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歷史複習教學課堂應採取的教學策略

歷史複習教學課堂應採取的教學策略

歷史複習教學課堂應採取的教學策略

歷史複習課堂普遍存在下列問題:一是複習目的不明確,隨意性較大,未按照複習計劃教學;二是複習課教案以備教材考點爲主,缺乏備學生學情和課堂活動設計;三是複習形式單調乏,常常是“填鴨式”的滿堂灌,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沉悶;四是追求知識層次目標多,着眼能力層次目標少,輕視學習方法的指導。這些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導致“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更痛苦”,複習效率低下,複習效果不理想。

我認爲,要提史複習課堂效果,最核心的就是教師要直面學生,採取靈活科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樂於學習、學會學習,合作學習,從而到達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提升。那麼怎樣才能實現高效的歷史複習目標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消除認識誤區,是抓好複習教學的前提。

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消除認識誤區,歷史教師責無旁貸。我認爲,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注重加強與學生情感的溝通,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生生關係,使學生心情舒暢,自然接受教師及其教學。

(二)注重歷史與現實“熱點”相結合,以史爲鑑。例如,以“釣魚島”事件引導學生學習甲午中日戰爭,關注祖國統一大業,學生定會興趣盎然。

(三)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四)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和各種感官。

二、制定科學的複習計劃,是抓好複習教學的保障。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不管做什麼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則就有可能失敗。計劃是實現目標的藍圖,有了計劃,把自己的教學行爲置於計劃之中,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按照科學的複習計劃行事,可以使自己的複習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低效行爲。在進入複習前一定要根據歷史課程標準和考試實施意見、教學時間,班級學生學情、教材內容以及會考目標等方面的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計劃要細化到每節課複習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按時完成複習任務,克服複習的隨意性。

三、加強歷史課標和考標的研究,是抓好複習教學的根本。

歷史課程標準規定了歷史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及其實施建議,是歷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它從縱橫兩個角度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目標,它同時也是所有考試命題的準則。以課標和實施意見爲綱,否則複習就成了無根之本,無源之水。

(一)明確考點範圍,把準考點。

按照考標規定的範圍組織複習,考標沒有的考點不復習,

有的則要一個不漏。複習課講述注意線索清楚,重點突出,引導學生將考標要求的各類知識點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歸類與細化,立足於基礎知識,並輔以條理化系統性強的板書,讓學生明確其中的重點、難點、易混點,提高複習的針對性,有效性。

(二)準確解讀考標能力層次要求。考標將考點的能力要求分爲識記、理解、應用三個層次,複習時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要求。對識記的考點就要求學生識記,不必再加深難度;對於理解、運用要求的知識點,則結合考試命題趨勢,設計一些靈活、聯繫實際的問題,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能力訓練堅持適度的原則,

有梯度,循序漸進,逐步提升,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三)從考標中找到題眼,訓練有的放矢。

要依據考點的主幹知識,從考標中找到題眼,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和引用一些能體現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教學目標的新題型、活題型進行訓練。這樣複習教學與升學考試緊密相連,更能引起學生的思想重視,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爲抓手:

(1)涉及歷史週年與時政熱點的內容。如:今年是一戰結束100週年複習時引導學生將之與教材內容串聯起來,學會從熱點中去追溯歷史,將有效調動學生複習的興趣。

(2)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德育功能突出的內容。如:將考點“一五”計劃同“十三五”規劃、精準扶貧戰略等現實相結合,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具有新情境、思維含量高、帶有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解決。事實證明,一旦歷史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還融進了歷史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情緒馬上會高漲起來,學習氣氛往往變得非常活躍,常常會出現各抒已見的熱烈討論場面,在親近歷史,體驗歷史,感悟歷史中,學生不僅感覺到歷史知識的價值,訓練了歷史思維能力,還可達到潤物無聲的德育效果。

(3)圖文材料豐富的內容。圖文並茂是會考歷史命題的特點,因此教師在複習時對重點的圖文材料應給予關注,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如:結合圓明園遺址圖、法國作家雨果的評論,聯繫圓明園獸首拍賣的熱點新聞去引導學生進行一些開放性思維的訓練。不光是考標要求識別的圖,包括能反映某一特定的歷史事件,說明某個歷史現象的圖和史料都可以在複習時給予發揮,激活學生的思維。

(4)中外關聯強、古今聯繫大。

如日本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的比較,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對比等。

(5)綜合性、專題性、遷移性的內容等。如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三次科技革命、思想解放運動等。有些方面往往是會考題眼,應引起重視,可進行有選擇、有重點的專題複習及鞏固訓練。訓練、講評須有的放矢,要精選有舉一反三作用的典型題例。如精選近年會考中一些跨度大、綜合性強、高質量的問題讓學生訓練,達到最優的複習效果。講評試題時應讓學生掌握方法,總結規律,提高能力。如抓住選擇題“題幹”和非選擇題材料或問題的關鍵字進行審題,問什麼答什麼,簡明扼要答出要點,規範作答,做到要點化、層次化、提示化、序號化;對開放性試題,鼓勵學生髮散性、創造性思維,從不同角度思考,談出個人見解。通過日常的訓練讓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拓寬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能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取得佳績。

四、指導學生使用好教材,是實現高效複習的最佳途徑。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教學的主要媒體,是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的,也是中試命題主要依據,不管考試千變萬變,萬變不離其宗,最終體現的還是教材的主幹知識。因此,教師在整理教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最大程度的利用教材,切忌以複習資料來取代教材。

全方位的把握教材的關鍵是指導學生做到“一清”、“二白”、“三落實”。

一清:如期末考試是中國近代,就要讓學生清楚這本書的基本線索;

“二白”:就是讓學生明白本書中每個單元講的重要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明白書後大事年表的使用;

“三落實”:一落實課程標準在每一課的具體要求和每一個考點在書上答案的準確位置,即頁碼段落,可用各種彩色筆在書上標出每一個考點對應的答案,在平常教學中就加以落實。

五、複習教學中因人而異,關注全體,是實現高效複習的關鍵。

教師在歷史複習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準備情況和思維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個性特點,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恰當的複習方法,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避免每節課均用一種複習模式。同時,優化管理機制,教會學生學會釋放,適當做些運動,轉移注意力緩解壓力,保證全體學生都能高效參與。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複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半的效果。

總之,複習應以生爲本,激發興趣,緊扣考標,迴歸課本,夯實基礎,突出重點,關注熱點,加強德育點,找規律,抓主題,精講巧練,就能抓好國中歷史複習課教學。