話大方,聽話人真的習慣,會使用文明用語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激趣導入

看彩圖,瞭解圖畫內容。(看看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幹什麼?)

二、以圖激趣,明確要求

1、教師介紹自己的畫,引導學生向教師提問,對教師的畫進行評價,爲學生做出交際,互動做示範。(貼,畫了什麼?爲什麼畫?)

2、指名幾個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畫,引導其他學生向臺上的學生提問題,對她的畫進行評價,提出問題、看法。(現在誰大膽上來給大家介紹,你畫了什麼?爲什麼畫?其他小畫家要認真聽,他講清楚自己畫什麼嗎?評評他講得怎樣?)

三、促說,多相互動

四人小組內介紹自己的畫,並選派代表上臺介紹,(引導學生大膽介紹自己的畫)。

四、表揚激勵,課後延伸,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1、扮演一個商店遊戲:三個營業員,其他是顧客。(把畫擺整齊跨組購買畫)

2、要求學生在購買畫時用文明禮貌進行交際。

五、開個畫展,讓老師欣賞

你們既是小畫家又是會評的小畫家,我們開個畫展讓老師們也欣賞。

課後自評:

口語交際課使“聽話、說話的發展”,於以前的聽、說訓練不同,“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不僅要求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能力和習慣。因此,我制定了本次“口語交際”的三個目標,爲這次“口語交際”真正能互動起來,這節課,我主要安排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氛圍,激趣導入。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他們更喜歡豐富有趣的活動。我根據這一特點,運用語文書上的彩圖,吸引學生,採用激勵是評價,讓學生充滿信心進入下一個環節即學習怎樣進行口語交際。

2、以圖激趣明確要求。

我首先作爲這次口語交際的�⒂謖摺⒑獻髡擼�大方地介紹了自己的畫,讓學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爲了進一步互動式的口語交際,我請三位小畫家上臺介紹自己的畫,爲下面四人小組內相互交流打下較好時爲基礎。

3、促說,雙向互動。

以小組內互相講、互相評的環節,讓每個學生都能互動起來,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畫介紹小組的夥伴們。同時,如果別人有不明白的地方,你要一一解答。

4、課後延伸,扮商店遊戲,開個畫展等大膽交際,讓他們的自足性更強。

總之我感覺教學效果好。

篇19:《畫》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一直以來美術活動都是幼兒很喜歡的活動之一,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提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手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和最常用的,一雙小小的手,它不僅能做許多事,還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大班幼兒對自己手的瞭解更理性一些,願意瞭解每個手指的名稱,體會自己手的本領,同時願意嘗試各種和手有關的創意活動。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美術活動《有趣的手指印畫》。在活動中,我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現階段發展水平,通過欣賞、啓發等形式,將活動層層推進,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降低了活動難度。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

二、活動目標:

1、瞭解手指的作用及指紋。2、大膽參與嘗試手指印畫,能在單個手指印畫的基礎上,進行多個手印的組合印畫。3、能發揮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點,添畫出各種不同生動有趣的形象。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大膽參與嘗試手指印畫,能在單個手指印畫的基礎上,進行多個手印的組合印畫。難點:能發揮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點,添畫出各種不同生動有趣的形象。

四、活動準備:

1、教師範例畫(單個的手指印畫和手指組合印畫)2、幼兒用紙、顏料、油畫棒、抹布、水彩筆。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手指印畫”的範例。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漂亮的畫,大家仔細觀察,都有什麼?(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的內容。)教師:它們是用什麼畫的?(引導幼兒說出手指。)

教師:你知道這幅漂亮的畫是怎麼做的嗎?(引導幼兒瞭解組合畫。)

(二)基本部分:

1、瞭解手指的作用和指紋。知道手指指紋還可以作畫。

2、介紹作畫所需要的材料。

3、示範與講解制作過程。教師向幼兒示範手指印畫的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步驟:

(1)用任意一指蘸顏料,在合適的位置用力按。

(注意手指蘸的顏料要覆蓋整個指肚。若顏料太稀,注意在顏料盒旁邊刮一下;若顏料太乾,注意儘量讓顏料覆蓋整個指肚;可以嘗試分別用五個手指進行印畫,注意一個手指儘量蘸一種顏色的顏料。)(2)待顏料幹後,用鉛筆在按出的形狀上進行添畫、創意。(鼓勵幼兒嘗試用多個手印進行組合創意。)

(三)結束部分:

教師鼓勵幼兒按照教師講解的步驟和方法來做自己作畫!

《有趣的指印畫》教學反思

一、優點:1、活動流程較流暢,能基本按照計劃實行。

2、所選取內容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及興趣需要。

3、能讓幼兒基本掌握用手指印畫的技巧。

4、能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

二、缺點:1、活動中太重視原計劃,缺少變通。沒有很好處理預成和生成。

2、語言不夠生動活潑,沒能十分吸引幼兒。

3、在指導幼兒印畫技巧時沒能十分清晰地教授。

篇20:《畫》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1、最近老師整理辦公室的時候,發現最煩的就是報紙了。報紙看完之後就沒有用了,扔在辦公桌上像山一樣重。扔扔都覺得重,想想這些花錢買的報紙就這樣扔了好像很可惜也很不環保。同學們能不能幫老師的忙,想想可以怎麼處理這些舊報紙,給這些報紙第二次春天。

《報紙撕貼畫》

二.新課教學

1、報紙撕貼畫可以怎麼來貼?老師這裏有一些三年級同學做的彩紙拼貼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看了這些作品你覺得拼貼畫是怎麼做出來的?

3、是的,總結:撕成自己想要的形狀,畫好圖形,然後根據顏色拼貼。

4、那麼我們都可以拼成什麼呢?

5、對,可以拼成很多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下屏幕,看看都可以拼成什麼。(ppt出示分類作品)

三、課堂作業

很好,現在就請你們給你們組裏的廢報紙第二次生命,讓這麼廢紙成爲藝術品。小組討論確定主題,並由組合分工完成一幅報紙拼貼畫。最後選一個代表介紹一下自己組的作品。看看哪一組的同學創造的藝術品最有特點,講解的最貼切。

四、展示評價

好,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大家同心協力的作品。有請第一組的解說員來介紹下自己組的作品。

嗯,說的.真好。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報紙撕貼畫,通過撕貼,這樣簡單的製作,給廢舊報紙第二次生命,創作了精美的藝術品,希望課後同學們去觀察嘗試生活其他的廢舊物是否也可以創造新的生命,體現更多的價值呢。

篇21:《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來、不”兩個生字。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會正確書寫漢字“來、不”。

2.正確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藉助詩的語境來認讀生字。

教學準備:

課件、字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運用“摘果子”遊戲,認讀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遠方、沒有、色彩、近郊、聽見、無論、聲音、還是、流水、離去、未來、不是。

2.反義詞我知道。

遠→近有→無去→來

二、朗讀詩句,領會詩意

1.教師範讀課文,注意停頓和重音。

2.全班齊讀古詩,學生之間指名讀古詩。

同學們再讀這首古詩時,要注意重音和停頓,這樣才能讀出詩的韻味。下面大家來試一試吧!注意讀好停頓,讀出韻味。

3.配合動作表演,感悟詩意。

同學們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邊朗讀邊想象,根據個人對詩句的感受配上動作進行表演。

如讀到“近聽水無聲”時,做出側耳傾聽的樣子,當讀到“人來鳥不驚”時,要做出擺手的樣子。

三、理解課文

1.你從哪些地方知道這是一幅畫呢?說一說原因。

2.在畫中,山、水、花、鳥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學生找出畫中“山、水、花、鳥”景象的特點。)

教師總結:在遠處看畫上的山,山的顏色很清楚,站在近處聽,卻聽不見流水的聲音。雖然春天過去了,可畫上的花依然開着。儘管人走近了,畫上的鳥一點兒也不害怕,也不飛走。

3.在現實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鳥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學生找出現實生活中“山、水、花、鳥”景象的特點。)

教師總結:在大自然中,遠看山是沒有明亮的顏色的,近聽水是有聲音的,春天過去了,花兒也就謝了,人走過來,鳥兒會驚嚇得飛走。

同學們,結合生活中見到的情景,我們能改一改這首詩嗎?(教師適時板書)

預設: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

4.根據交流情況,與《畫》形成對比,幫助學生感悟畫的特點。(教師適時板書)

四、教師示範,學生練寫

1.學生觀察範字“來、不”,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橫

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

2.教師逐筆範寫“來、不”,讓學生觀察字的筆順、筆畫特點,提示書寫要領,學生書空。

①“來”的字形左右對稱,豎要在豎中線上,兩橫之間距離適中,撇、捺要舒

展。

②注意“不”的豎從撇的上部起筆,要在豎中線上,最後一筆是長點。

3.學生在本上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鑑,教師巡視指導。每寫完一個字教師反饋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

4.學生在書上描紅,對比描紅與獨立書寫不同之處。

(寫字指導不僅要看教師的範寫,還要看看是如何對學生寫的字進行反饋的。

要引導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找到改進的方向,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

5.學生在本上再書寫,班級展示。

五、佈置作業

1.說一說

“水”的第一筆是(),“不”的第二筆是()。

2.請你說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來--()大--()多--()

遠--()有--()上--()

3.背誦古詩

六、板書設計

6、畫

山有色

水無聲

花還在

鳥不驚

篇22:《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古詩配畫的特點,並運用不同的繪畫形式爲自己喜歡的一首古詩配畫。

能力:

2、在爲古詩配畫中,讓學生把文學與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對配畫作品的審美能力,提高其藝術修養。

情感:

3、在教師講授與學生創作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不同的繪畫形式,表現一首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及內容。

2、教學難點:畫面內容的選擇,事物的組織及構圖安排。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課件、準備學生畫畫用作業紙。黑色水筆、彩色鉛筆、水彩筆、油畫棒等。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2、老師今天給大家猜兩個與衆不同的謎語,謎面是兩幅畫,大家看,請說出符合畫面意思的詩名。(出示詠鵝和畫)

3、同學們真聰明,中國的古詩精彩絕倫,每一首古詩都是一幅漂亮的畫,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配畫》。

(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老師還蒐集了幾幅古詩配畫作品,請大家看一下(點擊課件,逐一介紹)

2、你認爲這幾幅配畫與古詩所描寫的內容相符嗎?

生:相符。因此,圖文相符就是古詩配畫的第一個特點。(板書:圖文相符)

3、每首詩一般都有四句。那麼,這幾幅配畫是選擇一兩句作爲畫面還是把全部詩句都表現在了畫面上?生:選擇一兩句表現畫面。

師小結:以詩中的名句表現畫面是古詩配畫的第二個特點。

三、探究總結

1、出示《春曉》詩句。

2、誰來美美地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讀,現在,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爲古詩配畫的方法、步驟:

(1)選擇古詩,理解詩意。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邊聽邊想象畫面,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誰來說一說,你彷彿看到了那些景物?逐句分析:春眠不覺曉――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處處聞啼鳥――一覺醒來,到處可以聽到鳥的叫聲。夜來風雨聲――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2)根據名句構思、構圖。

①確定畫面的主題。想一想該畫什麼?②思考畫面內容與詩句是否吻合。

(3)繪畫、塗色。

(4)選擇合適的位置署名、寫詩。

四、創作實踐

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線描、彩鉛畫、水彩筆畫、油畫棒畫),爲喜歡的古詩畫一幅配畫。

五、巡視輔導

指導要點:

1、先畫主題,後畫背景。

2、圖畫要符合詩句描寫的情景。

3、塗色分層次,對比要突出。

六、展示評價

1、

學生將作品貼到黑板上的《詩情畫意作品展》中。

2、

老師設立了幾個獎項: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最佳構圖獎……大家來做小評委,看看應該評給誰。

七、總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棒,繪畫作品更棒。今天我們把古詩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語言美融爲一體,創作出了漂亮的詩配畫。同學們課後可以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爲自己喜歡的文章、古詩配畫。

篇23:《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繪畫及其工具材料的多樣性,瞭解線條和線條造型的基本知識。

2、學習灑水作畫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

遊戲――發現――表現――交流

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強美術學習的自信心,培養集體協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瞭解線條和線條造型的基本知識。

2:學習灑水作畫的基本方法。

三、學法指導

1、室外灑水活動。體味造型趣味。

2、室內創作繪畫。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準備

課件;水壺或小瓶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灑水遊戲(5分)

1、帶好灑水工具來到室外空地。(操場)

2、遊戲激趣。

①教師示範表演。

②學生代表演示。

③分組活動。思考:從中尼發現了什麼?

二、發現探討(10分)

1、剛纔在灑水過程中你發現什麼沒有?地上留下了什麼?

(以瓶爲筆,滴水連線,灑水可以作畫。很奇妙)

2、怎樣灑水作畫呢?

課件出示方法:

①拎壺隨意灑水

②灑水應連成線

注意事宜:

①水壺離地面不能太高,以免水濺到身上。

②移動速度慢,線條就粗;移動速度快,線條就細。

三、學生創作(15分)

1、學生在地面上作灑水練習。

2、學生準備紙張,顏色水,在室內完成作品。

3、學生表現,教師點撥。

四、交流總結(5分)

1、學生評價作品。

2、教師課堂總結。

五、當堂作業

灑水成畫練習。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以瓶爲筆,滴水成線,灑水作畫,愉快體驗。學生在戶外活動中玩得開心,做得專一。同時體驗其勞動的快樂以及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灑水過程中,總結出其方法如下:水瓶不可離地面太高;移動過慢,線條就粗;移動過快,線條就細。

設計“玩中學”這個主要過程,不僅改變了美術課程學習方式,而且使學生在兒童天性需要的滿足中引發學習慾望,自主參與學習。

篇24:《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學習在WORD中編輯圖文並茂的文檔,本課是十九課重點學習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由於插入文本框比較枯燥,故我將語文課中祖國山河的古詩與之整合,設計了古詩配畫教學網,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學習讓插入文本框成爲一種工具方法,學生在信息技術課讀古詩、寫古詩,充分感受古詩的美,進一步理解古詩,瞭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生分析: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前面的課時裏學生已經學會編輯文字、插入圖片、設置圖片格式的操作,因此,這節課學生插入圖片及對圖片進行操作都是舊知識,對窗口也非常熟悉,新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探索掌握簡單的操作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輸入信息並對文字效果進行修飾的操作方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還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語文學科知識,創作出具有詩情畫意的作品。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學內容:

1、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

2、在文本框中輸入信息並對文字效果進行修飾。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飾。難點:設置文本框格式。

教學準備:網絡教室、古詩配畫教學網、教學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吟詩,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首古詩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看圖吟詩的遊戲好嗎?生:好!師出示圖片;

生涌躍舉手,一生快速背誦《望天門山》古詩。

師:看着這麼美的畫面,老師再給你配上音樂能不能有感情的爲大家朗讀一遍?生有感情的爲大家吟誦。師:看着這麼美的畫面,聽着動人的古詩,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如果我們能把這美麗的畫面與動人的古詩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體現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了,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古詩配畫課好嗎?

生:好!

二、作品欣賞,引學新知:

1、欣賞古詩配畫作品

師:現在請同學們登陸我們的古詩配畫教學網站,進入賞心園,來欣賞一些古詩配畫作品。

生欣賞。

師:同學們欣賞完這些作品感覺如何?生1:美!生2:太美了!生3:好!生4:美極了!??

師:那同學們想不想用WORD也做一幅這樣藝術型的古詩配畫作品呢?生:想!

師:那你知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出這些不同效果的作品嗎?生:不知道!

生1:老師我知道望廬山瀑布那幅詩配畫是怎麼做出來的!師:太好了,能不能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先把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輸入到WORD中,然後插入一幅這樣的圖片,再把圖片的版式設成襯於文字下方就可以了。

師:真是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知道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在WORD中輸入文字時都是一排排橫着顯示的,這種文字豎排的效果怎麼處理呢?

生:不知道。

師:同學們彆着急,其實WORD裏就藏着一個工具能幫我們做出各種效果的古詩配畫來,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呢?

生:想!

師:它的名字就叫文本框,不僅能輸入文字、添加圖片,還可以將其放置於頁面上的任意位置,使用起來靈活方便。

2、講解示範文本框的操作

師:執行“插入”→“文本框”,根據需要選擇“橫排”或“豎排”;單擊“繪圖”工具欄上的“文本框”或“豎排文本框”按鈕,移至工作區,鼠標指針將變爲十字形,可用鼠標左鍵拖動繪製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單擊,其周圍將出現斜線邊框,內部出現插入點,可進行文字的輸入和格式設置,這是文本框的編輯狀態;將鼠標指針移至文本框邊框處,形狀變爲十字形箭頭時單擊,其周圍出現網狀邊框,這是文本框的選中狀態,此時可刪除文本框,也可以設置其格式。執行“格式”→“文本框”,或利用快捷菜單中的“設置文本框格式”命令,也可以直接在其邊框上雙擊,打開“設置文本框格式”對話框。前三個選項卡可分別設置文本框的顏色與線條、大小、版式。在“文本框”選項卡中,可以設置文字距離邊界的距離。操作時同學們可自己體驗其不同效果。

3、介紹網站結構:

師:現在我們有了文本框的幫助,在古詩配畫教學網上還爲同學們提供了很多古詩配畫的資源,如:古詩園中有很多同學們熟悉的古詩,圖片庫中存有大量與古詩內容相關的圖片供同學們選擇,老師相信有了這些同學們一定可以完成任務區中的五項任務,做出優秀的古詩配畫作品來,如果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還可以點擊幫助按鈕,獲取幫助信息。最後還可以進入高手加油站接受新的挑戰。好,現在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做出一幅漂亮的古詩配畫作品呢?

生:有!

師:好,現在同學們萬事俱備,就快點開始自己的創作吧!

三、學生探究,教師輔導:教師強調:

1、選擇的畫要與詩的意境相輔相稱。

2、提示注意字體、字號和字的顏色的選擇,要和畫面和諧統一,符合詩的意境。

四、交流作品,資源共享:

1、學生自告奮勇展示並介紹自己的作品。

2、學生針對其作品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3、教師對學生作品給予鼓勵性評價

篇25:《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玲、詳”等生字,通過做動作、聯繫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詳、啪的一聲”等詞語的意思,書寫“評、獎、拿、及”等字。

2、藉助圖畫理清課文順序,試着用上“得意、傷心、滿意”這3個詞語,講講這個故事。

3、研讀關鍵句,感受人物心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識字寫字。

2、難點:試着用上“得意、傷心、滿意”這3個詞語,講講這個故事。

三、教學過程:

(一)識字導入,認識人物

1、學校裏要舉行書畫大賽了,有位小姑娘要去參加,誰能叫出她的名字?(玲玲)指導學生讀準後鼻音。

2、引導識字:“玲”是個形聲字,左形右聲,王字旁,通常用來表示非常珍貴、美好的東西。“玲玲”用來形容玉器碰擊的時候發出的清脆的聲音。

3、齊讀課題。指導書寫“畫”。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出示要求,自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難讀的詞語和句子多讀幾遍。

(2)邊讀邊畫出生字,並標出自然段序號。

2、檢查自讀情況

(1)認讀詞語

端詳這幅畫評獎啪的一聲弄髒報紙

來不及懶洋洋並不像那麼糟肯動腦筋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讀好長句,體會心情

玲玲得意地端詳着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就要參加評獎了。(理解“端詳”)

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啪的一聲掉到了地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傷心地哭了起來。

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整張畫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滿意地笑了。(得意�D傷心�D滿意)

(三)圖文對照,試講故事

1、出示圖片,引導排序:要是把這三幅圖當做是課文的插圖,應該誰在前,誰在後呢?

2、請生回答,並說明理由。

3、小組合作:藉助圖畫順序,用上“得意、傷心、滿意”講故事。

(四)練寫生字,學習小結

1、指導書寫“幅、評、獎”。

2、玲玲能把一幅弄髒的畫變得更好,是怎樣做到的?下節課我們再來接着學習。

篇26:《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對裝飾化的教學,學習整體觀察方法,對實物的外形和色彩進行概括、提煉,學會誇張的表現方法。

2、學習裝飾畫的基礎知識和處理色彩關係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學生的概括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外形和色彩的概括和提煉。

裝飾畫的特點。

教學難點:

掌握裝飾畫概括、提煉、誇張的方法。

作業要求:

通過勾出、欣賞(或臨摹),掌握物體的基本特徵,再加以變化,畫成一幅有趣的裝飾畫。

教學用具:

裝飾畫範畫、顏料、畫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兩張作品,一幅寫生景物畫,一幅裝飾景物畫。

談談兩者畫面不同的風格。

導入課題:《變寫生畫爲裝飾畫》

二、欣賞・感受:

1、《有圓禮帽的靜物》-米爾頓・艾弗裏

他的作品捨棄了物體形體、明暗、色彩的細部變化,只是概括地勾勒出物體的外形,色彩多作平塗,顯得簡潔、明快,富於裝飾性。

2、作品《打開的窗子》有哪些地方與現實生活不一樣?體現了裝飾畫的什麼特點?給了你什麼聯想和感受?

三、示例:

教師對照寫生畫進行概括提煉,首先是外形的概括變形,再是色彩的提煉誇張。

四、動手作:

通過勾出、欣賞(或臨摹),掌握物體的基本特徵,再加以變化,畫成一幅有趣的裝飾畫。

五、展示評價。

篇27:《畫》教學設計

《童年的水墨畫》是一篇兒童詩,本節課是一節新授課,我採用小組彙報,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帶來的快樂反覆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同時,通過學生的收集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練習說話,寫話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儘可能地使語文學習綜合化。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2、反覆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三、前置性作業:

我在本節課設置了五個前置作業:

1、把《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讀給你的家人聽。讀給家人的目的是讓學生認真的去讀,並讓家長給與指導,把課文讀到流利正確。

2、你在這篇課文中有認識了哪些字、詞朋友呢?

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爲什麼?

4、追尋童年的記憶,用我們手中的筆。寫一寫,畫一畫。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夢想。還可以是蒐集來別人的童年的趣事。

5、蒐集《水滸傳》的知識。

四、設計流程:

課前背古詩,讓學生介紹有關童年的感悟。

結合生本教育的課堂環節即課前預習、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我在這節課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歌曲導入

我選擇了歌曲導入課題的辦法,請學生彙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我選擇一組選一人彙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既是爲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並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

(三)理解詩意,放飛想象

“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爲什麼?,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繫實際。放飛想象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交流彙報中,我採用了先請一個小組發言,其他同學或小組補充說明的方法。根據生本教育的特點,學生就之前沒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觀念不同的可以補充展示,有深入認識的也可以補充,如果有的小組與前一組同學找的亮點地方不一樣,也可以就自己的亮點進行展示發言,其他小組或同學在進行補充,這樣的設計不僅解決了時間問題,並且也使每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真正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交流對《水滸傳》的瞭解,目的是讓學生做到以讀引讀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樂練筆

這一環節,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以讀引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夢想,蒐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讓學生有所看、所讀、所經歷的在小組內交流。這一環節即讓學生讀了、看了、想了、說了、同時也寫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學生真正的懂得課文的意義所在,那怕是一句話也好,同時也達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讀寫結合。以讀引讀的目的。

(五)小結、佈置實踐作業。

生本教育重視語言實踐,由課內引向課外,從學生感興趣的辦一次以“兒童詩”爲主的手抄報活動。目的讓學生學會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實更是這一節課的理論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實踐的過程。

篇28:《畫》 教學設計

《畫》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詩,背誦詩。

3.瞭解詩中反義詞,如:遠和近。

重難點:理解詩的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喜愛古詩的情感。

課前準備

1.寫有反義詞的頭飾;一幅山水畫(題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生字卡片,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畫,引入詩句

1.教師呈現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課文插圖。(畫上有山、水、花、鳥,並題寫課文:“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教師引學: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些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評價並板書“山、水、花、鳥”)

3.教師引問:會認這四個字嗎?引導學生個別讀、自由讀、齊讀,抽讀等多種讀書方式進行朗讀。

4.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圖上還有——),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還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畫上有題字或詩句。

5.教師導言:仔細看,畫上題了哪些字?

6.學生讀詩。

7.教師引學:這四句詩中,你們認識哪些字呢?讀一讀。哪些字不認識?請用鉛筆標出來。

二、初讀古詩,正確識字

1.學生朗讀詩句,對於在自學過程中用鉛筆標出不認識的字,藉助課文的拼音多讀幾遍。

2.學生充分朗讀,同桌互讀互考。同桌之間充分發揮合作和幫扶的精神,把會讀的大聲讀一遍。如果發現同桌讀錯了,一定要教給同桌多讀幾遍。

3.全班齊讀,齊讀之後輪讀。考查學生是否都會讀了。

4.教師用生字卡片抽讀要求會認的“近、色”等10個生字。注意傾聽下列生字的發音:“色”是平舌音,“聲”是翹舌音;“近、遠、還”是前鼻音,“聲、聽”是後鼻音。有錯及時糾正。

5.學生讀生字,教師檢測。

(1)學生自由讀。

(2)重點抽讀,用生字卡片抽讀,主要抽讀“聲、色、近”3個易錯的重點字。

(3)抽讀重點字。

(4)全班齊讀。

6.導學: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讀古詩,你能把它讀好嗎?請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聲朗讀古詩,爭取把字音讀得更準確,句子讀得更通順。

7.學生自由練習讀古詩,教師巡視指導讀詩節奏,糾正字音。

8.師導學:下面我們開展一個朗讀比賽,比一比讀古詩的時候,誰聲音最洪亮,句子讀得最正確、最流暢。

9.學生先在小組內賽讀,選出優勝者一名,然後派優勝者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賽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評選出你認爲讀得最好的選手。

三、熟讀成誦,感知大意

1.教師導言:同學們朗讀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學都已經熟讀成誦了吧,我們來比一比誰背得最快。

2.學生自由背誦。

3.教師抽測學生背誦古詩情況,表揚背誦好的同學,鼓勵背誦稍慢的同學。

4.教師引言:大家背得不錯!你們在朗讀背誦的時候有什麼疑問嗎?(這首詩寫的景色跟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師引問:是呀,真有點怪!怎麼“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呢?怎麼“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

6.教師引問: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哪位同學見過“山”?說說“山”是什麼樣的。

7.學生正確朗讀兩首詩,比較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遠看山有色,遠看山無色,

近聽水無聲。近聽水有聲。

春去花還在,春去花不在,

人來鳥不驚。人來鳥兒驚。

8.教師總結:我們遊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引出課文題目。

9.學生演一演,說一說,讀一讀。

(1)來——去什麼是“來”,什麼是“去”?找學生現場演一演,體會“來、去”的意思,同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2)遠——近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近”?通過課件演示,體會“遠、近”的意思,同時知道這組詞語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3)你還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詞語?先找一找,然後再說一說或演一演。

生彙報:有—無高—矮多—少早—晚

(4)同桌相互讀一讀反義詞。

(5)教師引領學生遊戲:我們一起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吧,我說一個詞,你們來說它的反義詞,看看誰先找到朋友。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趣味提示,指名背誦古詩。(學生背誦一句,課件出示一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1)師生搭檔每人背一句。

(2)學生分小組在組內互相背誦。

(3)男女生互相比賽背誦。

(4)教師點名挑戰背誦。

(5)學生互相點名挑戰背誦。

二、自學生字

1.指導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形。

2.小組內利用生字卡片識記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導學: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學說說自己是怎麼識記的,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1)“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土+厶=去”;“米+一=來”。

(2)色,上面是“W”,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識字:尾“巴”頂戴個小帽子。組詞:彩色、紅色、白色、有色、無色。

(3)聽,左右結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左邊是“口”,右邊是“斤”,合起來就是“聽”。組詞:聽見、聽到、聽聲、聽說。

(4)無:可以用區別形近字的方法識記,“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豎彎鉤”,“天”第四筆是“捺”。也可以利用換一筆變新字的方法識記,“天”換一筆變成“無”。

(5)遠、還、近:都有“辶”。用偏旁歸類法來識記。“近”——“斤”加走之旁;“遠”——“元”加走之旁;“還”——“不”加走之旁。

(6)不:猜謎語識字。謎語:“木不出頭”。組詞:不好、不用。

(7)聲:上下結構的字。組詞:聲音、大聲、聲樂、聲母。

4.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的偏旁“辶、W”。

5.同桌之間互相考查識字。

6.遊戲:識字大轉盤。(課件出示轉盤,轉盤上面標有本課生字)讓學生上來轉轉盤,轉到哪個字,就用那個字組詞並說一句話。鞏固識字。

三、指導書寫

1.呈現“水”“去”“來”“不”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4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逐字範寫,學生書寫。

3.教師整體範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豎鉤寫在豎中線上,橫撇從橫中線起筆。“去”的豎在豎中線上,第一橫短,第二橫長。“來”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最後一筆點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4.學生在書上描紅,對比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5.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四、積累誦讀

1.教師導言:(充滿激情)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個字就描繪了這麼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出示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爲獎勵。

3.蒐集更多古詩,參加下週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板書設計: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教學反思

反思《畫》這篇課文的設計與實踐,總的來看非常務實:務實的思想、務實的設計、務實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在情境中學習,體現了語文教與學的理性迴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課識字寫字是重點。課堂上,以讀爲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採用不同方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老師在其中少範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藉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鬆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爲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鑑,教師巡視指導。

篇29:《畫》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

《畫》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爲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母語教育起步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她要求:“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本人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力爭讓課堂充滿情趣,讓學生成爲學習、發展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認識兩個偏旁春字頭和豎心旁。

2、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練習朗讀,認字。

難點: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

五、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猜一猜》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意圖: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爲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出示課文。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範讀課文。

(想不想像老師這麼讀?不過,這首詩帶了些生字朋友,我們得先認識他們才行啊!)

2、方法多樣,學習生字。首先,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桌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交流記字方法。玩讀字卡。

a 解決生字讀音

遠和無 整體認讀音節

聽、聲和驚 是後鼻韻母

聲、春、人是翹舌音

b 交流記字方法

遠、近和還都有走之兒,遠和近它們是意思相反的詞(上和下 黑對白 左對右)

驚是豎心旁加上北京的京

c 遊戲鞏固

玩讀字卡

3、練習朗讀課文。要求把詩句讀正確、通順。

意圖:通過多種方式練讀,交流識記辦法,提高認字能力與質量。把詩句讀準確、流利。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1、學習質疑。(我們能把詩讀正確了。詩中有什麼地方你還不懂的嗎?)

如:爲什麼近着聽,卻聽不到水的聲音?爲什麼人來了,鳥不驚?爲什麼春天去了,花沒有謝掉?等

2、根據學生的提問,板書近聽 水無聲(?)等。

3、帶着問題,讀讀課文,可以邊看插圖邊讀課文。看誰讀懂的問題多。

4、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導讀如下:

a“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峯連綿起伏,多美呀!誰想讀這句詩呢?誰還想讀讀?誰想向她這麼讀?用你的聲音讀出遠山的美來。引讀“遠看――”

b“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爲什麼?(畫上的水)。那麼,這一行該怎麼讀呢?爲什麼你要這麼讀?誰也想來讀?

c“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麼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相機教學“春”,組詞,認識部首,春字頭。人在畫外看,卻如畫中游。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d“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着一隻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呀?(畫上的鳥)。相機教學“驚”,並認識部首豎心旁。誰會讀這行詩?

3、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

a 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臺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

b 看書中插圖。這是一幅畫。畫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鳥。你能按照老師指的內容,讀出相應的詩句嗎?師指“山”,學生讀“遠看山有色”等。在課文中畫出“山、水、花、鳥”四種景物。最後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意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導學生整體感受,不需要繁瑣解析。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定教,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學生興趣盎然、方法多樣、紮實有效。

四、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找朋友遊戲,把“我會說”中的六對反義詞做卡片讓學生拿在手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遊戲,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字說一兩句話。

2、指導書寫“人、義、火、文” 。範寫――生寫――評價。重點指導撇和捺,多發現寫得好的地方,激發學生寫字的熱情與興趣。

3、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爲獎勵,並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竟猜遊戲。

4、詩歌是人們最喜歡朗讀的文章。以後,我們還會學到很多這樣的詩。老師這兒有幾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背一背。配樂,師生共讀。

意圖: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把識字任務貫穿於課堂教學中,避免枯燥單調的學習。本環節重點是寫字教學。積累語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篇30:《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徵意義,進一步瞭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係,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2、知識技能目標

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學習傳統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運用所學,嘗試表現其他題材,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二、教學難點:

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幹、溼、濃、淡的變化。

三、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

四、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裏,生活因爲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麼樣的花呢?(生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最喜歡的花,大家猜猜是什麼花呢?(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爲什麼?(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由於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讚頌。今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情境導入――激趣)

2、賞析、探究

(一)賞梅:(多媒體展示)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原產於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6000年前分佈到了長江以南地區,3000年前即引種栽培,據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2150年的歷史。

活動一:

(教師分發問卷表,學生分組討論填寫)

生長習性顏色形態特徵

欣賞與描述:

1、梅花的生長習性?它有哪些顏色?

2、梅花的形態特徵?(學生互相討論後踊躍回答)

教師總結:

1、喜陽、耐旱,先開花、後發葉。一至二月開花,分佈在長江流域一帶。顏色多樣,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

2、有俯、仰、側、臥等多種形態,樹幹有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徵,即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和和平。

(通過學生的互動學習,讓他們用地理、生物等知識去了解梅花的特點,加強了學科間的互通性。)

(二)詠梅

師:梅花集高潔、秀雅、堅毅於一身,其色、香、韻、姿俱佳,特別是在冰中孕蕾、雪中開花的品格,更爲無數仁人志士所喜愛,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對梅花的讚美之言。(展示詠梅詩詞:毛澤東詞《詠梅》、王安石詩《梅花》等)

(教師讓學生表演朗誦――體會詩人的樂趣)

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花(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爲有暗香來。

活動二:

分析與研究:從這些詩詞裏我們感受到梅花的什麼特性?它爲什麼會成爲這些文人們筆下的寵兒呢?

生討論回答:耐寒,性格堅強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與討論:同學們還知道有哪些詠梅佳句嗎?有哪些與梅有關的影視或音樂呢?

學生討論得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等。

《紅梅贊》、《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師讓學生吟唱,活躍課堂氣氛)

(師生互相交流,用詩詞來感受梅花的個性,用影視金曲來詮釋梅花的象徵性)

欣賞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師簡介)

(師與生一同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情緒――經典名曲把對梅花的吟頌帶入到高潮)

(三)畫梅

師:畫梅,據古書記載,早在南樑時就有張僧繇畫《詠梅圖》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畫梅著稱,所陽梅花生意盎然,別具一格。近代畫家吳昌碩、關山月等都畫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體展示畫梅精品)

活動三:

欣賞與分析:從這些畫中你能感受到畫家的一種什麼情緒?能感受到中國畫的特點嗎?說說你的想法。(學生互相討論後作答)

教師總結:堅韌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鐵骨。

中國畫以物寄情、託物言志的特點。

“不經風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們應以梅花精神自勵,開拓我們偉大的事業!(由欣賞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錚錚鐵骨)

六、體會、實踐

1、認識文房四寶。

2、教師與學生一同體驗筆墨的韻味。(教師演示)

傳授小知識點:用筆:中、側鋒,輕、重、緩、急等。

用墨:幹、溼、濃、淡等。

(學生在《梅花三弄》的樂曲中體驗筆墨,爲畫梅做好前期準備。)

七、展評、拓展

1、展示部分用筆、用墨練習,學生自評、互評,教師予以表揚與鼓勵。

2、佈置學生課餘蒐集自己喜愛的梅花攝影和圖畫作品,以及與梅花有關的詩詞、散文、佳句等,編輯成冊或辦成小報,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篇31:《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傳神寫照——人物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第十二課。本課在內容上分爲兩大部分,分別是古代人物畫和現代人物畫。其中以古代人物畫爲主,以面對面寫生和默寫的典範作品來體現古代人物畫傳神寫照的特點。現代人物畫簡單欣賞。爲了使學生了解和認識我國古代藝術家精深的藝術造詣、對古代悠久文明的歷史的景仰,以及現代藝術家繼承、發揚和創新古人傳神寫照的精神,正確認識它在世界藝術中的地位和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開闊,學習興趣高漲,對現代藝術感興趣,但對中國古老民族藝術瞭解還不夠,因此,教師在課堂要加以引導和促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培養目標:

瞭解古代人物畫,進一步深入瞭解人物畫的特點和時代背景。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感受到古代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現代人的繼承和發揚、創新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3、創新能力目標:

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開闊眼界。

教學重點:古代肖像畫理論的深刻認識和價值

教學難點:現代人物畫對古代的繼承和創新的關係

教學關鍵:教師的引導、課堂演示和學生的投入程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調試多媒體、檢查教具、師生問候。

二、導入: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穿着現代的服裝,課餘時間可以上上網、打打遊戲和看看電影等。但有沒有想過距離我們幾千年的古代人,他們過着一種怎樣的生活,就讓我們懷着一顆真誠而渴盼的心,走進他們的世界。

三、新授:

老師簡介古代人物畫發展的脈絡及特點,引出古代傳神寫照典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並簡介其背景(學生課前已預習)。

1、古代人物畫典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顧閎中(五代)

第1組問題: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什麼內容?

第2組問題:這幅畫分爲幾個部分?採用了怎樣的構圖?

第3組問題:畫中的韓熙載是誰?他出現了幾次?他在做什麼?他的表情怎樣?他爲 什麼會有這樣的表情?第4組問題:畫中還有哪些人?他們都在幹什麼?他們的表情如何?

第5組問題:這幅畫的色彩和技法有什麼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得出結論。

2、分組討論,欣賞古代傳神寫照人物作品:

步輦圖———閻立本 唐 簪花仕女圖———周昉 唐

古代帝王圖———閻立本 唐 太白行吟圖———梁楷 宋

明代畫家 徐渭像 關天培像 孔昭靳 清

結果:學生能夠把每幅畫的特點基本上說出來,還能把有關歷史上有關人物功績說出,能夠把部分畫的內容通過動作演示。

歸納總結:古代人物畫特點:傳神寫照設色富麗用筆精細

3、現代人物畫家及作品介紹:

1、(教師簡介現代人物畫)通過視頻文件展示人物畫家蔣兆和及作品

2、欣賞蔣兆和傳神寫照代表作品《一籃春色賣遍人間》

3、周思聰代表作品介紹

總結歸納:現代人物畫特點:傳神寫照寫實性現實性

無論古代人物畫還是現代人物畫都具有傳神寫照的特點,都有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它們體現了中華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現代人繼承、創新的能力,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我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教學反思:本課在課前準備還可以,各部分聯繫佈置也可。在上的過程中在開頭引入有些唐突。課堂提問期待學生回答太快,設問應當具體一些,提問應有助於下一個環節的展開。缺少鑑的部分,教師應不斷充實自己,在課堂上儘量把鑑的部分傳遞給學生,因爲學生掌握的美術知識畢競是有限的。應當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欣賞古代的人物畫作品,才能真正瞭解它的特點。此外,還應聯繫國外一些人物畫作品體現什麼特點作比較。也可適當按排課上練習。

篇32:《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門畫的由來及不同時代的風格和作用。

2、讓學生初步瞭解門畫的造型、色彩、構圖的藝術特點。

3、讓學生了解民間門畫的寓意。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對門畫的作用、藝術特點的探究,進一步加深對門畫的認識,鼓勵學生大膽自主探究。

2、通過講解、對比、評價活動,改進自己的門畫,初步表現到門畫喜慶的感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不同表現形式門畫的藝術美。

2、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族傳統繪畫藝術,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重點:

1、瞭解門畫的作用和含義。

2、瞭解門畫特有的表現手法(對稱、誇張、喜慶、吉祥)。

教學難點:

能對門畫的人物造型、色彩特徵、喜慶效果進行創造性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新年音樂,創設春節歡快情景。

師問:同學們,聽到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預設:新年的感覺)

2、介紹春節傳統習俗,導入課題《門畫》。(播放過新年的習俗圖片)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被人重視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春節有哪些習俗嗎?

今天我們就來嘗試一下自己畫門畫。

二、初步瞭解門畫(預習彙報)

1、瞭解門畫的由來,學生彙報,教師點評。

2、瞭解門畫不同時代的作用,學生彙報,教師點評。

三、對比欣賞傳統和現代門畫,進一步瞭解門畫的基本藝術特徵。(重點、難點)

1、通過賞析傳統和現代門畫,談談對門畫基本藝術特徵的感受。

2、欣賞學生作品。

四、學習門畫的繪畫步驟。

1、勾畫動態造型。

2、完整造型,添加細節。

3、添加吉祥語,上色。

五、學生自主創作:以線描方式爲主,爲自己的房間門設計一張(對)門畫。

1、提示:構圖飽滿、色彩喜慶、大膽創新。

2、學生作畫,教師巡堂指導。

六、作品展示,評價。

1、學生作品展示,互相評價。

2、表揚大膽表現和有創新的學生作品。

七、總結、拓展

1、談收穫。

2、中國門畫的傳承。

篇33:《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對比色、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的方法,並能夠運用寫生法的方式進行靜物畫的創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賞析名作、技法學習、擺放靜物和靜物畫寫生或創作實踐,達到能夠欣賞和繪製靜物畫,並能用語言文字表述自己對靜物畫感受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用審美的眼睛去體察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嘗試動手錶現這些普通事物中蘊藏的美,藉此提高自身的審美品位。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習色彩搭配的方式以及寫生法的創作方法。

【難點】

運用寫生法的方式表現靜物畫並且突出色彩的搭配。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活動,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靜物(蘋果、罐子、盤子),引導學生擺放組合,並提問這些物品可以怎樣組合?喜歡哪種組合?說明理由。

學生動手擺放,教師結合情景順勢引出課題——《色彩靜物畫》

環節二:作品賞析,感知色彩

(一)色彩三要素

引導學生回憶色彩的三要素包括什麼?畫中的雞冠花有用到色彩的三要素嗎?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色相、純度、明度。

(二)對比色

教師展示作品《雞冠花》與照片中的雞冠花,引導對比賞析,並提問真實雞冠花的花朵和葉子與油畫作品中的雞冠花相比較有怎樣的不同?

學生觀察回答,教師總結:畫家筆下的雞冠花葉子和花朵的表現更加的概括,用色較爲大膽,葉子和花的顏色對比較爲強烈,使得作品更加的富於魅力。而畫中運用了紅綠兩種不同的色相,對比關係強烈。在純度方面運用暖綠色的葉子和背景,襯托出紅花的豔麗繁茂。

(三)色相對比、明度對比

教師展示教材中的作品《金魚》、《靜物》,引導學生賞析,並思考兩幅作品在用色上有怎樣的區別?具有哪些特點?與真實場景相同嗎?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馬蒂斯的作品《金魚》屬於強調色相對比的靜物作品,沒有衆多的蔬果、器皿和襯布,各色花早圍繞着遊動的小魚,生機勃勃。桌面下的重色不但使主體更加突出,也起到統一整體的協調的作用。

《靜物》這幅畫強調屬於強調明度對比的作品,牆壁和襯布以柔美的灰調子襯托梨子的鮮豔,梨子周圍有較粗重的輪廓線,下方有濃重的陰影,突出了梨子鮮明的色彩;亮度很高的白色瓷器使畫面產生很強的節奏感。與我們真實的場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環節三:示範講解,實踐練習

1.你能說說色彩靜物畫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嗎?(寫生創作)

2.教師演示寫生法的步驟,講解要領:

①起稿:畫出靜物構圖、基本造型,並用色彩概括出素描關係。

②定色調:根據靜物組合確定畫面的整體色調。從暗部色彩入手,概括並且整體地畫出大的色彩關係。

③調整色彩關係:將亮部顏色跟上來,鋪完整個畫面,使畫面的主要色彩關係完整地展現出來。

④深入刻畫:對細節進行深入刻畫,使作品更加完整。

3..教師擺好靜物,引導學生用水粉完成靜物寫生,注:在寫生過程中可適當減弱寫生對象的純度對。(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及時糾正。表揚有創意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技法指導。)

環節四: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作品完成後通過自願分享、互相展示、教師總結多角度展示作品,開拓繪畫思路和鞏固繪製色彩靜物畫的方法。

2.複習色彩靜物畫的方法寫生法。

3.昇華情感:同學們在課後要多多的關注生活中的色彩,學會用色彩美化生活。

四、板書設計

篇34:《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遠、色”等10個生字走之、斜到頭2個偏旁:會寫“水、去”等4個字。

2、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認識走之、斜刀頭2個偏旁。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教師出謎: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指名猜。

2、真聰明,老師爲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謎語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認真聽: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3、出示課件:山水畫

4、這幅畫美嗎?請小朋友按從上往下的順序觀察,說說畫中有什麼景物?(板書山水花鳥)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師:想讀一讀這首古詩嗎?請小朋友打開課本67頁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每個字的讀音,讀不準的多讀幾遍。字音讀準了,再把古詩連來起來讀一讀。

2、畫一畫:教師利用展臺帶領學生用圓圈圈畫課文中的生字,然後齊讀兩遍。

3、同桌互讀古詩。

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現在讀給同桌小朋友聽,一人指讀,一人聽,聽同桌字音讀得準不準,不準確請幫他糾正過來。開始吧!

4、檢查自學情況師:瞧,生字娃娃集合了,排起了整齊的隊伍,戴上了拼音帽子,等着你們讀出他們的名字呢!

(1)教師出示有拼音的生字:遠、有、色、近、聽、無、聲、去、還、來

誰願意當小老師教大家讀?指名小老師領讀。師生正音。齊讀,齊讀前問:讀這些字時,你有沒有要提醒大家的?提醒前後鼻音、平翹舌音的讀音。

(2)生字分類,認清字形師:生字娃娃要分小組做遊戲了,你們能幫幫他嗎?同桌悄悄地分一分。

a、指名說一說自己的分法

翹舌音:聲、春

前鼻音:人、春、近

後鼻音:聲、聽、驚

整體認讀音節:無、遠

b、師:小朋友們真能幹,生字娃娃高興地笑了,老師的心裏感到很驚訝,課件出示:遠認識“辶”誰能給遠組個詞?

c、獎勵小朋友們兩個字謎:“三人日下去春遊”,“米上加橫豎出頭” 。出示:春?來?小朋友們也可以嘗試用編字謎的方法記生字,聰明的小朋友能給“春”和“來”組詞嗎?

d、生字娃娃呀,可喜歡和偏旁交朋友了:還近遠,認識:“辶”誰有好辦法能分清這三個字?認生字的本領真高。

e、出示課件,點兵點將指名去掉拼音帽子讀生字。

5、指名讀古詩、同桌合作讀古詩,齊讀古詩。讀通讀順,指導標畫停頓。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三、誦讀古詩,想象體驗

1、談話:剛纔我們從課件裏欣賞了美麗的山水畫,現在來一句一句地學懂課文中的古詩吧!

2、出示課件,請離黑板最遠的同學說說,遠遠地看畫上的山是怎麼樣的?出示:遠看山有色。理解實意:遠看畫上的山,清楚地看到有各種顏色。因爲是畫上的山。

3、出示課件,請離黑板最近的同學走到課件的幕布前,側耳傾聽畫上瀑布的流水聲。問他聽到了流水聲了嗎?爲什麼?出示:近聽水無聲。理解意思:走到近處,聽不到流水的聲音,因爲是畫上的水。

4、指導朗讀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5、出示課件,請一位學生當老師,叫一位離黑板較遠的同學上來摘畫上的花,又叫一位離黑板較近的同學用手趕畫上的鳥。然後提問:“爲什麼你們摘不下花,也趕不走鳥呢?”讓學生回答後依次出現: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你能找出這句詩中的反義詞嗎?來---去

6、讀懂詩句,理解意思,儘量啓發學生說出來。

7、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8、連起來朗讀一遍古詩。

9、這首詩講的就是一幅山水畫,畫美詩也美,讓我們一起面對着這幅畫再來背背吧!

四、佈置課外實踐

回家找謎語詩,開展猜謎語活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複習詩句

師:畫上的山、水、花、鳥畫得栩栩如生。還記得詩人是怎麼寫畫中的山水花鳥的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請仔細聽,我說的是那行詩的意思,你就大聲讀出那行詩。

2、複習生字詞

(1)闖第一關。出示生字完成“摘果子游戲”,然後齊讀。

(2)闖第二關。認讀詞語。

3、背誦古詩:指名背,齊背。

二、遊戲鞏固

(一)比一比

師:有些生字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字長相差不多,很不容易分辨。看誰有孫悟空的火眼睛睛,一下子就能認出誰是誰。

出示形近字:

近()聲()?聽()色()

(二)學反義詞

1、找出反義詞。

過渡語:這首詩很有趣,詩中還有幾組反義詞呢!你能把它們用“---”畫出來並說一說嗎?

2、拓展反義詞

(1)師:在這課書的課後練習中有一道題,說出這些詞語的反義詞,這可難壞了老師。(課件出示)誰能幫幫老師,說出反義詞呢?

同桌互說、指名說、齊讀

(2)拓展積累反義詞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一組一組意思相反的詞語。事物的形狀、人物的表情、感受以及時間、色彩等,你能試着再說出一組嗎?學生說後出示課件:“積少成多”

預設:

冷——暖大——小多——少重——輕

軟——硬鬆——緊快——慢難——易

三、指導書寫,掌握生字

(一)指導寫“水、去”

1、出示生字:水?去讀準字音,組詞。

2、教師範寫,學生觀察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3、學生觀察“水、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這兩個字?

4、教師示範寫,邊寫邊指導,指出學生書寫時的共性。

5、學生獨立探究,嘗試練習,教師及時糾正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

6、投影反饋,師生評議

小朋友們,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給寫得最好的字畫一朵花,也可以上講臺來欣賞或者拿給同桌的小朋友看看,聽聽他的評價。

(二)指導寫“不、來”

1、教師板書:不、來。讀準字音,組詞。

2、記憶字形,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3、指導書寫。

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發現什麼?

提示:“不,第一筆橫要長:第三筆豎從撇上起筆,不要在橫與撇的交叉點上起筆;長點收尾。”

“來”獨體字字型左右對稱,豎要寫在豎中線上。兩橫之間的距離要適中,不要過遠或過近;

4、教師示範寫,邊寫邊指導,指出學生書寫時的共性。

5、學生獨立探究,嘗試練習,教師及時糾正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

6、投影反饋,師生評議。

四、佈置作業:練寫生字。

第三課時

一、檢查複習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趣味提示,指名背誦古詩。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1)師生搭檔每人背一句。

(2)學生分小組在組內互相背誦。

(3)男女生互相比賽背誦。

(4)教師點名挑戰背誦。

(5)學生互相點名挑戰背誦。

二、自學生字

1、指導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形。

2、小組內利用生字卡片識記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導學: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學說說自己是怎麼識記的,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1)“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土+厶=去”;“米+一=來”。

(2)色,上面是“W”,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識字:尾“巴”頂戴個小帽子。組詞:彩色、紅色、白色、有色、無色。

(3)聽,左右結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左邊是“口”,右邊是“斤”,合起來就是“聽”。組詞:聽見、聽到、聽聲、聽說。

(4)無:可以用區別形近字的方法識記,“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豎彎鉤”,“天”第四筆是“捺”。也可以利用換一筆變新字的方法識記,“天”換一筆變成“無”。

(5)遠、還、近:都有“辶”。用偏旁歸類法來識記。“近”——“斤”加走之旁;“遠”——“元”加走之旁;“還”——“不”加走之旁。

(6)不:猜謎語識字。謎語:“木不出頭”。組詞:不好、不用。

(7)聲:上下結構的字。組詞:聲音、大聲、聲樂、聲母。

4、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的偏旁“辶、W”。

5、同桌之間互相考查識字。

6、遊戲:識字大轉盤。(課件出示轉盤,轉盤上面標有本課生字)讓學生上來轉轉盤,轉到哪個字,就用那個字組詞並說一句話。鞏固識字。

三、指導書寫

1、呈現“水”“去”“來”“不”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4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逐字範寫,學生書寫。

3、教師整體範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豎鉤寫在豎中線上,橫撇從橫中線起筆。“去”的豎在豎中線上,第一橫短,第二橫長。“來”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最後一筆點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鑑,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在書上描紅,對比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6、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四、積累誦讀

1、教師導言:(充滿激情)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個字就描繪了這麼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爲獎勵。

3、蒐集更多古詩,參加下週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篇35:《畫》教學設計

導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重點)

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難點)

課前獨學:

在文中畫出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寶寶,並把它們多讀幾遍。

看拼音,試着讀讀課文。

導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

前面我們學過一首兒歌《猜一猜》,還記得嗎?齊讀兒歌《猜一猜》。你們喜歡謎語嗎?那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一則謎語,你們可要認真學習喲。

二、預習可檢測:

1、出示課題,帶讀課題,

2、打開書,自己小聲讀讀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字不會認,拼一拼試着讀一讀。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你看看共有幾句,分爲幾行?

3、指名讀。

三、識字我能行

1、這首詩雖然只有4行,可藏着許多生字,昨天我佈置你們預習,把橫線上的生字畫出來,你們畫了嗎?畫了的請舉手,不錯。

燈片出示,同位檢查。

2、下面請同學們把這些生字大聲讀幾遍,組兩個詞。

3、交流:這些生字中有沒有你已經學會了的字?(順勢學寫“人”字)請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共有幾筆,怎麼寫,從什麼地方起筆?……書空,練習寫。

四、合作我主動:

1、學會了人字,其他的生字我們在小組裏合作學習好嗎?

2、你現在有什麼好辦法來認識並記住這些字寶寶?

五、展示我精彩:

1、識記方法我知道

在小組交流識字辦法的過程中,引導認識“遠”“近”“還”三個字中所帶的偏旁。

①偏旁歸類。如,“遠、近、還”都有“辶”。

②換一換。用給熟字換筆畫或偏旁的方法來記,如,“天”變成“無”,“入”變成“人”,“聽”變成“近”。

③編字謎。如,“春”:“三人日下去春遊”,“來”:“米上加橫豎出頭”。

2、生字新詞我熟讀

用抽讀、開火車讀、齊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方式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重點檢查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

六、檢測我不怕

摘蘋果遊戲: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蘋果樹,學生到大屏幕前點讀並組詞。

七、朗讀我能行

1、課文我能讀: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去了,你還能認識他們嗎?請小聲把課文讀一遍。

2、範讀認真聽:這是一首古詩,古詩有古詩的讀法,,你們聽聽老師是怎麼讀的。教師範讀並演示。古詩的每一行中間都要有停頓,這一斜線表示在這裏要停頓一下,要讀得停而不斷,讀得有韻味。哪第二行該在哪兒停呢?演示,再範讀。

3、帶讀我跟上:教師帶讀課文兩遍。

4、練習我認真:請同學們大聲練習讀課文。

八、檢測我不怕:

1、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小組展示讀(一人一行),齊讀。

2、練習背誦。

3、這首古詩是一則謎語,謎底是什麼,你猜出來了嗎?

九、質疑我開心:

1、讀了這首古詩,你有什麼問題想問?

2、你想提什麼問題考考大家?

篇36:《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中國山水畫以獨特的方式描繪山川自然景觀,可以理解爲一種獨特的風景畫。教材導語明確了本課的任務,並確立了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目標。教學內容以中國山水畫常規技法爲依託,通過臨摹學習技法以及藉助資料進行風景畫表現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運用水墨工具進行表現,體會水墨的表現情趣,弘揚中華民族崇尚自然,熱愛家園沒追求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精神和理想。

學情分析

教材選用了著名畫家的作品作爲欣賞材料,設置比較方法分析感受樹石的不同,探究景物的空間處理以及表現風格等欣賞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筆墨形態的表現常態,擴展想象空間。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感受、認識體現以“崇高”爲主題的藝術作品;學會用合適詞彙表達自己的感受。

方法與過程目標:傾聽氣勢磅礴的音樂、欣賞名家筆下的大山大水,在觀賞和對比中感受大自然的壯美。

情感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技藝。

教學重點

感受作品所表現的崇高感、雄壯感,理解欣賞大師作品。

教學難點

通過多媒體結合的形式強化學生的欣賞感受;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壯美。

教學準備

欣賞資料收集、多媒體課件、繪畫用具等。

教學方法

比較分析作品,感受水墨表現的畫面整體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畫面導入)

學生欣賞高山、大海、江河的美麗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壯的氣勢。談一談:這些類型的美景有什麼特點,與前課的作品有什麼不同?(前課的作品比較優美、這節課的作品比較雄壯。)

二、講授新課

在地球母親的懷抱中,即有巍峨的大山,又有洶涌澎湃的江河,波浪濤天的大海,藝術家們飽含激情地描繪這一切,現在請同學們欣賞油畫作品《黃河激流》。

教師板書課題:《高山、大海、江河》,師一邊寫一邊讀,重讀,學生齊讀一次。

1.學生欣賞油畫,傾聽歌曲《黃河大合唱》,感受歌曲中激昂的歌詞。

2.師問:畫家筆下的黃河波濤洶涌,船伕奮力地與激流抗爭,同時又聽了《黃河大合唱》,誰能用幾句話來形容你的感受。

(1)引導學生欣賞《黃河激流》的美麗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壯的氣勢。談一談:這些類型的美景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

(2)師師播放上節課的歌曲《高山流水》

問:這幅畫配樂《高山流水》合不合適?

師總結同學們說得好不好,有沒有都讀懂《黃河激流》的畫面語言了。在《黃河激流》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水、船、人)你覺得要戰勝這麼惡劣的環境,需要的是什麼?(力量)

3.播放葛豕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

(1)作品介紹:

師:《神奈川衝浪》是日本畫家葛豕飾北齋(生活於西曆19世紀前期)的版畫作品。在洶涌澎湃的海浪中,有兩條奮進的船隻,遠遠望去是富士山,現出動盪不安、緊張激烈的氛圍。

(2)跟《黃河激流》一樣,《神奈川衝浪》同樣表現的是人與大自然搏鬥的情景。誰來描述一下畫面?

學生描繪。

4.欣賞吳冠中的《香雪》。

師述:看,畫家吳冠中大筆揮寫的羣山,以點、線、面構成的畫面,氣勢磅礴地表現了祖國的壯麗河山。同學們你們誰也來說說對這幅畫的感受。叫幾個學生說說感受。

5.欣賞關山月的《秋山關外月》。

師:我們都陸續讀到不少畫面,讓我們來作個比較,對着《秋山關外月》和《香雪》兩幅風格不同的繪畫作品,你想說些什麼?(複習上節課學習過的具象與意象畫法的區別。)

(1)作品分析:《秋山關外月》,採用非常寫生的手法,描繪了關外的崇山峻嶺,秋天的紅葉染紅了山峯,蜿蜒的長城沿着山峯向遠處延伸,在羣峯、雪山、雲海的烘托下顯得格外雄偉、壯麗。

(2)播放名山視頻欣賞領略山的崇高、巍峨。對比欣賞《香雪》和《秋山關外月》。

問:你會更喜歡哪一種畫法呢?爲什麼?(用幾句話寫寫你對作品的感受)

播放幾幅繪畫作品和兩幅學生作品,讓學生說說畫面的構圖、線條和色彩。請選擇適合的詞彙表達你的感受。(播放一些適合的詞彙,如粗獷、有力、雄偉、壯麗、激動人心、振奮、強烈、激越、震撼……)

三、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嘗試用幾句話表達對作品的感受;並臨摹一幅有氣勢的山水畫,可以畫出你的聯想與感受。學生在激昂的樂曲中繪畫,教師巡視輔導。

四、作品展示點評。

篇37:《畫》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通過故事創編及遊戲情境的創造,使學生更滿懷激情地去體驗和創作,在這一系列的美術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塗色的技巧,懂得和掌握了刮畫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們的心理得到了舒展並健康發展。

二、教材分析

《刮出來的畫》通過讓學生自由塗色和練習,使學生掌握正確使用油畫棒的方法,達到手、眼、腦的協調發展,在特色過程中自發學會了色彩的和諧搭配,發展了審美能力,並且在盡情塗色中,使兒童的情緒得以宣泄。

三、學生分析

本次美術教學活動對象爲二年級兒童。他們的年齡特點使其具有好奇性、遊戲性,而且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處於概念化階段,對事物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的理解、認知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保持其對事物永久的熱情是這一階段美術課的必要。

四、教學目標

1、掌握用油畫棒塗色的技巧,學習製作刮畫,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2、採用講授法及直觀演示法,使學生學習瞭解樹的形態及畫法。

3、通過《彩色森林》、《刮畫》一系列創設情境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審美感覺及審美情感。

4、教育學生從小樹立保護樹木的環保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線描形式進行刮畫,描畫美麗森林。

難點:學習掌握運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產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六、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學生:小釘子、廢圓珠筆芯、小刀、刻刀。

教學過程:

一、盡情地塗色

1、複習鞏固色相:學生看一看自己的筆盒,說說在我們周圍,還有沒有你不認識的顏色,提出來大家一起認識。

2、塗色練習:你會用油畫棒塗色嗎?學生在16開圖畫紙任意選擇顏色盡情揮舞,注意顏色塗勻。

3、學生展示塗色成果,比較、發現不如意之處,然後修改。

二、感受森林的美

1、錄象播放美麗的大森林畫面,學生說說森林美在哪裏?有什麼特徵?

2、課件出示四季及不同天氣變化下的森林圖片,學生說說有什麼收穫?學會了哪些色彩?

(1)學生述說。

(2)教師選用各種漂亮油畫棒顏色不規則性的厚厚塗在範畫白紙上。

3、對呀,森林裏有着豐富的色彩,那裏還生長着各種各樣的樹木,而樹又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人類的好朋友。下面誰來說說對樹的瞭解:

(1)樹的種類及不同用途。

(2)樹的形態構造。

3、這麼美麗的家園,不僅是同學們迷戀,老師也非常地神往可是你們知道嗎?有一天,森林裏來了一位女巫,她看到我們美麗的家園以後居然想據爲己有,於是,她就施了一層魔法,美麗的大森林頓時一片漆黑。(教師在漂亮底色上均勻塗上黑色,將底色完全覆蓋。)

4、這麼美麗的家園被女巫霸佔了,我們怎樣去拯救森林,使它再煥發昔日容顏呢?哪位同學想到了?(學生展開激烈討論、出謀劃策)

三、拯救彩色森林

剛纔聽了同學們獻上的決策之後,老師不僅發現了我們班的同學機智聰明,而且個個都是忠肝義膽,爲了正義事業都甘原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下面,就請小精靈們拿起你們手中的魔法棒去恢復森林色彩吧。

1、“魔法棒”的使用。

(1)教師講解刮畫可輕可重,刮的輕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2)以線條爲主,適當地刮出塊面。

2、恢復美麗“容顏”。

(1)教師將刮出的範畫予以展示,請同學們進行比較,說說它與我們其他的畫有什麼不同?(刮出來的)

(2)構圖講解:主體部分畫得大些,運用遮擋關係,刮出輕重,線條的粗細等,畫得多,畫得滿滿的,使畫面內容豐富。

(3)等了這麼久,老師相信同學們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拯救森林了,那我們現在就一起出發吧。(創設情境:小精靈們小組合作拯救彩色森林。)

(4)播放輕音樂,教師巡視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讓學生們互相觀看,比較發現的方法,自找不足。老師幫助查找原因,鼓勵學生對症下藥,糾正方法或修筆。)

四、體驗“慶功”喜悅

經過同學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美麗的大森林又露出了往日的微笑。瞧,他們正向我們招手致謝呢!

(1)學生派代表陸續把組內完成作品送上講臺。

(2)小組介紹成員創意。

(3)學生評價到師小節。(如:刮畫時,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創意是否獨特……)

五、總結拓展

今天,小朋友們利用手中的“魔法棒”拯救了美麗的森林,維護了正義,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老師也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更加愛護樹木,熱愛我們的大自然。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把這些刮畫貼到外面去,告訴大家要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家園(帶領學生走出活動室)。

篇38:《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端詳’、“動腦筋”等比較難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人物的情感線索,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3、利用課文中的留白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

4、讓學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與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端詳”“動腦筋”兩個詞語的意思。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對於這篇文章來說,內容淺顯,一讀就懂。但現在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就退縮了,只知道大哭大叫,或去求助爸爸、媽媽、他人,不知道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這篇課文貼近學生生活,同學們在生活中就遇見過這樣的事或類似的事情,他們會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有所啓發。

三、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如果按照課文的寫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的順序來教學,課文就會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執教這一課時,開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線,讓這根線串通整節課,然後在每一個環節都緊扣人物情感的變化展開教學。在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把自己轉換成文中人物角色的辦法去思考問題,展開想像,練習表達。通過深入理解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拓展閱讀相關內容的文章,以及引導學生聯繫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類似的事情和自己的處理辦法等談感受,培養學生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複習字詞——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複習生字

導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寶寶,現在我們來比比看誰都記住它們了。(出示課件)

1、同桌互讀、自由讀。

2、開火車讀。

3、齊讀。

第二環節:探究體驗,抓住重點句,層層深入,研讀課文。

(一)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理清人物情感線索

1、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玲玲的畫》。

2、首先讓我們回憶一下課文向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寫了玲玲非常滿意的一幅畫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在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使畫獲得了一等獎的事情。)教師適時板書:畫弄髒了——畫了一隻小花狗(得獎)

設計意圖:理清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引入本節課的教學。

(二)指導朗讀,深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玲玲心情的句子。教師出示課件:

1、玲玲滿意地端詳着這副明天就要參加評獎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

2、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3、玲玲滿意的笑了。

同學們齊讀這三句話。這三句話是理解本課的切入點,接下來的分析課文都將以這三句話爲中心展開,也正體現了以玲玲的心情爲主線貫穿全文。

1、請同學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玲玲滿意地端詳着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

(1)“端詳”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學生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我用 做動作來引導學生明白“端詳”就是仔細地看,同時課件出示玲玲的畫,讓學生 用端詳的樣子欣賞這幅畫,同桌互相做做端詳的樣子,使學生充分理解這個詞語。

(2)玲玲是怎樣仔細地看?(滿意地仔細看)

(3)誰能讀出玲玲的滿意嗎?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2、學習第二個句子

教師引讀:是啊,玲玲對這幅畫是這麼的滿意,可是叭的一聲,水彩筆掉到畫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教師板書:哭。重點通過“叭”、“哇”理解玲玲此時的心情,可讓學生們換位思考:此時你是玲玲,心情應該是怎樣的?(傷心,難過、着急)讓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

3、學習第5自然段

教師過渡:畫髒了就髒了唄,哭什麼啊?再畫一張不就行了嗎?(明天就要參加比賽了,再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指導學生讀好玲玲說的話。(邊哭邊說)

4、學習第7自然段

教師過渡:此時的玲玲是那麼的傷心和着急,你想怎麼安慰她一下?指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彆着急,動動腦想想辦法……)

⑴爸爸是怎麼說的呢?誰來讀一讀?(指名讀)你們真了不起,和爸爸想到一塊去了。

⑵爸爸爲什麼不直接告訴玲玲該畫什麼呢?(爸爸要讓她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5、學習第8自然段

教師過渡:在爸爸的啓發下,玲玲是怎麼做的呢?仔細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範讀,故意丟掉一個詞“想了想”。哪個小朋友最細心,聽出老師丟了什麼?(指名說)

⑴出示課件,從玲玲想了想,你能看出什麼?(她在動腦筋)。她可能在想什麼?(她在想:畫什麼呢?)

⑵她當時可能想到要畫什麼?(學生會在漫無邊際的想像中否定自己,認識到把樓梯上的污漬變成花、變成書包、變成衣服、帽子……都不是很合適,都違背了畫的主題,最後認識到,把污漬變成小花狗是最佳選擇。)

⑶爲什麼是一隻懶洋洋的小花狗,你能體會到什麼?(小花狗在玲玲家生活的很幸福)

看!這就是玲玲巧變小花狗的畫,(出示課件)如果你是評委,你會怎樣評價這幅畫呢? (學生以評委的身份參與評價,充分發表意見,可以從構圖色彩方面評價,可以從立意思想方面評價,更主要的是認識到小花狗更增添了畫的情趣和生機。)

教師總結:這隻懶洋洋的小花狗,爲這幅畫增添了情趣,使這幅畫更充滿了生機,連小花狗都這麼喜歡這家的一角,可見這家的一角多溫馨呢!所以玲玲滿意地笑了,板書:笑。

6、學習第9自然段

教師過渡:爸爸看了,高興地說什麼了?指名讀,齊讀爸爸的話:“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只要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⑴這裏的壞事、好事各指什麼呢?(壞事指畫被弄髒了,好事指把弄髒的地方 巧妙地變成了一隻可愛的小花狗。) 板書:壞事,好事。

⑵壞事變成好事的關鍵是什麼?(板書:“動腦筋”並理解這個詞。)

⑶從爸爸的這句話裏你明白了什麼?

設計意圖:抓住情感變化這根脈,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教學不會顯得支離破碎,相反給人感覺一氣貫通。

第三個環節:轉換角色練習說話,深化文章主題思想

1、課文中有幾組爸爸和玲玲的對活,同學們能讀好嗎?爸爸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耐心的、語重心長的、慈愛的。)

玲玲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天真的,可愛的。)

2、做“爸爸”的男同學們:

⑴當你看到玲玲這麼巧妙地處理了污漬,你除了對她說了書上的這段話,你還可能對玲玲說些什麼呢?(玲玲你真棒,你畫的小花狗太可愛了;你把污漬變成了小花狗,這個家呀就更有趣了,更溫馨了;玲玲你真聰明,我爲你自豪……)

⑵當你得知玲玲的畫獲得了一等獎以後,你還可能對她說什麼呢?(祝賀你得了一等獎,玲玲,希望你以後繼續努力。你看,遇到困難往往是好事,更能發揮我們的智慧;遇到困難不要灰心,要積極想辦法,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3、玲玲們,聽了爸爸的誇獎和祝賀的話,你會怎麼說呢?(謝謝您,爸爸,是您教會我遇事善於動腦筋,把壞事變成好事的。今後,我遇到困難一定善於動腦筋,不要遇到困難就哭鼻子……)

設計意圖:採用角色轉換的方法,學生興趣盎然,體會深刻,有強烈的說話慾望。

第四個環節:拓展閱讀,開闊思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朋友們,在生活中,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遇到困難,而且也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設計意圖:新課改要求中低年級學生能夠不拘形式地記下見聞和感受,爲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應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宗旨,設計了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表達、傾聽和應對的能力。

板書設計:

25 、玲玲的畫

哭 笑

畫弄髒了 畫了一隻小花狗(得獎)

動腦筋

壞事 ———————— 好事

篇39:《畫》教學設計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畫家的作品,理解畫面的形式美、節奏美、藝術美。

2、學習畫家作品中色彩、黑白關係的處理方法。

3、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肯定自我。

教學重點:

畫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學難點:

在畫家作品的基礎上畫出自己的聯想。

作業要求:

仔細欣賞畫家的畫,對其內容、造型、色彩等進行分析,嘗試臨摹你最感興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創作),同時畫出自己的聯想。

教學用具:

欣賞作品、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課堂常規坐好,穩定情趣,查學具。

二、導入:生動、形象、有趣的激發學生產生求知的極大興趣。

三、新課:(突出美術特色,體現創新精神及個人風格,滲透德育,體現教法。)

1、分析德國畫家馬克《猴》畫的特點:

(1)表現了怎樣的內容?

(2)造型、色彩的特點?

(3)繪畫中的風格你喜歡嗎?

小結:畫家畫的可愛的猴子造型和豐富的色彩,讓猴子快樂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線條的運用。

設問:在古代繪畫中怎樣使用線條?

小結:線條要流暢,有節奏感……

3、張廣《秋夜》馬的造型結構。

分析馬的造型處理:

小結:形象進行了變形處理,色彩簡練、誇張。

舉例示範:變照片爲黑白畫。

4、分析作業步驟:

(1)對照畫家的畫。

(2)畫大體

(3)加入自己的聯想或感受。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五、小結:概括出本節課知識的要點,作業講評。

篇40:《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遠、色”等11個生字,會寫“人、火”等4個生字。認識偏旁“辶、忄”。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遠”與“近”、“有”和“無”、“來”與“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寫有反義詞的頭飾;一幅山水畫(題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生字卡。

教學重點:

練習朗讀、認字。

教學難點:

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收入詩句

1、呈現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並題寫課文《畫》的20個字:“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師: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評價並板書“山、水、花、鳥”)

師:會認這四個字嗎?(生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再抽讀)

師: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呢?(引導學生髮現畫上有題字或詩句)

師:仔細看,畫上題了哪些字?(如生髮現題字是課文的四句詩,就直接板書課文的四句詩。如不能發現,則直接引導學生與書上的《畫》比較)

2、學生讀詩

師:四句詩中,你會認哪些字呢?讀一讀。

師:哪些字不會認,請用鉛筆標出來。

二、初讀正音,突出重點

1、學生自讀詩句,用鉛筆標出的字藉助課文的拼音多讀幾遍。

2、學生充分自讀,同桌互讀互考。發現不對的,同桌教讀。

3、全班齊讀,輪讀。

4、教師用生字卡片個別抽讀要求會認的“近、色”等11個生字。注意傾聽下列生字的發音:“色”是平舌音,“聲、春”是翹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韻母,“聲、驚”是後鼻韻母。有錯及時糾正。

5、學生自由讀,重點抽讀,抽讀重點。用生字卡抽讀,主要抽讀“聲、春、近、人、驚”等5個易錯的重點字;再抽讀學生中平舌翹舌、前鼻韻母發音不準的重點學生。全班齊讀。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豎心旁。

三、背誦詩句,領會其義

1、看誰背誦得最快。(學生自由背誦)

2、背得不錯!你在朗讀背誦的時候有什麼疑問嗎?(跟我們平時看到的現象正好想反)

師:是呀!真有點怪!怎麼“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呢?怎麼“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

師: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教師歸納板書或課件呈現“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

3、讀一讀,看看兩道詩有什麼不同。

遠看山有色,遠看山無色,

近聽水無聲。近聽水有聲。

春去花還在,春去花不在,

人來鳥不驚。人來鳥兒驚。

(待學生髮現交流後)師總結性引導:我們遊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有“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如果學生說出是“畫”,則肯定學生的答案並在黑板上板書課題“畫”;若學生說“照片”,也肯定學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圖畫的一種方式”。)

4、戴頭飾,演一演;說一說,讀一讀。

(1)來??去什麼是來,什麼地去?演一演,表現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種是高,哪種是矮?演一演,表現出相反意思。

(3)遠??近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近?演一演,表現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麼東西白,什麼東西黑呢?說說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麼晚,什麼是早?說說相反的例子。

(6)讀一讀5組反義詞。

四、寫字指導,練習書寫

1、呈現“人、火、文、六”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4個字形的筆順、筆畫特點。注意“火”先寫“點”,再寫短“撇,第三畫是長“撇”,最後是“捺”。

2、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位置。“人”的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偏左一點起筆。“火”的第四筆“捺”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3、教師範寫,學生書寫。

4、學生練寫,教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